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婚姻家庭 > 婚姻动态 >
婚恋变奏曲-中国结婚制度的变革
www.110.com 2010-09-13 16:43

  《婚姻法》将

  妇女解放出来

  1950年制定的《婚姻法》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基本法。率先制定《婚姻法》的主要目的是解放妇女,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当时中国的绝大多数婚姻都属包办、买卖性质,很多妇女生活在不幸的婚姻中。妇女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另一半力量,解除包办买卖婚姻对妇女的束缚自然会对社会经济建设产生积极作用。

  可以说,1950年《婚姻法》有两个重要功绩,一是构建了婚姻自由制度,二是使妇女地位有了飞跃式的提高。毛泽东曾经说过,中国妇女在历史上长期处于神权、族权、父权、夫权的压迫下。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没有地位。在1950年《婚姻法》颁布之后,男女平等成为明确的法律规定。妇女从此走出家庭,获得了独立的社会地位,这对女性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变革,同时也有利于一夫一妻制的实现和对妇女利益的保护。

  文革期间,包括《婚姻法》在内的所有法律事实上都被废除了,中国处于法制荒芜时期。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着手恢复法制,《婚姻法》的修订因此被提上日程。如果说1950年《婚姻法》的特点是破旧立新,那么1980年婚姻法的意义就是巩固完善,目的是使社会主义婚姻家庭制度更加符合新时代的社会需求。

  1980年《婚姻法》的一个突出贡献是增加了计划生育原则,这条原则对后来中国人婚姻观念和家庭结构的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为使《婚姻法》更加完善,2001年,我国对《婚姻法》进行修正,其重要变化是为妇女、儿童和老人等弱势群体制定了更多保障性规定。京郊百姓的婚姻也经历了从包办到自由的嬗变。

  临嫁了

  还不知夫君是啥人

  新中国的建立,让人民真正当家做了主人,尤其是广大妇女得到了解放。在婚姻上,广大农村妇女终于挣脱了买卖与包办的枷锁,逐步迎来了爱情的春天。但在解放初期,由于长年受封建制度束缚,人们的思想还没从封建的禁锢中走出来。

  今年已76岁的董淑玉老人,是顺义区木林镇木林村人,想起自己的婚姻,她深有感触:“你们是赶上了好时候,我们那会儿,临嫁了还不知自己的丈夫是谁呢。”董淑玉17岁那年冬天嫁到木林村的,那时她自己什么都不懂,一切都听大人安排,终身大事也是家长说了算。结婚时,由于离娘家道远,头天晚上就住到丈夫的村子里来了,先住在别人家,第二天夫家才用一顶陈旧的花轿,把她娶进了家门。那个年头,各家都不是那么富裕,为了娶亲时让自家显得体面些,丈夫家一年打下的粮食全卖掉了,摆上好几桌酒席。那时讲究八碟俩盘,其实,就是一小碟菜,那就很不错了,不像现在席面那么丰盛。

  最让董淑玉老人无法忘怀的是,结婚时的穿戴都是借来的。由于穷,一般人家都没有闲钱,无法自己置办结婚用品,因此只能向别人家借。如今她还清楚地记得,自己结婚时穿的旗袍就是借人家的,“俺那个老头子,上下身穿的棉衣棉裤,头戴的春帽都是朝人家借的,完了事儿再还人家。”过门之后,添了一张口的家过得更艰难了,甚至连吃的都没有,只能从大集上买些陈糜子米勉强度日。

  如今,董淑玉老人的两儿两女各自早已成家立业,都过着美满的生活,自己的老头也是退休职工。她无限感慨地说,看看现在,女孩家结婚,都相当体面,卧车好几辆,是我们那代人根本不敢想的,说自己也赶上了好时候,是因为国家每月给二百元养老金,真是晚来的好运呀!

