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哈尔滨市冬季道路交通安全大检查大整治大教育大宣传会战实施方案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10-01-25 生效日期: 2010-01-25
发布部门: 哈尔滨市政府
发布文号: 哈政办综[2010]4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委、办、局: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市公安局制定的《哈尔滨市冬季道路交通安全大检查大整治大教育大宣传会战实施方案》予以转发,请认真贯彻落实。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年一月二十五日
哈尔滨市冬季道路交通安全大检查大整治大教育大宣传会战实施方案
市公安局
二○○九年十二月十八日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根据省政府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专题会议及全省冬季道路交通安全大检查、大整治、大教育、大宣传会战实施方案有关精神,决定利用约2个月时间在全市开展冬季交通安全会战,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省安全生产紧急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关于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各项要求,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落实“三查、一追、两加强”,抓住影响和制约道路交通安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全力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四大”会战,预防和压减道路交通事故,改善全市道路交通环境,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实现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四大”会战,进一步落实道路运输交通安全监管责任和企业交通安全主体责任,提升安全监管能力和管理水平,查处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强化道路通行秩序,通过交通安全宣传与教育,进一步增强广大交通参与者的文明意识、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努力减少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故,有效控制一次死亡5人以上事故,坚决杜绝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切实遏制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高发势头,确保全市冬季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总体稳定。
  三、工作措施及分工
  (一)组织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大检查
  1.道路运输检查。一是严格检查道路运输企业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强化源头监管,及时排除隐患;二是严格检查道路运输企业道路交通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把安全生产和预防事故作为重点,全面开展客运企业和营运车辆驾驶人的信誉考核;三是严格检查“一岗双责”安全责任体系建设情况,对各级运管部门责任落实、工作绩效等进行全面检查;四是严格检查“三关一监督”、“三不进站、五不出站”规定执行情况;五是严格检查企业安全管理档案和营运车辆、从业人员安全管理档案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六是严格检查事故倒查责任制落实情况,重点检查行业内部事故追查制度和从业人员警告、黑名单制度是否得到严格执行,对存在的问题是否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进行了处理,对责任单位、车辆和人员是否按照规定进行了处罚并及时公开结果。此项工作由市交通运输部门负责。
  2.收费公路检查。一是检查高速公路标识、防眩板、封闭网栅、轮廓标、导向标识等是否齐全;二是检查除雪保通预案是否完善,除雪机械设备是否完好状态,机械操作手是否配齐,融雪剂、防滑材料等储备是否充足;三是检查高速公路外场摄像头、可变情报板的运行情况是否需要增设;四是检查高速公路中间开口带是否全部封闭;五是检查路政人员配置是否满足工作需要,路政巡查工作日志记载是否属实、准确,路政巡查车辆、清障救援设备是否按照标准配备;六是检查高速公路治超工作是否按照规定政策执行。此项工作由收费公路管理部门负责。
  3.交通安全隐患检查。一是对客运驾驶人违法记分情况进行查询,违法记分达到8分未满12分的,及时通报交通部门及客运企业,建议停止驾驶客运车辆,进行交通安全学习教育;对达到或超过12分的,由交管部门扣留驾驶证,责令立即停止驾驶任何车辆,参加学习培训直至考试合格,同时建议交通部门取消驾驶客运车资格,不得继续驾驶客运车辆。二是对冬季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进行排查,能够自行整改的立即整改,需要部门配合的及时通报给相关部门。三是严厉取缔“黑校车”,在依法处罚各类交通违法行为的同时,对营运手续不全的“黑校车”移交交通部门进一步处理。四是加大同三公路哈尔滨段的交通安全隐患排查力度,建立区域联动机制,严格执勤执法,并将公路安全隐患及时通报交通部门予以消除。此项工作由公安交管部门负责。
  (二)组织开展交通安全大整治
