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淄博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6-10-09 生效日期: 2006-10-09
发布部门: 山东省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文号: 淄政办字[2006]58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淄博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淄博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十月九日
淄博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保证气象灾害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建立规范的气象灾害应急流程,形成反应迅速、处置高效的应对机制,最大限度地减轻或者避免气象灾害及衍生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全面提高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工作管理水平和应对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国家处置重、特大森林火灾应急预案》、《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山东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山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淄博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淄博市行政区域内重大气象灾害及重大气象次生、衍生灾害应急气象保障工作。
  1.4工作原则
  (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理念,不断提高气象灾害应急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2)坚持各级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市气象主管机构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的原则。(3)坚持防灾与抗灾并举、预防为主的原则。
  (4)坚持实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互相配合,社会参与,形成应急合力的原则。
  2组织体系及职责
  2.1市领导小组
  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成立市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气象灾害应急工作。
  2.1.1市领导小组组成
  组 长:分管副市长
  副组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
  市气象局局长
  成 员: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经贸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建委、市交通局、市农业局、市水利与渔业局、市卫生局、市审计局、市环保局、市广电总台(局)、市无线电管理处、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气象局、中国网通淄博市分公司、淄博移动通信公司、淄博联通公司等部门负责人。
  2.1.2市领导小组职责
  (1)制订全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负责气象灾害应急体系建设。
  (2)启动和终止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决策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方案。
  (3)负责调集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装备等资源,部署和组织有关部门和有关地区对受灾地区进行紧急救援。
  (4)指导区县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做好气象灾害的应急防治工作。
  (5)必要时协调驻淄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参加抢险救灾。
  (6)处理有关气象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的其他重要问题。
  2.2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2.2.1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组成
  市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气象局,负责市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市气象局局长兼任。
  2.2.2市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1)为应急领导小组启动和终止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组织气象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和建议。
  (2)负责灾害性天气和气候的监测、预测预报、警报发布,并及时有效地提供气象服务信息。
  (3)负责实施增雨(雪)、消雾、防雹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4)负责气象灾害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估、审核和上报工作。
  (5)协调处理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实施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6)按照《淄博市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负责协调气象灾害应急工作的新闻发布。
  (7)承担应急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任务。
  各区县要成立本级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的气象灾害应急与救灾工作,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同级气象局。
  2.3应急专家组及职责
  市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根据实际需要聘请有关专家组成应急专家组,为应急管理提供决策建议,必要时参加气象灾害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应急专家组职责:
  (1)负责气象灾害成因及变化趋势分析,气象灾害预测预报和评估。
  (2)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启动后,负责气象灾害应急处置的技术指导。
  (3)参与对气象灾害应急处置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
  (4)承担对气象灾害预防和救援知识普及教育工作的指导。
  3预警与预防机制
  3.1信息监测、预测与报告
  (1)各级气象主管机构归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灾害监测、信息收集、预报预警、灾情调查和评估工作,其所属气象台站具体承担气象灾害监测、信息收集、预警等任务。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最新信息要及时向市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
  (2)气象灾害发生后,知情单位或个人要及时通过气象灾害热线电话等多种途径向当地气象主管机构报告有关气象灾害信息。
