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部分进口钢铁产品保障措施产业损害调查的终裁决定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2-11-12 生效日期: 2002-11-12
发布部门: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发布文号: 国经贸调查[2002]829号

根据2002年4月19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及上海宝钢集团公司、鞍山钢铁集团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首钢总公司和邯郸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申请人)提出的申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障措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于2002年5月20日发布公告,决定对进口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本文特指中国大陆地区)境内的部分进口钢铁产品进行保障措施调查。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经贸委)对生产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产业所受损害及损害程度进行了调查,现作出终裁决定如下:
  第一章 调查程序
一、成立调查组
  立案后,国家经贸委成立了本案产业损害调查组(以下简称调查组),具体负责本案的产业损害调查工作。调查组调查了1997-2002年1季度的数据,并以这些数据为基础确定国内产业是否受到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
二、应诉登记
  2002年5月29日,国家经贸委发出《关于对部分进口钢铁产品进行保障措施产业损害调查的通知》,要求本案利害关系方进行参与调查活动登记。共355户企业进行了登记,其中国内生产者6户,国内进口商20户,国内用户263户,国外生产者50户,国外出口商16户。
三、发放并回收调查问卷
  2002年6月18日至21日,国家经贸委向有关利害关系方发放了《国内生产者调查问卷》、《国外生产者调查问卷》、《国内用户调查问卷》、《国内进口商调查问卷》近400份。在规定时间内共回收答卷276份,约占发放问卷的70%,其中回收《国内生产者调查问卷》答卷66份,约占该类问卷发放量的95%左右。调查组对答卷进行了认真汇总分析。
四、听取有关利害关系方陈述
  2002年6月至9月,国家经贸委分别召开本案申请人及其他国内钢铁产业代表陈述会和部分下游企业意见陈述会。先后听取了申请人及其他国内钢铁生产企业就提起保障措施调查的理由陈述,汽车、家电、冶金、造船、石油、化工和建筑等行业的下游用户企业的意见陈述。同时,还接受了相关利害关系方提交的大量书面意见及相应的证据。
五、听取有关国家政府意见
  2002年7月至10月,乌克兰、韩国等有关国家政府代表团就部分钢铁产品保障措施等事宜向国家经贸委陈述了意见。国家经贸委有关人员还参与了与日本等国的保障措施磋商。欧盟驻华使团等机构向国家经贸委提交了书面意见。国家经贸委认真听取、研究了他们对本案的意见。
六、召开产业损害调查听证会
  为了给申请人、国内钢铁产业和其他利害关系方提供公开发表意见的机会,进一步获取证据材料,国家经贸委于2002年9月4日至5日在北京召开了“部分进口钢铁产品保障措施产业损害调查听证会”。部分中国国内钢铁生产企业、进口商、用户及其代理人,涉案国家(地区)钢铁生产企业、出口商及其代理人以及乌克兰、俄罗斯、法国、美国、阿根廷、墨西哥等国家驻华使馆的代表共800多人次参加了听证会,72家单位递交了书面材料,67人次在听证会上作了发言。
七、调取相关数据
  国家经贸委对调查问卷中的数据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同时还向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等有关机构调取了全国和行业数据。
  国家经贸委对调查获取的信息和数据进行了认真分析和研究,对相关利害关系方的意见依法予以了充分考虑。本案的调查和终裁是按照调查获取的事实和相关证据,严格依据《条例》的有关规定作出的。

 

  第二章 被调查产品、国内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与国内产业
  本案申请人申请调查的产品为进口至中国的普通中厚板、普薄板、硅电钢、不锈钢板、其他普钢带、普盘条、普通条杆、普通型材、无缝管、焊管和钢坯。
  根据有关利害关系方的意见和钢铁产品划分的一般标准,国家经贸委对上述产品进行了细分,共分为普通中厚板、热轧普薄板、冷轧普薄板、镀锡板(带)、镀锌板(带)、彩涂板(带)、取向硅电钢、无取向冷轧硅电钢、不锈钢中板(带)、热轧不锈钢薄板(带)、冷轧不锈钢薄板(带)、其他不锈钢板、其他(热轧)普钢带、普盘条(带有轧制过程中产生的凹痕、凸痕、槽沟及其他变形的不规则盘卷的铁及非合金钢的热轧条、杆除外)、螺纹钢、冷轧棒材、H型钢、截面高≥80毫米槽钢、截面高≥80毫米角钢、其他普通型钢、冷弯型钢、石油天然气用管道管、石油天然气用套、导及钻管、焊管、钢坯等25类。这25类产品为本案的被调查产品。
  被调查产品在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口税则中的税则号是:
  国家经贸委从产品的物理特性、化学性能、生产工艺、产品用途、海关税则分类、市场销售特点等方面对中国国内生产的相关钢铁产品与被调查产品进行了比较,认定中国国内生产的相关产品与被调查产品在物理特性、化学性能上没有区别,产品用途基本相同,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在销售特点、海关税则分类等方面也相类似。国家经贸委认定,中国国内生产的相关产品与被调查产品属于同类产品或直接竞争产品。生产这25类产品的国内生产者或其产量占国内总产量大部分的国内生产者构成25个国内产业。国家经贸委的调查和最终裁定按照上述25类产品和国内产业分别作出。

  第三章 不可预见情形的发展
一、申请人的意见
  申请人指出,2001年7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发起了钢铁产品保障措施调查;2002年3月5日,美国宣布并于2002年3月20日始对进口至美国的部分钢铁产品实施保障措施;2002年3月27日,欧盟宣布并于3月29日始对进口至欧盟的部分钢铁产品实施临时保障措施;2002年9月29日欧盟正式实施最终保障措施。
  申请人认为,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时,虽然知道美国发起了钢铁产品保障措施调查,但是不可能预见到美国对进口钢铁产品采取保障措施的方式、范围等,更不可能预见到美国实施保障措施对欧盟或其他国家(地区)的影响程度以及欧盟和其他国家(地区)也开始实施保障措施。中国同样也不可能预见到美国的保障措施对中国钢铁产品进口的影响程度。因此,不可预见情形的发展条件是成立的。
  申请人认为,上述变化是不可预见的,它直接导致了进口钢铁产品数量的激增。
二、其他利害关系方的意见
  关于不可预见情形的发展问题,其他利害关系方指出:
  (一)美国、欧盟采取的保障措施不属于不可预见的范围。美国发起部分钢铁产品保障措施调查是在2001年7月,发生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谈判期间。中国应当知道美国会采取保障措施,且能够预见到美国实施保障措施会影响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二)美国、欧盟采取措施的产品范围与中国调查产品的范围不一致。
  美国、欧盟调查的产品范围和采取措施的产品范围与中国本次调查的产品范围不一致,即便中国国内产业确实由于美国、欧盟的措施而受到了影响,这些措施之外的产品对中国也不可能有任何影响。
  (三)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美国实施过的贸易措施不是不可预见的。美国于1998-2001年间采取的措施,发生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前,是中国已经知道的事实,不是不可预见的。
  (四)中国国内进口的增加是由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履行承诺引起的,不属于不可预见的范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时承诺降低钢铁产品的进口关税,并且取消非关税壁垒。这些承诺必然导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钢铁产品进口量的增加,这是中国能够预见且应当预见到的。
  (五)不应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的数据作为认定损害和因果关系的理由。中国调查机关在调查国内产业是否受到损害时,调查了1997-2002年1季度的数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国内产业受到的损害并不是由于加入世贸组织造成的,因此,这部分数据不应作为认定损害和因果关系的依据。
三、国家经贸委的认定结论
  国家经贸委审查了上述各方的观点及所附的证据,认定美国采取的保障措施和欧盟及其他国家(地区)采取的临时保障措施、最终保障措施和其他形式的贸易保护措施属于不可预见情形的发展。
  (一)美国最终采取的保障措施是中国不能预见的。
  虽然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谈判期间知道美国于2001年7月发起了钢铁产品保障措施调查,但中国不可能预见到美国最终会对进口钢铁产品采取大面积的、十分严厉的保护措施,对保障措施的方式、范围等是不能预见的。
  (二)美国保障措施引起的连锁反应是中国不能预见的。
  美国采取保障措施的结果是,欧盟仅在7天之后(即2002年3月27日)就宣布并于3月29日始对进口钢铁产品实施临时保障措施。9月29日,欧盟已经宣布实施最终保障措施。国家经贸委注意到,这是欧盟自世贸组织成立以来采取的第一个保障措施,这表明欧盟实际上已经改变了其在保障措施问题上的态度。
  与此同时,加拿大、保加利亚、智利、捷克、匈牙利、波兰等国也宣布启动保障措施调查程序,有的已经实施临时或最终保障措施。其他一些国家(地区)也相继对钢铁产品采取了限制进口措施。
  这些都是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时所不能预见的。
  (三)由于美国等国家(地区)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导致中国钢铁产品进口的增长是中国不能预见的。
  中国在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期间,根本不会预见到作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钢铁进口市场的美国和欧盟将会在2002年3月先后采取保障措施或临时保障措施,也无法预见到其他国家(地区)也采取类似的限制钢铁进口的措施。事实上,世界范围内已经形成了对钢铁比较严重的贸易保护。由于其他国家(地区)限制钢铁进口,导致同样作为世界主要钢铁进口国之一的中国钢铁产品进口量的增长。本次裁定存在严重损害并存在因果关系的5种钢铁产品,2002年1季度比2001年4季度进口量增加了475894吨,增长20.22%,比2001年1季度增长9%。数据表明,被调查产品的进口不仅已出现较快的增加,而且已呈现继续快速增加的趋势。
  由于各类钢铁产品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关系,即便美国、欧盟及其他国家(地区)没有实施保障措施的钢铁产品,也会由于其限制进口措施的影响,导致对中国出口的大量增加。
  (四)调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前年度的数据是确定国内产业损害的需要。
  国家经贸委为调查国内产业受到损害的情况,有必要对几年来国内产业的状况进行系统、全面的了解和比较分析,发现产业变化的趋势,分析造成国内产业损害的原因。这种做法是符合国际惯例的。
  综上所述,国家经贸委认为,部分钢铁产品进口增长对中国国内产业造成的损害属于不可预见情形的发展。为了弥补国内产业已经受到的损害并防止进一步的损害,为中国钢铁工业的结构调整提供必要的时间,有必要对部分进口钢铁产品采取保障措施。

  第四章 对被调查产品各品种的裁决
第一节 裁定存在严重损害并且存在因果关系的产品
  经过调查和分析,国家经贸委认定,生产热轧普薄板、冷轧普薄板、彩涂板(带)、无取向冷轧硅电钢、冷轧不锈钢薄板(带)5个产品的国内产业受到了严重损害,且进口增长与国内产业所受严重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分述如下:
  产品一热轧普薄板(产品序号2)
一、被调查产品、国内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与国内产业
  被调查产品热轧普薄板是进口至中国的宽度在600毫米及以上的经热轧的铁或非合金钢平板轧材。该类产品未经包覆、镀层或涂层,主要包括各种经热轧的卷材和板材。被调查产品在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口税则中的税则号是72081000,72084000,72082600,72083800, 72085300,72082700,72083900,72085400,72089000。
  热轧普薄板的主要生产过程有两种:一是将钢坯加热后通过热连轧机轧制、冷却、再卷取而成;二是采用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生产成热轧卷,热轧卷开卷后,矫平或平整、剪定尺,即成为热轧薄板。该产品主要是作为冷轧钢板、焊管、冷弯和焊接型钢的原料卷或用于制作各种结构件、容器、汽车、集装箱等。
  中国国内生产的热轧普薄板与被调查产品在物理特性、化学性能上没有区别,生产工艺相似,产品用途基本相同,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在销售特点、海关税则分类等方面也相类似。因此,国家经贸委认定中国国内生产的热轧普薄板与被调查产品属于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
