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律案例 > 刑事案例 > 刑法案例 >
法人代表冒用公司名义贷款并将贷款全部挪做私
www.110.com 2010-07-24 15:41

  案情:

  魏某系某运输出租公司经理,法人代表。1998年初,魏某个人从其朋友处借款60万元,自己个人购买了两辆走私的本田轿车,魏某将其中一辆挂靠在其公司。魏某在任公司经理期间,于1998年3月份用挂靠在本单位属于自己个人所有的本田车作为质押,私自决定用本单位名义从银行贷款45万元,贷款期限两个月,但该款没有到公司帐上,魏某将其中的38万元归还朋友借款,剩余的7万元被其个人使用。1999年8月份,海关将银行质押的本田车认定为走私车予以没收,贷款至今未还。

  分歧意见:

  本案如何认定,有两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魏某的行为构成贷款诈骗罪,理由是:一、主观上魏某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贷款后将贷款全部挪做私用。二、客观上魏某在贷款时有欺诈行为,冒用公司名义并且在贷款到期后拒不归还。

  第二种意见认为:魏某的行为不构成刑事犯罪,属于违反公司内部的财务制度,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理由是:一、魏某作为公司的法人代表有权以公司名义向银行申请贷款,不属于冒用公司名义。二、银行可以直接向魏某所在公司追要贷款,因此银行的利益并未受到损害。三、魏某在贷款时向银行提供了担保,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评析:

  笔者同意第一种观点。理由如下:

  1、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所谓贷款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使用虚假的合同、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或者以其他方法,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在认定本罪的时候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认罪标准。在司法实践中,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通常是区分罪与非罪的关键。而且从我国现行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来看,构成该罪所要求具备的非法占有目的并不一定非要是事前预谋的,该目的可以产生于事后,比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诈骗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的隐匿贷款去向,贷款期满后拒不偿还的也应认定为贷款诈骗。由此可以看出在上述情形中行为人非法占有的目的并不一定非要在事前预谋,事后没有正当理由拒不偿还贷款的可以认定为主观上有非法占有目的。结合本案的情形,被告人魏某在贷款后不是将贷款转入公司帐户,而是全部挪做私用,并且贷款到期后拘不偿还。该行为足以表明其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而且其在贷款时不是用个人名义,而是借助自己的法人身份利用公司名义从银行借贷高额资金,该行为也表明了行为人在贷款时已经具有欺诈的故意。并且客观上也将贷款非法占有。根据主客观相同一的原则,应该认定魏某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