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司法考试 > 司考难点精析 > 刑事法律 >
司法考试刑法精讲第一章刑法概说第三节
www.110.com 2010-08-23 17:13

  刑法的适用范围,也称刑法的效力。它讨论的是刑法在什么空间、时间内具有适用效力的问题。

  一、刑法的空间效力

  (一)刑法的空间效力的概念

  刑法的空间效力,所解决的是一国刑法在什么地域、对什么人适用的问题。从各国刑法及国际条约的规定来看,一国刑法不仅能适用于本国领域内,而且在一定条件下也能适用于本国领域之外。但是,刑法在国外的适用受到国际法的制约。制约刑法在空间上的适用范围的国际法原则,就是国家自己保护与国际协同。当一个行为与本国具有场所、人、物的关系,而且侵犯了本国国家或其公民的利益时,就有适用本国刑法的权力。防止犯罪和保障犯罪人的权利,是现代国际社会所共同关心的问题,是各国在刑事司法活动中相互协力所追求的目标。

  刑法在空间的适用范围,涉及对国内犯(发生在本国领域内的犯罪)与国外犯(发生在本国领域外的犯罪)的效力。

  (二)对国内犯的适用原则

  刑法对国国内犯的基本适用原则是属地管辖原则,即一个国家对发生在本国领域内的犯罪人,不管行为人是谁,都适用本国刑法。我国刑法第6条第1款是对属地管辖原则的规定。即“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

  “领域”是指我国国境以内的全部区域,包括领陆(国境线以内的陆地以及陆地以下的底土)、领水(内水、领海及其领水的水床及底土)和领空(领陆、领水之上的空气空间)。

  所谓“法律有特别规定”包括了以下几类情况:

  (1)不适用中国刑法(广义刑法)的情况,是指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问题,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不适用我国刑法。

  (2)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典及其他具有普遍效力的刑事法律的情况,即香港、澳门与台湾地区适用其本地刑法,而不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典及其他具有普遍效力的刑事法律。但由于香港、澳门与台湾地区的“刑法”属于我国的区域性刑法,故不能认为这些地区不适用“中国刑法”。

  (3)不适用刑法典的情况,即刑法典颁布后国家立法机关制定了特别刑法,出现法条“竞合”的情况时,根据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不适用刑法典,而适用特别刑法。

  (4)不适用刑法典的部分条文的情况,即民族自治地区不能全部适用刑法典,而由自治区或者省的人民代表大会(注:只能是人民代表大会一级,而不能由该级的人大常委会)根据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和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制定了变通或者补充的规定时,行为符合该变通或者补充规定的,适用该变通或补充规定,而不适用刑法典条文。

  作为属地管辖原则的补充原则是“旗国”主义,即挂有本国国旗的船舶或者航空器,不管其航行或停放在何处,对在船舶与航空器内的犯罪,都适用“旗国”的刑法。因此,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中国刑法(刑法第6条第2款)。

  犯罪行为具有多种因素,采取“属地管辖原则”与“旗国主义”,要求以一定的具体标准确定犯罪是否发生在本国领域、本国船舶或航空器内(犯罪地的确定)。我国刑法采取的标准是,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只要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刑法第6条第3款)。基于同样的道理,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只要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

  据此,行为与结果均发生在我国领域内的,毫无疑义适用我国刑法;但行为或者结果只要有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内的,也同样适用我国刑法。

  不仅如此,如果行为的一部分或结果的一部分发生在我国领域内的,也适用我国刑法。在未遂犯的场合,行为地与行为人希望结果发生之地、可能发生结果之地,都是犯罪地;在共同犯罪场合,共同犯罪的行为或者共同犯罪的结果有一部分发生在本国领域内,就认为是在本国领域内犯罪。

  (三)对国外犯的适用原则

  国外犯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中国公民在国外实施的犯罪;第二种是外国人在国外实施的危害中国国家或者中国公民权益的犯罪;第三种是外国人在国外实施的危害各国共同利益的犯罪。我国刑法针对以上这几种情况,分别采取了以下不同的处理原则:

