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苏州市人民政府转发市粮食局关于率先基本实现粮食流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12-06-18 生效日期: 2012-06-18
发布部门: 苏州市政府
发布文号: 苏府[2012]139号
  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口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

  现将市粮食局制定的《关于率先基本实现粮食流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一二年六月十八日

  


   关于率先基本实现粮食流通现代化的实施意见

  


  为加快粮食流通现代化进程,进一步提升粮食安全保障水平,根据国务院《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国家发改委《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2007~2015)》、省粮食局《江苏省粮食行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2006~2015年江苏粮食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纲要》、中共苏州市委《关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决定》和《苏州市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十二五规划》,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率先基本实现粮食流通现代化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粮食行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确保粮食供应安全为中心,不断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推动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加强粮食市场的调控和监管,积极构建具有苏州特色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取得了明显成效。在新的发展时期,全面推进粮食流通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推进粮食流通现代化,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需要。粮食是重要的战略商品,粮食产业是重要的基础产业,粮食问题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做好粮食工作,对于保障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苏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不断强化粮食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进一步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加快粮食流通现代化建设,是适应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加强政府调控粮食市场,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保障粮食安全的必然选择。

  (二)推进粮食流通现代化,是加快农业现代化需要。苏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业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业农村。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市的现代化。加快粮食流通现代化,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升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促进粮食集约化经营、提高种粮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

  (三)推进粮食流通现代化,是保障粮食供应安全的需要。现代粮食流通产业融粮食收购、销售、调运、储存、加工于一体,一头连结粮食生产者,一头连结粮食消费者。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市的粮食自给率已降到30%左右,粮食供应安全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作为粮食主销区,只有加快推进粮食流通现代化,才能大量引进外地粮源,确保供应安全;才能降低粮食流通成本,造福农民和居民两个“千家万户”;才能有效监测和调控市场,维护粮食市场秩序。

  二、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三区三城”建设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要求,立足苏州粮食主销区的定位,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粮食供应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构建以“设施完善、物流发达、科技领先、管理科学、产业发展、供应安全、消费放心”为主要标志的现代粮食流通体系,率先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苏州特色的粮食流通现代化之路,为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粮食安全保障。

  (二)主要目标:围绕率先基本实现粮食流通现代化目标,大力提升基础设施、粮食物流、粮食科技、粮食经营和粮食管理水平,到2014年末,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粮食流通现代化。

  1.基础设施现代化:每10万人拥有粮食有效仓容1万吨,其中现代型仓容占比达到80%;每5万人设置应急保供点1个,每万亩粮田配备粮食低温烘干设施装机容量50吨。

  2.粮食物流现代化:粮食物流“四散化”(散装、散卸、散运、散存)率达到80%,粮食作业机械化率达到90%,粮食作业自动化率达到60%。

  3.粮食科技现代化:现代储粮技术应用率70%,粮食信息化水平达到60%,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增加值的比例达到3%。

  4.粮食经营现代化:粮食经营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占行业总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90%,现代粮食流通业态销售占比达到90%,粮食批发市场交易量占口粮需求比例达到70%,企业职工收入年增长率不低于当地企业职工的平均水平。
5.粮食管理现代化:粮食自给率不低于30%,应急保障水平达到90天,依法管粮综合水平达到95%,粮食质量安全水平达到95%,粮库规范化管理水平达到95%,人才综合占比达到46%。

  三、重点任务

  紧紧围绕粮食流通现代化指标体系,加快实施八大工程。

  (一)基础设施工程。对照“全国领先、全省一流”目标,全力推进三大物流中心、8个中心粮库和18个骨干粮库建设,到2014年底全部建成投用。加快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到2014年底前低温烘干设施全部安装到位,确保低温烘干能力达到每万亩粮田50吨装机容量。按照粮食物流“四散化”和机械化、自动化的要求,在粮库建设中配套建设能满足粮食收购、烘干处理、装卸、储存、加工需要的粮食机械设施,实现各环节无缝对接。充分利用我市水陆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建造仓容量大、机械化程度高、粮食进出快捷的散粮中转储备库,实现铁路、公路、水路无缝衔接,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粮食物流成本。

  (二)粮源保障工程。按照三年扩储计划要求,落实新增地方粮食储备任务。完善储备结构,适当增加成品粮油储备,保证10天以上消费量。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粮食收购政策和苏州市粮食价外补贴政策,发挥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主渠道作用,抓好粮食收购,掌握本地粮源,满足地方储备和市场供应需求。坚持“一市一场”原则,加大对现有专业粮食批发市场的扶持培育力度。尚未建成专业粮食批发市场的市,要加快建设步伐,提升市场吸纳产区粮源的能力。深化基地建设,重点规划和建设好苏州本地的粮食生产基地,同时继续巩固产销合作平台,抓好苏北和东北的60万亩粮食生产基地建设。

  (三)放心粮油工程。创建放心粮库,粮食进出库进行百分之百的检测。创建放心粮食市场,入场交易粮食实行质量准入制度,确保市场提供放心粮油。创建放心粮油示范店,按平均每5万人设立一个应急供应网点的要求,将放心粮油示范店建设与应急保供网点建设相结合。同时,强化粮食应急加工、运输能力建设,不断完善应急保供体系,提高政府调控市场、稳定市场的能力。进一步完善全市粮油质检体系建设,提高粮油质检能力,全面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监测,重点监测粮食中农药残留、重金属、黄曲霉毒素、真菌毒素、添加剂等卫生指标,全力保障百姓口粮供应安全。

