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破产法 > 破产动态 >
金融风暴退去 被淹没的华尔街巨头
www.110.com 2010-08-17 14:59

  摘要: 当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002280,股吧)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保护时,所有的人都将此看成是一个孤立的个案,很少有人洞察到一场百年不遇的超级金融风暴正在逐步酝酿。然而,华尔街对风险和收益的极致追逐以及美国金融监管的滞后,最终导致了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贝尔斯登、雷曼兄弟、美林、CIT……华尔街曾经赫赫有名的金融巨头随着这场海啸的退去离开了历史舞台,留给后人一声叹息。

  在这场可被称为“浩劫”的金融风暴中,金融机构与政府监管部门都难辞其咎。危机前,投行使用的高杠杆盈利模式一直有其固有的内在缺陷,加之内部风险控制文化的缺失,以及场外交易的不透明,风险成倍地被直接带入机构自身的资产负债表。

  而当危机袭来,海量无力偿还债务的借款人与惊慌失措的投资人一起向投行发难,加之诸多对冲基金肆意做空,最终令市场波动放大,信贷市场枯竭,大量负债的金融机构走向破产或被收购的不归路。

  风暴刚起 巨人应声倒下

  成立于1923年的贝尔斯登公司曾是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与证券交易公司,这家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市的金融巨头在被收购前有着85年的显赫历史,历经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和多次经济起落,然而,巨人还是没有逃过新世纪的危机,在2008年的美国次级按揭风暴中因严重亏损而被收购。

  2008年3月16日,美国联邦储备局同意以300亿美元贷款支持美国摩根大通后,摩根大通宣布将以总值约2.3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贝尔斯登公司。收购价是贝尔斯登1985年上市时股价的三分之一,与2007年高峰期的159亿美元更是天壤之别。在收购消息被证实之前,贝尔斯登股价从61.58美元一路急跌至4.81美元。

  2008年3月24日,摩根大通与贝尔斯登联合公布修订后的收购协议:根据修订条款,贝尔斯登股东的每股普通股将可兑换0.21753股的摩根大通普通股,折算后相当于摩根大通以每股10美元的价格收购了贝尔斯登。

  危机刚刚到来,华尔街巨头已应声倒下,市值蒸发逾170亿美元。

  对于所有从事金融行业的人来说,2008年9月将是永远难忘的。继2008年9月7日房地产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房地美被美国政府接管之后,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同一天内,美林集团宣布被美国银行并购。仅仅一天之后,美国最大的保险集团AIG被政府接管,而摩根士丹利和高盛集团也于9月21日宣布转型为银行控股公司。

  随后,全美最大的储蓄贷款银行华盛顿互助银行于9月25日宣布破产,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桩银行破产案,而摩根大通以19亿美元的价格向政府购入该行的银行业务及价值3070亿美元的贷款组合。

  最大破产案将各类市场和实体产业卷入风暴

  在此次危机中,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被视为危机扩大化并向全球蔓延的导火索。随着雷曼兄弟,信贷市场迅速冻结,流动性的枯竭导致一系列连锁反应,最终将各类市场和实体产业卷入金融风暴。

  轰动一时的全美第一大破产清算案主角——雷曼兄弟控股公司成立于1850年,这家老牌华尔街巨头曾是全球领先的国际性金融机构及投资银行,业务包括证券、债券、市场研究、证券交易业务、投资管理、私募基金及私人银行服务。这家美国债券的主要交易商环球总部设于纽约市,公司多次被美国《财富》杂志选为世界500强公司之一,长期以来一直稳坐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的交椅。

  2008年,由次贷市场引起的连锁效应持续波及各类金融市场,雷曼兄弟因过于激进的投资策略和令人咋舌的投资杠杆在财务方面亏损严重,在连续裁员超过6000人后,公司不得不向其他公司与主权基金寻求注资。2008年9月15日,在美国财政部、美国银行及英国巴克莱银行相继放弃收购谈判后,雷曼兄弟终因负债6130亿美元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股价从30多美元一路跌至9月17日的10美分,市值蒸发超过99.6%。

  在雷曼兄弟申请破产清算后,其在欧洲,中东,亚洲区包括日本、澳大利亚和中国香港的业务被野村证券收购,而美洲业务则由英国巴克莱银行收入囊中。

  在世人的指责与唏嘘中,百年大行淹没于历史的车轮下。

  成百上千中小银行关门

  除了美林等被收购的大型金融机构外,更有成百上千的中小型银行与信贷机构遭遇破产,美国小企业融资步履维艰,失业率居高不下。

  正是这场危机,让美国监管机构猛然意识到对衍生品市场的放任竟是如此的具有毁灭性,投行自合伙人制转向上市公司后,其畸形的激励机制与贪婪的本性更是变本加厉。无论民主党还是共和党,无论谁在博弈中更占上风,监管机构在推出法案后都需要有效地实施监督与落实细节,毕竟,如果未来金融系统依旧沉迷于转移风险而非控制风险,并在过程中谋取利润,危机的再次爆发仍然只是时间问题。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