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印发《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06-07年)指南》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6-09-11 生效日期: 2006-09-11
发布部门: 广东省广州市教育局
发布文号: 穗教科[2006]25号
市属各高校,各区、县级市教育局,市中等职业学校,市属中专、技校,局属各单位,各有关单位:
  现将《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06-07年)指南》印发给你们,请你们认真学习贯彻,将文件精神及时传达到本单位教育科研人员和教师,并组织好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06-07年)的申报工作。
  (联系人:黄晓婷 电话:83189817)
二〇〇六年九月十一日
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发展规划
  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发展规划是广州市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根据国家、省、市“十一五”发展规划尤其是教育发展规划文件的有关精神,特制定《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发展规划》,以进一步推动我市教育科学研究的发展和繁荣。   一、“十五”简要回顾
  (一)主要成绩
  过去的五年,是广州市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的五年,也是广州市教育科研空前活跃和加快发展的五年。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及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加强规划,理顺体制,贴近教育教学实际开展研究,壮大了科研队伍,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研究成果,包括“广州市中学生心理教育研究”、“‘四合一’主体教学模式研究”、“小学生探究型课程的实践与思考”等,有效地推进了市教育科研的协调、持续、健康发展。
  1、规划先行,坚持教育科学规划引领全局。教育科学研究规划是教育科研事业发展的蓝图,是科研发展的方向和指针。“十五”初期,在广泛征集市教育系统有关部门及广州地区教育科学专家意见的基础上,颁布了《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与课题指南》,为全市“十五”期间教育科研发展构筑了基本框架,基本描绘出了“十五”期间教育科学发展的远景。
  2、主攻方向明确,研究重点突出。“十五”期间,我市共立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等13项重大课题。重大课题是集中优势力量,瞄准教育政策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的专题研究。在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新课程改革等重要领域,都有重大课题开展研究。经过扎实、深入的研究,“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广州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儿童早期教养与发展的行动研究”等课题成果已通过鉴定;“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研究”等课题的阶段性成果已经为我市教育政策调整提供了政策咨询。
  3、调整课题类别,保证了科研经费投入。我市“十五”规划课题针对不同的研究需求,调整了课题类别。调整后的课题包括“重大课题”、“面上课题”和“专项课题”三大类别。重大课题是政策咨询类及教育发展关键问题的研究,为政府决策服务。面上课题和专项课题是教育教学中遇到各种问题的研究,为具体的教育教学服务。经费投入是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保障。“十五”期间,广州市共投入教育科研经费477万元。在加大市教育科研投入的同时,市、区、校建立了教育科研共同投入机制。对于市立项的科研课题,要求各区、县级市和学校给予相应的配套经费,保证高质量完成科研课题。
  4、加强课题日常管理,推进了科研管理制度化与规范化发展。教育科研制度、办法不断完善,学科专家匿名评审制度、立项课题合同管理制度、阶段检查与资助相结合制度、年度统计制度、科研共同投入制度等5项制度,及《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试行)》、《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档案管理办法(试行)》、《广州市教育局资助科研项目财务管理办法(试行)》、《广州市教育局资助科研课题检查验收实施办法(试行)》、《广州市教育科研成果鉴定办法(试行)》及《广州市教学成果奖励办法(试行)》等6个管理办法,涵盖了课题申报、立项、资助、检查、验收和成果鉴定、奖励、推广各个环节,实现了科研全程管理,推进科研管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明显提高了全市教育科研的组织程度与整体水平。
  5、强化课题引领,推动群众性教育科研的发展。“十五”期间,全市承担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18项,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项课题69项,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356项。这些课题分布于12个区、县级市,18个直属学校和直属单位,参与的学校和单位近200个。在这些课题的引领下,我市中小学教师作为重要的群众性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十五”期间,我市立项的教育科研课题有超过80%是由中小学教师主持开展研究的,在2005年评出的市第五届教学成果奖中,来自中小学的成果有38项,占获奖总量的70.4%。
  6、理顺了教育科研管理体制,管理人员素质得以不断提高。“十五”以前,我市大部分区、县级市教育局没有明确分管科研的领导和部门,部分学校科研工作处于自发状态。在启动“十五”规划的同时,我市要求各区、县级市及直属单位明确分管教育科研的部门和职能,理顺了市科研管理体制。经过5年的调整和建设,全市已建立起以市直属教育科研、教研机构为支撑,依托各区、县级市教育局指导学校教育科研的管理体系,形成了条理分明的教育科研管理网络。与此同时,通过组织区、县级市及直属单位教育科研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和外出考察,全市教育科研人员业务素质获得较大提高,为市教育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7、引入信息技术手段,加强了教育科研信息网络化建设。“十五”期间,市教育科学规划办一直把信息工作作为科研管理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不断提高对社科规划项目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规划办网站充分利用网络空间,通过不断改版和信息的发布与更新,宣传教育科学研究成果、教育科学研究的最新观点、学术研究动态,为广大教师、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者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提供了信息查询服务,受到广泛赞扬。
  “十五”规划在不同学科领域及层面上繁荣了市教育科研,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研究向纵深发展,特殊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科研工作和课题研究也有所突破,开创了全市教育科研新局面,使教育科研成为学校发展和教师素质提高,解决教育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实现教育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因素。
