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广西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3-10-29 生效日期: 2003-10-29
发布部门: 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南府发[2003]138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办、局(公司):
  《南宁市服务业发展规划》已经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三年十月二十九日

  南宁市服务业发展规划


目录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二、发展思路、目标和步骤
三、主要行业和县区重点发展方向
四、政策与措施
  前言
  今后五到十年,是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决定我市在区域分工格局中的命运和战略地位的关键时期。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型产业体系建设,增强首府城市的综合功能,提高城市的整体竞争实力,是我市推进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提高我市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我市在广西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
  近一年来,国家多次就服务业发展问题做出部署, 2002年12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计划工作会议上强调了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性。国家计委就服务业发展工作召开了多次会议,并进行了有关部署,指出制定服务业规划的必要性。
  发展服务业,规划先行。在国家计委产业所的配合下,我们编制了本规划。规划期总体确定在2002~2010年间,但总体目标设计和发展步骤超过这个期限。该规划从我市服务业发展现状与面临的主要问题入手,分析了服务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对服务业总体和各行业发展趋势把握的基础上,提出了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实施方针以及总体目标。为落实指导思想,贯彻发展方针,实现发展目标,规划提出了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与实施步骤,以及行业重点与核心项目,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一)发展现状
  1、南宁市服务业相对发达,是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城市。 2002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56.83%,是典型的服务业占主导的城市。人均服务业增加值6833.22元,是人均工业增加值的两倍多,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表明我市服务业相对发达。
  2、服务经济总量持续上升,在GDP中的比重增长较快,服务业增速快于经济增速。我市服务业增加值2002年比1990年增加了10.19倍,而同期GDP只增加了6.23倍,第一产业只增加了3.58倍,第二产业只增加了4.13倍。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也从1990年的36.7%上升到2002年的56.83%,12年上升了20.1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约1.7个百分点。从服务业增速看,1990~2002年期间,服务业年均增长16.9%,高于GDP年均增长速度3个百分点。1979年~2002年的23年间,服务业平均增长速度高于第一产业平均增长速度6.88个百分点,而且高于第二产业平均增长速度2.34个百分点,高于GDP平均增长速度2.26个百分点。
  3、服务业增加值占广西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不断上升。我市服务业在全区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的比重稳步提高。1990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为18.09亿元,占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的11.67 %,到2002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增加到202.35亿元,占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相应提高到20.32%,12年间提高了8.65个百分点。
  4、服务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大幅提高。2002年,服务业拉动全市经济增长6.62 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32%,比1995年提高了16.02个百分点,比1990年提高了28.02个百分点,比1978年提高了57.28个百分点。1990~2002年间全市GDP年均增长13.46%,服务业贡献了7.37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75%,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贡献率之和。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国民经济增长成果中,约有56.8%是由服务业提供的。可以说,服务业的发展对我市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5、服务业为扩大就业开辟了广阔的市场。到2002年末,我市服务业从业人员已达到58.27万人,比1978年增加了3.15倍,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34.81%,比1978年上升了18.44个百分点。从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看,批发零售与餐饮业是服务业吸纳就业的主渠道。1980年以来,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新增就业人员22.96万人,占同期服务业新增就业总量的51.42%。2002年服务业就业总量中,批发零售及餐饮业占44.31%,是我市服务业各行业中就业容量最大、就业增长较为迅速的行业。其次是社会服务业和交通运输邮电业,这两个行业新增就业量占全市1980~2002年新增就业总量的14.19%。
  6、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与餐饮、社会服务、金融保险、教育等行业已成为我市的支柱服务业,是国民经济中的支柱行业。从行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看,2002年,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为15 .54%,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为10.44%,社会服务业为7.32%,金融、保险业为7.05%,教育、文艺广播电影电视业为6.07%。按支柱产业占GDP比重5%以上的衡量标准,这些行业已成为我市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和服务业的主导领域。
  7、房地产业增速明显,成为我市服务业新的增长点。1990~2002年间,房地产业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0.55%,是服务业中仅次于社会服务业的高速增长行业。近年来,房地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建设,拉动了经济增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大,但服务经济不发达。2002年,我市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仅次于北京、海口和乌鲁木齐,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中排第四位,属于服务业大比重城市。但从人均服务业增加值看,我市几乎不及所有东部省会城市,不到北京的1/2、海口的1/3,约为西北边陲城市乌鲁木齐的一半。在西南地区,我市人均服务业增加值不及近邻昆明和成都。在中国整体服务经济还欠发达的情况下,我市服务业在相关城市的比较中仍呈现弱势,说明我市服务经济仍然不发达。
  2、服务业中心城市的地位不突出,影响服务业进一步成长壮大。从各省会城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看,2002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广西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0.32%,在西部省会城市中仅高于呼和浩特,服务业中心城市的地位不突出。目前,我市主要承担全区的政治服务职能、教育职能和商贸职能,而其他职能还不强,与首府城市地位还不相适应。
  3、服务业整体增速呈现减缓趋势,且下降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2年,我市服务业增长速度为11.99%,比“九五”时期的平均增长速度下降了3.04个百分点,比“八五”时期的平均增长速度下降了7.64个百分点。 我市“九五”时期服务业增长速度比“八五”时期放慢了4.6个百分点,而全国“九五”时期的服务业增长速度比“八五”时期只下降了1.9 百分点,增长速度下降幅度高于全国水平。从服务业行业情况看,商贸、教育、社会服务业等支柱服务业的增速减缓明显。
  4、传统服务业比重较大,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一是技术含量较高的新兴服务业发展不足。发达国家的信息、咨询、科技、金融等新兴服务业发展迅速,并占据主导地位。从增加值内部结构来看,1998年,在OECD(经济合作开发组织)国家中,金融保险、房地产及经营服务的比重最大,平均达到32%。而我市不足20%,低于全国20%以上的平均水平。新兴服务业,如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科技等发展比重仍然偏低。二是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比重过大。三是为国际和国内市场服务、体现现代化城市功能、具有外向辐射功能的行业,如会展旅游、现代物流、中介咨询等比重低,发展步伐缓慢。四是满足群众一般需求的社区和个人服务等社会服务行业明显落后。
  (三)面临的机遇