  报告内容包括:报告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报告时间,气象灾害种类、特征、发生时间、地点和范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已经采取的措施等。
  (3)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收到气象灾害信息后,要及时报告市气象主管机构,经审核符合较大、重大、特别重大气象灾害标准的,由市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或其授权的负责人签发,并在2小时内报告市政府和上级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3.2预警预防行动
  (1)市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气象灾害信息进行分析评估,达到预警启动级别的,及时向气象灾害可能发生地的区县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通报;对可能达到重大、特别重大预警级别的,向市政府和省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对可能达到较大预警级别的,向市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报告,由市应急领导小组进行相关工作部署。
  (2)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做好有关应急准备工作。市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应急准备工作的检查、督促和指导,并及时将准备情况报告市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
  (3)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要按照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积极采取措施防御和避免气象灾害的影响。
  3.3预警支持系统
  (1)各级气象部门要建立和完善以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信息传输、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和综合加工处理为主体的气象灾害预警系统,提高气象灾害预报预警能力;建立重大气象灾害信息收集、评估系统,为各级人民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完善气象防灾减灾综合信息平台,实现重大气象灾害信息资源共享。
  (2)市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建立应急支持系统;有关部门要按照同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建立或完善本部门气象灾害信息互联共享系统。
  3.4预警级别及发布
  气象灾害预警级别,按照可能或已经发生气象灾害的影响范围、严重性和紧急程度,分为特别重大气象灾害预警(I级)、重大气象灾害预警(II级)、较大气象灾害预警(III级)、一般气象灾害预警(IV级)四级。
  3.4.1
  I级预警
  (1)特大暴雨、大雪、龙卷风、台风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重要城区和50平方公里以上较大区域,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造成5000万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
  (2)全市范围内将出现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或极强灾害性天气过程,并会造成特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
  (3)在其他省和地区发生的可能对我省(涉及我市)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
  (4)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市气象局所属气象台站监测或预报预警出现气象灾害红色预警信号等级的天气,可能直接造成人员死亡或对经济社会及群众生产、生活产生严重影响。
  Ⅰ级预警由省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决定启动。
  3.4.2
  II级预警
  (1)暴雨、冰雹、龙卷风、大雪、寒潮、大风和台风等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
  (2)对社会、经济及群众生产、生活等造成严重影响的高温、热浪、干热风、干旱、大雾、低温、霜冻、雷电、下击暴流等气象灾害。
  (3)因各种气象原因,造成国家高速公路网线路连续封闭12小时以上。
  (4)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市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监测或预报预警出现气象灾害橙色预警信号等级天气,可能直接造成人员死亡或对经济社会及群众生产、生活产生较大影响。
  II
  级预警由省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决定启动。
  3.4.3
  III级预警
  (1)因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造成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
  (2)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市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监测或预报预警出现气象灾害黄色预警信号等级天气,可能造成人员死亡或对经济社会及群众生产、生活产生影响。
  III
  级预警由市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决定启动。
  3.4.4
  IV级预警
  (1)因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造成1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气象灾害。
  (2)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区县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监测或预报预警出现气象灾害蓝色预警信号等级天气,可能对经济社会及群众生产、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Ⅳ级预警由事发地的区县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决定启动。
  4应急响应
  4.1分级响应程序
  按照可能或已经发生气象灾害的严重性、影响程度和范围,气象灾害应急启动级别设定为I级、II级、III级、IV级四个响应等级。
  4.1.1
  I级响应
  特别重大气象灾害已经或可能发生,由省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发布Ⅰ级启动命令,统一指挥调度,进行应急处置。市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根据省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的命令开展工作。
  4.1.2
  II级响应
  重大气象灾害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由省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发布Ⅱ级启动命令,统一指挥调度,进行应急处置。市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根据省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的命令开展工作。
  4.1.3
  III级响应
  较大气象灾害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由市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发布