  国家经贸委对中国国内生产热轧普薄板的8户钢铁企业进行了调查,被调查企业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主要部分,能够代表国内产业。
二、产业损害及损害程度
  (一)进口情况。
  1997-2001年五年间,中国热轧普薄板进口量分别为2173757吨、1922186吨、2802302吨、2716024吨和2630803吨。1998-2001年进口量分别比上年下降11.57%、增长45.79%、下降3.08%和下降3.14%。1999年比1998年有很大幅度的增长,之后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上,没有明显下降。2001年进口量比1997年增长21.03%,年均增长4.89%。2002年1季度比2001年4季度增长58.78%。进口数量呈大幅增长趋势。
  (二)进口产品市场份额。
  1997-2001年五年间,进口热轧普薄板在中国国内的市场份额分别为21.68%、18.50%、23.33%、25.30%和21.71%。总体呈上升趋势,1999年和2000年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上升。
  (三)国内产业指标。
  1.生产能力、产量增长趋缓,开工率下降。
  被调查企业总生产能力1997-2001年分别为8145531吨、8932076吨、10816312吨、14106158吨和12891511吨,1998-2001年生产能力分别比上年增长9.66%、增长21.10%、增长30.42%、下降8.61%,2001年下降幅度较大。
  被调查企业总产量1997-2001年分别为6111200吨、7142148吨、8418469吨、8041439吨和8519557吨,1998-2001年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6.87%、增长17.87%、下降4.48%和增长5.95%。2002年1季度比2001年1季度产量下降3.17%。总体看,产量近期增长趋缓,且2002年1季度产量同比也有所下降。
  被调查企业开工率1997-2001年分别为75.03%、79.96%、77.83%、57.01%和66.09%,2000年下降幅度较大,比1999年下降20.82个百分点,2001年略有上升,但仍比1997年下降8.94个百分点,年均下降2.23个百分点。开工率总体较低且呈下降趋势。
  2.销售量、市场份额增长趋缓。
  被调查企业销售量1997-2001年分别为3841174吨、8180775吨、6492946吨、7615642吨和8036182吨,1998-2001年销售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12.98%、下降20.63%、增长17.29%和增长5.52%。2000年和2001年销售量增长趋缓。
  被调查企业市场份额1997-2001年分别为37.95%、77.14%、46.63%、54.00%和58.86%,1998-2001年市场份额分别比上年增加39.19个百分点、下降30.51个百分点、增加7.38个百分点和增加4.86个百分点。1999年市场份额下降幅度较大,且2001年增长趋缓。
  3.销售价格明显下降,销售收入近期出现下降趋势,税前利润近期明显下降。
  被调查企业加权平均销售价格1997-2001年分别为2266元/吨、2092元/吨、2009元/吨、2313元/吨和2102元/吨,1998-2001年销售价格分别比上年下降7.67%、下降3.96%、上升15.10%和下降9.13%,2002年1季度比2001年1季度下降13.65%。2001年比1997年下降7.24%,年均下降1.86%,下降幅度十分明显。
  被调查企业销售收入1997-2001年分别为10204320790元、19512551232元、15181226932元、19927523079元和19819491229元,1998-2001年销售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91.22%、下降22.20%、增长31.26%和下降0.54%。2001年销售收入开始出现下降趋势。
  被调查企业税前利润1997-2001年分别为204694099元、-753752565元、-290491232元、1557936611和835424615元。1998-2001年税前利润分别比上年下降468.23%、上升61.46%、上升636.31%和下降46.38%。2002年1季度比2001年1季度税前利润下降85.14%。2001年比2000年明显下降,2002年1季度同比下降幅度更为明显。
  被调查企业单位产品税前利润1997-2001年分别为45.45元/吨、-80.82元/吨、-38.45元/吨、180.82元/吨和88.59元/吨,1998-2001年分别比上年下降277.81%、上升52.42%、上升570.26%和下降51.00%。2001年呈明显下降趋势。
  4.就业人数近期持续下降,人均工资和劳动生产率上升。
  被调查企业就业总人数1997-2001年分别为6604人、8051人、11630人、10646人和10048人,1998-2001年就业人数分别比上年上升21.91%、上升44.45%、下降8.46%和下降5.62%。就业人数2000年和2001年持续下降。
  被调查企业人均工资1997-2001年分别为16403元、16236元、14912元、15770和18276元,2001年比1997年增长11.42%,年均增长2.74%。总体呈上升趋势。
  被调查企业劳动生产率1997-2001年分别为1180吨/人、1170吨/人、1102吨/人、1093吨/人和1529吨/人,2001年比1997年上升29.58%,年均上升6.69%。总体呈上升趋势。
  (四)中国国内热轧普薄板产业受到了严重损害。
  1997-2001年,国内热轧普薄板产业生产能力、产量近期有所下降,开工率下降;销售量、市场份额增长趋缓;销售价格明显下降,销售收入近期出现下降趋势,税前利润近期明显下降;就业人数近期持续下降,人均工资和劳动生产率上升。
  国家经贸委认定,中国国内热轧普薄板产业受到了严重损害,且在近期表现更为明显。
  (五)被调查产品中以下产品没有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
  1.国家经贸委调查认定,在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口税则中税则号72082700项下轿车底盘冲压件、车轮轮辐、商用车车厢用部分超深冲热轧普薄板,由于国内产业不能完全满足需求,该类进口产品没有对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
  2.国家经贸委调查认定,在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口税则中税则号72083800、72083900、72085300、72085400项下集装箱用部分热轧普薄板,由于国内产业不能完全满足需求,该类进口产品没有对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
三、进口与严重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一)进口增长是造成国内产业严重损害的重要原因。
  调查表明,热轧普薄板进口量总体呈上升趋势,1999年比1998年有很大幅度增长,之后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同时,进口产品市场份额逐步加大,总体呈上升趋势。与之相对应,国内热轧普薄板产业各项指标出现恶化趋势,这种指标的恶化在2001和2002年1季度表现得更加明显。国家经贸委据此认为,热轧普薄板进口量和市场份额的增长对生产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产业造成了严重损害,进口增长与严重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二)国内产业的损害并非由于以下原因造成。
  1.国内需求和经济形势的影响。1997-2001年,热轧普薄板的国内表观消费量增长较快,2001年比1997年增长20.86%。国内表观消费量的快速增长对国内产业状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表观消费量的变化不是造成国内产业损害的原因。
  2.国内产业经营情况的变化。1997-2001年,中国国内热轧普薄板生产企业不断加强企业管理,规模效益逐步提高,成本不断降低。热轧普薄板单位产品销售成本从1997年的1875.55元/吨降到2001年的1719.25元/吨,呈逐步下降的趋势。同时,调查表明有关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也呈上升趋势。2001年比1997年上升29.58%,年均上升6.69%。这些因素表明,国内产业经营情况的变化对国内产业的影响是正面的,不是造成国内产业损害的原因。
  3.技术进步的影响。1997-2001年,中国钢铁工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技术改造,热轧普薄板的生产装备和生产工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技术条件的变化没有给国内产业造成损害。
  (三)其他因素分析。
  国家经贸委认为,国内热轧普薄板产业生产能力的增长,一定程度上导致国内热轧普薄板供应量的扩大,行业内竞争加剧。但由于中国国内表观消费量的增长和国内产业生产能力在2001年也有所减少,这种影响受到了削弱。综合分析,热轧普薄板的进口量的大量增长是造成国内产业损害的重要原因。
  根据上述分析,国家经贸委认定,被调查产品进口的增长与国内产业的严重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四、裁定
  (一)根据上述事实、证据及分析,国家经贸委最终裁定,被调查产品进口的增长造成了国内产业的严重损害,进口增长与严重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二)税则号72082700项下轿车底盘冲压件、车轮轮辐、商用车车厢用部分超深冲热轧普薄板以及税则号72083800、72083900、72085300、72085400项下集装箱用部分热轧普薄板,没有对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进口上述产品时,不应被采取保障措施。
  产品二冷轧普薄板(产品序号3)
一、被调查产品、国内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与国内产业
  被调查产品冷轧普薄板是进口至中国的厚度在4.75毫米以下,宽度在600毫米及以上的铁或非合金钢平板轧材。该产品经冷轧,但未经包覆、镀层或涂层,主要包括各种经冷轧的卷材和板材。
  被调查产品在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口税则中的税则号是72091500、72091600、72091700、72091800、72092500、72092600、72092700、72092800、72099000。
  冷轧普薄板主要生产过程是热轧卷经酸洗除磷、冷轧、热处理、平整、精整、包装而成冷轧卷及板。冷轧普薄板的性能是多样的,不同性能应用于不同的领域,其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电、建筑、轻工、交通及涂镀层基板。
  中国国内生产的冷轧普薄板与被调查产品在物理特性、化学性能上没有区别,生产工艺相似,产品用途基本相同,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在销售特点、海关税则分类等方面也相类似。因此,国家经贸委认定中国国内生产的冷轧普薄板与被调查产品属于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
  国家经贸委对中国国内生产冷轧普薄板的6户钢铁企业进行了调查,被调查企业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主要部分,能够代表国内产业。
二、产业损害及损害程度
  (一)进口情况。
  1997-2001年五年间,被调查产品进口量分别为3172235吨、2863950吨、4606308吨、5528977吨和5486336吨。1998-2001年进口量分别比上年下降9.72%、增长60.84%、增长20.03%和下降0.77%。1999和2000年进口量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2001年同2000年基本持平。2001年进口量比1997年增长72.95%,年均增长14.68%,2002年1季度比2001年4季度增长8.91%。进口数量呈大幅上升趋势。
  (二)进口产品市场份额。
  1997-2001年五年间,进口冷轧普薄板在中国国内市场份额分别为48.95%、40.39%、47.08%、51.67%和51.23%。进口产品市场份额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且呈上升趋势。
  (三)国内产业指标。
  1.生产能力、产量增长不足,开工率不足。
  被调查企业总生产能力1997-2001年分别为5012154吨、5498777吨、5570213吨、6527232吨和6791684吨,1998-2001年生产能力分别比上年增长9.71%、1.30%、17.18%和4.05%,2001年生产能力比1997年增长35.50%,年均增长7.89%,明显低于全国表观消费量13.38%的增长幅度,2001年增长速度明显趋缓。
  被调查企业总产量1997-2001年分别为3595036吨、3950315吨、4791717吨、5184953吨和5481772吨,1998-2001年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9.88%、21.30%、8.21%和5.72%。2001年产量比1997年增长52.48%,年均增长11.12%,也低于全国表观消费量13.38%的增长幅度,尤其到2001年增长速度明显趋缓。
  被调查企业开工率1997-2001年分别为71.73%、71.84%、86.02%、79.44%和80.71%,在全国表观消费量一直保持增长的情况下,开工率一直不足,2000年和2001年开工率比1999年又有明显下降.
