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损害赔偿 > 损害赔偿动态 >
1979:调整与改革之争
www.110.com 2010-07-10 09:15

  财经作家,蓝狮子出版人wxb680909@yahoo.com.cn

  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吴敬琏以独立思考、敢于直言的知识分子气质和务实深邃的经济思想,成为中国知名度最高、也最受尊重的经济学家。在当代中国经济改革史上,吴敬琏之重要性在于,他几乎参与了建国之后所有的经济理论争议。特别是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他是多场论战的主角,有些甚至是由他发动和主导的。这些论战主题涵盖了众多的改革困局,展现出几代政治家和经济学者为国家进步所做的思考与努力,也呈现出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曲折和诡变。2009年夏秋之际,年届八十的吴敬琏完成长篇口述,他细致而坦诚地回顾了这些论战的细节以及自己的反思,为改革史的梳理留下了宝贵的材料。

  1979年,经济学界发生了一场激烈的论战,这是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一场经济政策大争论,论战在两个 “战场”展开,一个是在改革派与计划派之间,另一个是在改革派内部。争论的焦点是同一个:如何看待以及防止经济失控。

  一

  进入1979年之后,随着改革鼓点的敲响,中央出台了一系列的新政策,包括职工提薪、奖金发放、安置就业、政策退赔、农产品(13.88,0.34,2.51%)提价以及扩大企业和地方财权等。这使财政支出大幅增加,与此同时,经济的复苏带动基础建设的复兴,各地的基建规模不断扩大,渐渐到了预算无法控制的地步,据《中国经济年鉴》披露的数据,1979年中央财政赤字170余亿元,1980年120余亿元。很快,社会上出现了物价普遍上涨的景象,到1980年初,商品价格上涨6%,其中城市上涨8.1%,农村上涨4.4%。

  对此,一些计划派人士开始攻击改革,认为物价上涨就因为政府提高了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所导致,所以,必须重回统购统销的管控路线,一旦放弃计划,势必天下大乱。

  在这个问题上,改革派是有共识的。孙冶方抱病写出三万多字的《为什么调整——调整中应该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解释政府的开放政策是正确的,造成物价上涨的原因不在于调整农产品价格,而是因为基本建设战线过长。他认为,要压缩投资规模,必须严格控制银行信贷,将现行的财政拨款改为银行贷款。同时,他提出要严格地划分扩大再生产与简单再生产的界限,属于追加投资部分的基本建设,要集中于中央和各省市来掌握,另外还要加强合同制,修建单位和承建单位必须签订详细合同,然后严格执行,违者必须受到制裁,赔偿一切经济损失等等。

  与孙冶方持相似观点,并在第一线与计划派交战的是在计委经济研究所任顾问的薛暮桥。薛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记录了当时国家计委的一些做法:在经济建设上,一再追求不切实际的高速度、高指标,比如超越国力,盲目扩大基本建设投资,在编制规划时,凭空提出到1985年钢产量要达到6000万吨 (后来到1985年实际达到4679万吨)的高指标,并以此为目标,提出要建设“十大钢铁基地”、“十大石油基地”、“八大煤炭基地”等等过高计划。1978年基建投资一加再加,并且不顾外汇支付和国内配套能力的限制,一窝蜂地从国外引进成套设备,物资供应全面紧张,到处停电缺煤,财政也发生困难。国民经济比例失调问题进一步暴露出来了。薛回忆说,当时自己和一些同志议论时还曾说,这不又在搞“大跃进”“吗?

  薛暮桥的观点是,必须下决心调整,从走过头的地方退回来,坚决把6000万吨钢的高指标降下来,大大压缩基本建设规模,努力把农业、轻工业搞上去,并调整重工业内部的比例关系。他还对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过去总是说我国国民经济的三大改造是完全成功的,但实际上问题不少,问题不仅是搞得“太快“,而且是搞得”太彻底“了:使生产受到破坏,发展缓慢。革命的目的是发展生产力,但过去有一种为革命而革命的倾向,认为革命越彻底越好,结果有时候破坏了生产。1979年7月,薛暮桥在中央党校做了题为《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的报告,详尽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在计委内部,反对薛暮桥的声音很大,他们认为,发展重工业是客观规律,重工业比例总是越来越大,农业越来越小,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渊源,提高积累才能提高生产增长速度。他们特别不能认同薛暮桥批评社会主义改造“太彻底“的看法,认为怎么能批评1956年的合作化高潮呢?于是,计委的高层开始组织部署、罗织材料准备批判薛暮桥。

  薛暮桥的观点得到了陈云等人的认可。早在三年大饥荒之后的1962年和再度复出的1972年,陈云就两次提出过放缓重工业投资,加快与民生有关的“吃穿用计划”的实施,可惜都遭到了迷信 “钢铁元帅”的最高层的反对。1979年3月,中央政府成立了国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陈云出任主任,李先念为副主任,统管全国宏观经济,他们对薛暮桥的观点表达了支持。1980年4月,中财委秘书长姚依林被派往国家计委接任主任,制止对薛暮桥的批判,至此平息了计委的内部争论。9月,新成立国务院经济研究中心,薛暮桥被任命为总干事。

  二

  按理说,改革派在这场大论战中取得了胜利,不过在改革派内部却出现了另外一种思路,它的代表人物是于光远。

  于的观点是,中国经济结构扭曲的原因是体制,所以光是调整是没有成效的,应该先改革体制。1979年前后,于光远发表了若干篇文章论述他的观点,提出“中国正处在一个需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时期,这种寻找合适生产力的生产关系的科学研究,尤为重要”。那么,到底应该建立怎样的新体制?于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不过却指出了方向,那就是“惟生产力论”。他在《对待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本态度》一文中写到,“凡是最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我们就赞成,就支持;凡是虽能促进、但这种促进作用不安的,我们就不能那么赞成,不能那么去支持;凡是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我们就不赞成;凡是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我们就坚决反对。只有持这样的基本态度,才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我国的实现,这是任何社会里都起作用的客观规律。”

  同时期,他还写了另一篇文章《谈谈社会主义经济目标理论》,认为“我们的经济目标只应该是在可能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增产人民需要的最终产品,而不应该是其他别的东西”。此文先是在《财贸战线》发表,于光远觉得影响不够大,便又交给《经济研究》重新登了一次,在说明为什么要重登的“附记”中他一口气提出了29个问号,其中不乏十分尖锐的问题,如 “以在可能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增产最终产品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目标,所依据的是什么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规律?这个规律是否即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不顾这个规律,会受到一些怎样的惩罚?”、“怎样看待基本建设战线过长的问题?基本建设战线过长为什么对我国经济带来这么大的损害?为什么这个问题多年来一直提,一直没有得到解决?怎样看待国民经济发展速度指标的问题?”等等。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