  III
  级启动命令,统一指挥调度,进行应急处置。
  4.1.4
  IV级响应
  一般气象灾害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由灾害发生地的区县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发布Ⅳ级启动命令,统一指挥调度,进行应急处置。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启动后,事发地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要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应急领导小组报告。
  预案启动地所在气象主管机构及所属气象业务单位、气象台站的应急人员全部到位,实行24小时主要负责人领班和业务人员值班制度,全程跟踪灾害性天气的发展、变化情况,加强天气会商,做好跟踪服务工作。
  4.2信息共享和处理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对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灾情等相关信息的接收和归口处理,并报市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
  4.3通讯
  参与气象灾害应急的成员单位要保证通信畅通,24小时值班。
  4.4指挥与协调
  (1)预案启动后,市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统一组织、指挥应急处置工作,必要时建立现场指挥部,具体负责指挥事发现场的应急处置工作。
  灾害现场的应急处置指挥与协调以事发地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为主,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单位和个人要遵照现场指挥部的部署,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全力以赴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2)必要时,市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组织专家组参加现场指挥部工作。
  4.5应急处置
  (1)重大或特别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启动后,各成员单位要24小时值班,有关人员及时到达预定岗位。
  (2)市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利用信息平台,跟踪全市气象灾害发生发展情况,收集气象信息,并根据已经形成或有可能形成的气象灾害情况,提出处置建议。
  (3)气象灾害发生后,事发地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要组织当地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先期应急处置,并根据需要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全力控制事态扩大,尽力减轻气象灾害损失。
  (4)事发地的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居)民委员会要立即组织群众开展自救;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各自职责和预案规定以及应急领导小组的要求,开展搜寻和抢救失踪、伤病人员,做好抢险救灾工作。
  (5)卫生部门要紧急派遣专业队伍抢救伤员,同时组织开展灾后疫情监测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6)公安等有关部门根据需要依法采取交通管制措施。
  (7)事发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迅速组织人员,设立警戒区和警戒哨,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要物资和设备进行保护。
  (8)必要时,市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依照有关法律的规定向社会征用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的设施、设备。
  4.6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事发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对事发现场的安全情况进行科学评估,采取相应措施,保障应急现场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4.7群众的安全防护
  事发地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对灾害发生地公众讲解安全防护和救援知识,必要时组织疏散人群,气象灾害监测预警部门要指导人员疏散,尽量避开灾害可能影响和波及的区域。
  4.8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各级人民政府要充分发动社会各界,组织公众和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志愿者参与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工作。
  4.9信息发布
  (1)各级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要按照《淄博市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的要求和有关规定,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启动后,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布气象灾害及其衍生、次生灾害监测、预警情况,以及因灾伤亡人员、经济损失、救援情况。
  (2)市委宣传部、市广电总台(局)负责协调有关媒体及时播发各级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提供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并及时报道各级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统一发布的应急预案启动情况。
  4.10应急结束
  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完成后,由市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决定是否终止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应急预案终止,要向市政府和上级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并向社会发布结束应急状态的公告。
  5后期处置
  5.1善后处置
  (1)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要组织民政等部门及时调查、统计气象灾害的影响范围和受灾程度,评估、核实气象灾害损失,并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
  (2)灾害发生地人民政府要组织民政等有关部门设立灾民安置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站,依法做好灾民安置和救灾款物的接收、发放、使用与管理工作,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
  (3)卫生部门负责做好气象灾害现场防疫消毒与疫情监测的组织、指导工作。环保、环境卫生部门要根据各自职责,做好气象灾害现场污染物的监测、收集、清理、处置等处理工作。5.2社会救助
  民政部门负责接受并安排社会各界的捐赠。
  5.3调查和总结
  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对气象灾害事件进行调查,总结气象灾害应急工作,提出改进建议,并及时上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气象主管机构。