  1、属人管辖原则。这里的属人管辖原则,是指积极的属人管辖原则,即本国公民在国外犯罪的,也适用本国刑法。根据刑法第7条的规定,(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我国刑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了我国刑法规定之罪的,原则上适用我国刑法。但是,按照我国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注:第一种情况是绝对性的,第二种情况是相对性。)

  2、保护管辖原则。保护管辖原则的基本含义是,不论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其在国外的犯罪行为,只要侵犯了本国国家利益或者本国公民的权益,就适用本国刑法。其实质意义在于,保护本国国家利益与本国公民的权益。因侵犯本国国家利益而适用本国刑法的,称为国家保护原则。因侵犯本国公民权益而适用本国刑法的,称为国民保护原则(消极的属人管辖原则)。根据我国刑法第8条的规定,以保护管辖原则为根据适用我国刑法的,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所犯之罪必须侵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的利益;

  (2)所犯之罪按照我国刑法规定的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

  (3)所犯之罪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也受处罚。

  (上述不是单一符合,而是同时具备)

  3、普遍管辖原则。普遍管辖原则以保护各国的共同利益为标准,认为凡是国际公约或者条约所规定的侵犯各国共同利益的犯罪,不管犯罪人的国籍与犯罪地的属性,缔约国或参加国发现犯罪人在其领域之内时便行使刑事管辖权。根据国际公约及各国刑法的规定,适用普遍管辖原则受到一定限制:

  (1)适用该原则的犯罪必须是危害人类社会共同利益的犯罪;

  (2)管辖国应是有关公约的缔约国或参加国;

  (3)管辖国的国内刑法也规定该行为是犯罪;

  (4)犯罪人出现在管辖国的领域内。

  根据刑法第9条的规定,对于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我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管辖权的,适用我国刑法。因此,根据普遍管辖原则行使刑事管辖权时,定罪量刑的法律根据是国内刑法,而非国际条约。因为国际条约没有对罪行规定法定刑,而是要求缔约国或参加国将条约所列的罪行规定为国内刑法上的犯罪。

  (四)对外国刑事判决的承认

  不难发现,如果各国都同时采取上述管辖原则,必然产生刑事管辖的冲突,几个国家对同一犯罪都具有管辖权。于是产生了以下问题:即本国具有刑事管辖权的行为,受到外国确定的有罪判决或无罪判决时,本国是否承认这一判决?

  我国刑法第10条采取了消极承认的做法,即外国确定的刑事判决不能制约本国刑罚权的实现。具体而言,不管外国确定的是有罪判决还是无罪判决,对同一行为本国可行使审判权,但对外国判决及刑罚执行的事实给予考虑。换言之,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仍然可以依照我国刑法进行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例如」

  下列关于中国刑法适用范围的说法哪些是错误的?

  A、甲国公民汤姆教唆乙国公民约翰进入我国境内发展黑社会组织。即使约翰果真进入我国境内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能适用中国刑法对仅仅实施教唆行为的汤姆追究刑事责任;

  B、我国公民赵某从甲国贩卖毒品到乙国后回到中国。由于赵某的犯罪行为地不在中国境内,行为也没有危害中国的国家或者国民的利益,所以,不能适用中国刑法;

  C、A国公民丙在中国留学期间利用暑期外出旅游,途中为勒索财物,将B国在中国的留学生丁某从东北某市绑架到C国,中国刑法可以依据保护管辖原则对丙追究刑事责任;

  D、中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实施的犯罪行为,按照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也可以适用中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分析」

  首先 A错是明显的。刑法第8条规定:“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根据刑法第294条的规定,犯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其次,B项表述也是错的,刑法第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本法规定之罪的,适用本法,但是按本法规定的最高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可以不予追究。

  再次,C项表述也有问题,刑法第6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犯罪的,也适用本法。”、“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就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不难看出丙的行为是从中国开始的,当然可以对其管辖。

  最后,D依刑法第7条规定,其规定是“可以不予追究”,如果给予追究也不会错,从语义上说刑法这一规定表明可以推出也可以追究。

  二、刑法的时间效力来源

  (一)刑法的时间效力的概念

  刑法的时间效力所解决的问题是,刑法何时起至何时止具有适用效力,其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生效时间;第二是失效时间;第三是溯及既往的效力(也为溯及力问题)。