  2.销售量增长趋缓,市场份额变化不大。
  被调查企业销售量1997-2001年分别为2376882吨、3803026吨、4415690吨、4779384吨和5054286吨,1998-2001年销售量分别比上年增长60.00%、16.11%、8.24%和5.75%。2000年和2001年销售量增长趋缓。
  被调查企业冷轧普薄板的市场份额1997-2001年分别为36.39%、53.49%、44.86%、42.77%和45.12%,市场份额变化不大。
  3.销售价格明显下降,销售收入和税前利润近期出现明显下降趋势。
  被调查企业加权平均销售价格1997-2001年分别为3527元/吨、2827元/吨、2961元/吨、3364元/吨和2887元/吨,1998-2001年销售价格分别比上年下降19.85%、上升4.74%、上升13.62%和下降14.18%,2001年比1997年下降18.14%,年均下降4.88%,下降幅度十分明显。
  被调查企业销售收入1997-2001年分别为8382728385元、10749535404元、13073474165元、16077037070元和14591758376元,1998-2001年销售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28.23%、增长21.62%、增长22.97%和下降9.24%。2001年销售收入开始出现明显下降趋势。
  被调查企业税前利润1997-2001年分别为630382396元、160679653元、1146083326元、1717042060元和842816813元。1998-2001年税前利润分别比上年下降74.51%、上升613.72%、上升49.82%和下降50.91%,2001年税前利润呈大幅下降趋势。
  被调查企业单位产品税前利润1997-2001年分别为265元/吨、42元/吨、260元/吨、359元/吨和167元/吨,1998-2001年单位产品税前利润分别比上年下降84.07%、上升514.31%、上升38.42%、下降53.58%,2001年单位产品税前利润呈明显下降趋势。
  4.就业人数在近期降幅较大,人均工资和劳动生产率上升。
  被调查企业就业总人数1997-2001年分别为8878人、9020人、9305人、9077人和8344人,1998-2001年就业人数分别比上年上升1.60%、上升3.16%、下降2.45%和下降8.07%,2001年比1997年下降6.02%,年均下降1.54%。2001年下降幅度较大。
  被调查企业人均工资1997-2001年分别为16490元、18247元、22085元、26560元和31472元,2001年比1997年增长90.85%,年均增长17.54%,人均工资呈上升趋势。
  被调查企业劳动生产率1997-2001年分别为513吨/人、529吨/人、647吨/人、676吨/人和792吨/人,呈上升趋势。2001年比1997年上升54.42%,年均上升11.48%,劳动生产率逐年上升。
  (四)中国国内冷轧普薄板产业受到了严重损害。
  1997-2001年,国内冷轧普薄板产业生产能力、产量增长不足,销售量增长趋缓,开工率不足,市场份额变化不大,尤其是调查期内被调查企业销售价格明显下降,销售收入、税前利润和就业人数在后期呈明显下降趋势,人均工资和劳动生产率上升。国家经贸委认定,中国国内冷轧普薄板产业受到了严重损害,且在近期表现更为明显。
  (五)被调查产品中的镀锡板(又称马口铁)基板、汽车冲压结构件用部分超深冲冷轧普薄板、轿车覆盖件、商用车边板用部分超深冲冷轧普薄板没有对中国国内产业造成损害。
  1.进口镀锡板基板属于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口税则中税则号72091800项下的被调查产品。镀锡板基板是生产镀锡板所使用的钢材原料。镀锡板基板被制成镀锡板产品后,主要用于罐头、饮料罐、食品及电子产品等金属包装材料。
  国家经贸委调查认定,中国国内镀锡板基板生产企业包括申请人上海宝钢集团公司、武汉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其所生产的镀锡板基板仅用于自身生产镀锡板之用,并不对外销售。因此进口镀锡板基板与中国国内生产的镀锡板基板分属两个完全不同的市场,并不存在直接竞争,进口镀锡板基板没有对中国国内镀锡板基板产业造成严重损害。
  2.国家经贸委调查认定,在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口税则中税则号72091600、72091700项下汽车冲压结构件用部分超深冲冷轧普薄板,由于国内产业不能完全满足需求,该类进口产品没有对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
  3.国家经贸委调查认定,在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口税则中税则号72092700项下轿车覆盖件、商用车边板用部分超深冲冷轧普薄板,由于国内产业不能完全满足需求,该类进口产品没有对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
  国家经贸委认定,由于进口镀锡板基板、汽车冲压结构件用部分超深冲冷轧普薄板、轿车覆盖件、商用车边板用部分超深冲冷轧普薄板与中国国内生产的同类产品并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上述产品没有对中国国内相关产业造成严重损害。
三、进口与严重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一)进口增长是造成国内产业严重损害的重要原因。
  调查表明被调查产品的进口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进口产品市场份额始终保持在较高水平。与之相对应,国内冷轧普薄板产业主要指标出现恶化趋势,尤其在近期表现更加明显。国家经贸委据此认为,冷轧普薄板进口量的增长对生产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产业造成了严重损害,进口增长与严重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二)国内产业损害并非由于以下原因造成:
  1.国内需求的影响。1997-2001年,冷轧普薄板的国内表观消费量增长较快,2001年比1997年增长65.25%。国内表观消费量的快速增长对国内产业状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表观消费量的变化不是造成国内产业损害的原因。
  2.国内产业经营情况的变化。1997-2001年,中国国内冷轧普薄板生产企业不断加强企业管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一直呈上升趋势。2001年比1997年上升54.42%,年均上升11.48%。这些因素表明,国内产业经营情况的变化对国内产业的影响是正面的,不是造成国内产业损害的原因。
  3.技术进步的影响。1997-2001年,中国钢铁工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技术改造,冷轧普薄板的生产装备和生产工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与进口产品在性能和质量上相似,中国国内产业所受损害并非由于企业缺乏竞争力和本身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下造成的。
  4.国内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出口的影响。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海关的统计数据,在1997-2001年的五年中,除1997年外,1998-2001年中国国内冷轧普薄板的出口数量占被调查企业总销售量的比例均在6%以下,由于出口量很小,出口不会对国内产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三)其他因素分析。
  国家经贸委认为,国内冷轧普薄板生产能力、产量的增长一定程度上导致国内冷轧普薄板供应量的扩大,客观上对国内产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由于国内表观消费量的增长远高于国内产业生产能力和产量的增长幅度,生产能力和产量的增长对国内产业造成的负面影响不大。综合分析,冷轧普薄板进口量的大量增长是造成国内产业损害的重要原因。
  根据上述分析,国家经贸委认定,被调查产品进口的增长与国内产业的严重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四、裁定
  (一)根据上述事实、证据及分析,国家经贸委最终裁定,被调查产品进口的增长造成了国内产业的严重损害,进口增长与严重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二)税则号72091800项下的用于镀锡板生产的进口镀锡板基板、税则号72091600、72091700项下的汽车冲压结构件用部分超深冲冷轧普薄板、税则号72092700项下轿车覆盖件、商用车边板用部分超深冲冷轧普薄板没有对中国国内相关产业造成严重损害。进口上述产品时,不应被采取保障措施。
  产品三彩涂板(带)(产品序号6)
一、被调查产品、国内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与国内产业
  被调查产品彩涂板(带)是进口至中国的冷轧碳素薄钢板或冷轧碳素镀锌薄钢板经包覆或涂层后的产品,主要包括涂漆或涂塑两类。
  被调查产品在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口税则中的税则号是72107000、72124000。
  彩涂板(带)的生产工艺分辊涂工艺及复膜工艺两种,工艺段装备不相同,入口段及出口段设备基本类似。辊涂的主要生产过程是将镀锌板或冷轧板经清洗和化学预处理后,用辊子涂上液态涂料,加温固化干燥、冷却,一般要涂两次,加温固化干燥两次。复膜彩涂板则是在冷轧板预处理后,涂热固粘结剂,经复塑胶膜压平冷却而成。辊涂产品主要都用于建筑业、轻工及部分家电业,复膜板主要用于家电及装饰用。中国国内生产的彩涂板(带)与被调查产品在物理特性、化学性能上没有区别,生产工艺相似,产品用途基本相同,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在销售特点、海关税则分类等方面也相类似。因此,国家经贸委认定中国国内生产的彩涂板(带)与被调查产品属于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
  国家经贸委对中国国内生产彩涂板(带)的4户钢铁企业进行了调查,被调查企业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主要部分,能够代表国内产业。
二、产业损害及损害程度
  (一)进口情况。
  1997-2001年五年间,中国彩涂板(带)进口量分别为51506吨、113126吨、297376吨、492352吨和716699吨。1998-2001年进口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19.64%、162.87%、65.57%和45.57%。2001年进口量比1997年增长1291.48%,年均增长93.14%,2002年1季度比2001年4季度增长37.30%。进口数量呈逐年大幅上升趋势。
  (二)进口产品市场份额。
  1997-2001年五年间,进口彩涂板(带)在中国国内市场份额分别为22.74%、31.31%、48.23%、55.64%和46.52%。2001年比1997年增加23.78个百分点,年均增加5.95个百分点,进口产品市场份额大幅提高,2001年虽比上年略有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三)国内产业指标。
  1.生产能力、产量、销售量增长不足,开工率不足。
  被调查企业总生产能力1997-2001年分别为353688吨、463688吨、463688吨、483688吨和482896吨,1998-2001年生产能力分别比上年增长31.10%、0、增长4.31%和下降0.16%,2001年生产能力比1997年增长36.53%,年均增长8.10%,除1998年生产能力有较大增长外,其余年份均基本未变。1997-2001年的年平均增长幅度明显低于全国表观消费量61.49%的平均增长幅度。
  被调查企业总产量1997-2001年分别为176264吨、201013吨、272412吨、379527吨和422153吨,1998-2001年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4.04%、35.52%、39.32%和11.23%。2001年产量比1997年增长139.50%,年均增长24.40%,也明显低于全国表观消费量65.32%的增长幅度,尤其是2001年增长速度明显趋缓。
  被调查企业销售量1997-2001年分别为155523吨、363966吨、273023吨、360627吨和426938吨,1998-2001年销售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34.03%、下降24.99%、增长32.09%和增长18.39%,2001年销售量比1997年增长174.52%,年均增长28.72%,销售量增长幅度明显低于表观消费量的增长幅度。
  被调查企业开工率1997-2001年分别为49.84%、43.35%、58.75%、78.47%和87.42%,调查期内前期开工率一直较低,后期开工率有所上升。
  2.市场份额逐年大幅下降。
  被调查企业彩涂板(带)的市场份额1997-2001年分别为68.67%、54.34%、44.28%、39.85%和27.70%,市场份额逐年下降,降幅较大。
  3.销售价格明显下降,销售收入增长趋缓,税前利润近期出现明显下降趋势。
  被调查企业彩涂板(带)加权平均销售价格1997-2001年分别为6320元/吨、5831元/吨、5568元/吨、5389元/吨和4756元/吨,1998-2001年销售价格分别比上年下降7.75%、4.51%、3.20%和11.76%,2001年比1997年下降24.76%,年均下降6.86%,下降幅度十分明显且呈逐年下降趋势。
  被调查企业销售收入1997-2001年分别为982941226元、2122174232元、1520148880元、1943574078元和2030342910元,1998-2001年销售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15.90%、下降28.37%、增长27.85%和增长4.46%。2001年销售收入增长趋缓。
  被调查企业税前利润1997-2001年分别为-21851981元、49621608元、152792229元、332788795和158671582元。1998-2001年税前利润分别比上年上升327.08%、上升207.91%、上升117.80%和下降52.32%,2001年呈明显下降趋势。
  被调查企业单位产品税前利润1997-2001年分别为-141元/吨、136元/吨、560元/吨、923元/吨和372元/吨,2001年呈明显下降趋势。
  4.就业人数有一定增长,人均工资和劳动生产率上升。
  被调查企业就业总人数1997-2001年分别为411人、591人、636人、598人和674人,1998-2001年就业人数分别比上年上升43.73%、上升7.58%、下降5.91%、上升12.71%,2001年比1997年上升63.98%,年均上升13.16%。2001年下降幅度较大。
  被调查企业人均工资1997-2001年分别为24186元、27426元、30721元、33042元和41785元,呈上升趋势。
  被调查企业劳动生产率1997-2001年分别为438吨/人、485吨/人、481吨/人、662吨/人和680吨/人,呈上升趋势。2001年比1997年上升55.51%,年均上升11.67%。
  (四)中国国内彩涂板(带)产业受到了严重损害。
  1997-2001年,国内彩涂板(带)产业生产能力、产量、销售量增长不足,尤其是调查期内国内彩涂板(带)市场份额下降较大,被调查企业销售价格明显下降,税前利润在调查期后期呈明显下降趋势,人均工资和劳动生产率上升。
  国家经贸委认定,中国国内彩涂板(带)产业受到了严重损害。
三、进口与严重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一)进口增长是造成国内产业严重损害的重要原因。
  被调查产品的进口数量呈逐年大幅上升趋势,进口产品市场份额也大幅上升。与之相对应,国内彩涂板(带)产业主要指标出现恶化趋势,市场份额下降较大,销售价格逐年下降,税前利润在后期出现较明显下降。国家经贸委据此认为,彩涂板(带)进口量的增长对生产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产业造成了严重损害。
