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民法 > 民法论文 > 环境法论文 >
法律社会学视野下的环境法分析
www.110.com 2010-07-10 11:28

  在普遍的法律盲目崇信的背景下,环境法学界也患上了非常流行的“法律万能主义”的传染病。作为从70年代才开始起步的新兴部门法,环境法已经经历了从“无法可依”到“立法体系已基本完成”的阶段。除了五部污染控制法 和九部自然资源保护法 外,还有为数众多的行政法规、地方立法,仅环境标准就有360项之多。这简直可称之为“法律爆炸”。与此同时,执法却陷入低谷,匆匆出台的法律、法规难以渗透到人们的生活领域,难以被认同、消化,最后几乎变成了一纸空文。这不仅使人想到了魏源的告诫:“立能行之法,禁能革之事,而求治太速,疾恶太严,革弊太尽,亦有激而反之者矣”。法律与社会严重脱节,已经颁布的法律出现了严重超前和滞后并存的现象。例如,在修改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对二氧化硫的控制措施就显得过于激进,没有充分的考虑我国现有的技术和投资能力,只凭着美好的愿望来立法,结果是法律出台之时,就是酝酿修改之日。《淮河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则更是激进立法的代表。在多次由国务委员亲自召开现场会议之后,提出了淮河的防治目标:“1997年实现全流域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2000年淮河流域各主要河段、湖泊、水库的水质达到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要求,实现淮河水体变清。” 当时就有专家提出该目标过于激进,恐难以达到。但在整个社会急于求成,全国关注,新闻热炒的背景下,这样的意见当然难以被采纳。时至今日,2000年已过近半,淮河水依然污浊不堪,甚至连全线达标也打了折扣。这是执法问题呢?还是立法问题?由此看来,目前环境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应制定操作性强的环境法律、法规,并分析环境法制度的实际运作机制。而要达到此目标,拙以为,法社会学仍是一有用的方法,以下分析也从此角度展开。

  一、法律社会学视野中环境法存在的样态和作用方式

  法律社会学并不象实证主义者那样,把法理解为“由一个总的目标(基本规范或承认规则)确认的,社会旨在确定什么行为应受国家权力惩罚或强制执行而直接或间接地使用的一批特殊规则。” 而认为法是开放的、运作的体制,法律不仅是可以创制的,也可以是非创制的;可以是事先确定的,也可以是事后创造出来的或直觉的。具体到环境法,就不仅仅是由国家垄断制定的,在逻辑上首尾一致,在实践中不折不扣地贯彻实施的一整套规则体系。而是大量地存在着活的法律,尤其是环境问题,涉及面非常广泛,许多环境主体都因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同、意识差别、生活习惯、实际局限而采取着各自认为合理的行为。国家制定的法,在人们无限的生活实践面前,往往是外化的。它只是实际上起着规范作用的各种规范中的一种。比如,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村委会规定:“孩子折树一棵,罚家长五元钱”。这种规定也许比国家制定的绿化条例有效得多。在一些未开化的落后地区,传统的对山神和森林的崇拜对人们破坏环境所起的约束作用,比制定法更能得以实现。相应的,在人地关系急剧恶化,生存状况极端恶劣的情况下,即使规定严禁砍伐森林,但为生存的目的,人们既难以也不会去遵守。道理很简单:他们不能饿着肚子来保护环境。如果国家制定法严重脱离生活,自然会出现规避法律的现象。因此,在各种利益主体之间复杂的力量对比关系和交涉或讨价还价的过程中,国家的法常常作为象征性符号被意在加强自己地位的利益主体所援用和操作。在考察环境法存在的实际样态时,不应回避在制定法之外的诸多实际上起着作用的规范,而应把各种规范之间互动的过程分析纳入我们的研究视野,这一方法虽然不仅局限与环境法领域,但在这一领域尤为重要。因为环境法涉及的规范十分复杂,所涉及问题往往也不单纯是法律问题,而是复杂的社会问题。仍以《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暂行条例》为例,要达到达标排污的目标,除了关闭“十五小”外,还涉及上下游的关系,投资资金的筹措,农民利益的保护等。即使关闭一时间人人唾弃的“十五小”,也应该仔细分析再做决策。如今看来,“十五小”的关闭并没有对治理污染起到预期的作用。因为“十五小”在排污中的贡献比例并不大。相反,生活污水的问题倒更加严重,而“十五小”曾一度是中央解决农村城市化问题的方法之一。其产生是在中央和地方大力鼓舞、政策支持等前提下建立起来的。为此,银行还为众多的小型乡镇企业给予了贷款优惠。而一刀切、运动式的关闭,使得约30亿银行贷款沉淀,难以收回,地方经济受到重创,许多农民辛辛苦苦积攒的血汗钱也付诸东流。由于淮河流域没有别的资源,工业落后,农作物主要为小麦,麦秸造纸是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据农民自己讲,他们宁愿将小麦杂在麦秸里卖给当地的小造纸厂,以增加麦秸的重量,因为麦秸每公斤的价格为2.5元人民币,远远高于小麦的价格。关闭小型造纸厂的这些代价,如果都可以被解释为环境保护、执行法律的重要,那么,似乎还情有可原,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了,农民望着大量一文不值的麦秸,认为剩下的出路就是将之付之一炬,以免占地。但燃烧麦秸产生的浓烟,造成了严重的空气污染,在农民大量焚烧麦秆的季节里,邻近的机场甚至不得不停飞大量航班,这些都是立法者始料不及的。最后,不仅《条例》的目标未能实现,还引发了诸多问题。现实的发展再一次提醒我们,必须要对法律作全面分析,尤其是分析其社会效果。原本指望环境法的实施就能解决环境问题的,结果却远非如此。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