  (二)存在问题
  我们必须清醒看到,我市教育科研工作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缺乏层次分明、运转灵活的科研管理体制及其统筹协调机制;教育科研实力整体不够强,研究力量比较分散;高层次教育科研课题的数量不多;高水平、有影响的研究成果数量相对不足;教育科研成果展示、推广与运用的力度还不强等。
  二、“十一五”面临的发展形势与要求
  (一)全国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十一五”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步伐将不断加快,改革将不断深化。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更加突显了教育在整个社会和谐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教育不仅仅是扩大生产资源的手段,更是提高人口素质,促进社会公平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这就要求教育为全社会提供更多优质资源。为此,教育体制和机制要不断创新,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速度要进一步调整,这些都为教育科研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面对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全市广大教师、教育科研工作人员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新的框架下重新思考教育的作用,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紧扣我市教育改革发展中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更新教育科研的基本范式和组织方式,完善教育科研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坚持与时俱进,推动教育科研工作不断创新。
  (二)广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广州在《关于制定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中提出,我市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主要任务,即推进农村和农业现代化,着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提升城市创新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体的精神文化需要等。要完成这些任务,教育是根本,人才是关键。教育作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必须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方面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才能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广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外部环境,也对教育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提出了一系列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理论和实际问题。这给我市教育科研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给教育科研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广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点与趋势。今后五年,是全市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五年,是推进教育强市建设,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黄金期和关键期。未来五年,我市将加快各级各类学校的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中小学校布局调整,优化配置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实施“教育e时代工程”,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全市将加大力度,统筹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统筹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协调教育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到2010年,全市将高水平、高质量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进一步完善国民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和优质教育体系,全面推进和深化素质教育,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增强教育发展的实力、活力,以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样需求。
  在广州教育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下,教育宏观决策咨询、各级各类学校内涵发展都对教育科研提出更迫切的要求。教育科研要为教育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支持和人才保证,并将体现出“两个重点,五个趋势”。
  “两个重点”一是指要重点推进教育决策研究。运用已有的先进的理论研究成果,分析研究教育实践中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做文章,多出有价值的宏观研究成果,有效地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策服务。二是指重点推进校本研究。教育的根本着力点,是基层管理单位,是教学第一线的广大教师,是教育教学活动。这是教育科研的根基所在、重心所在。新时期的教育科研要有效地解决好学校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促使学校的管理和教学上层次、上水平。
  “五个趋势”一是指随着全市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教育科研的重要地位将继续突显;二是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教育科研的发展局面将更加繁荣;三是随着教育体制、结构,教学内容、方法以及考试、评价制度等方面改革的深入,教育科研的课题和成果将更为多样化、综合化;四是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教育科研的学术交流将更为及时、便捷;五是随着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各级各类教育的相互沟通和融合,教师知识水平、教学能力明显提高,教育科研将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办学提升的重要途径。
  为此,全市教育科研工作者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主动探索和深入研究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关注教育领域的人文理想、实践智慧,关注教育事业的管理效益和教育质量,关注教育发展的文化内涵和综合实力,关注教师的素质提升和学校的内涵建设。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主要目标
