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公司法律 > 投资 > 外商直接投资 >
促进中小企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www.110.com 2010-07-09 14:16

目前 , 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已经达到 800 多万家 , 占全国企业总数的 99% 左右 , 其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国的 60% 、 57% 、 40% 和 60%, 提供了全社会 75% 左右的就业机会 , 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 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是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然而 , 融资难是中小企业面对的世界性难题 。  在我国金融体制尚不健全、民间资本相对短缺的条件下 , 融资困难尤为突出。利用外资是中小企业缓解融资难题可选择的道路。在我国的利用外资战略中 , 不能只注重吸引大型跨国公司投资 , 还必须把推动中小企业利用外资作为长期的战略安排。   一、意义   1、巩固国民经济的微观基础 , 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增长   中小企业吸收外商投资 , 是解决资金短缺的出路 , 它不仅能够使中小企业得到急需的资金 , 弥补资本缺口 , 同时也能引进先进的技术 , 管理经验和知识 , 利用外商的海外营销渠道 , 进入国际市场 , 拓展发展空间。   而中小企业得到更快发展 , 必然推动国民经济增长。通过吸收外商投资 , 整合中小企业现有资源 , 提高运营效率 ;通过产业群聚效应 ;降低生产成本 , 创造出中小企业较好的产业成长环境 ;中小企业在利用外资过程中建立起富有效率的企业治理结构 , 竞争力提高 , 必然促进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 , 增进整个社会经济效率 , 推动经济体制全面转轨。   2、降低社会失业率   由于中小企业劳动密集程度高、资本有机构成低 , 因而单位投资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明显高于大型企业。   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 , 取决于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生产经营的特点。我国中小企业一般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 主要分布在服务业、加工组装工业 , 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 资本有机构成较大企业低 , 因而 , 同量的资本投资在中小企业资本有机构成较低的领域 , 与投资在大企业资本有机构成高的领域 , 所产生的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是不同的。对中小企业的投资往往具有较大的就业贡献 , 拉动更多的就业。   目前 , 为了解决复杂的失业难题 , 降低社会失业率 , 高度关注中小企业吸引外商投资 , 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3、化解贫困 , 缩小社会收入差距  中小企业吸收外商投资能够对化解贫困 , 缩小社会收入差距起到很有益的作用。这是与中小企业促进就业和竞争的功能分不开的。   第一 , 外商投资劳动密集度高的中小企业 , 看中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 , 有利于提升我国收入较低的劳动者的收入水平。   第二 , 中西部地区吸收外商投资一般以中小企业为主 , 有利于缩小地区收入差距。   第三 , 外商投资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和中小企业成长 , 有利于消除垄断和不规范竞争造成的收入不合理拉大。   第四 , 外商投资企业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增加的重要来源 , 其所占比重逐步上升 , 中小企业吸收外商投资增多 , 可以增加财政收入 , 通过财政的再分配功能 , 缩小收入差距。   4、提高中小企业素质 , 扩大出口  通过利用外资提高中小企业素质 , 从产品、技术、管理、机制等多方面入手 , 培植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小企业 , 有利于扩大出口。  