  (二)国内产业的损害并非由于以下原因造成:
  1.国内需求的影响。1997-2001年,彩涂板(带)的国内表观消费量增长较快,2001年比1997年增长580.18%。国内表观消费量的快速增长对国内产业状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表观消费量的变化不是造成国内产业损害的原因。
  2.国内产业经营情况的变化。1997-2001年,中国国内彩涂板(带)生产企业不断加强企业管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一直呈上升趋势。2001年比1997年上升55.51%,年均上升11.67%。这些因素表明,国内产业经营情况的变化对国内产业的影响是正面的,不是造成国内产业损害的原因。
  3.技术进步的影响。1997-2001年,中国钢铁工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技术改造,彩涂板(带)的生产装备和生产工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技术条件的变化没有给国内产业造成损害。
  4.国内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出口的影响。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海关的统计数据,中国国内彩涂板(带)的出口数量占被调查企业总销售量的比例均在4%以下,出口不会对国内产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三)其他因素分析。
  国家经贸委认为,国内产业总产量在1997-2001年有较大增长,年均增长47.13%,全国总产量增长一定程度上导致国内彩涂板(带)供应量的扩大,行业内竞争加剧,给国内产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全国总产量的增长幅度明显小于国内表观消费量61.49%的增长幅度,也大大低于进口量93.14%的增长幅度,全国总产量增长的这种影响受到了削弱。综合分析,彩涂板(带)进口量的大量增长是造成国内产业损害的重要原因。
  根据上述分析,国家经贸委认定,被调查产品进口的增长与国内产业的严重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四、裁定
  根据上述事实、证据及分析,国家经贸委最终裁定,被调查产品进口的增长造成了国内产业的严重损害,进口增长与严重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产品四无取向冷轧硅电钢(产品序号8)
一、被调查产品、国内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与国内产业
  被调查产品是进口至中国的取向性以外的其他合金钢平板轧材。
  无取向冷轧硅电钢在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口税则中的税则号是72251900、72261900。
  被调查产品的主要生产过程是将无取向冷轧硅电板坯加热,经热连轧、酸洗、冷轧、脱碳退火涂层,再剪切包装而成。该产品的化学成分是以铁硅合金为主,含有少量其他元素(碳、氮、磷、硫、锰等),具有较好的绝缘性、附着性、耐热性、加工性及防蚀作用。该产品的微观晶粒排列无方向性(表现在宏观上即各个方向上的电磁性能较均匀),在外加电磁场条件下,会产生比外加磁场更强的磁场。正是由于这一特性,该产品广泛用于各种中小电机、电器制造。
  中国国内生产的无取向冷轧硅电钢与被调查产品在物理特性、化学性能上没有区别,生产工艺相似,产品用途基本相同,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在销售特点、海关税则分类等方面也相类似。因此,国家经贸委认定中国国内生产的无取向冷轧硅电钢与被调查产品属于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
  国家经贸委对中国国内生产无取向冷轧硅电钢的3户钢铁企业进行了调查,被调查企业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主要部分,能够代表国内产业。由于上述被调查企业没有提供1997年销售量、销售收入、销售价格和税前利润等数据,国家经贸委在裁决中对1997年上述相关数据不予考虑。
二、产业损害及损害程度
  (一)进口情况。
  1997-2001年五年间,被调查产品无取向冷轧硅电钢进口量分别为242815吨、326551吨、472763吨、714518吨和646004吨。1998-2001年进口量分别比上年增长34.49%、增长44.77%、增长51.14%和下降9.59%。1998�2000年,每年的进口量均比上年有很大幅度的增长,2001年比2000年略有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2001年进口量比1997年增长166.05%,调查期内年均增长27.71%。进口数量呈大幅上升趋势。
  (二)进口产品市场份额。
  1997-2001年五年间,进口无取向冷轧硅电钢在中国国内市场份额分别为57.47%、63.26%、59.93%、52.96%和47.34%。进口产品市场份额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
  (三)国内产业指标。
  1.生产能力、产量近期增长趋缓,开工率下降。
  被调查企业总生产能力1997-2001年分别为199318吨、319318吨、319318吨、887992吨和887992吨,1998-2001年生产能力分别比上年增长60.21%、0、178.09%和0,2001年生产能力比1997年增长345.52%,调查期内年均增长45.28%,其中1999年和2001年生产能力没有变化。
  被调查企业总产量1997-2001年分别为180733吨、198500吨、249224吨、483705吨和752830吨,1998-2001年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9.83%、25.55%、94.08%和55.64%,2001年产量比1997年增长316.54%,调查期内年均增长42.86%。
  被调查企业开工率1997-2001年分别为90.68%、62.16%、78.05%、54.47%和84.78%。2001年比1997年下降5.9个百分点,年均下降1.47个百分点。开工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2.销售量增长趋缓,市场份额呈增长趋势。
  被调查企业销售量1998-2001年分别为160397吨、282551吨、472093吨和721264吨,1999-2001年销售量分别比上年增长76.16%、67.08%、52.78%。2000年和2001年销售量增长趋缓。
  被调查企业无取向冷轧硅电钢的市场份额1998-2001年分别为31.07%、35.81%、34.99%和50.30%,年均增加6.41个百分点。
  3.销售价格明显下降,销售收入增长趋缓,税前利润总体明显下降。
  被调查企业加权平均销售价格1998-2001年分别为4449元/吨、3941元/吨、4437元/吨和3633元/吨,1999-2001年销售价格分别比上年下降11.42%、上升12.58%、下降18.13%,2001年比1998年下降18.36%,年均下降6.54%,下降幅度十分明显。
  被调查企业销售收入1998-2001年分别为713680347元、1113614113元、2094773670元和2620176329元,1999-2001年销售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56.04%、88.11%和25.08%。2001年销售收入增长趋缓。
  被调查企业税前利润1998-2001年分别为152531466元、-42259722元、113139060元和49147205元。1999-2001年税前利润分别比上年下降127.71%、上升367.72%、下降56.56%,2001年比1998年下降67.78%,年均下降22.59%。税前利润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
  被调查企业单位产品税前利润1998-2001年分别为951元/吨、-150元/吨、240元/吨和68元/吨,2001年比1998年下降92.83%,年均下降30.94%。单位产品税前利润总体呈下降趋势且近期下降幅度十分明显。
  4.就业人数增长趋缓且近期呈下降趋势,人均工资和劳动生产率上升。
  被调查企业就业总人数1997-2001年分别为1147人、1824人、1807人、2268人和2536人,1998-2001年就业人数分别比上年上升59.03%、下降0.91%、上升25.51%和上升11.82%,2001年比1997年上升121.14%,年均上升21.95%。2001年增长速度明显比上年趋缓。从近期指标看,2001年10、11、12月和2002年1月,就业人数分别比上月下降0.26%、1.57%、1.25%、2.61%,持续出现负增长。
  被调查企业人均年工资1997-2001年分别为15002元、12776元、14276元、19873和26439元,2001年比1997年增长76.24%,年均增长15.22%,人均工资呈增长趋势。
  被调查企业劳动生产率1997-2001年分别为158吨/人、139吨/人、145吨/人、291吨/人和574吨/人,劳动生产率逐年上升,2001年比1997年上升264.30%,年均上升38.15%。
  (四)中国国内无取向冷轧硅电钢产业受到了严重损害。
  国内无取向冷轧硅电钢产业生产能力、产量、销售量近期增长趋缓,开工率下降,市场份额呈增长趋势。生产企业销售价格明显下降,销售收入增长趋缓,税前利润总体明显下降。就业人数增长趋缓且近期呈下降趋势,人均工资和劳动生产率提高。
  国家经贸委认定,中国国内无取向冷轧硅电钢产业受到了严重损害,且在近期表现更为明显。
三、进口与严重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一)进口增长是造成国内产业严重损害的重要原因。
  进口至中国的无取向冷轧硅电钢进口量总体呈增长趋势,1998-2000年均比上年有很大幅度增长。与之相对应,国内无取向冷轧硅电钢产业各项指标也出现恶化趋势,这种指标的恶化在2001年表现得更加明显。国家经贸委据此认为,无取向冷轧硅电钢进口量增长对生产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产业造成了严重损害,进口增长与严重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二)国内产业的损害并非由于以下原因造成。
  1.国内需求的变化。1997-2001年,无取向冷轧硅电钢的国内表观消费量增长较快,2001年比1997年增长222.97%。国内表观消费量的快速增长对国内产业状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表观消费量的变化不是造成国内产业损害的原因。
  2.消费模式的变化。到目前为止,中国国内没有无取向冷轧硅电钢的替代产品,也没有限制无取向冷轧硅电钢使用的政策变化,因此,没有出现由于其他替代产品的产生导致的国内无取向冷轧硅电钢市场的萎缩。
  3.国内产业经营管理的变化。1997-2001年,中国国内无取向冷轧硅电钢生产企业不断加强企业管理,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001年比1997年上升264.30%,年均上升38.15%。上述因素表明,国内产业经营情况的变化对国内产业的影响是正面的,不是造成国内产业损害的原因。
  4.技术进步的影响。1997-2001年,中国钢铁工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技术改造,无取向冷轧硅电钢的生产装备和生产工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与国外基本处于同一技术水平,中国国内产业所受损害并非由于技术落后造成的。
  5.国内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出口的影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统计数据,调查期内中国国内无取向冷轧硅电钢的出口数量占被调查企业总销售量的比例均在6%以下,出口并未对国内产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三)其他因素分析。
  国家经贸委认为,国内产业总产量在1997-2001年有较大增长,年均增长42.86%,全国总产量增长一定程度上导致国内无取向冷轧硅电钢供应量的扩大,行业内竞争加剧,给国内产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根据上述分析,国家经贸委认定,被调查产品进口的增长与国内产业的严重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四、裁定
  根据上述事实、证据及分析,国家经贸委最终裁定,被调查产品进口的增长造成了国内产业的严重损害,进口增长与严重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产品五冷轧不锈钢薄板(带)(产品序号11)
一、被调查产品、国内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与国内产业
  被调查产品是进口至中国的厚度小于4.75毫米的冷轧不锈钢平板轧材。
  被调查产品在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口税则中的税则号是72193200、72193300、72193400、72193500、72202000。
  冷轧不锈钢薄板(带)的生产过程是使用不锈钢热轧卷做原料,经酸洗发白之后,在室温状态下轧制,表面与热轧不锈钢相比相对光滑细腻,厚度小于4.75毫米,成品有卷或单张的平板。色泽通常为泛白色,有一定亮度。被调查产品的主要生产工艺是将不锈钢热卷先退火,经酸洗后冷轧(需要时进行第二次冷轧及热处理),并根据用户对表面要求进行修磨、抛光等各类处理,再进行剪切包装。该产品具有优良的不锈性、耐腐蚀性、抗氧化性、高韧性、热稳定性、外观精美、易于成型、使用寿命长的综合性能,广泛用于石油、化工、航天、海洋、机械、电子、纺织、核工业、电力、汽车、家电、通讯、食品、制药、冶金、交通、建筑、装潢和景观工程等行业。
  中国国内生产的冷轧不锈钢薄板(带)与被调查产品在物理特性、化学性能上没有区别,生产工艺相似,产品用途基本相同,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在销售特点、海关税则分类等方面也相类似。因此,国家经贸委认定中国国内生产的冷轧不锈钢薄板(带)与被调查产品属于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
  国家经贸委对中国国内生产冷轧不锈钢薄板(带)的5户钢铁企业进行了调查,被调查企业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主要部分,能够代表国内产业。
二、产业损害及损害程度
  (一)进口情况。
  1997-2001年五年间,中国冷轧不锈钢薄板(带)进口量分别为169183吨、270700吨、564316吨、442708吨和612217吨。1998-2001年进口量分别比上年增长60.00%、增长108.47%、下降21.55%和增长38.29%。2001年进口量比1997年增长261.87%,年均增长37.92%,2002年1季度比2001年4季度又增长了19.24%。
  (二)进口产品市场份额。
  1997-2001年五年间,进口冷轧不锈钢薄板(带)在中国国内市场份额分别为82.86%、87.69%、71.29%、54.41%和57.50%。进口产品市场份额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2001年比2000年增加3.08个百分点。
  (三)国内产业指标。
  1.生产能力、产量增长趋缓,开工不足。
  被调查企业总生产能力1997-2001年分别为54774吨、54774吨、401974吨、459974吨和493632吨,1997年和1998年总生产能力一直处在较低水平,经1999年大幅增长后,2000年和2001年分别比上年增长14.43%和7.32%,增长速度明显趋缓。
  被调查企业总产量1997-2001年分别为21602吨、39402吨、221425吨、355092吨和391840吨,1999年产量因产能的扩大而增长幅度较大,2000年和2001年分别比上年增长60.37%和10.35%,增长速度明显趋缓。