  根据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定罪量刑应以行为时有法律的明文规定的为限。因此,对于行为时不受处罚的行为,不能适用事后的刑法去定罪量刑。在刑法变更时,对行为时受处罚的行为,不能适用比行为时更重的刑法。对行为时虽被禁止但法律没有规定法定刑的行为,事后不能判处刑罚。(即禁止不为罪不科刑)

  (二)刑法的生效时间与失效时间

  1、从我国的刑事立法实践来看,刑法的生效时间分为两种情况:来源:www.examda.com

  (1)自公布之日起生效,例如《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第9条规定:本决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2)公布后间隔一段时间才生效,例如现行刑法典于1997年3月14日通过并于同年10月1日起施行。相比之下,后一种情形更有利于公民预测自己行为的性质与结果。

  2、刑法的失效时间,主要有两种情形:

  (1)由立法机关明文宣布原有法律效力终止或者废止,如现行刑法明文规定废止了15个单行刑法。

  (2)新法的施行使原有法律自然失效。

  (三)刑法的溯及力(从旧兼从轻的原则)

  刑法的糊及力,是指刑法生效后,对它生效前未经审判、判决,未确定或者未裁定的行为是否具有追溯适用效力,如果具有适用效力,则是有溯及力,否则就是没有溯及力。罪刑法定原则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但允许有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采集者退散

  我国刑法第12条关于溯及力的规定采取了从旧兼从轻的原则。在1949年10月1日至1997年9月30日这段期间所发生的行为,如果未经法院审判或判决尚未确定,则应按不同情况分别处理:

  (1)行为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现行刑法认为是犯罪的,适用行为时的法律,即不追究刑事责任,现行刑法没有溯及力。

  (2)行为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现行刑法不认为是犯罪的,适用现行刑法,即不追究刑事责任,现行刑法具有溯及力。

  (3)行为时的法律与现行刑法都认为是犯罪,并且按照现行刑法总则第4章第8节的规定应当追诉的,按照行为时的法律追究刑事责任,即现行刑法没有溯及力。但是,如果现行刑法的处刑比行为时的法律处刑轻,则应当适用现行刑法,即刑法具有溯及力。

  (4)现行刑法施行前,依照当时的法律已经作出的生效判决,继续有效。

  根据刑法第12条的精神以及有关司法解释,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对于行为人1997年9月30日以前实施的犯罪行为,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行为人逃避侦查或者审判,超过追诉期限或者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超过追诉期限的,是否追究刑事责任?对此应适用1979年刑法(即行为时法,以下简称旧刑法)第77条的规定。

  (2)对于酌定减轻处罚、累犯的认定、自首的认定、立功的认定、缓刑的撤销、假释的适用与撤销等问题,应坚持从旧兼从轻的原则即有利于行为人的原则进行处理。例如,1997年9月30日以前犯罪,不具有法定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需要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的,适用旧刑法第59条第2款的规定。

  (3)对于旧刑法没有明文规定的犯罪,根据旧刑法需要类推处理而没有处理的,不管现行刑法是否规定为犯罪,都不得以类推方式定罪量刑。

  (4)如果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现行刑法认为是犯罪,而行为连续或继续到1997年10月1日以后的,对1997年10月1日以后的行为适用现行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此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2001年12月7日《关于适用刑事司法解释时间效力问题的规定》,司法解释自发布或者规定之日起施行,效力适用于法律的施行期间。对于司法解释实施前发生的行为,行为时没有相关司法解释,司法解释施行后尚未处理或者正在处理的案件,依照司法解释的规定办理;对于新的司法解释实施前发生的行为,行为时已有相关司法解释,依照行为时的司法解释办理,但适用新的司法解释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利的,适用新的司法解释;对于在司法解释施行前已办结的案件,按照当时的法律和司法解释,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没有错误的,不再变动。

  不过,立法解释与司法解释是否存在独立的溯及力的问题,在理论上还存在争议,此点应加注意。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