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郑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批转市绿化委员会郑州市2006年全民义务植树及造林绿化工作方案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6-02-10 生效日期: 2006-02-10
发布部门: 郑州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郑政文[2006]23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市绿化委员会《郑州市2006年全民义务植树及造林绿化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批转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六年二月十日 
 
 
郑州市2006年全民义务植树及造林绿化工作方案 
 
  2006年全民义务植树及造林绿化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生态郑州"的总体要求,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为载体,突出重点工程,创新造林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措施,全面推进我市森林生态城建设和造林绿化事业全面快速发展。 
  一、主要工作 
  (一)广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2006年义务植树工作以提高植树成活率和义务植树尽责率为突破口,推行义务植树基地化,完善义务植树管理制度,落实责任,丰富义务植树形式,把义务植树活动进一步引向深入。2006年全市计划安排义务植树工190万人次,其中市区55万人次。为提高义务植树成效,确保成活率,2006年的义务植树活动主要安排在义务植树基地进行。义务植树基地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植树任务,结合森林生态城工程建设,坚持以质量为中心,尊重自然规律,适地适树,树种林种结构合理,有相对长期固定的责任单位、责任人,实行包栽、包活、包管护责任制,确保基地植树成活率在85%以上;义务植树基地要设置永久性标志。针对各类社会人群的不同特点,在公民履行植树义务的方式、方法上大做文章,除组织适龄公民直接参加植树劳动外,不能直接参加植树劳动履行义务的公民可以通过以资代劳、绿地养护、古树名木养护等方式履行义务;鼓励大专院校、中小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植树或爱绿、护绿宣传活动。通过采取一系列新形式、新手段,"以点带面",带动我市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快速、健康发展。 
  各级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要按照《郑州市全民义务植树实施办法》的规定,充分发挥监督、管理职能,加强义务植树行政管理,严格义务植树属地管理和尽责情况考核制度,建立健全义务植树任务通知书制度和义务植树登记卡制度,建立管理档案;强化乡镇政府实施义务植树的职能,推动农村义务植树活动顺利开展;加大对无故不履行植树义务的单位的处罚力度,进一步提高义务植树单位的责任意识。 
  (二)加快森林生态城等重点工程建设步伐 
  2006年,全市造林绿化工作要在全面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重点工程造林任务的同时,加快郑州森林生态城等重点工程建设,即"一山二水二河二路三园"绿化工程,其中,"一山"是以风沙源生态治理为主的邙山生态片林建设;"二水"是指尖岗水库和常庄水库周边水源生态防护林建设;"二河"即贾鲁河和七里河沿河林带建设;"二路"指以西南绕城高速公路和少洛高速公路为主的沿线高标准通道绿化建设;"三园"指西流湖森林公园、潮湖森林公园、马头岗绿色生态园建设。总的目标任务是:新造林15.56万亩,封山育林7万亩,补植补造15.6万亩,新建苗木基地1万亩。重点要抓好十大重点生态工程建设: 
  一是邙山风沙源治理工程,任务3.2万亩,其中惠济区0.7万亩,荥阳市2.5万亩。 
  二是水源涵养林工程,任务3.4万亩,其中尖岗、常庄水库水源涵养林2.5万亩,新密市0.2万亩,荥阳市0.3万亩,二七区0.4万亩。 
  三是防沙治沙工程,任务2.5万亩,其中新郑市1.2万亩,中牟县1.3万亩。 
  四是速生丰产林工程,任务1.5万亩,其中新郑市0.7万亩,中牟县0.8万亩。 
  五是经济林工程,任务0.3万亩,新密市、新郑市、中牟县各0.1万亩。 
  六是森林公园工程,任务0.6万亩,其中西流湖森林公园0.2万亩,马头岗绿色生态园0.2万亩,潮湖森林公园0.2万亩。 
  七是绿色通道工程,任务243公里,其中登封市完成少洛高速绿化38公里,绿化县乡通道30公里;县乡通道绿化,新密市、荥阳市、新郑市、中牟县各30公里,市内五区各10公里,上街区5公里。 
  八是封山育林工程,任务7万亩,其中登封市3.2万亩,新密市2.2万亩,荥阳市1万亩,上街区0.6万亩。 
  九是苗木花卉工程,任务1万亩,其中荥阳市、新郑市、中牟县各0.2万亩,金水区、中原区、管城回族区、惠济区各0.1万亩。 
  十是黄河湿地保护工程,建立管理机构,完成定界立标和部分巡护网、给饲站及野生动物保护、疫情监控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建设精品绿地,全面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水平 
