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损害赔偿 > 精神损害 > 名誉权 >
一字引发的名誉权纠纷
www.110.com 2010-07-10 11:22

 日前,笔者了解到这样一件事情:某报社于2002年8月8日刊登了一篇题为《万恶酒为源》的以案说法文章,该文章主要是报道了一个乡村小学-新兴小学的教师余某,强奸妇女受到惩处的案件。文中涉及到:“该教师于某年调入新兴小学工作”这样一句,报社在编辑用稿时,将“新兴”小学打印成了“新东”小学,而“新东”小学恰是该县城中的一个城区小学,该文发表以后,“新东”小学认为本校没有姓余的教师,也没有类似的事实,报社的报道失实。在调查得知该“东”字的错误实属编辑打印、校稿时粗心所致的情况下,要求报社索赔未果,便以报社侵害其为由,起诉要求报社赔偿其直接经济损失和精神损失。由此,引发一场名誉权纠纷。笔者想通过本文就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及法律保护谈谈自己的浅见,试求对公民、法人如何正确理解法律、运用法律,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所益处。

  一、名誉权的概念、特征

  名誉权是指公民、法人对自己的品德、才干、名声、信誉在社会生活中所获得的社会评价,即自己的名誉依法所享有不受侵害的权利。名誉直接关系到公民、法人的人格尊严,它是民事主体进行民事活动,乃至其他社会活动的基本条件,名誉权是民事主体的一项重要的人身权,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一条在确认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的同时,又以禁止性的法律规范规定:“禁止用侮辱、诽谤的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侮辱、诽谤是损害他人名誉权的两种主要方式,侮辱是指以语言、文字或行为,公然损害他人人格,毁坏他人名誉的行为;诽谤是指捏造并散布某些虚假的事实,破坏他人名誉的行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40条规定,泄露并宣扬他人隐私,给他人声誉造成不良影响的,也是侵害名誉权的行为。这里的隐私是指个人的私生活,包括个人生活和行为上所不愿公开的一切秘密,狭义的理解就是指男女两性方面的一些秘密。从司法的角度理解隐私的含义要把握这样两点:一是指宣扬他人与法律和公共利益不相违背,有损他人人格、名声的私生活,有些虽属他人私生活的范围,但不涉及他人人格、名誉,或者显然与法律和公共利益相违背的,自然也不在此列。也就是说,正面的宣传报道,象惩治违法、打击犯罪的新闻报道,即使涉及他人不愿公开的秘密,而不涉及他人人格尊严,不是故意贬低他人形象的,不能认为是宣扬他人隐私。二是要注意把通过正当途径向有关部门(包括向执法机关)反映、揭发那些显然违反法律、违背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不道德行为,甚至是违法犯罪行为与故意泄露、散布他人隐私、损害他人名誉的侵权行为要严格区分,不能理解为凡是涉及隐私,就是侵害名誉权。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