  “十一五”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既要充分肯定“十五”期间全市教育科研工作所取得的主要成绩,认真吸取“十五”期间教育科研的成功经验,又要认真研究和分析全市今后五年教育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着眼于科研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有效解决,着眼于今后五年更好地服务于全市教育改革与发展,不断增强和充分发挥教育科研服务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形成与教育强市相匹配、相适应的教育科研新局面。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宗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方针,鼓励自由的学术讨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术风气,突出应用性研究、对策性研究和实证性研究,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推动教育科研为教育行政决策服务,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实践服务,为建设“教育强市”和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服务。
  (二)基本原则
  1.适度超前,贴近实际。
  关注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把握学科研究前沿,紧贴教育教学改革的实际,研究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增强研究的预见性和针对性。
  2.突出重点,鼓励创新。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先为有所后为,突出重点,兼顾一般,鼓励研究的原创性、集合性和兼容性,支持教育科研在理念、方法、技术等层面的全面创新。
  3.提升品质,形成特色。
  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增强科研能力和素养,始终关注广州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形成有份量、有影响、有特色的研究成果。
  4.强化规范,营造氛围。
  发扬学术民主,创设良好氛围,建设一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学术环境,调动和激发一线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5.注重引导,讲求实效
  理论研究要重视和关注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不断提高认识实践、解释实践和预测实践的能力,成为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
  (三)主要目标
  通过五年的努力,要使我市教育科研水平再上新台阶,基本形成与广州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相适应的水平和实力,在为广州教育改革与发展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上取得显著进展。
  1.寻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面向教育教学,回答现实问题,为教育专家、一线教师与行政部门架设起讨论、交流的桥梁,努力构建符合我市教育改革与发展要求的教育科研新格局。
  2.紧紧围绕全市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开展500项左右课题研究,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推出50项左右有特点、有影响和有份量的科研成果,努力形成广州教育科研的风格和学派。
  3.实施“双百千工程”,加强对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学术团队的培养,争取5年内在全市培养100左右学术带头人, 100支左右创新型学术团队,1000名左右教育科研骨干教师。
  4.加强教育科研管理和指导,优化配置资源,提高全市教育科研的组织程度,发挥整体效应,推进不同区域教育科研的均衡发展,形成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别教育科研的特点和特色。
  5.加强教育科学研究的学科建设、网络建设和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已经形成的学术优势和资源优势,构造数量与质量、结构与效益、普及与提高相统一的教育科研新平台。
  6.全面提升教育科研的服务能力和水平,提高教育科研成果推广应用率,为全市加快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更有效的思想、智力和队伍支撑。
  四、重点研究方向和领域
  根据“十一五”期间广州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设想和教育科研的发展趋势,提出广州市教育科研“十一五”期间的主要研究方向和重点研究领域。
  (一)广州教育信息化理论升华及应用推广研究
  “十五”期间,广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全面加快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软件、硬件建设,并逐步加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与应用。在广州教育信息化的硬件建设达到全国领先水平的同时,要加强理论研究,尤其是应用理论研究。只有总结、提炼、升华,形成来自实践又能指导实践的教育信息化理论,才能保持广州教育信息化在全国领先的地位和优势。同时,在新的城市信息化发展宏观背景和“十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的基础上,要研究如何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 扩大基于网络的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应用领域,以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办学效益,减轻教师负担,减轻学生负担;要总结通过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成功经验,深入研究如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要研究如何建设具有广州特点和优势、体现各区和学校特色、内容丰富、规模庞大、高度共享的全市综合应用系统,实现资源的真正共享。
  (二)巩固和提升农村地区义务教育水平研究
  中央“十一五”规划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蓝图,把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目标。由于受经济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广州市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相对滞后。要研究如何加强教育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如何对农村中小学校布局结构进行调整,以实现农村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综合利用;研究如何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高质量、高水平推进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研究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方案,实现城乡优质资源开放共享;以及如何开展农村职业教育,为建设新农村服务等。