中国出口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由外商投资企业拉动的。目前 , 我国的出口产品中 , 劳动力密集型产品最具有国际竞争能力 , 出口产品所分布的产业中 , 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 而从事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生产的又大多是中小企业。把握住、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这三者的关系 , 大力推动中小企业吸收外商投资 , 是发挥我国经济比较优势 , 扩大出口的必由之路。   5、扩大外商投资新的增长点  投资是经济增长的第一推动力。外商投资是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利用外商投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 但是 , 吸收外商投资载体仍然单一。至今为止我国引资的主体一直是国有企业 , 而我国经济中最有活力的民营企业 , 与外商的合资合作受到多种局限。我国要找到扩大外商投资新的增长点 , 需要开拓新的吸引外商投资的载体。中小企业吸收外商投资有利于全方位地拓展利用外资的空间。   二、现状  1、中小企业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中所占的比例很小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所占的比重高达 99% 左右 , 但在 2002 年 , 我国仍在运营的注册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约 20 万家 , 仅占全国法人企业总数的 4% 。而在其中利用外商投资的中小企业所占比重远远低于大型企业。  2、经历了试探性投资、主要以建立中小企业为主的阶段以后 , 跨国公司大型的投资项目所占比重明显上升  我国在实行外商投资项目审批制度的过程中 , 规定外商投资在 3000 万美元以下的项目可以由地方政府自行审批 , 地方政府为了吸引外商投资 , 采取了相对宽松的审批策略 , 中小企业的外商投资项目所占的比重也较高。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扩大 , 跨国公司纷纷对华投 资 ,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 跨国公司进一步看好在中国投资的机会和前景 , 大举对华投资 , 目前 , 全球 500 家最大的跨国公司已经有 400 多家进入中国投资。跨国公司的投资一般具有投资规模大、项目投资数额高的特点 , 这也使中小企业吸收外商投资所占的比重下降。  3、以独资的方式兴建的外商投资企业所占比重上升 , 我国中小企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 , 组建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的比重下降。  4、外资的整体技术水平低。由于我国不少地区存在片面追求数量、不讲究质量 , 不考虑外资实际效益的倾向 , 导致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含量低 , 技资规模小 , 利用外资整体的质量不高。   5、引资联系渠道不完善。我国专门为中小企业开辟的引进外资渠道很少。引进外资举措尚不完善 , 效率偏低。许多企业认为由于类似的展会参加过多次 , 但是几乎没有收效 , 制约了中小企业利用外资的信心。   三、因素分析  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因素是多元的。   1、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吸收外资的首要因素。中小企业的信息透明度低 , 中小企业签定的合同一般不为公众所了解 , 一般也不在报刊上予以公告 , 其有关的供给、产出、客户、财务、经营者的经营能力等基本属于完全的私人信息 , 外部投资者难以把握 , 同时 , 中小企业一般不能发行公开交易的证券 , 因而亦无权威性的信用评估机构对其进行评级 , 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不具有公开性。此外 , 中小企业一般不能向投资者提供经过审计的财务报表。正是由于中小企业一般不能向外部传递其信用状况的信息 , 那些不熟悉该企业的投资者就难以获得它的信息 , 它们就不会轻易向这些企业提供贷款或与这些企业合资经营。