  2006年城市园林绿化工作,要进一步巩固省会郑州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成果,以提高环境质量为目的,坚持以人为本,重管理、抓重点、上水平、升品位,以优化人居环境、增强城市功能、打造精品靓点、提升文化品位为主要内容,对已建公园、游园、广场、道路绿化及其设施进行完善和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全面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水平。新建一批公园、游园,升级改造部分公园、游园、广场,打造精品示范道路,创建花园式单位和园林式居住区。通过努力,至2007年底,使郑东新区园林绿化管理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中心城区园林绿化管理达到园内一流水平。 
  具体任务:新增绿地200万平方米,城区内新植乔木15万株,月季50万株,立体绿化30万株;完成文化公园建设、植物园建设一期、郑东新区CBD中央公园建设工程及北环公园和青少年公园规划设计;完成人民公园、碧沙岗公园、紫荆山公园、绿城广场、航海广场和市管所有街头游园的升级改造;完成新(扩)建道路绿化及南三环路、中州大道、未来路、西环路等分车带绿化改造;完成50个花园式单位、园林式居住区的创建任务;市管公园、游园及20条(段)道路和区管公园、30个游园、40条道路绿化达到精细化管理水平;将中州大道、西三环路、北三环路、郑花路、中原路、金水路、嵩山路、航海路、未来路、紫荆山路等十条路打造成绿化精品示范道路;将金水河、东风渠滨河公园打造成高品位的带状景观区;加强城市道路行道树的管理,做到树型美观、树穴整齐、大小适宜;完善园林绿化管养标准,切实落实管养责任制,逐步推进园林绿化体制改革,培育并完善园林绿化建设养护市场运行机制,强化园林绿化行业管理。 
  (四)加强部门绿化 
  各系统、各部门要按照造林绿化实行部门和单位分工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认真研究提高部门绿化的有效方法,健全组织机构,加强领导,建立目标责任制,加大资金投入,千方百计增加绿量,努力提高本系统、部门属地绿化美化的质量和水平。通过争创"花园式单位"、"园林式居住区",促进系统、部门、居住区的绿化建设向高档次、高品位迈进,从而推动我市绿化建设的蓬勃发展。 
  2006年,市绿化委员会将对已被命名为"花园式单位"和"园林式居住区"的单位进行复查,以与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居住小区绿化面积是否达到国家规定的绿地标准为重点,对于占用绿地、缺乏管理的单位,要求其补种补植或采取异地绿化的形式,完成与所缺绿化面积相当的绿化任务,对于限期不整改或整改达不到标准的,将上报市政府撤销其荣誉称号,并予以通报。 
  (五)启动郑州市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活动 
  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是调动广大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大力推进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重要举措。对促进国土绿化和生态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对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对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006年,我市将正式启动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活动,在完成了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的基础上,用两年时间,使郑州市城区和郊区的绿化水平达到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标准。市委、市政府成立的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创建工作的决策和领导,具体组织创建运作和督导协调全市有关部门创模工作。各级、各部门也要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按照我市2006、2007两年的"创模"工作目标,明确责任、落实任务,把任务分级落实到具体部门、乡镇、办事处、单位、社区,认真完成辖区内新建绿地、单位(居住区)绿化达标等工作任务;林业、园林、水利、铁路、交通、环保等部门通过实施大环境绿化和环保工程,努力提高城市绿化水平,改善城市大环境;宣传、教育、广电、文明办、爱卫办等部门要采取各种方式,有效地开展宣传和思想教育工作;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有关新闻媒体,要开辟专栏,积极报道,营造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的社会氛围。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大力协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圆满完成创建任务,力争2007年通过全国绿化模范城市验收。 
  二、主要措施 
  (一)抓好宣传发动,强化绿化意识 