  农村娃

  把洋媳妇娶进门

  国庆60周年前夕, 在顺义区木林镇木林村刘洪顺家,看到从网上接收到的几张一男两女的混血儿照片。孩子特别可爱,他们是刘洪顺的洋外孙,提起这洋外孙和洋媳妇,刘洪顺就乐得合不拢嘴。儿子娶了个外国女孩,这事儿是他们村的爆炸性新闻。

  刘洪顺在村里是位老实巴交的农民,父子两代人的婚姻是两重天。刘洪顺本姓王,是北小营镇大胡营村人,他在四个兄弟中排行老大,上边还有祖父母和父母四位老人,全家当时八囗人,却只有四间房,而说上媳妇又谈何容易!而木林村的刘桂芸家没有男孩,上边也有三位老人,正需要招个女婿上门,就这样,经人介绍,刘洪顺做了上门女婿。几十年过去了,双方的老人都先后作古,他也步入了老年。虽然家庭条件一般,但为人父后,刘洪顺就下定决心要让儿女好好上学。改革开放后,他开始搞小型建筑维修,尽管挣钱挺难,但夫妇俩却几乎把全部收入都花在两个儿子的学习上,使小哥俩先后走进大学。尤其是大儿子刘占志,英语特别好。更让刘洪顺夫妇意想不到的是,大儿子竟然娶上了美国媳妇。

  那是2002年前,刘占志在北京一家涉外公司就职,就在一次为出国人员进行英语培训时,认识了来华工作的英语教师劳娜,经过相处,俩人产生了恋情。劳娜是美国威斯康星州人,毕业于美国一所名牌大学。她来华不久便喜欢上了这个国家。认识小刘以后,更被中国的传统美德和热情好客所吸引。她觉得自己已深深爱上了这块美丽的国土,还有中国的小伙子。于是,她说服家人,只身从大洋彼岸飞到北京,于2002年7月6日这一天,和刘占志举办了具有浓浓中国传统习俗的婚礼。这件喜事像重大新闻在村里传开,十里八乡的群众也在为这对跨国情侣祝福。

  一晃七年过去了,如今小刘夫妇已有三个儿女。当时的婚礼也许在人们头脑里淡忘了,但它却是新中国成立60年来京郊农村婚姻变化的一个见证,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变化的一个时代缩影。一个美国女孩嫁给中国农村小伙儿,是多少辈农村人不敢想像的事。

  年近七旬觅知音

  网恋找到新老伴

  走进顺义区木林镇木林村徐希敏家,大门两边的喜字告诉人们,这里住着一对新人。阳光透过白色塑钢窗照进屋里,白色地砖锃光瓦亮,粉红色窗帘透着温馨,整个房间一尘不染。在我们称赞女主人勤快时,老徐的表情别提多得意了。

  老徐今年68岁,自从女儿出嫁以后,老徐就一个人生活,虽说平时有写作的爱好,但守着这么多房子还是不免有些寂寞。闲暇时,老徐就在网上冲浪。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在网上认识了远在东北伊春市的赵玉珍,他们聊生活、聊文学,感觉非常默契,有时在网上一待就是几个小时。几个月的网上聊天,彼此产生了好感。为了能直观地看到对方,老徐买来摄像头安装在电脑上,对着摄像头走起了正步,嘴里还有节奏地喊着一二三四。远在伊春的赵玉珍被老徐的幽默、诙谐所吸引,决定来一次面对面的接触。


  今年1月中旬,赵玉珍只身来到北京。那天,老徐坐了两个多小时的公交车,早早来到北京站,手里举个小牌,眼睛盯着出站口,心里忐忑不安。有缘千里来相会。经过3个多小时的等待,这一刻终于来了,两位老人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来到木林村,赵玉珍更是被村里的乡土人情所吸引,她决定与老徐结为伴侣,享受晚年的幸福时光。

  与老徐聊起这段“浪漫”姻缘,他不无感慨地说:“这要感谢新中国成立60年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一个农村老汉,也买得起电脑了。”看着老徐的婚纱照, 开玩笑地说:“您这是又焕发青春了。”“可不是咋的。”老徐接过话茬,“没想到老了老了,又赶回时髦,照了一套婚纱照,别说,真感觉年轻了不少,这要在以前,像我这么大岁数,找老伴都觉得不好意思,更别说照婚纱像了。”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