  1.道路运输专项整治。一是制定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生产责任追查处理暂行办法,细化安全生产违法违规处理措施。二是强化企业安全标准化建设,对未达到安全标准的运输企业一律责令限期整改,逾期不改或整改不合格的停业整顿,经整顿仍不合格的,不予年度审验直至取消相应行政许可。三是加强车辆动态监管,为三级以上营运线路的长途客车、旅游车、危险品运输车安装GPS动态行驶记录仪,建立省、市、县三级监管平台;对未安装GPS动态行驶记录仪的车辆采取进出公路收费站区间测速的方式,控制客运车辆运行速度,防止超速行驶。四是制定道路客运企业清理挂靠车辆办法和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办法,消除企业对挂靠车辆疏于管理的安全隐患,由相关部门负责加强对个体车辆技术状况管理,确保达到相关技术标准。五是建立违法违章信息联动共享机制,相关部门互相抄告信息,监督企业强化驾驶人监督管理。六是严格事故通报制度,各级运管部门和企业要按照规定时限报告事故,并加强信息公开。此项工作由市交通运输部门负责。
  2.收费公路专项整治。一是补齐、更换高速公路标识、防眩板、封闭网栅,增设特别道路外场摄像头和可变情报板;二是及时维修、更换破损或达不到反光效果的轮廓标和导向标识;三是加大除雪机械设备投入,根据有关规定着手配备平地机等除雪机械,储备融雪剂和防滑材料;四是进一步完善除雪保通预案,层层签订责任状;五是加大路政及管理投入,按照有关规定配齐路政人员,配备巡查、清障车辆等设备;六是整顿巡查工作纪律,完善巡查记录档案管理和规范路政日志填写。此项工作由收费公路管理部门负责。
  3.交通违法专项整治。一是整治违法载人。要以通乡通村、农场、山区公路为重点执法道路,以事故多发路段为重点排查整治路段,以低速载货汽车、三轮汽车、拖拉机违法载人和无牌无证机动车上路以及驾乘摩托车不戴头盔等违法行为为重点整治对象,开展集中整治行动。二是整治违法停车。重点治理市区乱停乱放、逆向停车、违反交通标识停车,高速公路及其他高等级公路临时停车不靠道路右侧停放、不开启应急灯、不按规定放置警示牌等交通违法行为。三是整治“三多”违法行为。特别是针对高速公路驾车不系安全带、市区驾车接打手机、吸烟等影响交通安全的违法行为依法从严整治。四是查处超速行驶。充分利用监控设备和测速设备,合理安排勤务,对夜间等重点时段及高速公路等重点路段加大管控力度,严格依法查处;执行违法信息异地转递制度,对异地机动车驾驶人超速行驶的,发现一起、纠正一起、转递一起。五是查处机动车涉牌涉证交通违法行为。以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为重点,集中查处挪用号牌、无牌无证、不按规定安装号牌、顾意遮挡、污损号牌等涉牌涉证交通违法行为,结合规律和特点,合理设置查缉卡点,科学调整勤务,提高整治效率。六是整治客运车超员。区域以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和旅游线路及有客运车辆通行的农村为重点,车型以公路客运汽车和7座以上客车为重点,严把源头关,对客运车辆和驾驶员交通违法进行全面排查和清理,坚决禁止不符合要求的车辆及驾驶人从事客运运输;严把道路管控关,采取巡逻、固定执勤、区域联勤等方式,严格查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以及农村道路的出村口、上路口客运车辆超员和无证驾驶等交通违法行为。七是加强人员配备和科技手段应用。最大限度调动警力充实一线,严格执行24小时勤务制度,保证高速公路和高等级公路50公里1台警车不间断巡逻;使用固定和流动测速、摄像、照相等科技装备对超速(含超低速)、超员、超载、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违法停车、货车不按规定粘贴反光标识和涉牌涉证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整治;卡点公安民警依托13处出城卡点对7座以上客车治安和交通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登记,防止超员客车驶出辖区。此项工作由公安交管部门负责。
  (三)组织开展交通安全大教育
  1.道路运输。一是由道路运输企业负责,完善安全教育制度和安全学习卡考核制度,组织开展驾驶人每月不少于2小时的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教育。二是由各级交通运管部门负责,认真学习大庆客运集团驾驶人班前安全会、龙运集团出车前1分钟警示教育经验,通过在运输站场摆放交通事故展板、制作警示教育光碟、悬挂交通安全标语等形式对司乘人员进行交通安全教育;通过新闻媒体及时宣传推广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先进经验,发布安全隐患企业名单,进一步强化道路运输企业、驾驶人和从业人员交通安全意识和守法自觉性。
  2.收费公路。由收费公路管理部门负责,围绕冬季养护除雪、路政巡逻和处理应急突发事件、养护施工等工作举办交通安全培训班;协调公路沿线企事业单位、学校和村屯,定期开展道路交通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普及教育;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有奖问卷答题活动,向过往司乘人员和沿线企事业单位发放问卷;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和《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活动;在高速公路收费站设立宣传奖,制作15万份宣传单向过往车辆发放;在公路沿线、服务区和收费站等显著位置悬挂安全标语,利用可变情报板、滚动播发道路通行信息、安全提示和安全口号;在收费站、服务区和加油站制作交通安全展板和交通事故警示展板,向过往车辆宣传展示。
  3.交警窗口。由公安交管部门负责,在车管、驾管、事故、处罚、宣教窗口播放交通安全宣传光碟、发放交通安全宣传单、交通安全提示卡和张贴交通安全宣传海报、挂图,对机动车驾驶人进行交通安全教育,增强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
  4.车辆单位。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要采取交通安全知识讲座、案例警示教育和发放交通安全宣传品等方式,对本单位驾驶人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四)组织开展交通安全大宣传
