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律师法 > 律师动态 >
以荐股为诱饵赚取“会员费”
www.110.com 2010-07-21 14:36

  警惕打着私募公司的牌子,以荐股圈钱 东方IC供图

  □晚报记者 范献丰 报道

  “××私募公司,保证回报率40%以上! ”随着股市渐渐回暖,各种各样的以“荐股”为名的“私募公司”又纷纷通过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网站、电话等方式频繁活动。

  然而记者采访发现,不少此类“私募”公司竟然没有确切地址,有些收取会员费后人间蒸发,有些推荐的股票远远达不到其承诺的收益。据业内人士透露,这些所谓的“私募”公司很可能是打着“荐股”的名义骗取高额的“会员费”,其所谓的“雄厚资金”和“专业团队”很可能都是虚构。

  市民反映

  “荐股”短信一缴费就不灵

  “明天三只将涨停的股票,请验证。 ”近来,市民刘先生在股市收盘后接连收到一条来自称“××私募公司”的短信,罗列三只第二天将会获得高收益的股票,起初刘先生只当是垃圾短信,可是后来验证发现,这家公司推荐的几只股票虽没有天天涨停,但业绩收益都还不错。心动之下,刘先生便与这家公司取得联系。

  这家公司自称是一家 “私募公司”,实力非常雄厚,每天会定时拉升几只股票,刘先生每季须缴纳8888元“会员费”,即可同时购买他们将拉升的股票并在高位抛出。

  心动之下,刘先生汇了一个月的“会员费”,谁知此后虽有短信“推荐股票”,但收益远远不如其承诺的那么多,此后更是干脆不接电话。对此刘先生十分纳闷:“我是不是被骗了? ”

  记者采访发现,不少市民都曾接到过各种“私募”公司的来电或短信,而这些电话和短信都有几个相似的特点:收到短信、电话的时间都是在当日股市结束后;内容都是推荐几只“必涨”股票;这些“公司”几乎都有数十亿资金,能“操纵股票涨跌”;若要获取该公司的 “内部信息”,必须缴纳高额“会员费”。

  记者调查

  资产数十亿竟无公司地址

  日前,记者根据读者来电,与一家名为“××私募公司”的“荐股”咨询公司取得联系。对方在电话里先大谈自家公司的“雄厚实力”:“拥有数亿资金”、“能操纵股票涨跌”、“幕后庄家联手拉升短线牛股”等。

  当记者询问,既然该公司已有如此雄厚实力,为何还要收取“会员费”,将信息透露给散户时,对方称:“个人和机构的资金再多,毕竟是有限的,我们的资金不可能买进市场上我们看好的所有股票,所以为了不让资源浪费,我们想到了吸收一些散户一起发展,实现双赢。 ”

  随后,该“私募公司”的工作人员给记者传来一份“投资合同”。这份合同内容仅一张A4纸,乍看之下十分诱人:在缴纳“会员费”之后,投资人不仅能够获得该咨询公司提供的股票信息,合同还明确:“如因甲方(公司)没有协助乙方(投资者)达到利润要求造成乙方损失,应退还会员费用,同时赔偿乙方损失(赔偿事宜如下:50万元以下做全额赔偿,50万元以上资金赔偿85%。按交易明细清单上的数额为准)。 ”也即投资者如果没有赚到钱,还能享受退会费、保成本的双重保险。

  但记者发现,无论是“公司”业务人员的介绍还是“合同”文本,对该公司的情况从未提及,而记者询问该公司具体地址时,业务员竟支吾以对,称“不方便提供”。当记者表示希望到该公司实地签约后,业务人员则表示“等来了再说”。

  律师说法

  “投资合同”可能成“空头支票”

  这份“投资合同”是否存在猫腻?又是否真能起到保护作用?该公司又是不是有诈骗之嫌?记者就此采访了上海虹桥正瀚律师事务所律师胡海容。

  “没有‘福州市仲裁委员会’,只有‘福州仲裁委员会’。 ”胡律师指出合同第六条“争议处理”的错误:“如果是正规公司的合同,这样也太不规范了。 ”