  1、国家对发展服务业的高度重视为我市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2001年12月、2002年4月和6月,国务院、国家计委先后就服务业发展问题出台若干指导意见,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和举办服务业发展培训班,将服务业发展问题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党的十六大又明确提出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的战略任务。为此,我市面临着国家对服务业在政策和资金上加大支持力度的良好发展机遇。
  2、中国——东盟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为我市服务业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和服务范围提供了新的契机。面对区域经济合作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国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是双方合作的必然趋势,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未来10年将要建成的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形成一个拥有17亿消费者、近2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1.2万亿美元贸易总量的经济区。我市处在中国进入东盟最便捷的通道上,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我市经济发展的一大机遇,为我市发展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相关产业带来机遇,从而有利于促进我市服务业的进一步开放和发展。
  3、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继续推进必将有利于促进我市包括服务业在内的产业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国家要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问题,必将为我市发展包括服务业在内的各种产业提供一系列项目、资金、税收等政策支持,从而形成良好的服务业发展环境和新的发展机遇。
  4、我市发展服务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我市服务经济特征十分明显,交通运输邮电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社会服务业、教育等行业的相对发达奠定了服务业发展的基本格局。2002年,这些行业的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2%,成为服务业的支柱行业。在服务业行业中:交通运输邮电业、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社会福利、教育产业及科研综合技术服务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社会服务业和教育文艺产业在西南省会城市中具有一定比较优势;金融保险、社会服务、教育文艺及科研综合技术服务四个行业在全区内具有比较优势。
  (四)面临的挑战
  1、经济欠发达,服务业快速发展缺乏强有力支撑。我市服务业发展内部经济的推动力较弱。据测算,我市为广西区外提供服务所获得的服务经济量占服务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60%,这种情况在国内城市中较为少见,目前,北京也仅有43%,上海为33.7%。表明我市内力推动服务经济增长较弱。从产业结构演变的进程来看,我市经济发展仍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阶段。第二产业相对较弱,因为工业生产的发展和规模不大,导致不能有效拓展对服务业的需求,不利于我市发展生产型服务业。从我国服务业的发展现状看,凡是经济较发达的城市,其服务业也较为发达,表明依赖自身的经济发展推动服务业的未来发展十分重要。目前,我市服务业处于满足基本需求向总量需求继续扩张的转折期,经济欠发达日益成为服务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2、开放度不够,发展外力不足。长期以来,我市服务业主要是为广西其他区域在若干领域里提供服务,而真正为广西以外乃至国外,尤其是为东盟国家提供服务上还十分有限。一方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展缓慢,客观上影响了服务业发展的外力来源;另一方面,我市服务业目前对外开放的空间、领域都不够,引不进来和走不出去的问题还较为突出。
  3、传统型服务业结构缺乏发展活力。我市是个传统服务业为主体的城市,一些传统行业如商贸餐饮业因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增长趋缓,一些新兴服务业如旅游业近年发展势头较好,但由于总量不高,近期内还难以起支撑作用,导致整个服务业体系缺乏活力。服务业的发展同一、二产业的发展还不够协调,特别是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相关的服务业发展滞后。
  4、对服务业的多头管理,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行业众多,关系较为复杂,单个部门难以实施统一的协调管理。由于管理体制不顺,多头管理,政出多门,许多发展政策难以落实到位,一些制约服务业发展的问题因部门、行业利益难以平衡而长期得不到解决。
  5、面临的竞争加剧。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入世”要求我市服务业在更大领域和更广阔的范围进行竞争,与区内外城市争夺服务市场资源也将更加激烈。周边城市服务业的崛起,削弱了我市服务业原有的不少发展优势,对后续发展产生进入壁垒效应。
  6、我市服务业专门人才缺乏也将影响到服务业的开放和竞争能力的提高。

  二、发展思路、目标和步骤
  (一)指导思想
  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抓住国家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中国“入世”和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及建设大南宁的发展机遇,以市场化、社会化、产业化为导向,大胆创新,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推进服务业实现“四个转变”,即由以传统服务业为主导向现代服务业为主导转变,由为自治区内服务为主向为区内外并举提供服务为主转变,由发展消费型服务业为主向发展促进生产、方便生活并重的服务业转变,由从粗放型管理向现代化管理方式、从低层次发展向依靠科技进步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转变。以加强与相关区域间的联系为纽带,以加速工业化进程为动力,优化服务业结构,逐步形成适应我市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要求的新型服务业体系。不断增强服务业的供给能力和竞争力,努力拓宽服务业发展领域与空间。以有利于服务业发展为准绳,全面构建服务业发展的新机制、新环境,激发服务业发展新的活力。坚持政策推动和开放拓展并举,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和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并重的方针。特色优化和产业融合互促共进,城市化和服务业互动发展。使我市率先成为西部地区实现服务业全面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较为迅速的省会(首府)城市,为我市全面实现小康和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再做新贡献。
  (二)发展目标发挥独特区位优势和前沿城市作用,将我市建成我国西南地区面向东盟的商贸流通中心、现代物流中心、信息中心、旅游会展中心、金融中心和科教文卫体中心;建立为满足全面实现小康、服务广西发展要求的综合基础服务产业体系,形成广西的教育基地和面向东盟的会展旅游基地,将房地产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最终将我市建成一个服务业发达、开放,辐射范围以本区为主、面向大西南和东盟,对内满足广西全面实现小康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对外发挥前沿城市作用,适应中国——东盟桥梁与纽带需要的、综合功能强的区域性核心城市。
  “十五”期间(2003~2005),服务业增加值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2%左右,到2005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335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保持在54.9%;服务业实现税收平均增长11%,到2005年完成税收占全市税收的43%;到2005年全市新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30%;重点行业累计完成投资235.4亿元;服务业从业人员平均增长3.5%以上,到2005年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市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37%以上。
  “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平均增长速度适当快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达到12%左右,到2010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85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58.5%;服务业实现税收平均增长12%,到2010年完成税收占全市税收的45%;到2010年全市新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40%;重点行业累计完成投资439.4亿元;服务业从业人员平均增长5%以上,到2010年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市从业人员的比重达到40%以上。
  (三)中心任务与基本战略
  服务业发展的四大中心任务:一是加快服务业结构调整,二是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三是不断提高行业服务质量,四是进一步完善服务业管理机制与发展环境。坚持实施五大战略,即以开放促发展战略、以机制(体制)与结构创新激发服务业发展活力战略、以工业化促服务化战略、以布局调整优化服务业发展空间战略、以品牌化和集团化提高服务业竞争力战略。
  (四)发展步骤
  第一阶段,“十五”时期,以满足内需为重点,拓展外向型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社会服务业和提高居民素质及科学文化水平的教育产业,努力发展会展旅游、房地产等新兴服务业,并为信息服务业的大发展奠定基础。以消费型服务业为主导,实时推进生产型服务业的发展。增强服务业就业能力是第一阶段的任务。