当中小企业在寻求贷款和外源性资本支持时 , 银行和投资者因难以准确判断其信用程度 , 往往会 做出有违融资者意愿的逆向选择 , 由此而引发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为克服融资困难和实现融资目的 , 许多中小企业又会想方设法地隐瞒与己不利的各种信息 , 制造虚假信息 , 传递不真信号 , 从而演绎出另一种与市场规则相悖的逆向选择。外商投资者在寻找信用度高、风险小的投资对象时 , 对于信息具有隐蔽性、缺乏公开透明度的中小企业 , 往往避而远之。   在我国 , 缺乏这些信息传递、 披露方式和渠道 , 因而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愈加严重 , 外商寻找合资伙伴的信息搜集成本高 , 甚至即使愿意合资也难以找到合适的投资对象 , 中小企业希望利用外资 , 也由于信息不对称而找不到理想的外商 , 妨碍了我国中小企业吸引外商投资。   2、资信度低   在我国采取并实施渐进式改革战略过程中 , 社会行为高度短期化 , 企业、个人的行为也不可避免地短期化。中小企业利用船小好掉头的条件 , 生产经营的内容、方式、 投资的领域等经常处于变动中 , 短期化行为特征更加突出。加上长期以来 , 我国处于短缺的市场结构 下 , 在政府逐渐放开对经济活动的管制后 , 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能够迅速找到有利的投资场所 , 一哄而上 , 而当这一领域的短缺转为过剩后 , 中小企业又迅速转移投资进入新的短缺领域 , 这在长期以来也加剧了企业的短期化行为。反过来 , 中小企业的短期化行为也严重影 响了其资信程度 , 使中小企业资信程度偏低。   与大企业相比 , 中小企业的资金实力较弱 , 经营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 市场预测开发能力较弱 , 对销售和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欠缺 , 抵御市场波动风险的能力较差 , 这造成中小企业在具有很高开工率的同时 , 也具有较高的失败倒闭率。另外 , 我国中小企业所处产业的水平比较低级化 , 其占优势地位和主体地位的行业仍以“夕阳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 这就决定了中小企业一般处于进入壁垒低、竞争性的市场领域 , 生存难度大 , 绩效不高 , 风险大 , 生产经营规模小 , 产品市场变化快 , 经营场所不固定 , 人员流动性大 , 法人代 变动频繁 , 知名度低等特点 , 反过来也影响中小企业的资信度 , 使外商投资者与中小企业合资、合作经营的欲望降低 , 制约着中小企业利用外商投资。   3、血缘性、地缘性特征明显   民营经济中 99% 以上属于中小企业。中小民营企业家族式的管理方式比较普遍。在我国中小企业内部 , 企业主同管理者、技术人员、普通职员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复杂的关系 , 亲缘的 , 血缘的 , 地缘的 …… 这些关系使民营企业的外向性程度大大降低 , 血缘、情缘对事缘的排斥和窒息 , 会使企业无法按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运作 , 甚至排斥外商投资。  如果中小民营企业不能积极推进民营企业公司化改造过程 , 尽快建立起所谓“现代企业制度”, 进而 , 能够为企业在竞争性市场的可持续成长提供长期稳定的制度保证就无法减少对外国投资者的疑虑 , 或消除外国投资者对民营中小企业的顾虑。如果民营中小企业不能根据不断变化的环境 , 做出改变 , 进行自主的制度革新 , 重构业缘、事缘文化 , 按市场经济理性运作 , 依然固守家族企业的制度不放 , 就无法更好地吸收外商直接投资。   4、企业自身素质偏低  我国中小企业还存在许多发展过程中的缺陷 , 制约着中小企业吸收外商投资。这些缺陷主要包括 : 技术装备水平低 , 专业人才缺乏 , 筹集资金困难 , 财务状况混乱 , 没有固定 的销售渠道 , 大多数产品技术含量比较低、质量差 , 同一水平上的恶性竞争激烈 , 企业利润率偏低等等。这些都让外国投资者在做出投资决策的时候疑虑重重。   国内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低 , 难以满足跨国企业的要求 , 不能参加跨国公司产业链 , 难以利用外商的投资。   5、存在体制缺陷   国有中小企业 , 由于产权模糊和政企不分 , 严重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 也影响了企业与外商合资合作。产权边界模糊 , 交易过程中的谈判成本、履约成本、摩擦成本都会增加 , 交易成本上升 , 规范的市场交易和经济活动难以进行。当外商要进行投资、选择合作的投资伙伴时 , 首当其冲的就是确定这个企业是否具有明确的产权关系。我国中小小企业的产权状况不仅不利于提高企业效益 , 而且不利于中小企业吸引外商投资。  另外 , 我国不少国有中小企业负担沉重 , 负债率高 , 冗员多 , 人浮于事 , 离退休人员多 , 仍要承担离退休人员离退休费 , 管理组织人事关系、计划生育、社会福利、党团工会 组织活动等。