  (三)广州市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研究
  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要求,在市政府统一部署下,逐步落实进城务工农民子女义务教育政策,要以流入地解决为主,以公办学校接纳为主,达到一定条件的,要在各方面都与流入地户籍儿童一视同仁。然而,随着广州经济快速发展,外来人口急剧增长,流动人口子女的适龄儿童数量是一个难以控制的义务教育增长源。为此,要长期研究,科学地预测和跟踪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来穗农民的子女人数变化及学位需求,要研究探索增加学位带来的学校用地、建校费用及教师队伍、生均投入等问题,研究解决不同地区承担义务教育经费的合理负担问题。
  (四)全面深化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个性鲜明、富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新一代,直接关系着中华民族的自主创新能力,直接关系着创新型国家的形成和建设,是最大的国家利益和民族长远利益。要根据素质教育的理念和要求进行改革与探索,在观念与认识、制度与环境、条件与师资、课程实施与教学方式、考试评价与升学制度、监控与督导等方面深化研究。研究如何通过教育在提高全民族的自主创新能力,如何创新型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型社区,尤其要重点研究和探索学校教育如何培养创新型的人才,如何营造有利于创新精神培养的环境和条件等。
  (五)多元文化背景下提高德育效能研究
  德育是教育的首要工作与核心工作,也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永恒主题。在经济、社会逐步现代化的过程中,在社会与文化日趋多元化、复杂化、功利化的现实背景下,在大众媒体、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成为一个既严肃、严峻而又沉重的话题。要德育的新理念、新途径与新方式,德育的本质、规律和机制等方面加强研究,以解决德育研究本身缺少理论深度和指导功能的问题;要研究德育所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新挑战,形成新认识、新思路、新方法,以及学生生活方式与多元文化、价值观教育的关系;研究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市学生生活方式面临的挑战、学生价值观的变化、以及学校德育工作的创新与突破,以提高我市学校德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六)广州地区课程、教学与评价改革研究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课程与教学研究在“十五”后期成为最活跃的研究领域,基层学校参与广泛,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充满着研究的活力与张力。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广州高中新课改的推进,“十一五”期间课程与教学领域的实践与理论研究仍将处于活跃与繁荣期。要系统研究基础教育课程,从宏观上探讨课程理论基础,中观上探讨课程体系,微观上探讨具体实施策略与影响,加快推进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要关注课程结构调整对学生全面素质形成的影响,关注教学内容的选择、构建对达成课程目标、形成质量的影响,关注教学评价改革对促进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影响。要开展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研究,加强课程三级管理研究,实施课程评价研究。
  (七)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径与方式研究
  在加快教育强市建设,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日益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关注的重大工程,“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作为教育研究的方向和领域也逐步扩展和深化。要构建培养培训一体化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构建全员培训以现代远程教育为主、骨干培训以面授培训为主、个性化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的新型教师继续教育体系。要加强教师继续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培训理论与实践研究;“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校本科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教师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研究;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教师专业发展和教师团队发展研究;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心理机制研究,提升教师素养、教师智慧、教师能力研究;教师人格、教师良心、教师道德专题研究;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机制研究等。
  (八)经济、社会、教育转型期中小学校发展研究
  “十五”后期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现代学校制度的探索,从学校管理研究中逐步形成并突显“学校发展研究”这一重要研究方向与领域。经济、社会、教育转型期的各级各类学校,不仅要面对政府和行政的计划控制,而且要独立地面对社会和市场,社会、市场(学生家长、大众媒体、企业集团等)成为新的影响学校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环境因素。在这样的背景下,要研究如何以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学校发展,形成学校的影响力、竞争力;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学校与政府、市场、社区的关系,形成现代学校制度以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如何基于学校,推进“校本管理”、“校本规划”、“校本课程”、“校本培训”、“校本研究”、“校本评价”、“校本资源开发”的实践;如何形成学校服务的理念,打造学校品牌、树立学校形象、形成学校特色。
  (九)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的职业教育体系研究
  当前,中央把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提高到了一个很高的程度来加以重视。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 “十一五”期间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要是广州职业教育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强烈需求,要重点研究加快推进体制创新,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职业教育体系问题;研究合理调整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的问题;研究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和社区教育的新机制的问题;研究建设技能型人才实训中心,构建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等问题。
