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岳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6-04-18 生效日期: 2006-04-18
发布部门: 湖南省岳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文号: 岳政办发[2006]8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南湖风景区、屈原管理区,市直各单位: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湘政办发(2005)27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就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我市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湖湘文化的根基和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智慧与文明的结晶。保护和利用好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市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生存状况堪忧。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消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后继乏人,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或消失,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目标、方针和原则
  工作目标:通过全社会的努力,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使我市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指导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正确处理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坚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真实性和整体性,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防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误解、歪曲或滥用。在科学认定的基础上,采取有力措施,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社会得到确认、尊重和弘扬。
  工作原则: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讲求实效。

  三、开展普查,组织试点,以点带面
  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要将普查摸底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来抓,统一部署,有序进行。要在我市民间文艺集成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调查,全面了解和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生存环境、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要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
  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工作。全面开展对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项新的工作,要采取试点先行、以点带面。试点分综合性试点和专业性试点。岳阳县作为我市的综合性试点地区,要从宏观管理的角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制度建设、投入机制、组织工作体系等进行探索,侧重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市及各县(市、区)要选择具有独特历史文化价值,特色鲜明,处于濒危状态急需抢救,工作基础好的项目作为专业性试点。专业性试点要针对某一门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制定保护标准和具体保护措施,侧重探索专业门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路、办法。试点工作要分级开展,分级管理。通过试点探索与实践,摸索出不同地域、不同层面保护工作的经验,并在总结、交流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在全市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四、建立名录体系,逐步形成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
  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要制定评审标准并经过科学认定,建立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积极争取我市具有重大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入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由市人政府批准公布,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由同级政府批准公布,并报上一级政府备案。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认定、保存和传播。要组织各类文化单位、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专家学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研究,注重科研成果和现代技术的应用。组织力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科学认定,鉴别真伪。经各级政府授权的有关单位可以征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资料,并予以妥善保管。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和资料流出境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载体也要予以保护。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机构要积极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展示。
  建立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对列入各级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可采取命名、授予称号、表彰奖励、资助扶持等方式,鼓励代表作传承人(团体)进行传习活动。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传承后继有人。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保护。研究探索对传统文化生态保持较完整并具有特殊价值的村落和特定区域,进行动态整体性保护。在传统文化特色鲜明、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社区、乡村,开展创建民间传统文化之乡的活动。

  五、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
  要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有效的保护工作领导机制。建立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文化局,负责日常工作。文化行政部门要在各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广泛吸纳有关学术研究机构、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各方面力量共同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专家咨询机制和检查监督制度。
  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将保护工作列入重要工作议程,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纳入文化发展纲要。及时研究制定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有关政策措施。要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明确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和目标。
  各级政府要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经费投入。通过政策引导等措施,鼓励个人、企业、社会团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资助。各级财政要安排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支持试点、重点保护项目的保护和研究及名录的建立等。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队伍建设。通过有计划的教育培训,提高现有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充分利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人才优势和科研优势,大力培养专门人才。
  要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作用,对广大未成年人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机构要积极开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和展示。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逐步将优秀的、体现民族精神与民间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纳入有关教材,开展教学活动。鼓励和支持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工作进行宣传展示,普及保护知识,培养保护意识,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共识,营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
二○○六年四月十八日


附件:1、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审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规范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申报和评定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间文字、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如歌圩、庙会、传统节日庆典等)。

    第三条 建立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目的是:
  (一)推动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与传承;
  (二)尊重和彰显有关社区、群体及个人对湖湘文化的贡献,展示岳阳人文传统的丰富性;
  (三)鼓励公民、企事业单位、文化教育科研机构、其他社会组织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第四条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申报评定工作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办公室具体实施。

    第五条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申报项目,应是具有重要价值的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或文化空间;或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具有典型意义;或在历史、艺术、民族学、民俗学、社会学、人类学、语言学及文学等方面具有独特价值。
  对申报项目评审时注重下列标准:
  (一)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
  (二)具有在一定群体世代传承的特点;
  (三)在当地有较大影响;
  (四)处于濒危状态。

    第六条 申报项目须提出切实可行的五年保护计划,并承诺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进行切实保护。
  (一)建档:通过搜集、记录、分类、编目等方式,为申报项目建立完整的档案;
    (二)保存: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手段,对保护对象进行真实、全面、系统的记录,并积极搜集有关实物、资料,选定有关机构妥善保存并合理利用;
  (三)传承: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等途径,使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后继有人,能够继续作为活的文化传统在相关社区尤其是青少年当中得到继承和发扬;
    (四)传播:利用节日活动、展览、观摩、培训、专业性研讨等形式,通过大众传媒和互联网的宣传,加深公众对该项遗产的了解和认识,促进社会共享;
    (五)保护: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以保证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智力成果得到保存、传承和发展,保护该项遗产的传承人(团体)对其世代相传的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所享有的权益,尤其要防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误解、歪曲或滥用。

    第七条 公民、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及各级行政部门等可向所在行政区域文化行政部门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的申请,由受理的文化行政部门逐级上报。申报主体为非申报项目传承人(团体)的,申请主体应获得申报项目传承人(团体)的授权。

    第八条 市及各县(市、区)文化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项目进行审核、筛选、评估、论证,经同级人民政府核定后,向联席会议办公室提出申报。市直属单位可直接向联席会议办公室提出申报。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产生。

    第九条 申报者须提交以下资料:
  (一)申请报告:对申报项目名称、申报者、申报目的和意义进行简要说明;
  (二)项目申报书:对申报项目的历史、现状、价值和濒危状况等进行说明;
  (三)保护计划:对未来五年的保护目标、措施、步骤和管理机制等进行说明;
  (四)其他有助于说明申报项目的必要材料。

    第十条 传承于不同地区并为不同社区、群体所共享的同类项目,可联合申报;联合申报的各方须提交同意联合申报的协议书。

    第十一条 联席会议办公室根据本办法第 条的规定,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并将合格的申报材料提交评审委员会。

    第十二条 评审委员会由市文化行政部门有关负责人和相关领域的专家组成,承担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评审和专业咨询。评审委员会每届任期四年。评审委员会设主任一名、副主任若干名,主任由市文化行政部门有关负责人担任。

    第十三条 评审工作应坚持科学、民主、公正的原则。

    第十四条 评审委员会根据本办法第 条、第 条的规定进行评审,提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推荐项目,提交联席会议办公室。

    第十五条 联席会议办公室通过媒体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推荐项目进行社会公示,公示期10天。

    第十六条 联席会议办公室根据评审委员会的评审意见和公示结果,拟定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名单,经联席会议审核同意后,上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第十七条 市人民政府每两年批准并公布一次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第十八条 对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各级政府要给予相应支持。同时,申报主体必须履行其保护计划中的各项承诺,按年度向联席会议办公室提交实施情况报告。

    第十九条 联席会议办公室组织专家对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进行评估、检查和监督,对未履行保护承诺、出现问题的,视不同程度给予警告、严重警告直至除名处理。

    第二十条 本《暂行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名单
  召 集 人:曹治平  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副召集人:蔡世平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沈继安  市文化局局长
  成  员:冯 毅  市文化局副局长
       张其中  市发改委副主任
       邹三友  市财政局副局长
       陈 峰  市教育局副局长
       熊 伟  市民宗局副局长
       万平生  市文联党组副书记
       黄建忠  市文物管理处主任
  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市文化局,冯毅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168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