  6保障措施
  6.1通信与信息保障
  6.1.1通信保障
  (1)依托现有的气象通信网,实现气象灾害应急信息的迅速传输,确保应急期间信息畅通。(2)应急救援现场要与市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之间确保通信畅通。无线电管理机构负责气象灾害应急工作所需的无线电频率;网通淄博市分公司、淄博移动通信公司、淄博联通公司等通信部门负责配备现场紧急通信系统,为气象灾害应急救援工作现场提供保障;事发地人民政府负责协调应急处置现场的通信保障。
  6.1.2信息保障
  (1)市气象局要在现有业务平台的基础上,建立市级气象灾害应急管理系统,并与其他相关部门实现互联互通。
  (2)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系统,建立气象灾害应急资源数据库;按照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管理办法要求对外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3)各级气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负责本辖区气象灾害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评估和处理,并按有关规定定期或不定期报送本级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重要信息和已报信息的变更要立即报送。
  6.2应急支援与装备保障
  6.2.1现场救援和工程抢险保障
  (1)各级人民政府和民政、建设、水利、交通、气象等部门要加强对气象灾害应急救援等方面的专用物料、器材、工具的储备,建立相应的物资数据库,并对应急救援物资的调配、购置、库存、使用和销毁等环节进行严格管理。
  (2)各级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要加强装备、弹药的日常管理,确保适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6.2.2应急队伍保障
  (1)各级公安、卫生等部门要按照应急领导小组的指令,成立气象灾害应急救援队伍,组织应急救援技术培训,提高应急响应和救援能力。
  (2)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引导预备役部队、民兵、大中型企事业单位以及志愿者等社会资源,组建群众性应急救援队伍,对气象灾害进行先期处置。
  6.2.3交通运输保障
  公安等有关部门负责气象灾害现场的道路交通管制,保障道路交通秩序;建设、交通部门负责道路清障和受损道路设施的抢修;交通部门负责应急处置的交通运输,必要时市应急领导小组依法紧急动员和征用社会交通运输工具及装备。
  6.2.4医疗卫生保障
  (1)卫生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负责气象灾害的医疗卫生保障工作。
  (2)卫生部门负责灾区疾病防治的业务技术指导,组织医疗卫生队赴灾区巡医问诊,负责灾区防疫消毒、抢救伤病员等工作。红十字会等社会团体和组织要积极配合专业医疗救护队伍,开展群众性卫生救护工作。
  6.2.5物资保障
  民政、财政等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气象灾害应急救援物资的储备、调拨和紧急供应等工作,并制订应急物资保障计划;发展改革、经贸部门参与协调气象灾害应急救援物资的生产和供应;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组织应急药品、医疗器械的储存、调度、供应;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物资保障等相关工作。
  6.2.6经费保障
  各级人民政府要根据气象灾害应急工作的需要,安排专项资金,为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提供经费保障。财政、审计部门要加强对气象灾害应急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专款专用。
  6.2.7社会动员保障
  各级人民政府要建立应对重大气象灾害的社会动员机制。
  6.3技术储备与保障
  (1)各级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要建立气象灾害应急专家咨询机制,成立专家委员会,为气象灾害应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2)各级气象主管机构要建立健全气象灾害应急技术支持系统,组织开展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应急处置和综合防灾减灾的技术研究,做好气象灾害应急技术储备。
  6.4宣传、培训和演习
  (1)各级人民政府要支持和加强对气象防灾减灾和应急的宣传和科学普及工作,增强公民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全社会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
  (2)气象、宣传、广电等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纸等各种媒体,向社会公众宣传、普及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和气象灾害防御常识,提高公众防御气象灾害和应急救援能力。
  (3)各级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组织气象灾害应急处置专业技能培训和应急演练。
  7附则
  7.1名词术语
  (1)重大气象灾害是指由于台风、暴雨、下击暴流、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龙卷风等天气气候事件影响,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重大社会影响,涉及公共安全的气象灾害;重大气象次生、衍生灾害是指因气象因素引起的山体滑坡、泥石流、风暴潮、森林火灾、酸雨、空气污染等灾害。
  (2)气象灾害预警是指各级气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监测或判定出某一区域即将发生或正在发生某种气象灾害,为避免其影响,气象部门利用广播、电视、短信、网络等各种手段和途径发出气象灾害警报,提醒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采取对应防御措施的过程。
  (3)气象灾害预警信号是指通过媒体传播给社会公众防御气象灾害的符号语言。通常由符号、颜色和对应的防御指南组成,符号表示气象灾害种类,颜色表示气象灾害的强度级别,对应的防御指南明确了有关部门、单位和公众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4)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7.2预案管理与更新
  各区县气象主管部门,要会同同级有关部门根据本预案,制定本行政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将本行政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报市气象灾害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本预案由市气象局负责每两年评审一次,并根据评审结果进行修订或更新后报市政府批准。
  7.3奖励与责任追究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山东省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淄博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对在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机构和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处置过程中负有失职责任的机构和人员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7.4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市气象局负责解释。
  7.5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462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