  第二阶段,“十一五”时期。以服务业少数领域的突破和向外拓展为重点,继续强化我市在相关区域的商贸中心地位,基本形成在相关区域的会展与旅游中心、物流设施建设较为完善的城市。该阶段在对外拓展上有所突破,由对内服务逐步转向对外服务,逐步强化为生产服务的职能。综合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物流配送服务初显生机,服务业的结构调整成效初露端倪。
  第三阶段,“十一五”后期。以面向为中国——东盟经济自由贸易区提供相关服务为重点,服务业全面开放,重点发展现代金融、物流和信息三大服务业,并确立商贸业在该区域的中心地位和信息服务业在我市服务业中的支柱地位。充分展现前沿城市作用,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物流和信息等服务业,在不断扩大对东盟国家和西南、华南相关省区的服务中壮大我市经济。对内大力发展与生产紧密相关的农业服务业和深入渗透到制造业各环节的服务产品,增强服务业对其他产业的促进作用,提高综合技术服务、信息服务等新兴服务业与第一、第二产业间的融合度,形成三次产业互促共进,服务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良性互动的局面。服务业结构不断升级,传统服务业的发展基本成熟,新兴服务业日渐占居主导地位。
  (五)基本思路
  1、加强服务业赖以发展的内部产业环境建设,加快产业化尤其是工业化进程,以工业化促进服务业的发展。
  现阶段,我市服务业在传统行业上的一般性量的扩张过程已基本结束,生活性服务业的增长空间日渐饱和,服务业的进一步增长与发展更加依赖于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而加快一、二产业发展步伐,尤其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加强三次产业的协调能力,对我市未来服务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与意义。我市未来服务业的发展,一方面,要提高服务供给能力和竞争力,加大开放力度,扩大在相关区域的服务市场;另一方面,要加强内部产业建设,尤其是加快工业化步伐,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形成内外互促互动的良性发展机制。
  2、拓展传统支柱服务业的发展空间,大力发展生产型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培育新的服务业增长点。积极为传统服务业开辟新的发展空间。培育传统服务业的新型业态,促进传统服务业的技术进步,扩大传统服务业的市场空间,将外延拓展和内涵升级紧密结合起来。近期,要将交通运输业、商贸餐饮业作为主要服务业行业加以发展,引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的管理模式,为其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让新的行业、新的业态给以传统行业为主的我市服务业带来新的活力。通过激活存量带动增量,促进我市服务业的进一步增长。
  大力发展生产型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一方面,大力促进传统服务行业机制转换,推进其社会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为生产服务、体现现代知识经济要求的生产型与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强服务业对工农业生产的支撑能力,提高服务业的现代化水平。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服务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动力。
  3、立足区位优势,发挥前沿城市的桥梁和窗口作用,大力发展有利于促进多边贸易与交流的外向型服务业。
  当前我市服务业结构和对外服务能力,只能支撑经济发展初级阶段的需要,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实现服务业对外开放的突破。近期应积极发展为东盟国家提供外向型服务的产品,首先在旅游业上进行突破,要抓紧组建跨区域、跨国界的大型旅游集团。整合周边旅游资源,发挥前沿城市作用,要设立旅游业发展专项经费,组织国内外旅游产品的促销活动,形成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国内外旅游产品聚散地和批发市场,通过打造“旅游文化超市”成为国内外旅游产品交换的中转站,通过中转职能的发挥带动我市其他行业的发展。
  在商贸业方面应以发展大市场、大流通、大贸易,以“两区两带两级城镇”的布局思路为方向,真正把我市建设成为区域性的物流中心、国际旅游产品的市场批发中心、我国西南地区乃至面向东盟的购物中心。
  信息业是我市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及实现新跨越最为重要的基础产业。应努力把我市建成西南地区重要的“信息港”。近期重点建设“商品信息港”、“旅游信息港”,“十一五”应加强“物流信息港”的建设。
  金融业是我市具有较好发展前景和较强发展要求的行业。当年香港金融地位的确立是在东亚国家经济的快速崛起时,充当了世界资本的桥梁。如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也需要我市发挥中国和东盟间的资本桥梁作用。我市应大力为金融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好的环境。
  4、加快培育服务业集团,树立服务业品牌,促进六个区域性中心的形成。实施“走出去”战略,促进服务业发展,要组建大型服务企业集团,创建知名服务业品牌。依靠政策和政府有力的调控手段,壮大一批服务企业集团,培育一批服务业的知名品牌,形成我市服务业发展的坚实基础和主力军。并通过服务业集团和知名品牌的综合作用,促进商贸流通、现代物流、信息、旅游会展、金融和科教文卫体六个区域性中心的形成。
  5、调整服务业布局,搞好服务业规划重点搞好交通运输和商贸餐饮业两个行业的布局与规划,加强交通运输网点布局的调整力度,将城市环境整治与调整交通运输网点布局结合起来,将发展住宅小区与形成新的商业网点和交通运输网点布局结合起来,要在城建和服务业布局调整中形成新的城市形象和发展空间。
  (1)做优做强城市中心服务功能区
  高起点、高水平地规划建设一批城市中心服务功能区。优化发展传统的服务功能区,如朝阳路、新华街、古城路、七星路、人民西路等一带商业区,大学路一带科技教育区等,结合旧城改造,优化服务功能区空间布局,运用现代技术和现代管理方式改造服务行业,全面提高服务功能区档次。配套建设近年开发的服务功能区,如琅东政治文化中心区、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等,发展服务功能区主要行业,配套完善相关服务功能,适应现代工作和生活需求。开发建设新的服务功能区,如会展中心、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等,服务功能区的开发建设要注重功能开发,体现现代性,展示城市新形象。
  (2)配套发展城区服务功能区
  各城区结合全市调整中心城区服务业结构、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开发建设大型商业购物中心,形成城区的服务中心区。做强做大体现自身优势和特点的服务行业或服务项目,形成服务品牌。做大一批服务业大型市场、做优一批专业街。鼓励中心城区与现行城市总体规划不相适应的工业企业“退二进三”。城区所辖各乡镇结合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有特色的服务业。
  (3)建设邕江服务业经济
  邕江服务业经济带包括邕江两岸纵向地区,总长度37公里,沿江有市中心区、县城、小城镇、农业农村区等。要结合邕江堤路园建设,开发改造邕江两岸,优化沿江产业布局,调整经济结构,带动沿江商贸、餐饮、旅游、文体、房地产、交通等服务业的发展,形成若干个优势突出、环境优美、带动性强的服务功能区,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努力建成特色鲜明、国内一流的邕江服务业经济带、景观带和文化带。
  (4)建设快速环道、高速环道服务业经济
  快速环道、高速环道服务业经济带包括两环道之间及周边的地带,具有集聚资源、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的功能优势。抓好这一服务业经济带的规划。突出抓好服务业重要基础设施、重要服务功能区建设。大力发展房地产、现代物流及交通运输、商贸流通等服务业,形成服务中心城区、幅射更大区域的经济带,促进服务业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推动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5)加快发展两级城镇服务业
  两级城镇服务业包括七县县城和其他小城镇服务业。制定完善各县城、小城镇服务业发展规划。县城要优化服务业布局,明确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通过重点突破,带动和促进服务业的发展,形成服务功能强、服务环境优越的卫星城,同时,发挥县城在县域服务业发展的龙头作用,带动县域服务业发展。加快县城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为服务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加快县城、小城镇商业中心建设,搞活城镇农贸市场。做大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幅射力强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发挥各县区的旅游资源优势,加快发展旅游业。把发展服务业与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结合起来,通过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促进服务业发展。

  三、主要行业和县区重点发展方向
  服务业重点行业的确立原则是:第一,有效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行业;第二,潜在需求大、有良好发展前景、容易形成新增长点的行业;第三,产业关联度大,对国民经济发展有较大带动作用的行业;第四,有利于扩大就业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行业;第五,利于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输出的行业。为此,服务业重点行业的发展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加快促进为工农业生产服务的信息咨询、中介服务、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等行业的发展
  1、加强信息服务业建设,推进城市信息化进程。
  充分抓住我市是全国信息化试点城市的机遇,加快建设“数字南宁”,促使信息服务业上一个新的台阶。以建设区域性信息中心为总目标,以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为核心,以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基础,培育信息服务龙头企业,提高整个社会的信息应用水平,增强信息服务业对第一、第二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形成信息技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全面渗透。坚持市场先行、政府扶持的原则,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联合开发各类信息资源,促进信息服务业的较快发展。