  (十)推进市属高校内涵发展研究及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构研究
  伴随广州高等院校的布局调整、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高职院校的快速发展,高校的发展定位、师资队伍、办学条件、管理体制及学生就业等方面问题亟待深化研究。要重点研究如何通过进一步调整高校布局,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问题;研究广州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变化与高等教育新体系建构问题;研究如何合理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问题;研究如何加强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提升市属高校科技创新能力问题;研究通过高等学校创新团队组织与管理,建设创新型院校的问题;研究建立产学研结合的良性互动机制,加快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研究加强制度创新,建立现代大学制度问题等。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一五”时期乃至更长的时间,伴随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的加快,社会对技能型、实用型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高等职业教育在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日益突出。要深入探索和研究广州经济体制改革、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变化对高等职业教育提出的需求;要研究如何通过进一步的优化组合,配置高职教育资源,构建广州高等职业教育新体系;研究如何改革和创新高职人才培训模式,为经济、社会发展高技能型人才;研究高职教育内涵提升的方法和途径,推动广州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十一)教育投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教育行政部门为履行职责所确定的目标而使用财政资金的行为、过程及结果进行综合性考核和评价,是提高教育投入效益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市教育绩效评价体系处于探索阶段,绩效预算的条件还不够成熟,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还不够完整。要研究对教育绩效进行评价的方法、指标、标准,使之符合教育投入特点;研究教育行政部门和教育教学单位对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研究全市性重点项目,如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教育信息化工程、教育布局调整等的绩效评价方案,探索并形成合法、科学、经济、可行的绩效评价体系。
  (十二)青少年科技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
  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一直处于全国前列,通过青少年科技导师队伍、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项目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测评活动等项目,青少年学生在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等国际、国内竞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然而,由于青少年科技教师长期以来采取兼职工作的方式,许多教师只能牺牲业余时间从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青少年科技教育教师队伍不稳定。为此,要重点研究青少年科技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定位;研究青少年科技教育相关政策制定;研究青少年科技素养基本构成;研究青少年科技教育教师培养体制、机制;研究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评估方案;研究青少年科技教育发展趋势并进行国际比较,推动青少年科技教育可持续发展。
  五、措施与对策
  (一)对全市教育科研力量和资源的有效整合和优化配置,加强协调和统筹,从整体上提升全市教育科研的组织程度与管理水平。
  通过整体设计和优化组合,将各方面的科研力量和资源有机整合起来,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要高度重视和主动支持“十一五”规划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积极为课题研究创造更好的条件、环境和氛围。要进一步完善教育科研管理部门设置、加强人员配备,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各教育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专家学者的学术优势,更好地在课题研究中发挥理论先导和方法指导的功能与作用。要积极探索教育科研与教学研究、行政性与群众性科研活动的有效衔接方式,形成协作互动、提高实效的局面。要重视发挥各基层学校和区、县级市教育科研部门了解和贴近教育教学改革的优势,切实满足各级各类学校的校长、教师及基层科研工作者对教育科学研究的迫切要求。要尊重广大教师、教育科研人员的创造性实践,推动全市群众性教育科研、学校教育科研形成更加浓烈的氛围。要充分调动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有效地开展跨部门、跨地区的科研协作攻关。要通过各层次课题的研究,在全市范围内形成更为广泛的、多层次的、动态开放的教育科学研究的共同合作体,形成各地教育科研的区域特点和区域优势。
  (二)确定研究的重点与方向,通过既定数量、层次、周期的课题研究,增强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保证研究的质量与层次。
  1.明确主攻方向,选取重点领域,形成我市教育科学研究的特色和优势。
  “十一五”期间,我市提出了12个重大课题研究的领域,这些领域的提出,既考虑了广州教育未来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和走向,也广泛征求了相关教育专家、行政部门、基层单位的意见;既涵盖了对全市教育现状的把握,又是对未来发展的前瞻构想,具有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我市要通过5年的集中力量攻关,有针对性地解决教育的热点及难点问题,力争在理论和实践上获得突破,取得有价值、有份量的研究成果,逐步形成我市教育科学研究的特色和优势。
  2.确定课题类别、数量、研究周期,形成课题动态管理系统。
  (1)课题类别
  重大课题是为教育宏观决策服务的政策咨询课题,重点解决广州市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重大政策性问题。重大课题分公开招标与委托研究两类,公开招标类课题为按照指南公布的研究专题,向广州地区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机构招募研究力量和政策方案的课题;委托研究类课题是为应急需要设立,积极主动应对由于教育政策环境和形势发生变化带来的急需解决的重要政策性问题,以相关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组织研究力量,开展针对性研究的方式开展。
