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商标法 > 商标动态 >
因产业衰退而消亡十大品牌
www.110.com 2010-07-08 16:34

  尽管饱含历史内涵与情感,英雄金笔这个老品牌依旧避免不了替代之危。产业替代是任何企业必须面对的灭顶之灾,而大多数企业难以承受产业升级或转型的致命阵痛,因产业衰落而沉没。

  小小笔业照样催生大品牌,谈到笔中豪杰,中国曾有两个并驾齐驱的响当当品牌——中华铅笔和英雄钢笔。但当PC掀起“换笔风潮”后,二者都受到了键盘的冲击,而中华铅笔依然风采不减,可英雄钢笔已烈士暮年。

  赶超派克成英雄

  1930年代,欧美商品在中国倾销,激发了国人实业救国的热情,由此催生了一大批爱国品牌,英雄钢笔就是其中之一。英雄金笔厂的前身是成立于1931年的上海华孚金笔厂。“英雄”商标则是另一名为“大同英雄”的金笔厂在1939年注册的。1955年,大同英雄金笔厂并入华孚金笔厂。

  英雄笔虽因抵制派克而生,但派克作为钢笔的鼻祖,却是“英雄”不得不学习的榜样。1958年,英雄人以“师夷长技”的实干精神掀起追赶“派克”热潮。通过技术攻关,在确定的12项具体指标中,新研制的“英雄100型”金笔有11项赶上和超过了派克。这一赶超一举奠定了“英雄”的龙头地位。

  1966年,华孚金笔厂改名为英雄金笔厂,“英雄”品牌历经几十年,已经成为中国,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到1980年代初,英雄笔厂发现,派克在20年间有了长足进步,而“英雄”则固步自封,于是“英雄”提出“二赶派克”,再次迸发出活力,由此诞生了业界著名的“英雄200型”金笔。

  实施“赶超战略”,让“英雄”在国内制笔业界再次独领风骚。1980年代末,英雄金笔在国内占据70%以上的市场份额,处于绝对称雄地位。英雄笔厂的老竞争对手、原上海永生笔厂厂长徐正元这样见证:“80年代,美国派克曾到英雄厂参观,他们认为,英雄厂的许多方面已经超过了派克,自叹弗如。”

  产业衰落英雄暮

  正当“英雄”名声大振时,问题接踵而至。先是行政之手“拉郎配”,重组进来多家企业;之后,“英雄”又掉入盲目多元化陷阱,致使债务繁重,经营困难。同时,大量仿冒产品使“英雄”品牌在市场上如蚁穴溃堤。

  进入新世纪[42.83 0.30%]后,为摆脱经营困境,英雄笔厂被迫走上OEM代工之路。它不仅为国外同行贴牌加工,还为江浙一带新崛起的民营制笔企业生产金笔。而PC的兴起则使英雄钢笔面临灭顶之灾。

  进入暮年的“英雄”直到2006年被上海海文集团接手后,才摆脱历史遗留包袱。海文整合41件“英雄”商标,并投资8600万元,意欲再造“英雄”。

  在“2005年至2006年商务部重点扶持的出口品牌”目录中,“英雄”是上海少数几个上榜品牌之一。但“英雄”难以重振雄风。

  回首“英雄”,备感酸涩。同样遭遇过替代危机的派克因成功转型而重获新生。在1960年代,圆珠笔浪潮曾把派克钢笔挤到角落,派克钢笔放弃同圆珠笔大打价格战,削减产量,以品质提升而大幅提价,改走高档路线。在经历一番销售额急剧下降的阵痛后,绕开与圆珠笔的直接交锋,派克终于奠定高档金笔地位而称霸市场,从而绝处逢生。即使PC冲击,也无以替代派克之奢华。

  英雄钢笔在1980年代后期,也曾试图从中低档转向中高档,但迫于前期市场启动之艰难,最终走上规模代工之路,从而丧失转型机会,失去了重生的可能。

  家用缝纫机:岁月难续蝴蝶梦

  曾为中国家庭标志性的“三大件”之一,家用缝纫机行业因生活方式变化而几近全军覆灭,中国百姓30年前的“蝴蝶梦”,如今已成记忆中的“梦蝴蝶”。

  应运破茧成蝶舞

  从1950年代至1980年代,在“先生产,后生活”的短缺经济状态下,中国百姓在“穿衣”方面的消费方式主要以买布裁衣或自缝自补为主。加之,在自力更生的产业发展模式驱动下,由此应运而生了庞大的家用缝纫机产业。时至1982年,我国缝纫机的年产量达到1286万台, 成为当时世界家用缝纫机最大的生产国。

  在自给自足的消费理念倡导下,缝纫机成为当时中国人结婚必备的“三大件”之一,风靡一时,家庭普及率一度超过50%。

  在上亿个家庭的巨大市场孕育下,在众多缝纫机生产厂家中,上海成为中国缝纫机主要产地,约占全国累计总产量的50%,占中国缝纫机总出口量的80%。其中,“蝴蝶”、“蜜蜂”、“飞人”等成为最畅销的品牌。

  尤为著名的是上海协昌出产的蝴蝶牌缝纫机。这家始于1912年的中国最早的缝纫机厂,在新中国成立后,以质量优良稳定、外形美观新颖而成为中国第一名牌缝纫机。同时,又因单位成本比全国行业平均值低25%,因此销量一直位居全国前茅。1974年,协昌缝纫机厂的年产值达到8198万元,上交利润2648万元。因上缴利润远远高于其他地区厂家,协昌被国家定为行业龙头企业。

  天寒香冷蝶难飞

  当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大潮涌来,缝纫机产业向民营企业放开。进入1990年代,像协昌这样的大型国企,虽然创造了140万台的巅峰年产量,却也受到市场经济的猛烈冲击。

  但让蝴蝶折翼的致命一击却是,产业与市场的双巨变。中国人的消费方式日趋成衣化,由此伴随成衣工业的迅速崛起,随之而来的作为生产工具的工业缝纫机需求大幅上升,而家用缝纫机市场迅速萎缩,几近消亡。

  面对巨变,作为“八旬老者”协昌缝纫机厂在市场竞争中因观念老化和体制僵化,在日渐衰落中耗尽了产业升级与转型的资源和能力,行将就木。时至2000年,上海缝纫机公司收购了飞人协昌缝纫机公司的部分产权,其中包括“蝴蝶”、“飞人”等原有驰名商标。

  世上再无梦蝴蝶

  翻阅1980年代前后的资料,我们可以发现,当年家用缝纫机行业面临产业替代灭顶之灾时的惨状:1980年,云南鸳鸯牌成本为340元,出厂价仅为150元;四川峨眉牌电动缝纫机成本为502元,出厂价为360元;湖南金箭牌成本为159元,出厂价为130元。而时至1980年中晚期,蝴蝶、蜜蜂等品牌缝纫机的出厂价仅维持在53.26至68.90元之间。尤其是在1980年代末,国家取消对厂家的价格补贴之后,这些气息奄奄的昔日黄花顿时香消玉殒。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