  “十五”期间,信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力争达到30 %,到2005年信息产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达到10%。重点抓好“12348工程”建设,包括1个平台,即南宁市综合信息交换平台;2个基地,即软件开发基地、信息产品生产基地;3个示范,即南宁市民族地区信息化教育示范、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示范、社会保障和公共安全体系的信息化示范;4大网络,即集约化管线网络、南宁有线电视宽带信息网、南宁电信宽带网、其他宽带城域网;8大工程,即南宁市“电子政务”工程、南宁城市应急联动系统工程、南宁市高新区“数字园区”工程、城市综合交通信息网工程、城市建设与规划信息工程、环保监测信息工程、“金字”工程、“数字家园”工程。“十五”时期,基本实现我市行业、企业管理的电子化、数字化和自动化,实现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十一五”时期,在前期实现行业、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基础上,建设服务信息发布平台(网站),收集、整理各行业、企业的服务信息,并逐步实现各类信息的网上发布,初步奠定“数字南宁”格局。
  (1)建立信息服务业有效管理机制。借鉴发达城市信息服务业发展经验,形成以政府为主导、职能部门为核心、行业协会为纽带的领导、管理和协调机构,对信息服务业加以引导和扶持。扶持信息企业突破本机构信息资源开发的限制,重视国内外其它信息机构和非信息机构中信息资源的开发,对于其中的高风险,政府适当采取扶持政策,培育一定规模的不同类型的信息服务企业做大做强,形成本地该行业的龙头企业。
  (2)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搞好网络环境、信息采集、处理与发布平台,以及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网上银行结算支付体系、信用体系、认证体系等其他配套设施建设。在2005年前重点开发建设政府、公众、市场三大类信息资源,建设信息资源数据库,构建信息化基础交换平台。
  建设电子政务工程,初步建成覆盖五城区、七县的电子政务网络,建立统一的网站体系,开发通用的应用系统,形成完善的电子政务基础网络,构建信息共享和交换平台,实现政府内部管理信息化和网上政务公开化。
  支持和推动全市工商企业、金融保险、行业交易等发展电子商务,在重点服务行业企业实现管理信息化。
  加快我市科技信息网与南宁市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联网和升级改造以及城区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建设。
  以南宁城市应急联动系统示范工程为龙头,抓好安全应急、社会保障、城市建设管理、社区服务等公共领域的信息化。
  以南宁软件园为基地,以开发应用软件为突破口,突出发展1~2家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软件龙头企业,加快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加快应用软件产业化进程。
  (3)按照规划,形成以市区为核心、各县为辐射结点的合理的信息服务业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建立 信息资源拥有者、信息内容制作者、网络服务提供者、销售代理者的合理分工与良性互动机制。信息化建设主要项目:南宁市电子政务一期工程、南宁市电子政务二期工程、七县五城区电子政务网络工程、南宁城市应急联动二期工程、南宁市综合信息产业基地、南宁市民族地区素质教育信息化示范工程、南宁高新区软件园二期工程、南宁高新区“数字园区”工程、七县五城区中小学教育网络和农业信息网工程等。
  2、提升科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促进科技经济有效结合。“十五”期间,以科技咨询业、技术贸易服务业、科技孵化业、科技风险投资业为重点,加快科技服务机构的社会化、网络化、规模化、产业化步伐。通过政府引导,大力扶持技术支持、技术推广、技术交易、评估咨询、创业服务、信息服务以及人才信息服务,建立和发展技术交易网络,发展1~2个实用技术培训中心,加快建设科技活动中心,逐步建立起适应我市科技发展的科技支撑服务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2010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以上。
  (1)培育一批面向国内外的技术贸易机构和综合性、专业性科技信息服务中心,以及一批重点工程咨询和管理咨询机构。引导社会投资,建设一批重大科技服务项目,重点建设南宁市技术创新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和科技数字图书馆。
  (2)加快科技孵化业产业化进程。以高新区为依托,建立和完善中试基地、专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吸引国内外财团、风险投资基金及民间资金在邕兴办各种形式的风险投资公司
  (3)抓好科技普及。大力推进科学技术普及和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息化,提高全社会应用信息技术的普及度。要在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指导下,以提高人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发展城市经济为重点,充分发挥教育部门、各级科协、群团组织在科普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开展科普宣传,以科普一条街为示范延伸到科普小区,建立一批科普示范乡镇、示范基地。积极推进科技培训,争取2010年前培训人数达到20万人次以上,使受训人员掌握2~3门实用技术。使市区广大干部群众科技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建立几个市级科普文明小区,科普工作在精神文明建设、计生、卫生、绿化、消防、禁毒等工作中起到积极作用。科技服务业以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重点搞好南宁市留学人员高科技创业园和南宁市高新科技产业孵化中心两大工程建设及相思湖片区的开发。
  3、整合物流资源,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业。结合传统运输企业和商贸企业的改造以及工业园区的建设,抓好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与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建设,推进物流信息化管理,建立物流信息平台,将运输业、商家、货主、中介等联系在一起,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物流专业服务,规划建设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大型物流园区,逐步把我市建设成为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 “十五”时期,建成1个现代化的物流园区,培育3家年配送额在10亿元以上的物流配送中心;“十一五”时期,建成现代化物流园区3个,培育年配送额在10亿元以上的物流配送中心5个,年配送额在20亿元以上的物流配送中心2个。
  (1)建立全市发展物流产业综合协调机构,统筹规划全市物流产业发展;搞好全市物流园区布局规划,明确功能,构建现代物流中心框架。
  (2)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以物流园区建设带动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建设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大型物流园区,争取有一个园区列入国家近期规划的100个物流园区系统。
  (3)建设快速环道、高速环道服务业经济带,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结合行业布局调整改造,整合物流资源,在高速公路交接处、空港附近、水运码头附近建立一批集生产、加工、配送于一体的具有南宁特色的商品专业配送中心。
  (4)培育和发展几个具有市场竞争能力、经营规模合理、技术装备水平较高的优势物流企业,推动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
  (5)建立物流信息平台,推进物流信息化管理。
  重点抓好“2234”工程建设,形成我市物流业发展的主骨架。2个中心即南宁公路主枢纽组织管理中心和南宁南站仓储中心,2个中转站(港)即南宁公路主枢纽沙井集装箱中转站和南宁中转港,3个客运站即南宁公路主枢纽琅东客运站(一期)、南宁公路主枢纽西乡塘客运站、南宁公路主枢纽金桥客运站和4个货运站即南宁公路主枢纽货运北站、南宁公路主枢纽沙井货运站、南宁公路主枢纽货运西站分站(罗文货运站)及南宁公路主枢纽货运南站;物流园区建设重点抓好四大工程,即南宁金桥国际物流园区及配套设施建设工程、南宁江南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工程、南宁玉洞物流中心工程、城北物流园区建设项目工程;物流信息重点建设南宁市物流信息配载中心和城市综合交通信息网。
  4、大力发展和培育中介服务业依托首府中心城市市场密集、信息灵敏的优势,完善中介服务体系。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中介公司,大力开拓国内外市场,促进相关服务业加快发展。积极发展会计、审计、资产评估、律师、公证、人才交流等中介服务。大力发展行业协会等行业自律组织,充分发挥其作用。进一步改革中介服务机构的现行管理体制。探索建立非营利机构制度和事业单位企业化机制,进一步下放政府职能,特别是一些服务性、事务性的业务,拓展中介服务业的发展空间。
  5、加快农业服务体系建设
  大力发展农业服务业,大量吸纳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更好地满足农业生产服务和农民生活服务需求,加快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镇化进程。发展完善农业生产服务组织,鼓励兴办各类农业中介服务组织、民营科技组织和“公司+农户”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实施“流通工程”,在十大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一批规模较大、档次较高、可辐射区内外以至全国的专业批发市场。完善农村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加强农业信息体系建设,形成连接国内外市场、覆盖生产和消费的“红土地”信息网,及时、准确、有效地传输农业信息。完善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转移政策机制和小城镇建设多元化投资机制,充分发挥小城镇在发展服务业和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重要作用。抓好农业科技创新,紧紧围绕发展特色农业、现代农业的目标,加强乡镇农技站和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建设,加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力度,积极引进、推广优质、高效新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推动绿色食品型、创汇型农业发展。“十五”期末,农业先进实用技术覆盖面达90%。