  面上课题是为教育教学实践服务的具体研究课题,涉及广、数量大。研究方向与范围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有关方向和内容,包涵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和教育政策研究中需要研究的问题,覆盖了基础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整个国民教育体系。面上课题分为面上重点课题和面上一般课题。面上重点课题集中资助有一定研究基础,科学性、创新性强,实施难度大,预期成果学术及应用价值高的研究。面上一般课题主要资助处于起步阶段的研究课题。
  专项课题是有针对性地进行扶持的研究课题,研究方向、范围与面上课题一致,分名师专项、青年专项、农村专项及课程与教学专项。名师专项主要资助我市评选出的名教育专家、名教师自主开展研究,期望通过课题带动的方式,培养学术队伍,传授教育教学经验,争取形成具有广州特色的理论与学派,构建有影响的学术团队。青年专项主要资助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教育科研人员,扶持青年骨干成长。农村专项继续扶持从事农村教育的学校及教师开展研究,提升农村教育水平。课程与教学改革专项面向开展一线教学的教师,扶持教师开展学科教学反思和探索的起步研究。
  (2)课题总量
  为满足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的强烈需求,进一步提高全市教育科研的普及程度,更好发挥教育科研在推动和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全市“十一五”规划课题的总量将比“十五”期间有所增加。
  “十一五”期间,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立项总量为500项左右。五年中提供四次申报评审机会,第一次立项控制在150项以内,第二、三次立项控制在130项以内,最后一次立项控制在90项以内。“十一五”课题指南将成为一种动态的、开放的系统,既有利于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形势和环境,又有利于全市教育科研的健康发展和不断提高。
  (3)研究周期
  “十一五”规划课题要根据研究的目标、任务、性质和对象的实际,确定研究周期。既要有中、短期的课题,也要有周期较长的课题。具有较强的政策性、应用性、验证性的项目,研究的时间周期应短些,成果形式为研究(咨询)报告和论文的,完成时限一般为1-2年。需要开展实验研究或以专著为主要成果的,研究周期一般为3-4年。第一期申报项目包括长、中、短期的研究项目,第二、第三期申报项目,将以中、短期研究项目为主,第四次申报只接受短期项目。
  (4)课题管理
  坚持教育科研规范化管理,继续实施课题评审学科专家匿名评审制度、立项课题合同管理制度、阶段检查与资助相结合制度、年度统计制度、科研共同投入制度等5项制度及《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管理办法(试行)》、《广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档案管理办法(试行)》、《广州市教育局资助科研项目财务管理办法(试行)》、《广州市教育局资助科研课题检查验收实施办法(试行)》、《广州市教育科研成果鉴定办法(试行)》及《广州市教学成果奖励办法(试行)》等6项管理办法。从学术规范、高层次课题资助、高水平成果奖励及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完善课题过程管理制度。强化诚信、激励及绩效评价机制,鼓励竞争、鼓励创新、鼓励树立良好的单位和个人科研信誉。
  (三)提炼教育科研成果,建立教育教学成果的展示、推广、奖励机制,提高成果的转化率。
  定期组织专家组,对承担规划课题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和指导,帮助广大教师、教育科研人员通过研究和实践,取得有价值、有份量的成果。建立教育科研成果公布制度,加强教育科研成果的宣传和推广,通过验收和鉴定的教育科研成果,都要公布,接受查询与监督。建立教育科研重大成果出版资助制度,对高水平、高质量的论文、研究报告进行选编,对专著类成果组织专门评审,并择优资助出版(要求注明“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资助成果”),为优秀成果参与高层次成果评奖创造条件。建立规划项目与市教学成果奖评选联动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育科学工作者承担规划项目、出优秀成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课题成果的推广应用情况,作为成果奖励评定的重要指标。
  (四)实施“科研培训工程”,培养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建设创新型学术团队。
  提高教育科研水平关键是人才,培养教育科研队伍关键是学术带头人和学术团队。要进一步完善鼓励教育科研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以课题为纽带,努力建设学科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造就一支高水平的教育科学研究队伍;启动教育科研系列培训,通过课题负责人培训,培养能引领研究的学术带头人;通过青年学术骨干培训,培养能在教学第一线开展研究、进行示范的青年骨干,通过课题研究实训,构建结构合理、朝气蓬勃的学术团队。
  (五)积极开展学术合作与交流,力争取得具有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的精品力作。
  要形成植根于广州教育改革与发展土壤的教育科研,创造具有广州本土化特色而又具有先进性、前沿性的教育研究成果,积极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育实践、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理论,从而站在更高、更广、更前沿的知识和思想背景下审视、概括、总结广州教育的经验和实践。大力支持学校、教育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开展科研协作、对外交流、考察与研讨,积极拓展教育科学学术交流领域。鼓励加强与兄弟市、区教育科研机构的联系,探索教育科研区域互访制度,扩大教育科学多学科、跨部门的合作与交流,建立稳定的国内外教育科学学术交流渠道。强化精品意识,力争取得具有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的精品力作。定期举办全市性的开题报告会、课题阶段成果报告会,不定期举办学术研讨及专家讲座,加强市教育科研人员之间的学习与交流。
  (六)强化教育科研学术规范要求,加强全市教育科研工作的学术规范建设
  遵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加强学术规范建设,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不断提高全市教育科研人员的学术道德水准和社会责任感,加强在课题评审、课题研究、课题管理、成果鉴定等环节的学术规范建设。凡承担和参与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的研究人员,要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在学术引文规范、学术成果规范、学术评价规范、学术批评规范等方面作出承诺和表率,承担相应的学术责任、道义责任和法律责任。各级各类教育科研管理部门及被邀请参加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评审、管理、指导和鉴定的专家,要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坚持程序公正、标准合理。
  (七)加快教育科研现代化建设,努力构建一个教育科学信息交流便捷的网络平台。
  加强教育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推进运用现代化手段管理市教育科研的工作,改版市教育科研网页,加强广州市教育科学专家库、项目库、成果库的建设,建立市教育科研管理数据库信息资源整合系统、安全服务系统,实现规划项目网上申报与管理。网站要定期增设栏目,更新信息,提供指导,提供服务。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完善全市统一的教育科研信息库和课题管理网络,努力提高教育科研信息收集、交流、统计、处理的综合能力,提高教育科研信息资源的综合开发能力。