  宣传发动是搞好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和各项绿化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广大市民生态建设意识和责任的主要举措。各级绿化委员会要抓住当前我市绿化发展的大好时机,进一步加大绿化宣传力度,在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上,在形式和方法上下功夫,加强针对性,增强适应性,提高有效性。紧紧围绕省会郑州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突出公民生态道德宣传教育,尤其要强化青少年的生态意识,在全社会树立起良好的生态道德风尚;大张旗鼓地宣传郑州森林生态城建设,宣传绿化模范单位和先进个人的事迹,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郑州市的绿化建设;深入宣传我市关于生态城市建设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各种投资主体参与造林绿化,最广泛地把社会各方面力量动员起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有关新闻媒体,要开辟专栏,积极报道,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要对造林绿化方面大要案查处情况进行追踪报道,使群众了解国家在绿化管理方面的政策、规定,形成知法、守法、用法的局面;要利用发放"告知书"、发行明信片、建立社区"绿化宣传栏"、宣传长廊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宣传义务植树的法定性、公益性、义务性,使适龄公民能正确认识和理解义务植树是自己应尽的法定义务,是一种光荣责任,无故不履行义务是一种违法行为,以提高广大适龄公民参加义务植树的自觉性。 
  (二)落实政策,加大投入 
  资金投入是造林绿化的重要保障。首先是各级政府要加大造林绿化投入,要把森林生态城和创模绿化重点工程建设、管理投资纳入财政预算,并予以优先安排保证。国家、省和市林业重点工程规定的配套资金,要保证及时足额落实到位。2006年市财政将安排2亿元用于造林绿化,各县(市)、区按比例承担的部分必须配套到位。其次是要落实林业政策,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造林绿化。对不便到义务植树基地尽义务植树责任的单位或个人,要按照《郑州市全民义务植树实施办法》和市绿化委员会的有关规定,交纳义务植树绿化费;对城市房地产开发,凡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达标的,要按照异地补绿的办法,到指定地点进行造林绿化。其三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企业到郑州来投资造林,发展绿色产业。各级都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环境,对承包生态林建设和进行林业产业开发的,只要是纳入规划达到标准的,都要给予补助和奖励。 
  (三)突出重点,加快进度 
  2006年的植树造林任务十分繁重,而适宜春季植树造林的时间并不长,因此,各县(市)、区和各有关部门,必须统一组织,统一规划,突出重点,整体推进。要紧紧围绕森林生态城建设和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这两大目标,突出抓好十大重点生态工程建设,要抢抓时机,强化质量,加快进度。有关部门要组成造林督查组,分赴各县(市)、区督促检查,及时掌握造林进展情况,对好的经验和做法,及时总结推广,对行动迟缓的,加大督促指导力度,确保2006年年度任务的全面完成。 
  (四)转变观念,创新机制 
  一是创新造林绿化方式。首先,要用工业理念、工程理念,用项目招投标的办法来搞工程造林。工程造林是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先进造林技术,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管理和实施的造林项目,它是提高造林成效的一种重要途径。森林生态城建设必须坚持大工程带动大发展,科学施工,严格管理,确保成效。要按照总体规划搞好详细规划,按照规划搞好设计,按照设计组织施工,按照施工标准组织验收,按照验收后的面积进行补贴。其次,要转变植树造林的时间观念,变春季造林为四季造林。除了抓好冬季春季造林之外,夏季、秋季也可造林。飞播造林、雨季造林都要统筹安排。第三,要拓宽造林方式。坚持植苗造林、直播造林、飞播造林、封山育林一起上。把封山育林和人工造林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考虑。 
  二是创新管护机制。要改变传统的重造轻管现象,坚持三分造七分管。建立管护队伍,落实护林员工资,真正地把护林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创新所有制形式。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生态林业,吸引民间投资,让民营企业参与到造林绿化中来。要对现有的荒山、荒坡、荒丘、荒岭等"四荒"资源进行拍卖,使用权可以延长到70年。 
  (五)科学栽植,提高质量 
  各地在今年的造林绿化工作中,要把提高造林质量放在第一位,全面落实造林质量责任制,实行全过程质量管理。一是要搞好规划设计,要按照工程总体规划,做出施工设计,设计要经过论证,批复后不得随意变更;二是要科学栽植,各级业务技术部门要组织技术人员,实行造林绿化质量负责制,严格按设计施工,按标准验收,按程序作业;三是要造管并重,对新造林地要落实管护人员和责任,要千方百计解决好造林地的水源问题,需要封禁的要封禁,要树立宣传标牌和工程标志,形成良好地植树爱绿的社会氛围,同时要加大打击破坏林木和绿地的违法行为,巩固绿化成果。 
  (六)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造林绿化事业的发展,根本在认识,关键在领导,重点在落实。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造林绿化工作的领导,严格执行造林绿化年度目标管理,强化措施,层层落实造林绿化任务;要加强绿化委员会组织机构建设,充实队伍,充分发挥其绿化行政管理的职能作用,统一组织、协调好本地、本部门的义务植树和造林绿化工作。各级绿化委员会及其办公室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担负起宣传发动、组织协调、检查监督、评比表彰的重要职责。 
 
 
郑州市绿化委员会 
二○○六年二月二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143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