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关于农业旅游和新农村建设问题专题调研报告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6-09-01 生效日期: 2006-09-01
发布部门: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文号: 苏政办发[2006]109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根据省政府领导同志意见,现将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关于农业旅游和新农村建设问题的专题调研报告《发展农业旅游是建设新农村的一条有效路径》转发给你们,请结合各地实际,认真学习借鉴,落实各项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农业旅游发展。
二○○六年九月一日
发展农业旅游是建设新农村的一条有效路径
  为贯彻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部署,调查研究农业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与国家旅游局联合组成农业旅游与新农村建设调研组,在孙钢委员的率领下,于5月24日至31日,先后赴贵州江苏两省进行了考察,并与两省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同志交换了意见。现将有关情况和建议报告如下:   一、农业旅游在国内外的发展
  农业旅游,是指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情风貌、农民劳动生活为吸引物的旅游活动。在这类旅游活动中,如果主要吸引物是农村风情风貌,则又被称为乡村旅游。从世界范围看,发展农业旅游已有百年以上历史。最近30年来,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这种远离城市喧嚣的旅游活动更加受人青睐,发展进一步加快,推动着现代化农业和现代化旅游业的共同发展。
  我国的农业旅游,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起步,进入本世纪以来,在国家旅游局的倡导和推动下,逐渐形成规模。到2005年末,共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329家,遍布31个省区市,在农、林、牧、副、渔各业中树立起了发展农业旅游的样板。
  目前,农业旅游正在全国深入推进,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单位越来越多,乡村旅游的市场越来越大。2005年,贵州乡村的旅游景区(点)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084.43万人次,占全省旅游接待人数的34.7%;旅游收入21亿元,占全省旅游业总收入的8.36%;直接和间接吸纳就业人员15.53万人次,占全省旅游就业总人数的39.76%。到2005年,江苏已建成农业旅游区(点)400处左右,其中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43家(占全国总数的12%);去年共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200万人次,收入24亿元以上。据测算,目前全国乡村旅游景区(点)每年接待游客超过3亿人次,旅游收入超过400亿元。这些通过兴办旅游而向广大农村地区转移的财富,就是对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一个直接贡献。
  二、发展农业旅游是西部农村脱贫致富的一个重要选择
  贵州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可以说是旅游部门的倡导,也可以说是生存环境逼出来的。全省面积的92.5%是山地、丘陵,近73%为喀斯特地貌,可耕地很少,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都难发展。在这种背景下,要脱贫致富,发展旅游业就是一个重要选择。
  黔东南州的南花苗寨,181户,811人,人均耕地只有3分,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他们找到了脱贫致富的金钥匙。2005年,该寨旅游业总收入130万元,人均1600元,比种植业、养殖业人均收入1200元高出1/3;两相合计,该寨人均总收入达到2800元,比当年黔东南州农民人均收入1730元高出61.8%,比当年贵州全省农民人均收入1870元高出49.7%。安顺市平坝县的天龙村,以具有独特背景的“屯堡文化”为依托,大力发展旅游业。2005年,该村接待游客38万人次,旅游业直接收入300万元,综合收入2000万元。农业旅游的发展,为该村带来了一系列喜人的变化:一是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950元,比全省农民人均收入高出57.8%;二是村级经济实力大大增强,2005年达到69万元,比发展旅游前增长近一倍;三是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全村从事一、三产业的劳动力比例已达到58:42,经营收入中的78.9%来自旅游收入;四是促进了农副产品、旅游纪念品的生产;五是促进了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和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实现了“五个100%”(电视入户率100%,自来水入户率100%, 医疗保险参保率100%,儿童参加意外伤害保险率100%,计划生育率100%);六是带动了周围农村的发展,芦车坝村的早熟蔬菜、雷家垌村的西瓜、周官村的脸子雕刻都借天龙村之势兴旺发达起来。
  三、发展农业旅游是东部农村走向全面小康的一个新的抓手
  江苏的农业旅游,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了一个全面加快发展的新阶段。一批村镇兴办了星级饭店、旅游公司、旅游景区(点)和旅行社,农村风貌、农事活动、农俗节庆等农业旅游资源被有效开发利用起来,农业旅游点的数量和类型迅速增加,为初步实现小康的江苏农村地区“再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增添了一个新的工作抓手。
  南京市的江心洲,2005年农民人均收入7360元,其中旅游收入2330元,占总收入的32%。洲上旅游从业人员已达600多人,其中有20多家旅游专业户的年收入超过20万元。发展农业旅游,不但能使农民致富,还能使农副产品实现增值。仅以葡萄为例,过去江心洲的葡萄,5毛钱一斤都卖不掉,现在游客上岛,把葡萄都买光了,价钱还高出了好几倍。江阴市的华西村,是我国农业战线的老典型和与时俱进的旗帜,也是东部农村发展旅游业的旗帜。2005年,全村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32万人次,旅游业直接收入5000万元,为1200人提供了就业岗位;华西旅行社的经营业绩排在全国国内旅行社“百强”中的第四位。旅游业的发展,还使华西村成了宣传中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闪亮窗口。一位美国游客看了华西村后动情地说:“这样好的社会主义,我们美国也要!”