  被调查企业开工率1997-2001年分别为39.44%、71.94%、55.08%、77.20%和79.38%,开工率总体呈波动变化,开工总体不足。2000年和2001年开工率基本持平。
  2.销售量近期增长趋缓,国内冷轧不锈钢薄板(带)市场份额近期下降明显。
  被调查企业销售量1997-2001年分别为22716吨、40080吨、210259吨、357486吨和389901吨,1998-2001年销售量分别比上年增长76.44%、424.59%、70.02%和9.07%。2001年销售量增长速度明显趋缓。
  被调查企业冷轧不锈钢薄板(带)的市场份额1997-2001年分别为11.13%、12.98%、26.43%、43.43%和36.43%,2001年比上年下降7个百分点,下降十分明显。
  3.销售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销售收入增长趋缓并开始出现下降趋势,税前利润近期开始下降。
  被调查企业销售价格1997-2001年分别为13767元/吨、11891元/吨、12805元/吨、16134元/吨和13320元/吨,1998-2001年销售价格分别比上年下降13.63%、上升7.68%、上升26.00%和下降17.44%,2001年比1997年下降3.25%。特别是2001年每吨销售价格比2000年下降2814元,下降十分明显。
  被调查企业销售收入1997-2001年分别为312746385元、476616781元、2692271760元、5767689441元和5193487726元,1998-2001年销售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52.40%、增长464.87%、增长114.23%和下降9.96%。被调查企业销售收入在经过1999年和2000年的增长后,2001年开始出现下降趋势。
  被调查企业税前利润1997-2001年分别为-95692014元、-52883860元、-107278237元、214316680和156300427元。1998-2001年税前利润分别比上年上升44.74%、下降102.86%、上升299.78%和下降27.07%,2001年税前利润呈明显下降趋势。
  被调查企业单位产品税前利润1997-2001年分别为-4212元/吨、-1319元/吨、-510元/吨、600元/吨和401元/吨,2001年比上年下降33.13%。从近期指标看,2001年12月和2002年1-2月,单位产品税前利润分别为608元/吨、-3203元/吨、-635元/吨,单位产品税前利润大幅下降。
  4.就业人数近期持续下降,人均工资和劳动生产率上升。
  被调查企业就业总人数1997-2001年分别为1053人、1019人、1888人、1818人和1712人,1998-2001年就业人数分别比上年下降3.23%、上升85.28%、下降3.71%和下降5.83%。2000年和2001年就业人数持续下降。
  被调查企业人均工资1997-2001年分别为10562元、9788元、16955、27443元和32622元,2001年比1997年增长208.87%,年均增长32.57%,人均工资呈上升趋势。
  被调查企业劳动生产率1997-2001年分别为24吨/人、38吨/人、141吨/人、221吨/人和248吨/人,劳动生产率呈上升趋势。
  (四)中国国内冷轧不锈钢薄板(带)产业受到了严重损害。
  1997-2001年,国内冷轧不锈钢薄板(带)产业生产能力、产量增长趋缓,开工率近期变化不大。国内冷轧不锈钢薄板(带)市场份额2001年下降明显。被调查企业销售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销售收入增长趋缓并开始出现下降趋势,税前利润和单位产品税前利润近期开始下降,就业人数近期持续减少。国家经贸委认定,中国国内冷轧不锈钢薄板(带)产业受到了严重损害,且在近期表现更为明显。
  (五)被调查产品中的下列产品没有对中国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
  1.制造彩色显像管电子枪帽类零件用不锈钢带,规格为0.32毫米×110毫米、0.32毫米×120毫米、0.15毫米×10毫米、0.4毫米×110毫米等。
  2.用于生产剃须刀片的不锈钢,规格为:厚度0.1±0.0076毫米;宽度22.2±0.030/0.020毫米;不直度在1200毫米,长度小于3.175毫米;每卷重量17-30千克,中间无接头。
  3.洗衣机、微波炉用不锈钢板。日本钢号SUS430BANO.4,规格0.5毫米;日本钢号SUS430 NO.4,规格0.6毫米;日本钢号SUS430BA,规格0.4毫米、0.8毫米、1.0毫米。
  4.汽车排气系统用不锈钢薄板,日本钢号为SUS409(409L)、SUS436,规格为0.4毫米、0.5毫米、0.6毫米、0.7毫米、0.9毫米、1毫米、1.1毫米、1.2毫米、1.4毫米、1.5毫米、1.8毫米、2毫米、2.5毫米。
  5.大型火力发电汽轮机汽封齿用不锈钢,日本钢号为HYS-C51087,规格为1.6毫米×11毫米、1.6毫米×14毫米、2.4毫米×11毫米、2.4毫米×14毫米。
  6.在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口税则中税则号72193300、72193400、72193500项下冷藏集装箱用部分冷轧不锈钢薄板(带),由于国内产业不能完全满足需求,该类进口产品没有对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
  中国国内冷轧不锈钢冷轧薄板(带)生产企业不生产上述6类不同用途及规格、型号的不锈钢冷轧薄板或者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因此进口上述6类产品与中国国内生产的冷轧不锈钢薄板(带)分属两个不同的市场,并不存在直接竞争。国家经贸委调查认定,进口上述6类不同用途及规格、型号的不锈钢冷轧薄板没有对中国国内相关产业造成严重损害。
三、进口与严重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一)进口增长是造成国内产业严重损害的重要原因。
  进口至中国的冷轧不锈钢薄板(带)进口量总体呈增长趋势,1998年、1999年和2001年均有大幅增长。进口产品市场份额一直高达50%以上。与之相对应,国内冷轧不锈钢薄板(带)产业各项指标出现恶化趋势,尤其在2001年表现更加明显。国家经贸委据此认为,冷轧不锈钢薄板(带)进口量的增长对生产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产业造成了严重损害。
  (二)国内产业损害并非以下原因造成。
  1.国内需求的变化。1997-2001年,冷轧不锈钢薄板(带)的国内表观消费量增长较快,2001年比1997年增长421.49%。国内表观消费量的快速增长对国内产业状况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表观消费量的变化不是造成国内产业损害的原因。
  2.消费模式的变化。到目前为止,中国国内没有冷轧不锈钢薄板(带)的替代产品,也没有限制冷轧不锈钢薄板(带)使用的政策变化。因此,没有出现由于其他替代产品的产生导致的国内冷轧不锈钢薄板(带)市场的萎缩。
  3.国内产业经营情况的变化。1997-2001年,中国国内冷轧不锈钢薄板(带)生产企业不断加强企业管理,规模效益逐步提高,没有发现经营管理不善的现象。
  4.国内外竞争状况。国内产业经过技术改造,通过严格的质量管理,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其产品与进口产品在性能和质量上相同或相近。国内外的正常竞争没有导致中国冷轧不锈钢薄板(带)产业遭受损害。
  5.技术进步因素。1997-2001年,中国钢铁工业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技术改造,冷轧不锈钢薄板(带)的生产装备和生产工艺水平与国外基本处于同一技术水平,国内产业所受损害并非由于技术落后造成的。
  6.国内同类产品出口的影响。调查期内,国内产业生产的冷轧不锈钢薄板(带)有少量出口,出口并未给国内产业造成明显负面影响。
  根据上述分析,国家经贸委认定,被调查产品进口的增长与国内产业的严重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三)其他原因分析。
  国家经贸委认为,作为冷轧不锈钢板原料的热轧不锈钢板国内产量的不足是影响国内冷轧不锈钢板产业的重要原因。由于国内供应不足,需要大量从国外进口热轧不锈钢板,价格和数量波动较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冷轧不锈钢产业的发展。
四、裁定
  (一)根据上述事实、证据及分析,国家经贸委最终裁定,中国冷轧不锈钢薄板(带)进口的增长造成了国内产业的严重损害,进口增长与严重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二)在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口税则中的税则号72193200,72193300,72193400,72193500,72202000项下进口的上述6类不同用途及规格、型号的不锈钢冷轧薄板(带)没有对中国国内相关产业造成严重损害。进口经营者凡进口相关用途的该6类不锈钢冷轧薄板(带)时,不应被采取保障措施。
第二节 裁定未受到损害或虽有损害但与进口无因果关系的品种
  产品一普通中厚板(产品序号1)
一、被调查产品、国内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与国内产业
  被调查产品普通中厚板是进口至中国的宽度在600毫米及以上的经热轧的铁或非合金钢平板轧材。该类产品未经包覆、镀层或涂层,而且厚度在4.75毫米以上。
  被调查产品普通中厚板在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口税则中的税则号是72082500、72083700、72085200、72083600、72085100。
  该产品的主要生产工艺是:钢坯加热出炉后,经高压水除磷,再由中厚板轧机单块平板轧制、矫直、剪切而成;也可由热连轧机成卷生产后,再开卷剪成单块定尺平板。该产品主要用于造船、桥梁、机械结构、压力容器制造、电站、海洋采油平台、石油与天然气输送、建筑等领域。
  中国国内生产的普通中厚板与被调查产品在物理特性、化学性能上没有区别,生产工艺相似,产品用途基本相同,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在销售特点、海关税则分类等方面也相类似。因此,国家经贸委认定中国国内生产的普通中厚板与被调查产品属于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
  国家经贸委对中国国内生产普通中厚板的14户钢铁企业进行了调查,被调查企业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主要部分,能够代表国内产业。
二、产业损害及损害程度
  (一)进口情况。
  1997-2001年五年间,中国普通中厚板进口量分别为469952吨、408871吨、242021吨、261745吨和459023吨。1998-2001年进口量分别比上年下降13.00%、下降40.81%、增长8.15%和增长75.37%。2001年进口量比1997年下降2.33%,年均下降0.59%。总体呈下降趋势,但2001年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二)进口产品市场份额。
  1997-2001年五年间,进口普通中厚板在中国国内的市场份额分别为4.19%、3.26%、1.75%、1.63%和2.18%,1998-2001年进口产品市场份额分别比上年下降0.93个百分点、下降1.51个百分点、下降0.11个百分点和增加0.55个百分点。2001年进口产品市场份额比1997年下降2个百分点,年均下降0.50个百分点。
  (三)国内产业指标。
  1997-2001年,被调查企业普通中厚板总生产能力共增长67.25%,年均增长13.72%;产量共增长79.28%,年均增长15.71%;开工率增加5.01个百分点,年均增加1.25个百分点;销售量增长100.63%,年均增长19.01%;市场份额增加4.15个百分点,年均增加1.04个百分点;销售价格下降4.93%,年均下降1.26%;销售收入增长90.73%,年均增长17.52%;税前利润上升377.54%,年均上升94.38%;单位产品税前利润上升238.33%,年均上升59.58%;就业人数下降1.03%,年均下降0.26%;人均工资增长56.10%,年均增长11.78%;劳动生产率上升41.34%,年均上升9.04%。
三、裁定
  调查表明,普通中厚板的进口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2001年进口数量大幅增长,进口普通中厚板在中国国内市场上的份额总体在5%以下且总体下降;调查还表明,国内普通中厚板产业状况较好。据此,国家经贸委最终裁定,进口普通中厚板产品没有对中国普通中厚板产业造成严重损害。
  产品二镀锡板(产品序号4)
  一、被调查产品、国内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与国内产业
  被调查产品镀锡板是进口至中国的厚度0.15-0.55毫米经电镀锡形成镀锡层的碳素平板轧材或卷材。
  被调查产品镀锡板在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口税则中的税则号是72101100、72101200、72121000。
  镀锡板的生产工艺有三种,其中碱性法已基本淘汰,目前多采用酸性法及卤素法。主要生产过程是采用板坯经过加热、热轧及酸洗、冷轧,再经热处理、平整、进行电镀锡,再经卷取成卷或经剪切、包装而成。
  镀锡板无毒、防腐性能较好,用途较广,主要用于食品包装,尤其是制造罐头,也用于油漆、化工原料、电池等的包装和日用品及玩具制造。
  中国国内生产的镀锡板与被调查产品在物理特性、化学性能上没有区别,生产工艺相似,产品用途基本相同,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在销售特点、海关税则分类等方面也相类似。因此,国家经贸委认定中国国内生产的镀锡板与被调查产品属于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
  国家经贸委对中国国内生产镀锡板的4户钢铁企业进行了调查,被调查企业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主要部分,能够代表国内产业。
  二、产业损害及损害程度
  (一)进口情况。
  1997-2001年五年间,中国镀锡板进口量分别为440279吨、287507吨、278123吨、396588吨和309673吨。1998-2001年进口量分别比上年下降34.70%、下降3.26%、增长42.59%、下降21.92%。2001年进口量比1997年下降29.66%,年均下降8.42%,进口数量呈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较大。
  (二)进口产品市场份额。
  1997-2001年五年间,进口镀锡板在中国国内的市场份额分别为55.98%、35.08%、24.51%、29.94%和23.33%,1998-2001年进口产品市场份额分别比上年下降20.90个百分点、下降10.57个百分点、增加5.43个百分点、下降6.61个百分点。2001年进口产品市场份额比1997年下降32.65个百分点,年均下降8.16个百分点,进口产品市场份额呈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较大。
  (三)国内产业指标。
  1.生产能力、产量近期呈下降趋势,开工率明显不足。
  被调查企业总生产能力1997-2001年分别为394378吨、839530吨、839530吨、839530吨和809258吨,1998-2001年生产能力分别比上年增长112.87%、0、0和下降3.61%。
  被调查企业总产量1997-2001年分别为176700吨、247925吨、545669吨、658830吨和628401吨,1998-2001年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40.31%、增长120.09%、增长20.74%和下降4.62%。2001年呈现下降趋势。
  被调查企业开工率1997-2001年分别为44.80%、29.53%、65.00%、78.48%和77.65%。1998-2001年开工率分别比上年下降15.27个百分点、增加35.47个百分点、增加13.48个百分点和下降0.82个百分点。1997、1998年的开工率不足50%,1999年开始开工率有所上升,但2001年又呈下降趋势,开工率明显不足。
  2.销售量增长趋缓,市场份额近期呈下降趋势。
