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福建省农业厅关于认真做好2007年农业工作大力发展海峡西岸现代农业的意见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7-02-05 生效日期: 2007-02-05
发布部门: 福建省农业厅
发布文号: 闽农办[2007]1号

各市、县(区)农业(畜牧兽医、农机)局,厅各单位:
  2006年,全省各级农业部门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这一中心,突出抓好“一稳、二突、三重、四保、五新”重点工作,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现代农业建设,战胜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克服了农资和成品油价格上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圆满完成了全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各项任务。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持续向好发展态势,农民得到较多实惠,“十一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大举措,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中央顺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新任务做出的重大决策,不仅符合全球农业发展的潮流,顺应农业内部和经济社会外部发展的共同需求和必然趋势,而且充分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与十六大以来中央加强“三农”工作的新理念、新部署、新举措一脉相承。要立足实际,把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所做出的一系列重要战略决策部署,与贯彻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决策部署结合起来,将发展海峡西岸现代农业作为着力点,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进一步夯实新农村建设的产业基础,加快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形成开放合作、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海峡西岸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2007年,我省农业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中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按照建设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部署,围绕粮食稳定发展、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主线,突出产业兴农、科技强农、开放活农、服务为农、执法护农,继续抓好“一稳、二突、三重、四保、五新”重点工作,大力促进机制创新,着力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为农服务水平,推进海峡西岸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新的成效。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农业产值增长3.5%,其中,种植业产值增长3%,畜牧业产值增长4.6%;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12%;粮食产量710万吨(抽样数),肉蛋奶产量增加6万吨、水果产量增加5万吨,茶叶产量增加1万吨,蔬菜产量增加8万吨,食用菌产量增加5万吨;农民人均家庭经营纯收入增长6%。
一、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一)大力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以粮食主产区和特色农产品主产区为重点,按照田地平整、土壤肥沃、路渠配套的要求,着力强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耕地质量建设,启动实施新一轮沃土工程,支持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实现高产稳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二)稳定落实粮食播种面积。通过宣传、鼓励、扶持、引导、服务等措施,提高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扩大马铃薯、玉米、豆类等杂粮的种植面积,努力实现今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2110万亩,确保全省粮食自给率保持在现有水平。落实各项种粮补贴,实行粮食最低收购价,提高种粮收益。
  (三)积极推广粮食增产良种与技术。进一步扩大超级稻、再生稻、脱毒“两薯”等关键增产技术的推广,发挥超级稻在水稻增产中的重要作用。全省示范推广优质稻品种500万亩,建立超级稻中心示范片5万亩,全省超级稻种植面积达到350万亩。再生稻成功面积比上年扩大5万亩,单产达250公斤。示范推广马铃薯、甘薯、甜玉米等加工专用旱作品种100万亩,重点发展闽东南沿海冬种马铃薯和山区春种马铃薯生产。加大优质、高产粮食作物新品种的引进、示范与推广,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保持在96%以上,科技贡献率不断提高。
  (四)强化病虫鼠害防控工作。建立健全农作物病虫预警与监控体系。加强病虫鼠害预警与防控工作,重点加强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马铃薯晚疫病和鼠害等的预报和综合防治,以及水稻象甲等疫情的监控。切实抓好台风、强降雨和低温冻害等自然灾害的防御工作,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二、做大做强园艺产业,增强特色产业竞争优势
  (五)推进水果产业增“优”。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增加优质水果和亚热带名牌特色水果的比例,合理搭配早中晚熟品种,建设闽南香蕉、龙眼、荔枝和闽东晚熟龙眼优势区域产业带。做好全国“十一五”期间第一批热带南亚热带水果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推广整形修剪、果实套袋等实用技术,强化采后分级、包装、保鲜、贮藏、环节,推进水果外观和内在品质的提升,提高采后商品化处理水平。积极扶持水果加工,增加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
