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10-12-06 生效日期: 2010-12-06
发布部门: 重庆市政府
发布文号: 渝办发[2010]355号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通知

  (渝办发〔2010〕355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精神,进一步完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切实发挥气象对农业农村发展的作用,根据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气发〔2010〕92号)和《关于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气发〔2010〕93号)精神,经市政府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加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各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频率明显加大。我市地形复杂,生态脆弱,气象灾害的发生十分频繁,气象服务工作面临着长期的 挑战。当前,我市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业防灾减灾等对气象服务提出了新的需求。虽然近年来我市气象工 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气象为农服务能力有了明显提高,但是气象灾害防御的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农村防灾减灾组织体系仍然不够健全,气象灾害仍然严峻威胁着农业 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为此,全市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务必针对气候变化的新趋势、新特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切实加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

  

  二、明确气象为农服务的目标任务

  

   围绕减轻农村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影响,着力提高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农村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能力、农村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和现代农业气象服务水平,力 争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建成“结构科学、布局合理、功能先进”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全面参与”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

  

  三、加强气象服务设施建设

  

   (一)加强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设施建设。优化农村气象灾害监测站点布局,加快农村山区、林区、重要流域、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 设,在雷电多发地区开展农村雷电灾害观测,努力实现每个乡镇都有自动气象站。全市各级气象、农业、林业、水利、国土房管等部门要积极协作配合,推进气象设 施统筹规划、合作共建、资源共用和信息共享,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的精细化水平。

  

  (二)加强农村气象信息发布设 施建设。以农村信息化体系为依托,结合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和广播村村通工程建设,加大气象信息发布设施建设力度,在全市所有乡镇逐步建立农村气象信 息服务站。乡镇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要达到“六有”标准,即有固定场所、有信息接收设备、有气象信息员、有定期活动、有管理制度、有长效机制。充分利用 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及信息电话、手机短信等各种传播手段,加强农村气象信息发布与服务,促进气象信息进村入户,通过至少一种手段将气象信息 传送到每一位农民,加快建成配置合理、功能完善、便捷高效、覆盖城乡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网络体系。在全市10个农村信息化体系建设试点区县(自治县)的所 有乡镇、社区、重点居住小区、气象灾害敏感行业(单位)以及学校、车站、码头、医院等人员集中场所设置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电子显示屏、气象报警器等设施。全 市所有行政村要建设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农村大喇叭”、电子显示屏等设施,并保持设施正常运行,及时向农民群众发布气象预报预警信息。

  

   (三)加强现代农业气象服务设施建设。全市各地要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需求,完善农业气象观测站点,加强农业气象观测和小气候观测,建立我市现代农业专业 气象观测网络。要围绕现代农业园区和国家粮食生产重点县建设,在有关区县(自治县)各建立1个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业气象观测基地或农业气象科技示范园。加快 推进江津现代农业气象试验站建设,努力建成国家级农业气象试验站。建立我市主要粮食作物的粮食产量气象预报业务系统,完善农业生产活动气象指标体系和市、 区县(自治县)农业天气预报预警服务平台。推行卫星遥感监测作物长势、种植面积、农业气象灾害等应用技术,提高气象为农服务产品的科技含量。

  (四)加强农村防雷避雷设施建设。要组织编制符合重庆实际的农村住宅防雷装置设计安装指导图集,引导农民按照防雷规范标准建房,推进农村科学 防雷。把农村防雷设施建设与市级中心镇建设、新农村“千村推进百村示范”工程建设结合起来,把巴渝新居、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农村中小学防雷建设结合起来,切 实提高农村建筑物防雷减灾能力。依法加强农村防雷减灾社会管理,采取有效措施推进农村公共设施、农村学校、乡镇企业以及统一规划、成片建设的农民新村的防 雷设施建设,从源头上把好防雷安全质量关,保护农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切实加强气象为农服务的能力建设

  