  被调查企业销售量1997-2001年分别为69723吨、240549吨、561638吨、629124吨和647935吨,1998-2001年销售量分别比上年增长245.01%、133.48%、12.02%和2.99%。2000年和2001年销售量增长明显趋缓。
  被调查企业镀锡板的市场份额1997-2001年分别为8.52%、28.84%、46.99%、44.22%和41.24%,1998-2001年市场份额分别比上年增加20.32百分点、增加18.15个百分点、下降2.77个百分点、下降2.98个百分点。2000和2001年市场份额呈下降趋势。
  3.销售价格下降明显,销售收入近期呈下降趋势,税前利润大幅下降。
  被调查企业销售价格1997-2001年分别为5873元/吨、4814元/吨、4342元/吨、4680元/吨和4261元/吨,1998-2001年销售价格分别比上年下降18.04%、下降9.79%、上升7.78%、下降8.96%。2001年比1998年下降27.46%,年均下降7.71%,下降幅度十分明显。
  被调查企业销售收入1997-2001年分别为409518813元、1157973119元、2438841933元、2944329268元和2760786366元,1998-2001年销售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82.76%、增长110.61%、增长20.73%和下降6.23%。2001年销售收入呈下降趋势。
  被调查企业税前利润1997-2001年分别为-47703889元、-133340513元、-315680535元、-224650426元和-233578850元。1998-2001年税前利润分别比上年下降179.52%、下降136.75%、上升28.84%、下降3.97%,2001年比1998年下降389.64%,年均下降97.41%。调查期内被调查企业的税前利润均为负值,且呈大幅下降趋势。企业亏损严重。
  4.劳动生产率近期增长趋缓,就业人数近期呈下降趋势,人均工资上升。
  被调查企业劳动生产率1997-2001年分别为392吨/人、344吨/人、573吨/人、669吨/人和672吨/人,1998-2001年劳动生产率分别比上年下降12.11%、上升66.29%、上升16.88%、上升0.33%。2001年比1997年上升71.39%,年均上升14.42%,2001年增长趋缓。
  被调查企业就业总人数1997-2001年分别为517人、867人、1160人、1147人和1099人,1998-2001年就业人数分别比上年上升67.80%、上升33.75%、下降1.15%、下降4.18%。2000年和2001年呈下降趋势。
  被调查企业人均工资1997-2001年分别为14234元、21298元、28024元、33725元和41829元,2001年比1997年增长193.87%,年均增长30.93%,人均工资呈上升趋势。
  (四)中国国内镀锡板产业受到了严重损害。
  从调查获取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997-2001年,虽然国内镀锡板产业产量、销售量、销售收入前期有较大增长,生产能力、市场份额有所增长,人均工资、就业人数和劳动生产率上升,但除人均工资外,其他指标近期都呈现增长趋缓或下降趋势。同时销售价格、税前利润下降幅度较大,开工率明显不足,企业亏损严重。国家经贸委认定,中国国内镀锡板产业受到了严重损害。
  三、进口与严重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一)进口不是造成国内产业严重损害的原因。
  调查表明,被调查产品的进口数量呈下降趋势,且2001年下降明显。同时进口镀锡板在中国国内市场上的份额也呈下降趋势。据此国家经贸委认为,进口不是造成国内产业严重损害的重要原因。
  (二)其他原因分析。
  调查表明,中国国内镀锡板产业原料供应不足,需要大量进口是造成该产业状况不好的重要原因。同时,个别企业工艺装备水平不高,采用的原料(矿资源)的质量问题也是影响整个产业的原因之一。
四、裁定
  根据上述事实、证据及分析结论,国家经贸委最终裁定,中国镀锡板产业受到严重损害,但产业损害与进口产品之间无因果关系。
  产品三镀锌板(产品序号5)

  一、被调查产品、国内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与国内产业
  被调查产品镀锌板是进口至中国的由碳素冷轧卷材经热浸镀锌或电镀锌形成镀锌表层的平板轧材或卷材。
  被调查产品镀锌板在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口税则中的税则号是72103000、72104100、72104900、72122000、72123000。
  镀锌板通过热浸镀锌和电镀锌两种生产工艺生产,两种工艺完全不同,产品性能有所不同。热镀锌板镀层偏厚,广泛应用于建材、汽车、家电、轻工等领域,也用作彩涂板(带)的基板;电镀锌板镀层薄且均匀,与漆的粘接性好,应用于汽车、电器工业等领域,也用作室内用彩涂板(带)基板。
  镀锌板主要生产过程是:热镀锌板是板坯经过加热、热连轧及酸洗、冷轧后,送热镀锌机组在线退火,进行热浸镀锌后,经精整剪切而成;电镀锌板在酸洗冷轧后退火、平整,再送电镀锌机组进行电镀锌,经精整剪切而成。
  中国国内生产的镀锌板与被调查产品在物理特性、化学性能上没有区别,生产工艺相似,产品用途基本相同,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在销售特点、海关税则分类等方面也相类似。因此,国家经贸委认定中国国内生产的镀锌板与被调查产品属于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
  国家经贸委对中国国内生产镀锌板的8户钢铁企业进行了调查,被调查企业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主要部分,能够代表国内产业。
二、产业损害及损害程度
  (一)进口情况。
  1997-2001年五年间,中国镀锌板进口量分别为929409吨、1099718吨、1673361吨、2166081吨和2183749吨。1998-2001年进口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8.32%、52.16%、29.44%和0.82%。2001年进口量比1997年增长134.96%,年均增长23.81%,进口量有较大增长,但2001年进口量基本与上年持平。
  (二)进口产品市场份额。
  1997-2001年五年间,进口镀锌板在中国国内的市场份额分别为55.01%、50.32%、54.40%、55.15%和49.25%,1998-2001年进口产品市场份额分别比上年下降4.69个百分点、增加4.08个百分点、增加0.75个百分点、下降5.90个百分点。2001年进口产品市场份额比1997年下降5.76个百分点,年均下降1.44个百分点,进口产品市场份额呈下降趋势,2001年下降幅度较大。
  (三)国内产业指标。
  1997-2001年,被调查企业镀锌板总生产能力共增长115.56%,年均增长21.17%;产量共增长136.68%,年均增长24.03%;开工率共增加7.51个百分点,年均增加1.88个百分点;销售量共增长357.80%,年均增长46.27%;市场份额共增加9.92个百分点,年均增加2.48个百分点;销售价格共下降8.74%,年均下降2.26%;销售收入增长317.77%,年均增长42.97%;税前利润上升306.87%,年均上升76.72%;就业人数上升29.37%,年均上升6.65%;人均工资增长106.86%,年均增长19.93%;劳动生产率上升37.13%,年均上升8.21%。
三、裁定
  调查表明,镀锌板的进口数量有较大增长,但2001年进口量增长趋缓,基本与上年持平,进口镀锌板在中国国内市场上的份额呈下降趋势,且2001年下降幅度较大;调查还表明,国内镀锌板产业状况较好,没有受到严重损害。据此,国家经贸委最终裁定,中国镀锌板产业没有受到严重损害。
  产品四取向硅电钢(产品序号7)
一、被调查产品、国内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与国内产业
  被调查产品取向硅电钢是进口至中国的取向性硅电钢平板轧材。该产品的化学成分是铁硅合金,同时含有少量碳、氮、磷、硫、锰等其他元素。微观晶粒的排列具有方向性,表现在宏观上即沿轧制方向上具有较好的电磁性能而其他方向上的电磁性能差,在外加电磁场条件下,能产生比外加磁场更强的磁场。
  被调查产品取向硅电钢在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口税则中的税则号是72251100和72261100。
  该产品的主要生产工艺是取向硅电钢板坯经高温加热、热连轧、抛丸酸洗,再经冷轧、脱碳退火、冷轧、涂隔离层、高温退火和涂绝缘层热拉伸,最后经剪切包装完成全部加工。该产品具有较好的绝缘性、附着性、耐热性、加工性及耐腐蚀性,应用于各种磁通量大的变压器制造业。
  中国国内生产的取向硅电钢与被调查产品在物理特性、化学性能上没有区别,生产工艺相似,产品用途基本相同,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在销售特点、海关税则分类等方面也相类似。因此,国家经贸委认定中国国内生产的取向硅电钢与被调查产品属于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
  国家经贸委对中国国内生产取向硅电钢的1户钢铁企业进行了调查,被调查企业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主要部分,能够代表国内产业。
二、产业损害及损害程度
  (一)进口情况。
  1997-2001年五年间,中国取向硅电钢进口量分别为248089吨、129182吨、166643吨、124820吨和205099吨。1998-2001年进口量分别比上年下降47.93%、增长29.00%、下降25.10%和增长64.32%。2001年进口量比1997年下降17.33%,年均下降4.65%。进口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2001年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
  (二)进口产品市场份额。
  1997-2001年五年间,进口取向硅电钢在中国国内的市场份额分别为82.84%、66.05%、62.57%、53.87%和63.21%,1998-2001年进口产品市场份额分别比上年下降16.78个百分点、下降3.48个百分点、下降8.71个百分点、增加9.34个百分点。2001年进口产品市场份额比1997年下降19.63个百分点,年均下降4.91个百分点。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近期有所上升。
  (三)国内产业指标。
  1997-2001年,被调查企业取向硅电钢总生产能力共增长72.33%,年均增长14.58%;产量增长115.59%,年均增长21.17%;开工率增加18.39个百分点,年均增加4.6个百分点;销售量增长91.28%,年均增长24.13%;市场份额增加37.55个百分点,年均增加9.39个百分点;销售价格上升14.74%,年均上升4.69%;销售收入增长119.47%,年均增长29.96%;税前利润上升209.94%,年均上升69.98%;单位产品税前利润上升62.04%,年均上升20.68%。就业人数增长57.40%,年均增长12.01%;人均工资增长30.71%,年均增长6.92%;劳动生产率上升36.97%,年均上升8.18%。
三、裁定
  调查表明,取向硅电钢的进口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近期呈现大幅度增长,在中国国内的市场份额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近期有所增长;调查还表明,国内取向硅电钢产业状况较好,没有受到严重损害。据此,国家经贸委最终裁定,中国取向硅电钢产业没有受到严重损害。
  产品五不锈钢中板(带)(产品序号9)
一、被调查产品、国内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与国内产业
  被调查产品不锈钢中板(带)是进口至中国的厚度在4.75毫米至10毫米的热轧不锈钢卷材和厚度在4.75毫米及以上的冷轧不锈钢平板轧材。
  被调查产品不锈钢中板(带)在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口税则中的税则号是72191200、72193100。
  厚度在4.75毫米至10毫米的热轧不锈钢卷材是使用不锈钢板坯做原料,一般在加热到1000℃以上的高温状态下轧制成厚度为4.75毫米至10毫米的连续卷取或单张平板。色泽可以是未经酸洗时的黑褐色,也可以是经酸洗后的泛白色,一般没有亮度。主要生产工艺是板坯加热出炉后经热轧卷取或垛板冷却,也可按用户要求酸洗白化处理后交货。厚度在4.75毫米及以上的冷轧不锈钢平板轧材是使用不锈钢热轧板做原料,经酸洗发白之后,在室温状态下轧制而成厚度在4.75毫米及以上的连续卷取或单张平板。表面与热轧不锈钢相比相对光滑细腻,色泽通常为泛白色,有一定亮度。
  中国国内生产的不锈钢中板(带)与被调查产品在物理特性、化学性能上没有区别,生产工艺相似,产品用途基本相同,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在销售特点、海关税则分类等方面也相类似。因此,国家经贸委认定中国国内生产的不锈钢中板(带)与被调查产品属于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国家经贸委对中国国内生产不锈钢中板(带)的2户钢铁企业进行了调查,被调查企业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主要部分,能够代表国内产业。
二、产业损害及损害程度
  (一)进口情况。
  1997-2001年五年间,中国不锈钢中板(带)进口量分别为17988吨、37460吨、77295吨、88727吨和145472吨。1998-2001年进口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08.25%、106.34%、14.79%和63.96%。2001年进口量比1997年增长708.72%,年均增长68.64%。进口量大幅增长。
  (二)进口产品市场份额。
  1997-2001年五年间,进口不锈钢中板(带)在中国国内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4.60%、51.16%、56.06%、53.92%和69.01%,1998-2001年进口产品市场份额分别比上年增加16.57个百分点、增加4.90个百分点、下降2.14个百分点、增加15.09个百分点。2001年进口产品市场份额比1997年增加34.41个百分点,年均增加8.60个百分点。总体呈上升趋势。
  (三)国内产业指标。
  1997-2001年,被调查企业不锈钢中板(带)总生产能力共增长97.97%,年均增长18.62%;产量增长174.96%,年均增长28.77%;开工率增加17.33个百分点,年均增加4.33个百分点;销售量增长197.53%,年均增长31.34%;市场份额下降11.18个百分点,年均下降2.8个百分点;销售价格下降8.32%,年均下降2.15%;销售收入增长172.79%,年均增长28.52%;税前利润上升304.86%,年均上升76.21%;单位产品税前利润上升36.07%,年均上升9.02%;就业人数上升115.00%,年均上升21.09%;人均工资增长2.09%,年均增长0.52%;劳动生产率上升8.73%,年均上升2.11%。
三、裁定
  调查表明,不锈钢中板(带)的进口数量大幅增长,进口不锈钢中板(带)在中国国内市场上的份额总体呈上升趋势;调查还表明,国内不锈钢中板(带)产业状况较好,没有受到严重损害。据此,国家经贸委最终裁定,中国不锈钢中板(带)产业没有受到严重损害。
  产品六热轧不锈钢薄板(带)(产品序号10)
  被调查产品热轧不锈钢薄板(带)是进口至中国的厚度小于4.75毫米的热轧不锈钢卷材、热轧不锈钢非卷材和热轧不锈钢平板轧材。
  被调查产品热轧不锈钢薄板(带)在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口税则中的税则号是72191300、72191400、72192300、72192400、72201200。
  该产品使用不锈钢板坯作原料,一般加热到1000℃以上的高温状态下轧制成厚度小于4.75毫米的连续卷取或单张的平板,表面与冷轧不锈钢相比相对粗糙。色泽可以是未经酸洗时的黑褐色,也可以是经酸洗后的泛白色,一般没有亮度。该产品的主要生产工艺是将不锈钢板坯加热、热轧、卷取或垛板,也可按用户要求酸洗白化处理后交货。
  国家经贸委对中国国内生产热轧不锈钢薄板(带)的2户钢铁企业进行了调查,被调查企业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主要部分,能够代表国内产业。