  (六)促进茶产业增“名”。大力推广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加强茶农技术培训,解决农药残留问题,提高茶叶的卫生质量水平。积极发展闽南铁观音、闽北大红袍、闽东“绿观音”等优质茶类,扩大高香优质乌龙茶品种的种植比例。大力推广名优制茶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茶叶加工水平和制优率。做好茶文化宣传服务,宣传闽茶,推销闽茶,积极开展闽茶推介会、展销会、茶文化节等活动,进一步提高福建茶叶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七)鼓励蔬菜产业增“量”。进一步扩大蔬菜种植规模,大力发展北调菜、反季节蔬菜生产规模,增加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蔬菜的栽培面积,全面提高蔬菜的卫生质量水平,实现增产增效。积极发展现代化设施栽培,提高精细菜种植比例。鼓励加工出口企业牵头建设专用基地,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快发展净菜上市。
  (八)扶持食用菌产业增“汇”。示范推广棕色蘑菇及珍稀食用菌等一批优新品种,推广木生菌类等食用菌代用料和废菌料再利用技术,克服菌林矛盾,推进食用菌可持续发展。着力发展工厂化设施栽培,推进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加大扶持发展保鲜、储运、加工,促进产业化经营,培育产业集群,争创名牌产品,增创产业新优势,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扩大出口,增加创汇。加强菌政管理,强化菌种质量督查,确保菌种质量。
  (九)实施园艺产业提升战略。积极开展创建园艺“十强”县工作,集聚产业要素,建设产业集群,增创产业新优势,促进园艺产业做大做强,整体提升“福建园艺”产业发展水平。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扶持建立一批机制灵活、发展前景好的各类园艺良种繁育场(圃)。实施品牌战略,优选现有品质好、效益高的产品,积极开展“三品”申报、认证,培育一批名牌产品,通过树品牌、拓市场,进一步提高我省园艺产业的效益。
三、加快转变增长方式,发展现代畜牧产业
  (十)加强良种繁育和推广体系建设。采取保护、培育、引进相结合,加大畜禽新品种储备、繁育和推广力度,强化种畜禽生产经营监管,加快制定我省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和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加快种畜性能测定与遗传评估中心建设进度,支持建设一批重点畜禽良种繁育场,完成全省地方畜禽品种资源普查工作。继续巩固提升水禽大省的优势地位和生猪饲养主产省地位,大力发展具有福建特色的奶水牛、优质肉鸭、肉鸡、肉兔等地方优势产业,力争把我省建成我国南方奶水牛产业带。
  (十一)加快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积极发展健康养殖业,全面推行畜禽养殖的生物安全措施,推广人畜分离、场村分离、水禽旱养的健康养殖方式。积极推进适度规模养殖,提高商品化基地建设水平。坚持以发展大中型规模生产加工企业为重点,提高集约化水平。走资源节约型、科技密集型、加工增值型、质量安全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畜牧业发展之路。继续抓好畜牧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扩大试点示范范围。
  (十二)推进饲料支柱产业建设。构建安全优质高效的饲料生产体系,保障养殖业平稳发展,积极引导企业进一步优化饲料产品结构,实现饲料品种系列化、结构多样化,满足不同饲养品种、养殖方式对饲料产品的需求。以质量安全为重点,突出科技创新,实施名牌战略,全面提升饲料工业整体素质,加快饲料工业现代化进程。加强饲料安全监管,维护动物源性食品质量安全,重点开展饲料卫生指标和违禁药物含量监测。
  (十三)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深入贯彻实施《畜牧法》和《动物防疫法》,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八个坚持、六个到位、两个确保”的要求,实现重大动物疫情的稳定控制。始终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六个关”,即强制免疫关、疫病监测关、动物检疫关、动物卫生监督关、畜禽消毒关、畜禽调运关。进一步完善应急机制,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处理能力。加强动物产品质量溯源系统建设,加快动物疫情信息系统、省际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县级动物卫生监督体系、乡镇畜牧兽医站基础设施的建设,抓好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生物安全实验室项目建设前期准备工作。
四、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十四)培育特色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创新工作理念,从专注于农业生产领域的发展,转向农产品加工及其相关的第三产业并重发展,继续扶持一批与种养业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具有特色竞争优势的果、蔬、菌、茶、畜禽、粮油、中药材等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逐步形成与优势农产品产业带相配套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布局。延伸产业链,拓展工作职能,将农产品加工业建设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今年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力争突破3300亿元。
  (十五)加快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积极组织大宗农产品加工关键性技术攻关,促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和大型骨干加工企业为支撑的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平台,鼓励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设备,实现农产品加工业新突破。继续完善农产品加工统计工作。适时发布农产品加工的产业动态、政策法规、市场信息和技术信息,加强中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创业辅导。培养农产品加工创业带头人,培训农民加工技术员,推动农民创业和就业。
  (十六)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培育和建设一批农牧业产业化大型龙头企业,切实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能力。抓紧制定出台我省推进“特色产业、一村一品”发展、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的意见,加强先进技术、经验的交流与培训,提高特色产业发展水平。
五、深化闽台农业合作,拓展农业外向型经济