  胡律师指出,这份合同中存在多处疑点:合同内容过于简单,双方投资、协助如何操作,都没有明确约定,一旦发生违约很难要求对方承担责任。此外,该公司是否真的具有赔偿能力也很难说清,保底条款几乎属于无效。

  “我不能说这家公司就是骗子,但如果我收到这样的东西,我是不会相信的。 ”胡律师告诉记者,市民在向这个公司汇款之前,应该让该公司提供营业执照,自行查询该公司的资质和资信。

  他告诉记者,一般投资者往往只会看到这些公司承诺的利益,没有看到这些回报实现的可能性,也容易忽略背后巨大的风险,“说到底,就是贪婪蒙蔽了眼睛。”他也建议政府部门加强对此类问题的监管,目前这样的“投资”广告不少,如果有关部门能主动监管,看到这类广告就去查实,查得严了跟风作案的人就会少,如果听之任之自然有人会想“广种薄收”。

  员工自曝

  牛市“分成”熊市“收费”

  “这种所谓的‘私募’公司,很多都是假的。 ”记者辗转联系到一名两年前曾在此类公司短时间工作过的蒋女士,她告诉记者,当时自己的工作就是不停地打电话,向接电话者推荐股票:“既然开这个公司,对股票多少还是有点研究的,但绝对不是他们吹出来的‘内幕’、‘专家’,更不是他们自己花钱拉动的。 ”

  蒋女士告诉记者,这样的公司人很少,除了打电话的业务员外还有一些帮忙取钱的“工人”,而“股票信息”则有公司负责人提供。

  根据股市的起伏,这类公司的赚钱方式也各有不同:牛市时,除收取“会员费”之外,此类公司往往还会要求“三七分成”,等于利用“会员”的钱在白白转进一笔收益;等到熊市的时候,往往就利用一些股民急于回本的心态,骗得“会员费”等一系列费用后就会收手,根本不会提供什么“推荐股票”。

  此外一些投资者甚至还被 “连环骗”。日前投资者向先生向一家名为“华宝私募”的咨询公司汇款3000元成为“会员”后,随后又有该公司“资金统筹部”的人来电,称必须缴纳2000元“保密金”。后来向先生提出要求退款时,对方竟然要他再次汇款600元“退会费”,此后向先生打电话就无人接听。随后向先生将电话拨打至该公司提供的地址,物业公司竟表示没有这家公司。

  业内人士

  骗局由“股神”到“私募”

  据悉,金融市场常说的“私募基金”是一种非公开宣传的、私下向特定投资人募集资金进行集合投资的基金。目前国内合法阳光化的私募基金,以信托产品形式发行,认购起点比较高。

  “私募公司本身的法律地位就很微妙,说自己是私募,正好利用一些股民对‘私募’了解不多,又契合了他们希望‘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心理。”一些业内人士称,近年来以“荐股”为名实施诈骗的事件层出不穷,而这些诈骗大多摸准了当下股民们的心态。

  “2007年开始的牛市造就了一批‘民间股神’,当时就有人利用这些‘股神’的名义进行诈骗。 ”这位业内人士举例称,网上以“杨百万”之名开设的博客、网站层出不穷,其中不少内容为出售软件、收费“信息”,但这些其实都与杨百万无关:“当时诈骗电话打来就会说我们这里的老师非常有炒股经验,你们可以交流一下,然后就以荐股之名实施诈骗。此外,还有人在网上自称‘有内线’、‘知道有政策出台’,很多都是假的,多问几句就能看出破绽。 ”

  如今股市回暖,一些人看中 “私募”强大的资金背景和神秘的面纱,“私募”成了诈骗的重要由头。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些诈骗最终还是要股民缴纳“会员费”甚至将投资资金全数汇给骗子“代为理财”。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