  (四)“数字粮食”工程。坚持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将新建中心粮库全部建成“数字粮库”。不断加快骨干粮库信息化建设步伐,切实提高粮食流通效率和安全监控水平。开发建设粮食仓储业务管理信息化平台,提升仓储管理现代化水平。依托粮食批发市场,建立粮食网上交易系统,促进粮食电子商务的发展。进一步完善粮食收购管理软件和“粮食银行”管理软件,研究开发地方储备粮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建立粮食应急保供的预警预报决策辅助系统,提高预警预报的水平,增强应对风险的决策能力。充实完善电子政务系统和行政执法管理系统,实现办公业务、会计统计、公文流转、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事项的无纸化、信息化,提高工作效率。

  (五)科技兴粮工程。加快粮食行业科技进步步伐,加快新能源、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的推广应用。加大企业研发投入、新品开发和技术改造力度,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粮食物流园、中心粮库和骨干粮库要按照绿色、环保、节能、高效的原则,全面推广应用低温保粮、粮情自动检测、环流熏蒸和机械通风等科学保粮技术。强化保管出效益的理念,认真组织实施科学保粮课题研究,加大一线粮食保管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科学保粮水平。逐步提升粮食收购环节的科技支撑水平,提高为农服务能力。积极采用先进仪器设备,提升粮油质量检测能力。

  (六)粮企转型工程。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基础,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逐步推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建立科学的内部管理机制、完善的考核机制和分配奖惩机制,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的提升。紧紧抓住“十二五”期间粮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大国有粮食购销企业重组和资产整合的力度,做大做强国有粮食购销公司,鼓励向集团化方向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着力提升市场研判能力,扩大粮食经营,搞活粮食流通,提高经济效益。积极培育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切实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加强各类经济组织的联合,充分发挥粮食专业生产合作社的作用,落实订单粮食,巩固“公司+基地+订单”模式,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建立产加销一体化的粮食产业发展新模式,促进粮食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七)人才培养工程。加快引进和培养粮油专业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在粮食仓储、粮油机械、质量检测、粮食物流、信息工程、统计监测、财务管理、粮油食品生产、粮食经营方面形成阶梯型人才结构。积极实施“双五”、“双百”人才计划,全行业引进培养50名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和500名专业技术人才与高技能人才,地方国有粮食企事业单位要引进100名粮食紧缺人才,重点培养100名品德优良、视野开阔、知识丰富、业务娴熟、能力突出的粮食后备人才。建立完善人才长效管理机制,加强从业人员的业务和技能培训,努力提高全行业的专业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

  (八)粮政优化工程。深化创先争优工作,完善机关工作和服务机制,全面落实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目标任务。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政务公开制度,逐步完善企业内控、内审机制。切实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增强依法行政能力,提高行政执法效能。积极推进粮食行政执法机构、装备和队伍建设,重点推进县级执法体系建设,不断提高我市粮食流通执法水平。继续发挥粮食流通监督检查联席会议平台作用,积极联合工商、质监、物价等部门,大力开展专项整治,维护粮食流通正常秩序。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率先基本实现粮食流通现代化摆上重要位置,全面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下的市、县长分级负责制。主要领导要关心支持粮食流通现代化进程,在政策机制、体制创新、财力支持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分管领导要推动和落实具体工作任务,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碰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市成立率先基本实现粮食流通现代化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率先基本实现粮食流通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事宜,办公室设在市粮食局。各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切实加强对率先基本实现粮食流通现代化的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

  (二)加大扶持力度。必须始终坚持把保障粮食供应安全作为政府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实。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大对中心粮库、骨干库、低温烘干设施、低温保粮设施、信息化建设、应急保供销售网络等基础建设的财政投入力度,确保地方储备粮油安全储存、科学管理和高效运作。引导、鼓励工商资本、民间资本投资参与粮食流通现代化建设,不断提升地方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农发行要对本地收购、市外采购、基地建设、地方粮食储备、产业化经营等给予大力支持,及时提供信贷资金和服务。各地各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在税收、资金、土地、人才等方面,对粮食企业给予支持。

  (三)实施督查考核。市粮食局根据“率先基本实现粮食流通现代化”目标,将任务分解到各市、区,并建立工作督查考核制度,定期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通报。

  

  附件:

  苏州市粮食流通现代化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单位
指标值
2011年
实际
权重
2012年
目标
2013年
目标
2014年
目标
基础设施
现代化
(25)
1.每10万人粮食有效仓容
万吨
1
0.7
8
0.75
0.9
1
2.现代型仓容占比
%
80
64
3
67
75
80
3.每5万人应急保供点

1
0.5
6
0.7
0.85
1
4.每万亩粮田粮食低温烘干能力

50
16
8
32
39
50
粮食物流
现代化
(15)
5.粮食物流四散化率
%
80
60
6
60
70
80
6.粮食作业机械化率
%
90
80
5
81
84
90
7.粮食作业自动化率
%
60
10
4
20
40
60
粮食科技
现代化
(20)
8.现代储粮技术应用率
%
70
40
8
50
60
70
9.信息化水平
%
60
30
8
40
50
60
10.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增加值的比例
%
3
1.5
4
2
2.5
3
粮食经营
现代化
(15)
11.龙头企业销售收入占行业总销售收入的比例
%
90
78
3
80
85
90
12.粮食现代流通业态购销占比
%
90
76.6
6
80
85
90
13.粮食批发市场交易量占口粮需求比例
%
70
55
3
60
65
70
14.企业职工收入年均增长率
%
不低于当年企业
职工的平均水平
3
不低于当年企业
职工的平均水平
粮食管理
现代化
(25)
15.粮食自给率
%
30
31
4
30
30
30
16.应急保障水平

90
45
5
60
75
90
17.依法管粮综合水平
%
95
80
4
85
90
95
18.粮食质量安全水平
%
95
-
4
95
95
95
19.粮库规范化管理水平
%
95
80
4
85
90
95
20.人才综合占比
%
46
35
4
38
42
46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177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