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法 > 民法动态 >
从敦煌文献看中国民法“颇具于礼”
www.110.com 2010-07-09 16:27

  在本系列散论之三《永远的昨夜星辰》中,笔者曾提出:“在精神文化领域,不该总是西方的天空与语境,而应该着力挖掘中华民族自身的民法文化传统。”那么,中国古代有民法文化吗?它的存在形式和社会条件是什么?这成了一个困扰学界多年的历史难题。

  国内外许多民法学家认为,中国历史上是高度的封建专制,不存在民法及其生存条件。但是,主持中国近代化法典(含民法典)制定的开篇人物沈家本,却主张“参考古今,博稽中外”。当代法史学家杨鸿烈、曾宪义、张晋藩等,也对中国民法的历史存在持肯定态度。他们认为,中国古代法律体系里“诸法合体、民刑不分”或“民刑有分”。而蔡元培先生则认为:“我国古代有礼、法之别。法者,今之所谓刑法也;而今之所谓民法,则颇具于礼。”这是关于中国古代民法存在及其特点和存在形式的很有分量的论断。

  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和礼治社会,将伦理要求融入法律条文,法律“一准乎礼”,即以伦常为依归,使“礼”成为具有民间法性质的教化手段,使人们“循礼而行”,通过“深造自得”的实践,达到社会道德的“治化”,实现人存其心、国存其序、人与自然和谐相通和无讼的理想境界。这与西方传统民法中追求正义、有序的宗旨,也有共通之处。而且,千百年来中国民间的钱债、田土、户婚等民事法律关系,除国家制定法外,也是通过以“礼”为中心的民间习惯法加以疏导和化解的。当然,礼并不就是民法,但礼把建立在自然血亲联系之上的伦常要求入之于法,不但令法律止恶,更使之劝善,的确成为调整相当一部分民事活动的信条和准则。可见,中国民法“颇具于礼”的论断,是有充分历史依据的,也抓准了中国古代民法的命脉。

  在世界各文明古国中,古中国与古希腊、古罗马的自然人文环境与立国条件有很大差异。“农业技术体系——自然经济——农耕文化——礼法融合的宗法等级秩序——皇权至上的专制政体”这条中国社会长期发展的主线和基本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民间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在此影响下,中国民法和民事制度只能沿着历史设定的条件,别开生面地走自己的路。这反而使中国民法形成了内容、形式和风格的独特性。其中以“天人合一”为哲学依据,以“仁”为道德基础,以“礼”为规范体系,以“自然和谐”为价值追求的民法观念与实践,与西方民法相比,走了一条迥然不同的路。如果以西方理念与语境为标尺来衡量,中国民法的历史虚无就成了必然结论。那么,人们不禁要问:中国老百姓五千年延绵不断的生产生活发展史,缺失日常民事关系和民事纠纷的调整与化解机制,他们是如何生活延续下来的?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