许多企业还承担一些安置计划指标就业任务 , 各项负担沉重 , 这严重影响了外国投资者对这些企业投资的信心。   除了国有中小企业之外 , 我国中小企业有很大一部分是乡镇集体企业。在人民公社制度瓦解后 , 不少乡镇企业的产权结构改变了 , 但相关的配套改革不到位 , 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如何积极地促进私人投资增加的问题 , 更谈不到吸引外商投资。  6、政策支持乏力   首先 , 我国发展中小企业的政策环境和支持体系不完善 , 制约了中小企业与外国投资商的合作。  中国政府的企业政策有很明显的“扶大”、“扶优”、“扶持重点”的倾向 , 一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分属于政府不同的产业主管部门 , 这使得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存在行政 分割 , 政出多门。直到 1998 年在原国家经贸委内设立了面向全国的中小企业行政管理机构 - 中小企业司 , 这种状况才有所好转。   但是 , 目前分散管理的状况并没有彻底改变 , 对中小企业的总体规模、产业结构、财务状况等都缺乏全国统一的基本统计数据。同时 , 我国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即使制定了一些关于鼓励中小企业吸引外商投资的政策规定 , 但一般来说政策的导向性不强 , 可操 作性低 , 各地方政府专门针对中小企业吸引外商投资的具体政策几乎是空白。   中小企业在吸收外商投资方面复杂的审批程序 , 制度要求 , 是中小企业吸收外商投资的巨大障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 , 我国修改了外商投资管理办法 , 外商投资企业的注册程序大大简化 , 显然 , 这有利于扩大吸收外商投资。但是 , 针对中小企业利用外商投资的政策体系尚未健全。   其次 , 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的鼓励外商投资的政策规定 , 在或多或少地对外商投资产生吸引力的同时 , 也加大了外商投资的信息搜集成本 , 反过来影响外商投资 , 包括外商与中小企业的合资合作。  再次 , 中小企业了解外资政策法规的途径少、信息不对称 , 制约了中小企业运用国家政策规定吸收外商投资。   四、对策  目前的经济环境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十分有利。高速发展的经济 , 持续 24 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 , 加入 WT0, 为外商投资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长期稳定的收益预期 , 外国投资者对中国市场拥有极大兴趣。如何把握住机遇 , 更好地促进中小企业利用外商投资和中小企业的发展 , 是我国政府和企业都必须重视的课题。   1、推动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资信评定体系 , 缓解中小企业与外商投资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一个完善的中小企业资信评定体系 , 应该包括统一的资信评定标准、合格的资信评定机构以及相关的制度。   以建立实用、公开、透明的企业资信评级体系为原则 , 我国需要建立起一套统一的资信评定标准。在建设资信评定体系的时候 , 必须考虑到国际信用机构所执行的标准以及行业规范。合格的资信评定机构可以是政府设立的 , 也可以是民间设立的 , 当然也可以是外资企业。国家应着力引进国外的资信评估公司、评估机构。这类公司进驻中国 , 带来的绝不仅仅是能提供多少份资信报告 , 它们对我国国内整个资信体系的构建以及信用制度的完善将带来很大好处。还要建立银行系统的资信评定体系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建立中小企业信用评级体系 ,需要各方面的配合 , 如建立质检、工商、审计和新闻媒体为一体的监督制度 , 以净化信用市场 , 提高信用质量;要依靠法律系统维护管理 , 增加对中小企业信用问题的约束力 ;另外各经济主体 , 也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 , 形成全程信用管理模式。  2、设立中小企业利用外商投资专门支持系统   中小企业属于国民经济主体中的弱势群体 , 在利用外资中要有更大的收获 , 离不开政府协调、整合社会多方面的帮助 , 建立一种全面的支持系统。这一系统应该包括 : 政府部门 , 行业支援组织 ( 各种培训机构 , 中介机构 ), 工商机构及民间团体 ( 各类工会协会 ), 大专院校。