  四、发展农业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发展农业旅游对新农村建设的促进作用是全方位的:
  一是有效利用了“三农”资源,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增长点。发展农业旅游,把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情风貌、农民劳动生活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加工转化,形成旅游产品并推向市场,有利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拓宽农业发展的内涵和外延,发挥农业本身具有、但以前不被重视的观光旅游和文化传承等功能,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新的增长点。在发展农业旅游的地方,不但地照种,庄稼照长,粮食照收,而且还使农副产品产生了附加值,有力促进了“生产发展”。
  二是有利于实现财富向农村的转移,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的鲜活的渠道。发展农业旅游,有效吸引了城市居民、外地甚至海外旅游者。伴随着人流而来的,首先是财富的转移。农民不离土、不离乡,就实现了角色的转换,增加了收入,生活日益宽裕。而且,凡是因发展农业旅游而脱贫致富的地方,基本上都是整体脱贫,基本上没有“返贫”问题。农业旅游点只要面向市场、与时俱进,发展前景就是光明的。
  三是实现了农村的对内对外开放,有利于促进农村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发展农业旅游的乡村,都已不是封闭的乡村。每年接待几万甚至几十万人次的海内外旅游者,既带来了财富,还带来了外部世界新的信息和理念,有助于实现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从而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实现“乡风文明”。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中有许多点,已被省、市、县树立为文明单位。
  四是保护了生态环境、乡村文化遗产或民族传统,促进了村容村貌的改善。环境整洁是吸引旅游者的基本要素,文化则是旅游的灵魂。可见,环境整洁是对旅游点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有文化内涵则更受喜爱。无论在东部、西部或是中部,凡是搞农业旅游的村庄,村容都比较整洁;凡是被评定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地方,都是附近村庄中最为漂亮的。
  五是引入了现代服务业和现代管理的概念,有利于促进农村的管理民主。旅游业属于现代服务业,农业旅游也不例外,也要讲究“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的配套发展,也要进行市场营销,也要提供规范服务,也要搞好内部管理和经济核算,并处理好各种分配关系。这些服务与管理内容,较传统农业要复杂得多,不学习、不钻研是不行的,不搞规范管理、民主管理也是不行的。引入了现代服务业和现代管理概念的农业旅游,必然促进乡村的管理民主。
  六是农民的幸福指数高,“就地兴旅致富”更受农民欢迎。贵州江苏的同志都提到,外出务工和就地搞旅游服务,都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路径,但两相比较,农民更喜欢不离土、不离乡的后一种形式。这是办在农民家门口的不冒烟的“工厂”,这是有志者都可以介入的“市场”。凡是农业旅游搞得好的地方,农民收入较高,而且吃住在家,亲人团聚,幸福指数更高。一批有文化、会经营、懂管理的新一代农民,正在乡村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茁壮成长。
  综上所述,发展农业旅游,完全符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二十字”要求,是农村发展和建设模式上的一种创新,应该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一种值得推荐的有效路径。
  五、存在问题
  农业旅游在当前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
  (一)农业旅游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还没有被普遍认识;积极发展农业旅游,还没有融入新农村建设的主旋律之中。农业旅游是由我国旅游部门借鉴国际经验搞起来的,由于负责农村工作和新农村建设的有关主管部门此前介入较少,对有关情况了解不多,旅游部门对他们的宣传也很不够,所以在研究新农村建设的有关问题和政策时,发展农业旅游还没有被放到合适的位置上。
  (二)农业旅游的规划工作比较薄弱,靠农民群众自发兴办的旅游点在同一地区有雷同化的倾向。一些距离较近的农业旅游点,经营内容相似,市场目标相同,自主创新不足,市场应变能力较差。