  国家经贸委注意到,中国热轧不锈钢薄板(带)产业尚处于成长阶段,1997-2001年五年间,国内产业的生产能力、产量均大幅度增长,共增长152.48%和1726.85%,年均增长26.05%和106.74%。但是,由于国内产业生产能力和产量的基数较小,这种增长仍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市场表观消费量增长的需要。1997-2001年国内表观消费量共增长421.85%,年均增长51.14%,而国内热轧不锈钢薄板(带)生产企业生产的产品主要为企业自用,仅有少量规格、品种的产品对外销售,国内热轧不锈钢薄板(带)产业的商品供应量严重不足,国内市场对热轧不锈钢薄板(带)的需求主要依靠进口满足。1997-2001年,进口量增长了366.30%,年均增长46.95%。进口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一直在90%以上。
  上述情况表明,国内热轧不锈钢薄板(带)产品与被调查进口产品的竞争条件不同,进口热轧不锈钢薄板(带)不构成对国内产业的严重损害。
  根据上述事实、证据及分析结论,国家经贸委最终裁定,进口热轧不锈钢薄板(带)没有对中国国内热轧不锈钢薄板(带)产业造成严重损害。
  产品七其他不锈钢板(产品序号12)
  被调查产品其他不锈钢板是指进口至中国的除不锈钢中板(带)、热轧不锈钢薄板(带)、冷轧不锈钢薄板(带)之外的其他不锈钢平板轧材。
  被调查产品其他不锈钢板在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口税则中的税则号是72199000、72209000。
  本案调查期间,申请人没有提供生产与被调查产品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产业的有关情况和相关数据,国家经贸委也没有收集到与被调查产品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国内产业的有关情况和相关数据,因此,国家经贸委决定终止对被调查产品其他不锈钢板的调查。
  产品八其他(热轧)普钢带(产品序号13)
一、被调查产品、国内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与国内产业
  被调查产品其他(热轧)普钢带是进口至中国未经包覆、镀层或涂层的厚度小于4.75毫米、宽度小于600毫米的铁或非合金钢带。
  被调查产品其他(热轧)普钢带在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口税则中的税则号是72111300、72111400、72111900、72119000。
  该产品的主要生产工艺是:钢坯加热后通过热轧机轧制卷取而成。热轧钢带主要用途是做冷轧带钢、焊管、冷弯和焊接型钢的原料或用于制作各种结构件及轻工等部门。
  中国国内生产的其他(热轧)普钢带与被调查产品在物理特性、化学性能上没有区别,生产工艺相似,产品用途基本相同,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在销售特点、海关税则分类等方面也相类似。因此,国家经贸委认定中国国内生产的其他热普钢带与被调查产品属于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
  国家经贸委对中国国内生产其他(热轧)普钢带的12户钢铁企业进行了调查,被调查企业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主要部分,能够代表国内产业。
二、产业损害及损害程度
  (一)进口情况。
  1997-2001年五年间,中国其他(热轧)普钢带进口量分别为131052吨、117099吨、130224吨、164435吨和182913吨。1998-2001年进口量分别比上年下降10.65%、增长11.21%、增长26.27%和增长11.24%。2001年进口量比1997年增长39.57%,年均增长8.69%。
  (二)进口产品市场份额。
  1997-2001年五年间,进口其他(热轧)普钢带在中国国内市场的占有份额分别为3.05%、2.59%、1.90%、2.03%和1.79%,1998-2001年进口产品市场份额分别比上年下降0.46个百分点、下降0.69个百分点、增加0.13个百分点和下降0.24个百分点。2001年进口量比1997年下降1.26个百分点,年均下降0.32个百分点。市场份额均在4%以下,且略有下降。
  (三)国内产业指标。
  1997-2001年,被调查企业其他(热轧)普钢带总生产能力共增长70.31%,年均增长14.24%;产量增长90.59%,年均增长17.50%;开工率增加7.26个百分点,年均增加1.82个百分点;销售量增长47.64%,年均增长10.23%;市场份额下降18.72个百分点,年均下降4.68个百分点;销售价格下降14.58%,年均下降3.86%;销售收入增长26.11%,年均增长5.97%;税前利润增长372.83%,年均增长93.21%;单位产品税前利润上升284.79%,年均上升71.20%;就业人数上升1.22%,年均上升0.30%;人均工资增长20.37%,年均增长4.74%;劳动生产率下降25.74%,年均下降7.17%。
三、裁定
  调查表明,其他(热轧)普钢带的进口数量有所增长,进口其他(热轧)普钢带在中国国内的市场份额总体在4%以下且呈下降趋势,2001年甚至在2%以下;调查还表明,国内其他(热轧)普钢带产业状况较好。据此,国家经贸委最终裁定,进口其他(热轧)普钢带产品没有对中国国内其他(热轧)普钢带产业造成严重损害。
  产品九普盘条(产品序号14)
一、被调查产品、国内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与国内产业
  被调查产品普盘条(不包括带有轧制过程中产生的凹痕、凸缘、槽沟及其他变形的不规则盘卷的铁及非合金钢的热轧条、杆),是指进口至中国的热轧铁及非合金钢的圆截面条杆,经绕成盘卷而成的钢材品种,直径为5.0毫米至14毫米。
  被调查产品普盘条在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口税则中的税则号为:72139100、72132000。
  该产品的主要生产工艺是:方坯加热出炉,经多道次热轧,控制冷却,集卷,捆扎而成。普盘条主要用于建筑、焊条、铆螺件、弹簧、交通等领域,并作为金属制品的原料。
  中国国内生产的普盘条与被调查产品在物理特性、化学性能上没有区别,生产工艺相似,产品用途基本相同,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在销售特点、海关税则分类等方面也相类似。因此,国家经贸委认定中国国内生产的普盘条与被调查产品属于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
  国家经贸委对中国国内生产普盘条的19户钢铁企业进行了调查,被调查企业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主要部分,能够代表国内产业。
二、产业损害及损害程度
  (一)进口情况。
  1997-2001年五年间,中国普盘条进口量分别为1065203吨、609711吨、362064吨、146605吨和277646吨。1998-2001年进口量分别比上年下降42.76%、下降40.62%、下降59.51%和增长89.38%。2001年进口量比1997年下降73.93%,年均下降28.55%。进口数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2001年进口数量呈大幅度增长。
  (二)进口产品市场份额。
  1997-2001年五年间,进口普盘条在中国国内的市场份额分别为5.22%、2.67%、1.37%、0.56%和0.95%,1998-2001年进口产品市场份额分别比上年下降2.55个百分点、下降1.30个百分点、下降0.82个百分点和增加0.39个百分点。2001年进口产品市场份额比1997年下降4.27个百分点,年均下降1.07个百分点。
  (三)国内产业指标。
  1.生产能力有所增长,产量增长不足,开工率变化不大。
  被调查企业总生产能力1997-2001年分别为11929072吨、12128191吨、13281030吨、14737160吨和16705476吨,1998-2001年生产能力分别比上年增长1.67%、9.51%、10.96%和13.36%。
  被调查企业总产量1997-2001年分别为9825500吨、10761798吨、12085760吨、12621055吨和14286695吨,1998-2001年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9.53%、12.30%、4.43%和13.20%。产量有所增长,但低于表观消费量的增长。
  被调查企业开工率1997-2001年分别为82.37%、88.73%、91.00%、85.64%和85.52%,开工率变化不大。
  2.销售量增长不足,市场份额略有下降。
  被调查企业销售量1997-2001年分别为10559567吨、11283778吨、12685476吨、13288627吨和14554025吨,1998-2001年销售量分别比上年增长6.86%、12.42%、4.75%和9.52%。2001年比1997年增长37.83%,年均增长8.35%,低于表观消费量的增长,销售量增长不足。
  被调查企业普盘条的市场份额1997-2001年分别为50.78%、49.15%、47.77%、49.78%和49.20%。2001年比1997年下降1.58个百分点,年均下降0.39个百分点。
  3.销售价格明显下降,销售收入增长不足,税前利润和单位产品税前利润近期下降明显。
  被调查企业销售价格1997-2001年分别为2092元/吨、1942元/吨、1819元/吨、1885元/吨和1870元/吨,1998-2001年销售价格分别比上年下降7.17%、下降6.32%、上升3.62%和下降0.82%,2001年比1997年下降10.62%,年均下降2.77%。
  被调查企业销售收入1997-2001年分别为22089302345元、21912924246元、23077219484元、25050209327元和27211486804元,1998-2001年销售收入分别比上年下降0.80%、增长5.31%、增长8.55%和增长8.63%。2001年比1997年增长23.19%,年均增长5.35%,低于表观消费量的增长,销售收入增长不足。
  被调查企业税前利润1997-2001年分别为910450800元、250480066元、297076275元、983966170元和823334428元。1998-2001年税前利润分别比上年下降72.49%、上升18.60%、上升231.22%和下降16.32%。2001比1997年下降9.57%,年均下降2.39%。税前利润下降明显。
  被调查企业单位产品税前利润1997-2001年分别为86元/吨、22元/吨、23元/吨、74元/吨和57元/吨。2001年比1997年下降34.39%,年均下降8.60%。单位产品税前利润下降明显。
  4.就业人数降幅较大,人均工资和劳动生产率上升。
  被调查企业就业总人数1997-2001年分别是24672人、22848人、21578人、20431人和19301人,1998-2001年就业人数分别比上年下降7.39%、5.56%、5.32%和5.53%,2001年比1997年下降21.77%,年均下降5.95%。
  被调查企业人均工资1997-2001年分别为12281元、12189元、14021元、16138元和18612元,1998-2001年人均工资分别比上年下降0.75%、增长15.03%、增长15.11%和增长15.33%,2001年比1997年增长51.51%,年均增长10.95%。
  被调查企业劳动生产率1997-2001年分别为686吨/人、726吨/人、879吨/人、835吨/人和903吨/人。2001年比1997年上升31.64%,年均上升7.11%。
  (四)中国国内普盘条产业受到了严重损害。
  从调查获取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997-2001年,国内普盘条产业生产能力有所增长、产量增长不足,开工率变化不大;销售量增长不足,市场份额略有下降;销售价格明显下降,销售收入增长不足,税前利润和单位产品税前利润近期下降明显;就业人数降幅较大,人均工资和劳动生产率上升。国家经贸委认定,中国国内普盘条产业受到了严重损害。
三、进口与严重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
  调查表明进口普盘条产品在中国国内市场份额均在6%以下且呈下降趋势,1999、2000和2001年的市场份额更低于2%,进口普盘条产品不构成对国内产业的严重损害。因此国内产业的状况与被调查产品的进口没有因果关系。
四、裁定
  根据上述事实、证据及分析结论,国家经贸委最终裁定,进口普盘条产品没有对中国国内普盘条产业造成严重损害。
  产品十螺纹钢(产品序号15)
一、被调查产品、国内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与国内产业
  被调查产品螺纹钢是进口至中国的由铁或非合金钢的材料经热轧或冷轧后在表面形成规则的凹痕、凸缘、槽沟等变形的条、杆。该产品除热轧或冷轧外,未经进一步加工。
  被调查产品螺纹钢在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口税则中的税则号是72142000。
  螺纹钢即带肋钢筋,分为热轧带肋钢筋和冷轧带肋钢筋。热轧钢筋的螺纹形状有人字形和螺旋形两种。热轧带肋钢筋的主要生产过程是钢坯加热轧制(部分产品采用轧后余热处理)、剪切、冷却精整、收集捆扎。轧制设备以小型型钢轧机为主,部分小规格产品由线材轧机生产;冷轧带肋钢筋的生产过程是用线材盘条作原料,经冷轧设备轧制而成。螺纹钢具有一定的强度(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延性(延伸率)、焊接性能、冷弯性能以及与混凝土有较好的附着力等。螺纹钢主要用于公路、铁路、桥梁、水电、房屋、市政建设等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中国国内生产的螺纹钢与被调查产品在物理特性、化学性能上没有区别,生产工艺相似,产品用途基本相同,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在销售特点、海关税则分类等方面也相类似。因此,国家经贸委认定中国国内生产的螺纹钢与被调查产品属于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
  国家经贸委对中国国内生产螺纹钢的22户钢铁企业进行了调查,被调查企业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主要部分,能够代表国内产业。
二、产业损害及损害程度
  (一)进口情况。
  1997-2001年五年间,中国螺纹钢进口量分别为1172464吨、1143601吨、580204吨、38436吨和54060吨。1998-2001年进口量分别比上年下降2.46%、下降49.27%、下降93.38%和增长40.65%。2001年进口产品进口量比1997年下降95.39%,年均下降53.66%。
  (二)进口产品市场份额。
  1997-2001年五年间,进口螺纹钢在中国国内的市场份额分别为6.64%、5.20%、2.32%、0.16%和0.15%,1998-2001年进口产品市场份额分别比上年下降1.43个百分点、2.88个百分点、2.17个百分点和0.01个百分点。2001年进口产品市场份额比1997年下降6.49个百分点,年均下降1.62个百分点。进口产品市场份额很小而且逐年下降。
  (三)国内产业指标。
  1997-2001年,被调查企业螺纹钢总生产能力共增长64.85%,年均增长13.31%;产量增长97.33%,年均增长18.52%;开工率增加13.59个百分点,年均增加3.40个百分点。销售量增长95.52%,年均增长18.25%;市场份额共下降3.16个百分点,年均降低0.79个百分点。销售价格下降9.30%,年均下降2.41%;销售收入增长77.34%,年均增长15.40%;税前利润上升443.98%,年均上升110.99%;单位产品税前利润上升178.22%,年均上升44.56%。就业人数下降2.09%,年均下降0.53%;人均工资增长39.60%,年均增长8.70%;劳动生产率上升95.04%,年均上升18.18%。
三、裁定
  调查表明,螺纹钢的进口量下降明显,进口螺纹钢在中国国内市场上的份额总体在7%以下且呈逐年下降趋势;调查还表明,国内螺纹钢产业状况较好。据此,国家经贸委最终裁定,进口螺纹钢产品没有对中国国内螺纹钢产业造成严重损害。
  产品十一冷轧棒材(产品序号16)
  被调查产品冷轧棒材是进口至中国的由铁及非合金钢经冷加工而成的条、杆。
  被调查产品冷轧棒材在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口税则中的税则号是72151000、72155000、72159000。