  6、积极推进金融创新,增强金融对地方经济促进作用。
  适应服务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作为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要求,推进金融发展战略的根本转变。加大金融对各行业的渗透力度,采取主动发展战略,加大资金资源的运营和金融创新力度,以体制创新为基础,业务创新为支撑,改变金融服务营销模式,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和城市综合功能的提升。政府应积极配合金融管理部门,创造条件,努力拓展金融市场体系,营造良好金融环境,增强我市金融业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加快提高项目融资、国际风险投资基金、保险、担保等多项与国际贸易有关的金融服务供给能力,为建立离岸金融中心和提供其他灵活的融资结算服务打好基础。
  “十五”期末,金融保险业增加值占服务业的比重上升到13%,“十一五”期末提高到13.3%。
  按照高起点、高标准的要求引进市场主体,提升金融业经营管理的整体水平。创造条件,引进国际知名的银行、保险、证券机构,吸引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各类金融机构来邕扩展业务;努力拓展金融市场体系,培育壮大产权交易市场,促进企业产权交易;培育发展信用担保公司,建立并完善以我市为核心的区域性票据市场;积极配合金融机构推出新的消费信贷品种,扩大汽车消费信贷和住房消费信贷业务。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尽快组建信用中介机构,制定有关企业(个人)信用制度、办法,规范信用信息的征集、保护和使用行为,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企业资信评级机构。加强整体协调,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金融与企业的良性互动关系,优化金融发展环境。
  (二)围绕扩大就业和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积极发展商贸、餐饮、旅游和社区服务业
  1、加快商贸流通业现代化改造,增强商贸中心辐射功能
  以构建区域性的商贸中心和提供高质量、高档次的餐饮服务为重点,促进全行业上档次、上水平,发挥餐饮业优势,巩固零售业良好基础,探索批发业盈利模式,积极拓展外贸空间,引进新型业态改造传统产业,做大做强商贸流通业,初步形成以大型批发市场、连锁经营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集团为龙头,名牌专业街为主线,便民店、专卖店和社区商业等商业流通网点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管理规范、服务优质的商贸流通体系,依托我市特有的经济、区位优势,立足现有基础,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发展大贸易,逐步形成具有南方特色的商业大都市和区域性商贸流通中心。“十五”时期,培育和引进大型连锁企业6家,发展连锁商店1000个;建成批发量30亿元大型批发市场2个,成交额20~30亿元市场5个,特色商业专业街6条。
  (1)结合旧城改造和城市规划合理布局商业网点。在快速环道、高速环道周围兴建各类大型生产资料和便民生活的大型综合市场,在市区中心加强商业网点和市场设施的硬件建设,大力发展商品专业街、大型超市、购物中心;
  (2)推进传统百货店向现代化新业态转型,积极引进国际国内品牌连锁企业。将具备条件的商贸企业,逐步改制为多元投资主体的公司。引导社会资金以及引进国内外商贸企业投资商,培育一批大型商贸企业(集团);
  (3)鼓励有实力的企业投资国内外市场,引导弱势企业走进社区经营各种便民店,形成社区连锁经营体系;
  (4)在农村乡镇发展连锁店铺,培育发展生产和流通一体化的经营实体,推动农产品产业化经营。
  重点建设金湖广场及配套商业设施、南宁万达商业广场、南宁市玉洞商贸城(第三期)、荣宝华商城、朝阳路商业广场、新和平商场等项目,市场建设重点抓好南宁家饰材料市场、南宁装饰材料市场二期工程、钢材市场、汽车市场、江南区沙井煤矿采空区花卉市场及种养基地、南宁市农产品集散中心、大沙田农产品集散中心等项目。
  2、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做大做强会展旅游业。
  会展业。积极举办高质量、高层次、高品味的会展,将我市建成享有较高知名度、以特色会展为主的区域性会展中心。走会议与展览并进、以展促会、以会兴展的路子。加强与国内外会展组织者合作,培养形成长线展览项目。以国内会展为主,积极拓展国际会展。加强会展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会展业配套设施。培植会展市场经济主体,加强会展业宣传,营造“会展城市”氛围,整合社会各种资源,推动会展商业圈形成。
  (1)由政府牵头成立会展筹划委员会。制定吸引参展商的优惠政策,扶持展览公司,负责对外联络,加强与国际博览会联盟(UFI)及其他国际会展组织的联系,提供展后服务。
  (2)加强会展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高标准、高水平规划,高起点、高质量建设的要求,加快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建设。设立虚拟会展平台,完善会展体系。
  (3)培植3至5家有一定实力的展览公司,逐步形成我市组织会展活动的中坚力量。组建媒体、展馆、宾馆酒店、大型商务公司参与的商务会展、文化旅游集团,主导我市商务会展、文化旅游市场的发育和竞争。
  (4)大力发展品牌会展,把南宁国际学生用品交易会、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经贸洽谈会办好,办出规模,办出特色。多渠道、多层次办会展,支持各有关行业举办大型专业会展,逐步形成有特色、有全国性影响的专题展会。积极承办各种国际性、全国性及区域性会议,形成会展经济新特色。
  (5)立足西南地区、面向东南亚国家,策划不同规模的政务、商务、学术、艺术、体育等会事、赛事活动。
  旅游业。坚持发展水平适度超前,突出绿城和壮族文化特色,全面提高旅游业水平,逐步形成大西南和华中西部通海与跨国发展的重要商务会议旅游中心。按照大南宁旅游圈的发展思路,外抓促销,内抓建设,充分发挥区位及本市与周边地区旅游资源优势,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加强景区建设和产品开发。加快构建国内外游客进出我市的立体交通网络。规范旅游行业管理,完善配套服务,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旅游综合环境,全面提高旅游经济效益和产业素质。到2005年,全市接待海外旅游者、国内旅游者力争达到8.1万人次和13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7亿元人民币。
  (1)加强协调,形成相关部门参与的推进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工作机制。一是成立南宁市旅游委员会,负责研究和制定有关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审核发展规划,并对重大的旅游发展问题进行协调;二是按照市场法则和自愿原则,组织成立各种类型的旅游行业协会,由行业协会协助政府维护市场秩序,共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入发展旅游产业。
  (3)发挥首府优势,整合我市及周边地区旅游资源,构建大南宁旅游圈。
  (4)大力开拓散客旅游、节庆旅游和会展旅游,打造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旅游品牌。
  (5)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推出“绿城美、壮乡情、边关风”的整体旅游形象,重点推出绿城风情游、八桂大地游、中越边境游、东南亚旅游等一批跨地区跨国精品旅游线路。
  (6)加强延伸旅游产业链,建设特色旅游商品街或旅游购物中心,充分发掘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景区、景点内涵,提升旅游产品品位。
  (7)规范旅游市场,推行服务管理标准化和信息化,营造良好的旅游发展大环境。
  重点抓好南宁国际会展中心、青秀山旅游主干道二期工程、青秀山旅游度假村及高尔夫球场、中国风文化主题园、中国民族园、广西药用植物园、广西亚热带风情园、扬美古镇风景区、大明山、上林大龙湖和三里洋渡、横县九龙瀑布群森林公园、龙虎山、马山金伦洞、下楞民族民俗文化村、武鸣壮文化博览村、武鸣西江苑风景区、昆仑关旅游区、顶蛳山文化博览园、壶天岛“水果世界”、凤凰绿都等工程建设。
  3、加大扶持力度,推进社区服务产业化
  社区服务业的发展以“便民、利民、为民”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社区、以块为主、多方参与的原则,大力发展面向社区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扶优保障服务,面向广大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社区单位的社会化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用市场机制培育发展社区服务业,合理区分福利和经营服务的界限,确定社区服务的合理标准和范围,理顺关系,消除行业分割,采取市场培育和政府扶持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把社区服务业培育成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的新兴产业。到2010年,建成市区较为发达的、高效的社区服务网络,基本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服务需求,使社区服务业成为方便居民生活促进就业的稳定增长点。
  (1)大力发展民营社区服务网点,支持下岗失业人员从事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鼓励创办各类规范化的社区服务专业公司,鼓励兴办社区文体服务、托幼托老、家政服务、日用品配送等专业化、规模化服务公司。建设一批示范性社区服务中心和小区,积极开发网上服务项目,逐步实行智能化管理。充分挖掘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资源加入社区服务行业;
  (2)具体量化项目内容,区分无偿、福利、营利经营范围,进一步明确和落实兴办社区服务业的优惠政策。对于优抚对象、残疾人、失业和社区其他特困人员兴办的社区服务单位按有关政策应制定在办证、收费、税收等方面的优惠具体办法。城建、规划、土地、房管等有关部门制定具体的操作办法,使服务提供者可以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社区服务。