  由市委宣传部门负责,与交通运输、公安、交管、教育、农业(农机)、安全监管等部门建立交通安全宣传协作机制,加大新闻媒体交通安全宣传力度。一是宣传交通安全管理。以“遵章守法,文明驾驶”、“珍惜生命、平安出行”、“拒绝酒驾”、“拒绝乘坐安全隐患车”和“系好安全带安全无意外”为主题,广泛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及时发布交通安全信息、安全出行提示,公布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和典型事故案例,曝光交通安全责任不落实的行业和单位。二是宣传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开展交通安全隐患大整治行动。重点报道各部门深入排查整治货运车辆超速超载、客运车辆超速超员、农用车违法载人、机动车涉牌涉证违法以及酒后驾驶、违法停车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工作举措。三是宣传实施公路建设攻坚战、路政部门加强道路管护、加大公路巡查密度和完善隔离防护设施等工作举措。重点宣传公路清雪工作,划清管辖区域、明确清雪责任、及时消除不安全隐患。四是宣传交通运输、安全监管部门对客运企业进行安全状况评估、评价、分类指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完善客运企业安全生产诚信考核制度以及客运企业安全信用等级,同行业管理挂钩行动情况;宣传客运企业推行每月对司乘人员进行集中教育情况;宣传公安、交通运管部门建立事故多发企业和驾驶人“黑名单”制度,各有关部门互相通报“黑名单”情况,宣传交通运输部门通过招投标清理取缔客运车辆挂靠,调整道路客运企业规模结构,优化道路旅客运输资源配置,规范道路客运市场秩序等情况。五是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宣传主阵地作用,在主要报刊开设专栏,及时刊发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工作动态,通过专访、评论等形式,对影响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在广播电台开设专栏,介绍安全行车常识,并在整点播报交通安全提示;在电视台开设专栏,播发公益广告、宣传片和宣传口号,通过访谈、跟踪报道等形式播发交通安全工作相关报道;在网站开设专栏,邀请相关领导就如何确保交通安全与网民在线交流;在城乡重要道口、市区繁华地段,悬挂道路交通安全宣传牌匾、过街横幅,利用电子屏、广告栏加大交通安全宣传力度。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市冬季道路交通安全“四大”会战指挥部,总指挥由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王小溪担任,副总指挥由市交通局局长贾剑涛、市公安局局长任锐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力斌、市安监局副局长刘星明担任,成员由市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成员单位主要领导组成。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市公安交通管理局,主任由市公安局党委委员、交管局局长孙秋实担任,副主任由市公安交通管理局副局长张富生担任,成员由市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联络员组成,负责按照方案要求迅速动员部署,强化措施、落实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局面。
  (二)加强部门协作。交通运输、公安、交管、宣传、农业(农机)、安全监管等部门要主动参与、互相配合,形成合力、扎实推进,确保冬季道路交通安全“四大”会战取得实效;积极与市委宣传部门及新闻媒体密切协作,及时提供宣传素材,进一步加大宣传报道力度,营造浓厚的社会舆论氛围。
  (三)加强督导检查。市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于2010年1月下旬,组织有关部门成立督导检查组,各成员单位主管领导参加,对“四大”会战开展情况进行检查指导,督促各项工作落实,并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督促整改。对整改不及时、不主动、不坚决、不彻底,仍有重大事故隐患的,实施挂牌督办。
  (四)加强责任追究。各区、县(市)要为会战创造良好的执法环境,安全监管、监察部门要会同公安、交管、交通运输部门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营运车辆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进行责任追究和倒查。对因工作不落实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或事故居高不下的、因领导干预正常执法活动而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依法依纪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造成重大损失和影响的,要严肃追究当地领导和相关部门领导的责任。
  (五)加强信息反馈。会战期间,各区、县(市)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建立专门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及时向会战指挥部办公室上报“四大”会战信息、报表和工作总结(联系人:周丛深,联系电话:13633626566),确保信息报送渠道畅通。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527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