   (一)切实提高农村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全市各地应充分发挥基层气象台站在农村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的作用。全市各级农业、水利、林业、国土房管等有关部门 要切实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协作,实现部门间信息资料共享,共同开展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预报预警工作,做好农村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气象应急 保障。全市各级人民政府要用1―2年时间,组织编制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开展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和风险评估,尤其要做好气象灾害易发区,地质滑坡、泥石流、小 流域山洪频发区,对气象灾害敏感的大中型水库及低洼地区的气象灾害精细化区划和评估工作。

  

  (二)切实提高现代农 业气象科技支撑能力。全市各地要在农业科技创新和新技术示范推广中科学运用农业气象监测预警信息、农业气象情报和农业气象适用技术。要围绕政策性农业保险 和生态农业、设施农业、特色农业发展,切实加强专项气象服务,减轻农业灾害损失,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创新气象服务载体,建立气象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 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服务的“联系卡”制度。

  

  (三)切实提高人工影响天气的作业能力。积极开展空 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人工防雹作业,着力加强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建设。由市气象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配合,认真编制我市人工影响天气发展规 划,制订作业装备和设备更新实施方案,落实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人员、经费、装备等保障措施,建设市级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示范基地、渝西地区人工增雨作业体系、 三峡库区柑桔主要产区人工防雹作业体系、渝东地区烟叶防护人工防雹作业体系及市、区县(自治县)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通过人工影响天气促进农作物防 雹、农业抗旱、水库蓄水、森林防火等工作。

  

  (四)切实提高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能力。要认真组织开展农业气候资 源普查评估,开展精细化的动态农业气候区划,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开发、商品粮基地建设、优良品种引进提供科技支撑。建立农村气候灾害风险管理机制, 开展新农村建设规划布局、农村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和实施重大农业工程项目,要统筹考虑气候可行性和气象灾害风险性,保障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五、强化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全市各地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把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作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各区县 (自治县)要建立气象为农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气象部门牵头,救灾、教育、城乡建设、交通、农业、公安、民政、国土房管、水利、卫生、林业、旅游、安 监、广播电视、驻地部队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参与,定期或不定期会商有关情况,研究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建立以气象预警信息为先 导的各部门应急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在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中的“消息树”和“发令枪”作用。各区县(自治县)要建立气象部门与乡镇、行政村、 中小学校,乡镇人民政府与行政村灾害防御应急负责人和气象信息员的双向预警信息传递机制。行政村要建立服务到户的预警信息传递机制。要认真编制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的区县(自治县)、乡镇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定期开展气象灾害防御应急演练。全面推行乡镇和重点单位气象灾害应急准备认证制度,推行农村气象灾害保 险。强化气象信息员队伍建设,整合相关部门资源,充分发挥应急、民政、地质灾害、气象等方面信息员的作用,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组建乡镇、村社综合信息员队 伍。
  (二)完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全市各级人民政府要组织开展农村气象灾害隐患普查,扎实推进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到区县(自治县)、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到 乡镇、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入户的农村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建设。要把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农业农村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依法建立重大工程和项目气候可 行性论证制度、气象风险灾害评估制度,发展改革、城乡建设、水利等部门要加强督促指导工作。加强农村雷电灾害防御,依法规范农村建筑物雷电灾害防护装置的 安装、检测。各区县(自治县)要统一制作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明白卡和气象防灾减灾明白卡,发放给气象灾害防御责任人及广大农民。建立气象灾害隐患排查制度, 建立以行政村为单元的农村气象灾害风险数据库,编制农村气象灾害风险图。建立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传体系,依托大学生村官和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面 向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搞好气象科普知识培训,提高防灾减灾意识,增强运用气象信息指导农业生产的能力。

  

   (三)加大气象灾害防御资金投入。全市各地要结合实际,立足增强气象为农服务能力策划一批项目。要建立持续稳定的财政保障机制,确保农村气象设施的日常维 护和正常运行。要将农村气象基础设施建设和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建设纳入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建设资金、建设用地,并给予优惠政策。要进一步 加大气象灾害防御科研投入,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不断提升气象为农服务水平。

  

  二○一○年十二月六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309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