  (3)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推进社区服务领域的产业化。对当前极具就业潜力的社区服务业,政府应通过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为社区服务项目贴息或补助,运用经济杠杆,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形成规模投资,扩大社区服务规模,提高服务水平。
  (4)规划完善社区服务网络,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实现商品零售、医疗服务、邮政服务、家政、维修、健身、文娱、休闲等领域进入社区设点,按照“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目标,形成方便群众就医的社区医疗网络;完善社区邮政服务网点,把邮政的优质服务送进社区;增加投入,把社区服务设施列入计划建设,不断改进社区服务基础设施条件。
  (5)建立健全全市社区就业工作网络,大力发展社区就业实体。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落实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工作经费和工作制度,健全社区就业管理体制。
  (三)大力发展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需求潜力大的房地产、教育和文化卫生等行业
  1、把房地产业培育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和新的支柱产业。要以推进城镇化和中心城市扩建、副中心城市开发以及争创“联合国人居环境奖”为契机,拓宽融资渠道,引导多种经济成分参与房地产开发,促进房地产业发展。加快建立住宅供应新体制,形成分层次的住宅供应体系,发展多层次、多风格、多功能,环境优美、管理先进的居住小区,提高住宅品位,建设一批具有现代综合功能的标志性房地产精品。重点加快发展规模大、配套完善、价格适中的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推广和规范物业管理。规范房地产一级市场,进一步活跃房地产二、三级市场,健全房地产市场运作机制,把房地产业培育成为我市较强的支柱产业。“十五”期间,力争城镇人均居民居住面积达到16平方米,2010年前达到18平方米,房地产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
  (1)扩大房地产市场需求,拉动经济增长。鼓励房地产消费信贷,积极发展住房保险。改革户籍制度,扩大购房入户范围。培育和发展房地产二、三级市场,大力发展二手房按揭,改革房地产产权管理制度,使存量房过户更便捷、高效,盘活存量。
  (2)搞活房地产土地供应市场,全面实施土地公开交易,采取拍卖、招标、挂牌等方式出让国有土地,由市场来优化配置土地资源。
  (3)推进房地产信息化建设,建立房地产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和公示制度,使从业人员和消费者获得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促进房地产市场流通。
  (4)规范房地产市场经济秩序,大力发展中介服务业。
  (5)结合旧城改造及新区建设,建设形成多层次的房地产供应体系。
  (6)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根据房地产市场的客观需求,做好总量平衡分析,合理确定房地产开发的规模和土地供应计划。
  (7)加快横县、宾阳等县的开发区及卫星城镇建设步伐,推进县城及卫星城镇房地产业发展。房地产业的项目建设以促进新区开发、旧城改造,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美化南宁和促进经济发展为出发点,重点抓好东沟岭综合开发区、相思湖新区、横县六景新区、三坊街旧区改造、龙腾翔云旧城改造、壮志路旧城改造、纬武小区旧城改造、南宁市五里亭四街旧城改造、翡翠园、金湾花城、大自然花园、新民商业广场、荣和山水美地、欧景城市广场等一批项目建设。
  2、积极发展教育产业。
  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利用我市教育资源丰富,学科门类齐全、层次较高的综合优势,大力推进人力资源的配置性开发和内涵性开发,大力发展优质教育,实现小学教师学历专科化、中学教师学历本科化。优化学校布局,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化建设,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做大做强优质教育资源,按照加强指导、政策扶持、优先发展、加大投入、质量与效益并重的原则,2005年前重点建设2~5所普通高中,使其达到国家级示范性(重点)学校的标准。重点建设10~15所普通高中,使其达到自治区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标准。重点建设3~5所自治区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大力推进南宁二中、三中、宾阳中学和市一职校、六职校、横县职校等一批名校快速发展,成为立足南宁,服务广西、面向东南亚的全国一流名校,做大做强南宁八中、沛鸿民族中学、武鸣高中、邕宁高中、横县中学、宾阳高中、上林中学、马山中学、隆安中学和市三职校、八职校,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积极发展民办教育,形成公办、民办教育共同发展格局,推进教育发展多元化,鼓励和扶持一批民办中学创办名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实施“全民终身教育工程”。把教育作为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基础,积极扩大社区教育,加强校外教育活动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鼓励民办培训机构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建立以公共职业培训机构为主,民营培训机构为辅的多渠道、多层次的职业教育技能培训体系,在公务员及其他各类人员中选拔优秀分子到国外著名院校学习,培养各级骨干中坚力量。通过职业教育、岗位技能培训和劳动就业的有机结合,形成“市场引导就业—就业推动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良性循环。
  (1)全面实施劳动预备制度和就业准入制度,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职业转换能力。建立1~2家适应现代企业要求,能开展职工教育培训的大中型教育培训基地,为大面积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提供保障。
  (2)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步伐。加快规划建设大学城。扩大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办学规模,完善专业设置,2005年起,在校生人数达12000人以上,其中普高生5000人,成高生7000人。
  (3)实施“社会办学工程”。整合社会力量办学资源,鼓励引进国内外名牌大学在我市办学校,形成办学模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教育发展运行机制。建设学生用品生产基地,以做大南宁国际学生用品交易会为契机,培育发展学生用品产业,逐步形成区域性学生用品生产、研发、展示、交易机制。教育业“十五”、“十一五”时期重点建设以下项目:大学园区、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南宁市高级技工学校、南宁市职业技能鉴定基地、南宁外国语学校、南宁市中小学生劳动技术教育基地、南宁市中小学校外活动中心、南宁市城区新建学校、南宁市中学改造扩建工程、市第二中学凤岭征地新建东校区、市第八中学心圩征地新建西校区、市第三十二中学、市滨湖路小学、市育才学校、市白沙路学校、市沛鸿民族中学西校区(原民族中学)续建、市第六职校邕武路征地新建北校区、市第八职校改建等。
  3、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和发展
  “十五”时期,文化产业的发展以提高文化品位为中心,充分发掘、有效利用各种文化资源,建设和发展有时代特征、南宁市特点的文化产业。规划建设一批满足群众生活需要、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设施,特别要抓好南宁市文化艺术中心、南宁体育中心、市博物馆、孔庙回建、新华书店综合大楼等重大项目建设。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图书音像、报刊杂志、文艺演出、文化娱乐、康体健身等行业为重点,加快文化产品的开发,推动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规模化经营。继续办好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并以其为龙头,做大做强国际民歌艺术品牌,带动文化产业发展。
  (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理顺关系。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简政放权,在对文化事业单位性质、功能的科学定位和分类指导的基础上,以政策指导、法规调整、信息服务、坚持监督为主要内容,使政府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通过文化事业编制转移的办法,统筹解决乡镇文化站、图书馆人员编制问题。
  (2)制定配套政策,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对文化设施建设在用地、税收方面实行优惠政策。改革投入方式,财政逐步从对文化事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一般性投入,转变为以项目投入为主。拓宽融资渠道,落实对文化事业包括专业艺术表演团体的捐赠实行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鼓励社会捐赠文化事业。
  (3)加快文化产业经营实体的改革步伐。政府有重点的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在文化事业单位产业化方向发展的过程中,政府要帮助其解决资金缺乏、底子薄、包袱重、发展后劲差的问题,使其增强市场驾驭能力,平稳过渡。同时,加强对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并对文化资源作好保护、开发。
  4、积极发展卫生服务事业。加大卫生事业投入,健全城乡卫生保健网络,扩大卫生服务覆盖面,通过加强引导和管理,全面促进卫生服务产业发展。以完善各类卫生设施为重点,抓好南宁疾病控制中心、南宁急救医疗中心、市第四医院扩建、第一医院综合门诊楼扩建、市中医院搬迁、市红十字会医院门诊医技楼等项目建设。
  (四)发展县区服务业
  按照“两区两带两级城镇”服务业布局规划要求,大力发展县区服务业,使之成为带动县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