  (三)由村集体或投资商兴办的一些旅游点,有的兼顾农民利益不够。一些由村集体兴办的农业旅游项目,村干部得到的多,群众得到的少,农民有意见;一些由投资商兴办的农业旅游点,利益格局明显向投资商倾斜,农民所得少,不参与旅游经营活动的农民更是一无所得,农民意见较大。
  (四)一些旅游点在开发建设中,重洋轻土,忽视保持农村自然形貌及人文环境的原生性。农业旅游之所以能吸引城市居民和外地游客,就是因为它拥有区别于旅游者惯常生活环境的事物,使旅游者在感觉方面能产生反差并引起兴趣。如果忽视保持农村自然形貌及人文环境的原生性,这种魅力就会大打折扣。
  (五)专业培训不够,员工的现代服务意识和技能较差。由于农业旅游点地处农村,相关方面在开办之前及开办之后对其进行指导、管理或规范工作都做得不够,影响了软件水平的提高。
  六、对策建议
  为了推进农业旅游更好更快的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中多做贡献,建议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农业旅游的时代特征、重要意义以及在相当范围内具有普遍性的认识,将其作为建设新农村的一条有效路径和一种成功模式加以推广,纳入党和政府建设新农村的总体部署之中。这项工作,建议由各级旅游、农业、扶贫部门牵头负责,合力推进;  国家旅游局、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宜尽快建立合作议事制度,作出榜样。发改、交通、建设、工商、财税、银行、文化等相关部门,也要积极支持农业旅游的发展,尽快形成齐抓共上的工作机制。
  (二)搞好规划,科学引导。首先要在省一级层面上编制好农业旅游发展规划。这样做,一是有利于明确全省农业旅游发展的重点,搞好指导和扶持;二是有利于克服同一地区农业旅游产品雷同化的倾向,避免盲目开发;三是有利于将农业旅游资源与其他的自然、人文及社会旅游资源整合起来,做大做强发展旅游业的文章。
  (三)不拘一格,鼓励创新。目前我国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已有很多。按经营主体的不同划分,有村两委主导型、村办旅游公司主导型、“公司+农户”型、“公司+旅行社+农户”型、“农庄+农户”型,等等。不同发展模式是在不同时空下创建的。总的来看,都符合当地农村的发展要求,都催生了农业旅游并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有些旅游点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也不是模式本身带来的。新农村建设没有固定的模式,发展农业旅游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能把促进农民增收、实现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要求作为发展农业旅游的出发点和归宿,各种模式都是可以发展的,而且应该不断创新。
  (四)研究政策,予以扶持。发展农业旅游是建设新农村的一条有效路径,农业旅游点和投身农业旅游开发建设的相关企业,应该享有那些为推进新农村建设而出台的相关扶持政策。诸如:1.参与农业旅游区(点)开发、投资额达到一定数量的企业,应该作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扶贫龙头企业看待,享受国家制订的相关扶持政策;2.贫困乡村在规划指导下搞的农业旅游开发项目,应该纳入申领扶贫开发资金或贷款的范畴;3.农业旅游点的道路连接线建设,应纳入交通部门的乡村道路建设规划之中,并优先解决;4.农业旅游点的水体面源污染及环境治理工程,应纳入农业部开展的“乡村清洁工程”之中,优先得到支持;5.农业旅游规模较大的农村的污水处理工程,应纳入市县的公益项目建设计划予以解决;如所在市县在财力上确有困难,省区市相关部门应支持解决。
  (五)有序推进,重在西部。发展农业旅游,可以在东中西部有市场前景的农村有序推进。但东中西部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上的差距很大,需作分类指导。西部农村虽然旅游资源丰富,兴旅富农的愿望迫切,但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交通制约较大,吸引资金较难,加上区域内的旅游市场规模较小,所以发展农业旅游的难度也高于东部。建设新农村的重点和难点在西部,发展农业旅游的重点和难点也在西部。国家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西部地区农业旅游的规划、指导和支持力度。只有这样,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西部农村地区,才能早日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和特色经济优势,享受到发展旅游业带来的实惠,切实加快建设新农村的步伐。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
2006年6月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391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