  (十七)推进闽台农业合作与交流。突出良种的引进合作,重点抓好台湾优良种子种苗的引进繁育和示范推广。突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合作,主动承接台湾向岛外转移的农产品加工业,闽台联手发展食品加工业。突出经营管理经验的借鉴合作,借鉴台湾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有益经验,开展蔬菜、水果、花卉、食用菌等农民产销合作经济组织试点,提升我省农民的技术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抓好台湾农民创业园、台湾农产品输入的物流集散中心等一批项目建设,办好一批展会活动,筹备成立海峡两岸(福建)农业合作交流协会,推动闽台农业合作与交流向更高层次发展。
  (十八)进一步发展农业外向型经济。加强农业招商引资和农业利用外资工作,争取世行、亚行等国际金融组织贷款或外国政府赠款,用于农业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等基础性项目。推进农业外事工作,发挥“服务、管理、参谋、协调”的功能作用,促进农业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发展战略,重点推动我省与非洲、东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合作。建设一批农产品出口基地,努力拓展出口农产品多元化国际市场,加快开发欧盟、俄罗斯、阿拉伯和非洲等国家新的市场。
六、加强沼气工程建设,推进生态农业发展
  (十九)继续加大农村沼气建设。重点实施好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规模养殖场沼气工程,争取新建农村沼气5万口以上,促进循环农业发展,推进乡村清洁美化,获取优质能源。进一步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成立专门的工作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督导,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强化建池技工队伍培训,提高沼气建设质量。完善建池后续服务,走市场化、物业化管理的路子,促进持续利用。
  (二十)积极探索发展农业新兴产业。继续抓好秸秆生物气化技术开发、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野生植物资源保护等工作。以资源条件和特色农业为基础,探索发展我省生物质产业、生态产业和休闲农业,建设融合旅游观光、生态保护、休闲度假等功能的休闲农业合作示范区,拓展和延伸农业产业内涵,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七、加大农业“五新”推广,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二十一)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大力实施跨越计划,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熟化转化,重点熟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积极探索农业科技成果进村入户的有效机制和办法,加大科技入户工程的实施力度,抓好科技入户试点县示范工程,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场项目建设,支持重大农业技术推广,加快普及先进实用种养技术,提高技术到户率和到田率。
  (二十二)加大农业“五新”推广。全省推广粮、菜、果、茶、菌等农作物优良新品种1000万亩以上。建设5个新技术重点示范县,主推超级稻优质高产配套栽培等农业技术12项。选择20个以上新肥料品种,示范推广300万亩。推广50个新农药品种或剂型,推广面积3000万亩次。加大农机新技术新机具试验示范推广力度,力争引导农民购置先进适用农业机械3000台(套)。继续抓好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示范工作,建立20个示范县,示范面积0.6万亩,辐射带动2万亩。继续实施测土配方施肥300万亩。力争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提高1个百分点,达到42%。
  (二十三)着力培育新型农民。大力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依托农广校、农业职业院校、农干校和农技推广机构等培训资源,在全省8个县(市、区)的270个示范村培训1.1万名新型农民。组织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加强农民职业技能鉴定,多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强农牧业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建设,继续对农牧业村级农民技术员进行“全员培训”,全年完成培训3万多人。
八、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二十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认真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强化法律意识,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绿色行动,在全省9个设区市、14个县级市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依法发布监测信息。加强农产品生产流通各环节的追溯管理和监督检查,加大农业投入品源头整治和餐桌污染治理力度,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从投入品源头、生产过程、市场准入到餐桌的全程监管。全面禁止销售和使用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等五种高毒农药,突出抓好兽用生物制品质量监管,加大查处非法添加使用瘦肉精、苏丹红、莱克多巴胺等违禁化合物的行为。
  (二十五)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继续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续建和新建50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新制修订10项以上的省地方标准。支持发展一批名优农产品,推进名牌认定、“三品”和GAP(良好操作规范)认证,今年新认证80个无公害农产品、60个绿色食品和10个有机食品。加强农产品包装标识管理,大力推广无公害农产品标识使用,树立优质品牌形象。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与保障体系建设,完善检验检测体系,健全应急管理的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和保障制度。
  (二十六)加强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加快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市场升级工程,改造升级5个农产品批发市场。积极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培育多元化的市场流通主体。组织优质农产品营销促销服务,组团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等展会。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手拉手”行动,组织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与大型加工企业、市场经销商产销对接。切实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改善农民进城销售农产品的市场环境。