  邕宁县要按照“依托大南宁,勾画大蒲庙,建设大邕宁”的思路发展县城服务业。以沿南北二级公路、南梧、南凭、南横等公路干线为重点,培育以交通干线轴向发展的城镇带,通过城镇化带动服务业发展;加强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促进农村服务业发展。
  武鸣县重点发展旅游业等新兴服务行业。加快构建以武鸣县城为中心,以伊岭为龙头,以伊岭—武鸣县城景区为主线,以起凤山、仙湖水库为两翼,点、线、面相结合的区域旅游网络。
  横县按照“商贸旅游活县”的发展目标,加快发展新兴的、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以及竞争力强的服务领域。
  宾阳县以“建设大市场、发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构筑桂中南新商埠”为主攻方向,优化服务业布局,调整服务业结构,要努力提升传统服务业档次和水平,争创新优势,并积极开拓新兴服务领域。上林县要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下大力气抓好旅游业发展,以旅游业带动商贸流通、物流、信息等服务业的发展,以服务业的发展促进第一、第二产业的快速增长,努力建成南宁市的“后花园”和“绿色”农产品基地。
  马山县重点抓好农副产品流通和县城商业网点的布局,发展服务大城市的新兴产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
  隆安县要充分利用资源和区位优势,建设成为集商贸、旅游、观光农业为一体的休闲消遣基地。
  城北区重点推进新型业态的发展,积极改善服务业的发展环境,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加强对服务业的管理与引导,提高服务水平。要利用环道经济效应,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兴宁区要在发展中心城区商贸业的基础上,重点结合东沟岭新区开发,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江南区重点加大对仓储、交通资源的重组,建设现代“商贸配送区”。结合“136”工程特别是邕江南岸“堤路园”项目的建设,抓紧做好淡村、新屋村、沿江带产业项目的调研、规划,多渠道筹资,发展投资灵活、成效快、规模适度、以服务业为主的三产项目。
  永新区重点加快建设装饰材料生产、销售基地。建设沿江商业,布局沿朝阳溪商业街,使之成为繁华的商业带。结合旧城改造推进,大力发展房地产业。
  新城区重点发展为党政机关服务的产业,着力完善商业中心区功能,支持梦之岛购物中心、梦之岛百货、卧龙岗百货、华星时代广场等大型商业企业发展,打造新城区商圈。

  四、政策与措施
  (一)提高新形势下对发展服务业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服务业的组织与管理。
  1、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服务业的发展。服务业在我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十分突出,发展服务业不仅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是扩大就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国民经济整体素质的有力措施。重视服务业的发展,是我市独特的经济发展道路决定的,是我市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提高对发展服务业重要性的认识就是要认识到创造服务产品也是创造价值,也是发展经济;改变思想中重视创造物质产品的部门而轻视创造服务产品的部门的传统观念。在发展战略上,要把发展服务业与推进工业化和我市的现代化紧密结合起来,一手抓工业化,一手推动服务业发展,让工业化和服务化共同推动我市现代化。
  2、健全服务业协调领导和办事机构。
  (1)成立南宁市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服务业工作办公室。服务业内部行业众多,涉及的管理部门多,容易造成职责交叉、责任不清、互相推诿、彼此争利的局面。因此,应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负责人、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为领导小组成员的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以综合调控部门为主,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制度,努力协调各部门关系,统一规划、管理,改变目前涉及服务业的政府管理部门过多、政出多门、互不衔接的现象,解决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关联问题。建议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于市计委,以统筹指导服务业的发展。
  (2)进一步明确部门分工。各职能部门应依据分工贯彻落实服务业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方针。市发展计划部门要不断探索服务业发展新思路、新政策,把工作重点放在抓战略、抓规划、抓重大项目上。组织制定和出台全市统一的扶持服务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法律、监督和保障体系。协助解决服务业发展的重大问题,抓好服务业重大项目的投资和建设工作;
  市外经贸部门要抓好服务业的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
  市财政和地税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与服务业有关的各项财政和税收工作;
  市商贸部门要抓好商贸流通体制改革以及商贸流通餐饮业、会展、连锁经营、现代物流等行业的发展工作,调整和优化流通业行业结构,作好市场、物流园区和商业网点规划;
  市交通部门应重点抓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及运输企业改革重组,培育现代物流骨干企业工作;
  市规划、国土、建设及房地产管理部门要抓好服务业项目的土地供给及房地产业规范发展工作;
  市旅游部门要重点抓好旅游促销与旅游新产品的开发;
  市信息化办公室要抓好服务业信息化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工作;
  市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劳动保障、民政等部门要抓好本领域的社会事业产业化和社会化工作;
  市统计部门要改进服务业的统计制度和方法,及时提供准确的服务业统计数据。市工商部门要对服务业企业工商登记注册、市公安部门要对服务业企业人员的出入境、南宁海关要对服务贸易的进出口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
  3、加强服务业行业协会建设。
  (1)加快服务业行业协会的发展。各行业都要加快建立健全全市性行业协会,各县、区要建立相应的分会组织。推进行业协会、同业公会、商会等组织的民间化进程,延伸行业协会服务,通过建立担保互助基金组织、联购分销制、闲置仓库网点资源共享等方式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的管理服务职能。
  (2)明确并保障行业协会执行其职能。行业协会既是政府联系企业的中介机构,也是同行业经营者的自律组织,应分离政府中社会自我调节职能,完善行业协会管理体制,把原来由政府控制而应属于企业通过社会自我调节的职能分离出来,授权由行业协会承担。
  (3)建立健全行业协会自律运行机制,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不断探索完善行业协会管理的职能、职责和工作方式,认真制定和实施行业规划、行业法规、行业标准、行业政策,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竞争秩序;发挥行业协会在解决贸易争端、协调进出口贸易、共同抵御外来经济组织不正当竞争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4、加大对发展服务业的宣传力度。
  充分发挥报刊、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制定宣传计划,定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报道,在全市营造人人关心发展服务业,人人支持发展服务业的良好氛围。重点宣传我市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思路、目标、重点和措施;宣传加入世贸组织、实施西部大开发、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给我市带来的机遇、挑战与我们的应对措施;宣传一批改革与发展取得良好成绩的服务业企业;宣传我市在改革开放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企业家、科技工作者、劳动模范和服务能手、服务标兵等。
  (二)建立服务业引导资金,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多渠道增加服务业资金投入。
  1、设立服务业引导资金。
  (1)对国家和社会需要发展的行业和项目,为鼓励投资者和经营者的进入,市、县(城区)政府在年度投资计划中适当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作为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引导资金。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可由多种门类的行业资金构成,如教育发展资金、体育发展资金、科研扶持资金、文化产业发展促进资金等。
  (2)建立完善的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体系,动员国家、社会、个人及海外经济力量,扩大资金来源,增强资金对服务业发展的引导作用。
  2、加强服务业引导资金的管理。
  (1)引导资金实行统筹管理,对政府鼓励的服务业建设项目,进行贴息或补助,以利于社会资金投入。
  (2)引导资金实行专款专用,择优扶持,尽快研究、制定我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一套较为完善的管理办法或条例。
  3、服务业引导资金的主要投向。
  (1)新上服务业项目的前期论证;
  (2)公用性强的服务设施设备、服务业发展综合形象宣传等;
  (3)鼓励新兴服务业发展;
  (4)对重大服务业项目的开发和经营予以担保、补贴、奖励等。
  发挥引导资金的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更多地吸引银行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的投入,多层次、多渠道兴办服务业。要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门对我市重点服务业项目建设的资金支持。采取多种方式筹措项目建设资金,积极引导和鼓励区内民间资本、区外和外商资金投入。项目资金来源采取多渠道筹资的方法,采取股份制、尝试BOT投资方式;在项目的招商引资上,加大力度,争取有所突破。研究制定我市服务业投资指导目录,努力吸引外商和民间资本对服务业的投资。通过重点项目的实施,形成策划一批、储备一批、实施一批的服务业项目滚动运作机制。