支持系统的各部分有各自侧重的方面 , 它们相互补充 , 协调地工作 , 为中小企业吸收外商投资提供支持。   首先 , 政府部门除了应该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吸引外商投资机构之外 , 应该尤其注意与中小企业的联系和沟通 , 相关的政策披露、信息发布 , 并保证中小企业及时和易于获得政策信息。   由政府主办的面向全国各类中小企业的综合性服务网站 - 中国中小企业信息网 , 缺乏一个有效的交流平台 , 如缺乏投资方和引资方直接交流的平台 , 缺乏中小企业和政策制定者之间交流的渠道等等。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建设中小企业网络支持系统的经验 , 帮助中小企业 寻求合作伙伴。   其次 , 发挥由政府支持的行业协会等企业援助机构的作用 , 促进中小企业吸引外商投资。   建议我国政府利用现有的行业协会等机构 , 设立专门的中小企业吸引外商投资的呼叫中心 , 这种面向全国的电话中心将设立专门的话务人员 , 直接了解中小企业在利用外资中的需求 , 协助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引资问题;建立一个面向中小企业吸引外商投资的专门咨询机 构 , 帮助众多拥有技术优势的中小企业设计出有竞争力的项目规划 , 以吸引外商投资。  3、完善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吸收外商投资的配套政策体系   一是补充现有的中小企业吸引外商投资的配套政策体系 , 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引资政策环境。   改革开放 24 年来 , 我国政府陆续颁布的众多涉及外商投资的法律法规中 , 却没有专门针对中小企业吸收外商投资的法律。 今后政府应该把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为中小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作为设定政策体系考虑的基点 , 能放开的行业 , 应打破垄断尽早放开 ; 凡允许国外企业进入的行业 , 就应允许私营和个体企业的经营。应通过深化改革发展市场经济 , 真正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政府应该以一种正式的进程来重新评估和理顺现有的吸引外商投资政策法规 , 这种评估应该细化到地方政策法规 , 改变对中小企业吸引外商投资不公平的政策法规 , 以及地方之间相互攀比政策优惠幅度、恶性竞争局面。  二是建立完善的法律系统 , 支持中小企业吸收外商投资。  不少国家都为本国的中小企业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法律体系。这可以大大降低外国投资者搜集信息的交易成本 , 对国外投资者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为了重视和扶持中小企业吸收外商投资 , 我国可制定《中小企业吸引外商投资管理法》 , 促进中小企业利用外商投资。  4、利用加入 WTO 的机遇 , 请求 WTO 帮助中小企业管理人才培训   我国加入 WTO 后 , 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针对中小企业素质低、体制存在缺陷、竞争力差 ,影响利用外资和参与国际分工、与跨国公司合作等问题 , 要扩大中小企业利用外资的规模 , 提高中小企业利用外资的水平 , 必须全面提升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 力。  我国以发展中国家成员身份加入 WT0, 有条件按照 WTO 对发展中国家成员特殊待遇原则 , 请求 WTO 秘书处帮助进行官员和人才专项培训 , 并在培训中关注中小企业发展 , 帮助中小企业人才培育 , 提高管理者和劳动力素质 , 即借助 WTO 的培训制度进行中小企业人才开发。   WTO 有一套各成员国必须遵守的涉及贸易、结算、财务等诸多方面的规则。入世后 , 作为成员国 , 我国同样受到规则的约束 , 我国的中小企业应该尽快掌握这些新规则 , 而掌握这些规则的途径之一 , 就是利用 WTO 的相关培训机构 , 参加它们的培训活动、课程。   5、建立中小企业的产业群聚区 , 发挥高新技术产业中的中小企业吸收外商投资的作用  建立我国中小企业的产业群聚区以吸引外商投资的理论基础是聚集效应理论。它还可以化解我国中小企业血缘、地缘特征明显带来的矛盾。可以在大城市扶植建立起中小企业的聚集区 , 用政策手段引导中小企业的聚集。例如设立中小企业产业园区 , 由政府出资、租赁或开 发一块场地 , 以优惠条件出租给中小企业 , 并从法律、市场营销、设施、投资以及信息网络等方面为小企业提供服务 , 帮助中小企业寻找发展机遇。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