九、积极深化农村改革,增强现代农业建设活力
  (二十七)加大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力度。积极争取各级财政和信贷支农资金投入现代农业建设。不断健全完善新时期中央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机制,确保农机具购置补贴、农业生产资料增支综合直补等中央各项支农强农政策实惠落实到农户。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抓紧抓好延长土地承包期后续完善工作。继续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试点,加强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和服务,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比较活跃的乡(镇)或县组建土地流转服务中心,逐步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推进征地制度改革,保护失地农民利益。加强农业信访工作,努力解决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敏感问题,维护农村和谐稳定。
  (二十八)探索建立减轻农民负担长效机制。进一步强化领导责任,落实监管措施,重点构建源头防范、监督管理、重点监控、民主议事、组织保障等五个机制,切实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继续加强农村财务规范化建设,完善、规范村集体会计委托代理制,推进村财管理电算化和网络监管。进一步开展村级组织债务清查摸底工作,锁定旧债,遏制新债,配合有关部门积极探索化解村级组织债务的有效办法。继续做好农村合作基金会后续清偿扫尾工作。
  (二十九)积极推动农村各项改革。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抓紧我省改革建设方案的制定,推进改革建设工作进程。认真贯彻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扶持发展4个部级示范点和10个省级示范点,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发展。加快市、县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力争在今年6月底前组建完成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执法监督和技术支持三大体系。积极推进官方兽医制度和执业兽医制度建设,稳定基层防疫和畜牧技术推广队伍,突出抓好乡镇畜牧兽医站建设,健全村级动物防疫网络。抓好种子管理体制改革,确保今年7月1日前实现全省农业系统种子企业与行政管理部门完全脱钩。按照《福建省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方案》,积极探索农场社会事业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开展农业保险业务。
十、着力加强系统建设,提高依法行政和管理服务水平
  (三十)加强农业法制建设。推进农业立法工作,强化农业普法和执法监督工作,进一步规范农业部门行政执法、行政许可工作。推进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建设,重点抓好执法领导指挥、执法联动、日常巡查、质量和标签抽查、执法督查和情况通报等六个机制建设,深入开展农资打假护农行动和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提高综合执法效率和执法护农水平。按“五有”规范化建设的要求,重点加强县市农业综合执法机构能力和装备建设,今年再完成15个县市执法专用车辆的配置工作。
  (三十一)继续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快全省农业视频会议系统工程建设,开通省市县三级农业视频会议系统。实施“金农”工程,构建省级农产品监测预警系统、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监管系统、农业科技信息联合服务系统。做好新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试点工作,继续建好“福建三农服务网”,将其办成农村的综合门户网站。做好969155农业服务热线向12316全国统一服务热线的过渡工作,将农业信息服务提升为“三电合一”的现代化信息服务体系。
  (三十二)积极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大力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实施新型农机服务组织试点,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农田作业服务类的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力争有70%的联合收割机、大中型拖拉机经营户加入服务组织,提高农机服务的组织化程度。继续抓好跨区作业这一农机服务品牌,促进农机社会化服务上规模、上水平、上效益。
  (三十三)着力提高农业系统和谐创建水平。加强全省农业系统机关党的建设“三级联创”工作,形成目标相联、措施相联、系统带动、上下互动、整体推动的良好局面,推进全省农业系统各级机关党的建设取得新的实效。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认真实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努力建设一支素质高、能力强、能战斗的农业干部队伍。大力弘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政风,健全重大决策反馈纠偏机制,建立严格的责任制和完善的跟踪、督促、检查等制度,提高行政效能。探索加强行风建设的有效形式和途径,积极开展新一届“创文明行业,建和谐海西”竞赛活动,倡导农业部门努力树立 “三种形象”,营造“三种状态”,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树立农业系统良好的公众形象,不断增强农业部门的执行力和公信力。进一步健全完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推进农业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为海峡西岸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全省农业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奋发努力,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海峡西岸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福建省农业厅
二○○七年二月五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342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