  (三)不断完善相关政策环境。
  1、加快服务业法规建设。尽快清理和消除不符合WTO规则要求的、阻碍服务业发展的法律法规,适应加入WTO后国际服务业日趋融合的新趋势,加强法规建设,为服务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规范市场准入,简化办理证照手续
  (1)推进服务业的标准化建设。各职能部门尽快制定公正透明的本行业服务标准以及市场准入和退出条件,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2)按照市场主体资质和服务标准,建立公开透明、管理规范、行业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按照WTO规则,认真清理和修订服务业市场准入的现行规定,建立市场准入听证会制度,按市场主体资质和服务标准,逐步形成公开透明、管理规范和全行业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
  (3)凡是鼓励和允许外资进入的服务业领域,鼓励和允许国内投资者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进入。
  3、进一步规范对服务业企事业单位的收费行为。
  (1)全面清理涉及服务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规范性文件,规范对服务业的收费行为和完善对服务产品的定价办法。
  (2)清理现行存在于服务业中的各种不合理的收费。以工业各项水电、土地征用及其他各项优惠减免政策为基点,尽量实行服务业政策和工业发展政策的一致标准,原则上不搞两样的歧视政策。
  (3)在服务业中逐步推行“企业交费登记卡制度”。各级行政管理部门、执法单位以及行业组织,均不得向服务业企事业单位乱收费,对擅自立项或者超标准收费、乱罚款的,要予以严肃查处,并追究有关部门、单位主管领导的责任。
  4、改革审批制度。
  (1)对市政府行政审批办证大厅进行“提速”,按照“合法、合理、效能、责任、监督”原则,进一步清理全市审批事项和审批程序,简化审批程序,减少审批环节,明确承诺时限。对二级审批实行“一站式”服务。
  (2)放宽审批权限。企业投资服务业属于国家产业政策允许类的项目,只要能够自行平衡资金来源,落实建设条件,均由企业自主决策、自担风险,改审批制为备案制。确需审批的,要坚持从快和透明的原则。
  (3)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建立政府决策公示制、预告制和通报制,大力推进政务“窗口公开”、“网上公开”,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各职能部门要编制办事指南,并在政府网上公布,进一步方便群众,提高办事效率。
  5、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服务业市场秩序。
  (1)严厉打击欺行霸市和黑市经营,规范行业行为,维持行业秩序,加大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业的力度。
  (2)建立自发行业协会与政府相关部门相结合的管理机制,发挥行业自律与政府引导、管理两方面的积极作用。
  (3)实行宽进严管机制。一方面放低服务业发展门槛,调动社会各界发展服务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强化对服务业各行业行为的规范与管理,加大服务业市场监管力度,促进服务业的有序发展和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
  6、制定和完善各项促进就业与劳动力流动政策。
  (1)进一步制定和落实再就业扶持政策,鼓励服务型企业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积极从事社区服务、农业种养殖、以及通过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弹性工作等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再就业。
  (2)进一步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建立和完善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市场导向就业机制。健全就业中介服务体系,规范各种职业介绍服务机构,促进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健康发展。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大力发展社区服务、餐饮、商贸流通、旅游等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积极鼓励中小服务企业发展,使这些创业和就业成本较低、就业潜力较大的行业和企业,尽可能多地增加就业岗位。引导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进一步完善并认真落实扩大就业的各项政策。
  7、加大土地、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
  (1)鼓励“退二进三”,调整市区用地结构,提高服务业用地比重。一方面,对主动“退二进三”的企业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另一方面,对服务业重点项目,在用地方面给予重点扶持。
  (2)针对不同类型服务业企业,采取灵活多样的供地方式。分别采用招标、拍卖、挂牌交易和租赁等多种方式提供土地使用权,对一些关系到我市未来服务业发展的重点服务业项目用地可以采取租赁方式。
  (3)为鼓励一些工业企业向服务业领域拓展与转移,并配合推进事业单位的社会化、产业化进程,可针对不同对象分期采取不同的土地收益金减免政策。
  (4)为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服务业结构转型和升级,对一些涉及到我市未来服务业走向的现代服务业领域,在税收上可采取与一些工业企业同等的减免政策,但减免期限可比工业相应较短。
  (四)加快服务业领域的改革步伐。
  1、按照政事分开、分类指导、市场化和因地制宜原则,推进服务业的社会化、产业化改革进程。
  (1)对事业单位按照监督管理类、社会公益类、中介服务类和生产经营类,确定不同的改革目标和途径;
  (2)推进高校、医院等后勤服务社会化;
  (3)推进养老领域的社会化改革。鼓励社会团体、企业、个人和外资采取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兴办各类养老企业。
  2、加快服务业企业改革和重组。
  全市具备条件的国有服务业企业要尽快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鼓励其通过引进内外资、法人交叉持股、经营者持大股、内部员工持股等多种形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服务业企业通过多种形式,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实施资产重组,到国际国内市场去运作资产、配置资源。实施服务业企业实力工程,从服务业重点行业中选择一批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从多方面给予扶持。依托这些骨干优势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发展一批拥有著名服务品牌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服务业企业。
  (五)坚持以开放促发展。
  按照“国家承诺的及时开放,国家鼓励的尽早开放,国家未明确的争取开放”的总体原则,加强宣传、协调力度,实行服务业“宽领域、大规模、高效率”对外开放,实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招商引资,注重引进国内500强以及国外500强企业,同时,积极吸引中小企业投资服务业。每年到国内外一些城市组织开展招商引资活动。鼓励有条件的服务业企业到国内外发展,形成更大区域服务网络,扩大发展空间。鼓励服务业企业开展对外工程和技术承包、劳务合作。
  (六)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1、坚持“放宽、放开、放活”的原则,积极鼓励民营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服务业发展,鼓励民营企业采取兼并、收购、投资控股或参股等形式,对国有和集体企业实行重组、改制和改造,发展服务业。鼓励民营经济利用其存量资产实施低成本扩张,提高自身经济实力;
  2、将从事服务业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的经营服务场所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之中,统筹安排;
  3、积极为民营投资者提供政策、技术、信息、法律服务和资金扶持;
  4、大力发展民营科技型服务业,鼓励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中介服务以及现代流通组织。
  (七)加快服务业人才智力资源的开发,提高服务业的技术含量。
  1、加快人才资源开发。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来去自由”的原则,以个别引进、团队引进、项目联动引进等形式,积极引进服务业人才智力,特别是要引进社会急需的信息服务、金融投资、保险、中介服务,以及熟悉国际规则的人才智力。充分利用国家重点院校、科研院所和先进大中型企业的人才智力资源,发挥首府人才智力优势,加强人才智力项目合作,重点培养服务业发展中急需的公共管理和现代管理人才、熟悉国际惯例的商贸人才以及具有战略眼光的现代企业管理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技能培训,培养实用型人才。进一步加大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力度,建立多元化的收入分配机制和激励竞争机制,通过机制创新真正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机制。在服务业各行业组织开展技术比武、岗位成才等活动,建立激励机制,培育新时代服务业个性化服务能手和优质服务标兵,树立典型。我市每年都要评选表彰一批服务能手和服务标兵。
  2、促进服务业技术进步。大力提高计算机和网络在服务业各行业、各领域的普及应用水平,推动信息产业与有关服务业的结合,以促进服务业发展规模、服务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显著提高。并通过科技进步拓展服务业的服务领域,实现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建立我市统一的电子商务应用平台,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快电子政务发展。促进政府行政管理和金融、财税、贸易、工商管理等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信息化,提高政府管理服务业的效率、效益和现代化水平。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3605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