  (八)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力度,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益,确保教育科研可持续发展。
  在加大市级财政投入的基础上,坚持市级财政拨款与各单位配套资金相结合的经费筹措体制和运行机制。教育行政部门要设立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资助与成果出版专项资助经费,重点投入,择优支持,调动教育科学研究的积极性,确保课题研究顺利开展和重要成果的展示、推广。与此同时,各区、县级市教育局,市教育科研、教研机构,各级各类学校,应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多渠道筹集课题研究和成果推广的配套经费,努力提高科研服务于教育教学的水平和能力。课题及成果的资助经费,必须严格按照《广州市教育局资助科研项目财务管理办法(试行)》的使用范围和相关规定,保证专款专用,推动市教育科研加快发展、率先发展、持续发展。
附: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06-07年)指南
  《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06-07年)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是2006-2007年广州市教育系统各类教育科研课题的指南,编制本《指南》的目的在于为有志于参与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的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选题参考,为开展课题研究作前期准备。
  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是具有行政性质和行为的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它是“十一五”规划所确定的主要研究方向和重点研究领域的具体化。
  一、课题类别与结构
  (一)重大课题(政策咨询课题):分公开招标与委托研究两类
  (二)面上课题:分面上重点与面上一般两个层次
  (三)专项课题:分名师专项、青年专项、农村专项、课程与教学改革专项四类。
  二、主要内容
  (一)重大课题选题范围
  重大课题是为教育宏观决策服务的政策咨询课题,重点解决市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重大政策性问题。申请者必须围绕《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发展规划》提出的重点研究方向和领域,选择一个方向或主题开展研究。
  (1)广州教育信息化理论升华及应用推广研究
  (2)巩固和提升农村地区义务教育水平研究
  (3)广州市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研究
  (4)全面深化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研究
  (5)多元文化背景下提高德育效能研究
  (6)广州地区课程、教学与评价改革研究
  (7)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径与方式研究
  (8)经济、社会、教育转型期中小学校发展研究
  (9)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的职业教育体系研究
  (10)推进市属高校内涵发展研究及高等职业教育体系建构研究
  (11)教育投入绩效评价研究
  (12)青少年科技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
  (二)面上课题和专项课题选题参考
  面上课题和专项课题是为教育教学实践服务的具体研究课题,研究方向与范围是教育科学研究的有关方向和内容。申请者可以依据《指南》设计研究课题,也可以自主、灵活地设计研究课题;在五年规划周期中,《指南》将根据年度申报立项情况和广州市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变化需要,及时进行调整或增补制定年度研究内容。《指南》学科分类按国务院1997年颁布的《学科专业目录》设置,含学科代码与学科名。
  040101教育学原理
  (1)科学发展观与广州教育发展的研究
  (2)教育在建设“和谐广州”中的责任和贡献研究
  (3)广州市区域性教育均衡发展研究
  (4)广州产业结构调整与国民教育体系完善研究
  (5)广州市人才需求预测与教育发展规划研究
  (6)广州市教育现代化分层推进研究
  (7)促进广州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的扶持政策研究
  (8)名校复办初中政策研究
  (9)基础教育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研究
  (10)基础教育优质资源拓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1)各级各类学校法律地位研究;
  (12)民办教育投资主体的法律地位研究;
  (13)巩固并提高农村普及义务教育的程度及质量水平的研究;
  (14)农村地区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15)科研促教的效益评价研究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
  (1)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的实践研究
  (2)完善、修订新课程标准的实践研究
  (3)考试评价制度改革与课程改革相配套的实践研究
  (4)义务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
  (5)课程、教材多样化与基础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研究
  (6)小班化教学的探索
  (7)研究性学习与各学科课程教学整合研究
  (8)新课程实施与师生教学活动方式转变研究
  (9)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研究
  (10)农村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实施能力培训研究
  (11)各学科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个案研究
  (12)课程、教材多样化与基础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研究;
  (13)在高考环境下的高中新课程实施的操作性问题等研究。
  (14)新课程改革实施效果跟踪研究;
  (15)教育质量评价、招生考试制度与社会影响关系的研究;
  040105学前教育学
  (1)推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研究
  (2)幼儿园课程、游戏、教育过程、教育评价的研究
  (3)加快提高城乡幼教机构素质及教育质量的研究
  (4)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与学前教育和谐发展的研究
  (5)幼儿园教育特色构建和质量提高的研究
  (6)发挥公办幼儿园示范性作用的研究
  (7)民办幼儿园自主经营与自主发展的研究
  (8)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
  (9)幼儿社会性发展与完整人格教育的研究
  (10)农村幼儿园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的研究
  (11)提高城市处境不利家庭早期养育质量的研究
  (12)儿童身心发展与评价的研究
  (13)园本培训及园本教研建设的研究
  040106高等教育学
  (1)广州高校学科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关系研究
  (2)广州市属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规模、速度研究