  该产品的主要生产过程通常是将热轧棒材进行冷拔、剥皮及磨光等加工。该产品的强度和断面尺寸精度要求较高,是冷加工形成的产品,其断面形状为圆形、方形、扁形、六角形、八角形等;该产品同时也是制作机械零件的原材料。
  在本案调查过程中,申请人没有提供生产与被调查产品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产业的有关情况和相关数据,国家经贸委也没有搜集到生产与被调查产品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国内产业的有关情况和相关数据,因此国家经贸委决定终止对被调查产品冷轧棒材的调查。
  产品十二H型钢(产品序号17)
一、被调查产品、国内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与国内产业
  被调查产品H型钢是进口至中国的截面为H型、翼缘较宽且两个表面相互平行的型材。主要品种有碳素结构钢H型钢和低合金高强度钢H型钢,产品规格主要有窄翼缘、中翼缘、宽翼缘、腹板高57-1000毫米等。
  被调查产品H型钢在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口税则中的税则号是72161010、72163300。
  该产品的主要生产过程是:采用异型坯,加热,经万能轧机轧制、矫直、冷却、精整、收集、捆扎而成。该产品主要特点是:根据不同用途合理分配截面尺寸的高宽比,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优越的使用性能,侧向刚度大,抗弯能力强,翼缘宽且两表面互相平行,便于机械加工和安装,使钢结构的连接简单易行。以热轧H型钢为主的钢结构,其结构科学合理,塑性和柔韧性好,结构稳定性高,适用于承受振动和冲击载荷大的建筑结构,抗自然灾害能力强,特别适用于一些多地震发生带的建筑结构。
  该产品主要用途包括:民用建筑钢结构、高层钢结构建筑、工业构筑的钢结构承重支架、柱、管道支架、运输桥支架;矿井支架及高炉炉体框架、工业楼盖梁,地下工程的钢桩及支护结构。还用作深基坑工程护坡柱,石油化工及电力等工业设备支架,大跨度钢桥构件,机械设备制造、车辆及船舶制造、高架桥建造、抗震防火等临时建筑等以及海上石油平台。
  中国国内生产的H型钢与被调查产品在物理特性、化学性能上没有区别,生产工艺相似,产品用途基本相同,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在销售特点、海关税则分类等方面也相类似。因此,国家经贸委认定中国国内生产的H型钢与被调查产品属于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
  国家经贸委对中国国内生产H型钢的2户钢铁企业进行了调查,被调查企业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主要部分,能够代表国内产业。
二、产业损害及损害程度
  (一)进口情况。
  1997-2001年五年间,中国H型钢进口量分别为53261吨、61593吨、77807吨、35097吨和37590吨。1998-2001年进口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5.64%、增长26.32%、下降54.89%和增长7.10%。2001年进口量比1997年下降29.42%,年均下降8.34%。
  (二)进口产品市场份额。
  1997-2001年五年间,进口H型钢在中国国内的市场份额分别为96.23%、78.64%、40.89%、10.50%和7.24%。2001年进口产品市场份额比1997年下降88.99个百分点,年均下降22.25个百分点,总体呈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较大。
  (三)国内产业指标。
  国家经贸委仅仅调查到2000和2001年度国内产业数据,未获得1997�1999年的国内H型钢产业指标。2001年与2000年相比,被调查企业总生产能力下降2.95%;产量增长46.72%;开工率增加26.67个百分点。销售量增长50.23%;市场份额增加19.49个百分点。销售价格下降9.65%;销售收入增长35.73%;税前利润下降37.44%;单位产品税前利润下降58.36%。就业人数上升20.37%;人均工资增长22.41%;劳动生产率上升62.25%。
三、裁定
  调查表明,H型钢进口量总体呈下降趋势,2001年有所增长,进口H型钢的市场份额呈逐年下降趋势,2001年仅为7.24%;调查还表明,2001年国内H型钢产业价格、利润等指标虽比2000年有所下降,但其他指标较好。据此,国家经贸委最终裁定,进口H型钢产品没有对中国国内H型钢产业造成严重损害。
  产品十三截面高≥80毫米槽钢(产品序号18)
一、被调查产品、国内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与国内产业
  被调查产品截面高≥80毫米槽钢是进口至中国的由铁或非合金钢的热轧而成的断面为槽型(U型)且截面高在80毫米及以上的条材。
  被调查产品截面高≥80毫米槽钢在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口税则中的税则号是72163100。
  该产品的主要生产过程是:方坯加热后,经热轧,出现一系列孔型变化或轧辊配置变化,轧出槽型(U型)断面条材,经冷却、精整、收集、捆扎而成。
  中国国内生产的截面高≥80毫米槽钢与被调查产品在物理特性、化学性能上没有区别,生产工艺相似,产品用途基本相同,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在销售特点、海关税则分类等方面也相类似。因此,国家经贸委认定中国国内生产的截面高≥80毫米槽钢与被调查产品属于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
  国家经贸委对中国国内生产截面高≥80毫米槽钢的7户钢铁企业进行了调查,被调查企业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主要部分,能够代表国内产业。
二、产业损害及损害程度
  (一)进口情况。
  1997-2001年五年间,中国截面高≥80毫米槽钢进口量分别为11303吨、9813吨、6641吨、10749吨和9763吨。1998-2001年进口量分别比上年下降13.19%、下降32.32%、增长61.86%和下降9.17%。2001年进口量比1997年下降13.62%,年均下降3.59%。
  (二)进口产品市场份额。
  1997-2001年五年间,进口截面高≥80毫米槽钢在中国国内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03%、0.59%、0.36%、0.59%和0.46%,总体呈下降趋势。1998-2001年进口产品市场份额分别比上年下降0.44个百分点、0.23个百分点、增加0.23个百分点、下降0.14个百分点。2001年进口产品市场份额比1997年下降0.58个百分点,年均下降0.14个百分点。进口产品市场份额维持在2%以下,且呈下降趋势。
  (三)国内产业指标。
  1997-2001年,被调查企业总生产能力共增长12.99%,年均增长3.10%;产量共增长76.63%,年均增长15.28%;开工率增加21.23个百分点,年均增加5.31个百分点。销售量增长126.39%,年均增长22.66%;市场份额增加4.71个百分点,年均增加1.18个百分点。销售价格下降6.52%,年均下降1.67%;销售收入增长111.63%,年均增长20.61%;税前利润上升1085.32%,年均上升271.33%;单位产品税前利润上升423.57%,年均上升105.89%。就业人数上升3.08%,年均上升0.76%;人均工资增长42.97%,年均增长9.35%;劳动生产率上升19.48%,年均上升4.55%。
三、裁定
  调查表明,截面高≥80毫米槽钢进口量呈下降趋势,进口截面高≥80毫米槽钢在中国国内市场上的份额总体在2%以下且呈下降趋势;调查还表明,国内截面高≥80毫米槽钢产业状况较好。国家经贸委最终裁定,进口截面高≥80毫米槽钢产品没有对中国国内截面高≥80毫米槽钢产业造成严重损害。
  产品十四截面高≥80毫米角钢(产品序号19)
一、被调查产品、国内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与国内产业
  被调查产品截面高≥80毫米角钢是进口至中国由铁或非合金钢热轧成截面为直角形状且截面高在80毫米及以上的条材。
  被调查产品截面高≥80毫米角钢在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口税则中的税则号是72164010。
  该产品的主要生产工艺是:方坯加热后,经热轧,出现一系列孔型变化或轧辊配置变化,轧出角型断面条材,经冷却、精整、收集、捆扎而成。
  中国国内生产的截面高≥80毫米角钢与被调查产品在物理特性、化学性能上没有区别,生产工艺相似,产品用途基本相同,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在销售特点、海关税则分类等方面也相类似。因此,国家经贸委认定中国国内生产的截面高≥80毫米角钢与被调查产品属于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
  国家经贸委对中国国内生产截面高≥80毫米角钢的4户钢铁企业进行了调查,被调查企业的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主要部分,能够代表国内产业。
二、产业损害及损害程度
  (一)进口情况。
  1997-2001年五年间,中国截面高≥80毫米角钢进口量分别为21431吨、17913吨、12228吨、22143吨和29905吨。1998-2001年进口量分别比上年下降16.42%、下降31.74%、增长81.08%和35.06%。2001年比1997年增长39.54%,年均增长8.69%。
  (二)进口产品市场份额。
  1997-2001年五年间,进口截面高≥80毫米角钢在中国国内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74%、1.22%、0.77%、1.37%和1.36%,1998-2001年进口产品市场份额分别比上年下降0.52个百分点、下降0.45个百分点、增加0.60个百分点、下降0.01个百分点。2001年比1997年下降0.37个百分点,年均下降0.09个百分点。进口产品市场份额在2%以下,且呈下降趋势。
  (三)国内产业指标。
  1997-2001年,被调查企业总生产能力共增长17.85%,年均增长4.19%;产量增长147.82%,年均增长25.47%;开工率增加34.94个百分点,年均增加8.74个百分点。销售量增长160.42%,年均增长27.03%;市场份额增加8个百分点,年均增加2个百分点。销售价格下降4.50%,年均下降1.15%;销售收入增长148.69%,年均增长25.58%;税前利润上升398.40%,年均上升99.60%;单位产品税前利润上升214.59%,年均上升53.65%。就业人数下降11.20%,年均下降2.93%;人均工资增长54.62%,年均增长11.51%;劳动生产率上升297.97%,年均上升41.24%。
三、裁定
  调查表明,截面高≥80毫米角钢的进口量有所增长,进口截面高≥80毫米角钢在中国国内市场上的份额总体在2%以下且呈下降趋势;调查还表明,国内截面高≥80毫米角钢产业状况较好。国家经贸委最终裁定,进口截面高≥80毫米角钢产品没有对中国国内截面高≥80毫米角钢产业造成严重损害。
  产品十五其他普通型钢(产品序号20)
一、被调查产品、国内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与国内产业
  被调查产品其他普通型钢是进口至中国的由其他铁或非合金钢热轧而成的角材、型材及异型材。
  被调查产品其他普通型钢在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口关税税则中的税则号是72165090。
  该产品的主要生产工艺是:方坯加热后,经热轧,出现一系列孔型变化或轧辊配置变化,轧出所需不同截面的条材,经冷却、精整、收集、捆扎而成。
  中国国内生产的其他普通型钢与被调查产品在物理特性、化学性能上没有区别,生产工艺相似,产品用途基本相同,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因此,国家经贸委认定中国国内生产的其他普通型钢与被调查产品属于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
  中国国内生产其他普通型钢的9户钢铁企业参加了调查。国家经贸委没有获得调查期内有关国内产业总产量、表观消费量等数据。
二、产业损害及损害程度
  (一)进口情况。
  1997-2001年五年间,中国其他普通型钢进口量分别为39038吨、43432吨、33720吨、25452吨和27369吨。1998-2001年进口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1.26%、下降22.36%、下降24.52%和增长7.53%。2001年进口量比1997年下降29.89%,年均下降8.50%。
  (二)国内产业指标。
  1997-2001年,被调查企业其他普通型钢产品的总生产能力共增长28.59%,年均增长6.49%;产量共增长32.33%,年均增长7.25%;开工率共增加2.22个百分点,年均增加0.56个百分点。销售量共增长22.00%,年均增长5.10%;销售价格共下降2.73%,年均下降0.69%;销售收入共增长18.67%,年均增长4.37%;税前利润共上升239.29%,年均上升59.82%;单位产品税前利润共上升214.18%,年均上升53.54%。就业人数共上升2.36%,年均上升0.58%;人均工资共增长34.74%,年均增长7.74%;劳动生产率共上升75.76%,年均上升15.14%。
三、裁定
  调查表明,其他普通型钢的进口量在调查期内总体呈下降趋势。国家经贸委没有获得调查期内国内产业总产量、表观消费量等综合数据,被调查的9户钢铁企业的有关数据显示其他普通型钢国内产业各项经济指标较好。据此,国家经贸委最终裁定,进口其他普通型钢产品没有对中国国内其他普通型钢产业造成严重损害。
  产品十六冷弯型钢(产品序号21)
  被调查产品冷弯型钢是进口至中国的采用热带卷或冷带卷做原料,经冷辊压成型的型材及异型材。
  被调查产品冷弯型钢在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口税则中的税则号是72166100、72166900、72169100、72169900。
  该产品的主要生产工艺是热轧卷或冷轧卷开卷后,在室温下经一系列辊压弯曲变形,剪切、收集捆扎而成。该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石油、化工、制冷、饮料、食品、纺织、印染、医疗、建筑、核电等领域。
  中国国内生产的冷弯型钢与被调查产品在物理特性、化学性能上没有区别,生产工艺相似,产品用途基本相同,具有很强的可替代性;在销售特点、海关税则分类等方面也相类似。因此,国家经贸委认定中国国内生产的冷弯型钢与被调查产品属于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
  国家经贸委仅收到中国国内生产冷弯型钢的1户钢铁企业提供的信息,且该企业的产量仅占全国总产量的15%。国家经贸委认定该企业不能代表国内产业,因此,决定终止对被调查产品冷弯型钢的调查。
  产品十七石油天然气用管道管(产品序号22)
  被调查产品石油天然气用管道管是进口至中国的用于石油天然气输送的无缝钢管。
  被调查产品石油天然气用管道管在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口税则中的税则号是73041000。
  该产品的主要生产工艺是:管坯加热到1250℃以上,经穿孔、轧管、均整、定径等一系列热轧变形后,再经矫直、切管、水压试验,收集、捆轧而成。该产品主要用于石油天然气输送。
  在调查期间,虽然有国内生产者接受了调查,但国家经贸委经过审查认为其提供的材料不符合要求,没有采用。由于申请人没有提供生产与被调查产品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国内产业的有关情况和相关数据,国家经贸委也没有搜集到生产与被调查产品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国内产业的有关情况和相关数据,因此国家经贸委决定终止对被调查产品石油天然气用管道管的调查。
  产品十八石油天然气用套、导及钻管(产品序号23)
一、被调查产品、国内同类或直接竞争产品与国内产业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4444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