  (3)广州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需求的预测研究
  (4)公立高校办学多样化研究
  (5)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和高等投入体制改革研究
  (6)大学生资助体系与相关政策研究
  (7)广州民办高等教育生存空间及发展趋势研究
  (8)广州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研究
  (9)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研究
  (10)广州大学城管理相关问题研究
  (11)广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战略与特色化发展研究
  (12)广州市高等职业教育布局调整研究
  (13)高职教育学分互认研究
  (14)职业资格制度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15)提高地方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策略研究;
  040107成人教育学
  (1)新时期广州成人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2)成人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
  (3)成人教育的社会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
  (4)女工就业与创业培训研究
  (5)城市职工就业培训研究
  (6)广州市外来工群体职业培训研究
  (7)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培训研究
  (8)社区成人教育相关问题的研究
  (9)广州老年教育研究
  (10)促进学习型社会建立的研究
  040108职业技术教育学
  (1)广州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研究
  (2)广州市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3)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投入机制研究
  (4)普高、职高、成高协调发展研究
  (5)广州市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研究
  (6)职业资格制度与教学改革研究
  (7)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体系、模式、方法等研究
  (8)职业学校职业指导与咨询研究
  (9)增加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和提高效益研究
  (10)职业学校的办学成本与效益的研究
  (11)职业学校实习基地功能与效益的研究;
  (12)职业技术教育中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开发研究
  (13)广州失地农民技能培训体制研究;
  (14)广州市新农村建设与农村职业教育改革;
  (15)广州市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040109 特殊教育学
  (1)中小幼一体化特教学校发展研究
  (2)多重障碍残疾儿童教育干预与训练的实践研究
  (3)残疾儿童学前教育干预与训练的实践研究
  (4)残障儿童的个别化教育
  (5)广州聋儿学前康复状况调查研究
  (6)促进特殊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
  (7)特殊学校学生的品德教育与行为指导
  (8)特殊教育的课程、教材、教法的改革实验
  (9)开发特殊学生的潜能研究
  (10)特殊学校中的师资队伍建设
  040110教育技术学
  (1)广州市建设“教育e时代”工程问题研究
  (2)校园及教室网络环境建设的研究
  (3)教育信息资源库统筹建设的研究
  (4)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管理、教学中使用效益的研究
  (5)建立社区网络教育机构及发展模式的研究
  (6)广州市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水平的现状及其培训提高问题的研究
  (7)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方法的实验研究
  (8)广州教育网络资源的建设与共享研究
  (9)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与评价研究
  (10)数字化校园建设研究
  (11)通过网络课程发挥名师作用研究;
  (12)网络教育时代师生关系研究;
  (13)农村中小学现代化远程教育工程建设研究
  (14)农村地区学校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与综合利用研究;
  (15)广州市教育信息化投入及绩效研究
  040202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1)学习心理、学生智能与学科教学心理研究
  (2)广州各级各类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制约因素研究
  (3)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性和实效性研究
  (4)各级各类学生心理健康咨询与治疗方法技术理论与实践研究
  (5)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标准与对策研究
  (6)家长素质及教育方式方法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研究
  (7)弱势群体子女心理问题及其教育研究
  (8)不同类型学生潜能发展与教育对策研究
  (9)广州青少年道德与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10)学生道德价值取向与教育策略的实证研究
  (11)诚信、责任、禁毒、防止校园暴力等的德育实践研究
  (12)影视文化、报刊杂志及文学作品等对广州青少年思想品德影响的调查与研究
  (13)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德育方法创新研究
  (14)大、中、小学生诚信意识形成研究
  (15)教师心理健康的现状、标准与对策研究
  120403教育经济与管理学
  (1)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与不同阶层人群支付能力关系的研究
  (2)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的公益性与教育产业性问题研究
  (3)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广州公共教育体制变革
  (4)广州与国内经济同类发达城市民办教育发展水平比较研究
  (5)民办学校的产权、投资、运行、收费等问题研究
  (6)政府资助民办学校政策研究
  (7)公立高校“转制”问题研究
  (8)广州不同区域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及其相关问题研究
  (9)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以县为主”体制问题研究
  (10)农村九年免费义务教育的财政体制建构研究
  (11)毕业班工作综合评价标准研究
  (12)校园伤害案件依法处理研究
  (13)校长及校方对学生安全责任的法律界定
  (14)中小学校长任期目标的过程监控与目标评价
  (15)社会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社会环境的政策法规落实研究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3001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