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消费权益保护动态 >
欲领退税款卡内钱反被骗 电信诈骗团共骗千万元
www.110.com 2010-09-17 17:23

      摘要:未央区的王某夫妇,本想领4700元的购车退税款,没想到却陷入骗局,银行卡内4.7万多元被骗个精光。王某夫妇立即通过“民警”提供的电话,与“国家税务总局的退税办”联系。

民警展示诈骗团伙用于培训成员的教材。      摘要:未央区的王某夫妇,本想领4700元的购车退税款,没想到却陷入骗局,银行卡内4.7万多元被骗个精光。王某夫妇立即通过“民警”提供的电话,与“国家税务总局的退税办”联系。

警方查获的银行卡达630余张。      摘要:未央区的王某夫妇,本想领4700元的购车退税款,没想到却陷入骗局,银行卡内4.7万多元被骗个精光。王某夫妇立即通过“民警”提供的电话,与“国家税务总局的退税办”联系。

  未央区的王某夫妇,本想领4700元的购车退税款,没想到却陷入骗局,银行卡内4.7万多元被骗个精光。公安未央分局接到报警后,顺藤摸瓜破获了这起横跨三省的电信诈骗案。

  刚买车便接“退税”电话

  “你好,我是西安市交警支队车管所的,你所购车辆可按购车款的3%退税,具体程序你可和国家税务总局的退税办联系。”6月20日上午,刚买车不久的王某夫妇突然接到自称是交警支队民警的电话,热心的“民警”还给王某留下了“国家税务总局退税办”的电话,电话区号010。

  王某夫妇立即通过“民警”提供的电话,与“国家税务总局的退税办”联系。在电话中,对方确认“退税办”确实要给其退款4700元。在电话中,对方要求其提供一张有存款且经常使用的银行卡,方便“退税办”打钱。在对方核实了开户银行及卡内金额后,夫妇俩按照对方的要求赶到北郊某工商银行自动提款机前。

  “退税”没拿到卡内钱没了

  6月20日13时许,王某夫妇在自动提款机前按事先约好的“程序”,拨通了“退税办”的电话。按对方要求,王某夫妇输入对方的银行卡号、工号等。不到5分钟,对方说操作已成功,“退税款”已全部打入他们卡上。但当查询卡内余额时,王某夫妇大吃一惊,不但“退税款”没收到,自己银行卡内的47422元,也不见了踪影。

  事发后,王某夫妇向未央警方报案。经查,王某账号中的钱分别被转入两个外地工行卡内,这些钱均在20分钟内被取走。同时,办案民警通过北京警方得知,嫌犯作案时,给王某的“国家税务总局退税办”的电话只是一个网络虚拟号码,根本不存在。

  跨省电信诈骗团伙落网

  未央警方奔波陕西、广西、福建三省,最终发现这是一个分工明确,组织极为严密的电信诈骗团伙。该团伙自今年5月份以来,从网上购得全国各地购买汽车的用户资料,并以“国家税务局汽车退税”为诱饵,采用IP网络虚拟号码与车主联系实施诈骗。

  很快,经过10天摸排走访,民警最终于7月2日下午2时许在南宁江南区玫瑰园小区抓到了实施诈骗的犯罪嫌疑人上官楠木等4人,又顺着线索抓到了取款组的4名嫌疑人。当场查获作案用银行卡630余张,赃款24万余元。通过嫌犯账单警方发现,该团伙每天“取款”,少则3000元至5000元,多则数十万元。

  办案民警初步估计,该团伙在短短3个月内骗了100余人,涉案金额达数千万元。      摘要:未央区的王某夫妇,本想领4700元的购车退税款,没想到却陷入骗局,银行卡内4.7万多元被骗个精光。王某夫妇立即通过“民警”提供的电话,与“国家税务总局的退税办”联系。

  疑惑

  骗子咋知道我家买车了?

  直到案子破了,王某夫妇才知道自己银行卡上的钱是怎样被人取走的。“骗子怎么知道我家买新车了?他们咋知道我家的电话号码?”王某夫妇还是想不明白。

  昨日,办案民警介绍,该团伙成员分为信息组、电话组、取款组三部分。

  每次诈骗时,使用甲地虚拟电话行骗,引诱乙地群众上当,在丙地转账分赃,在全国范围内作案。信息组从网络上购买受害人信息,对象全部为购车时间不长的人。电话组立即通过几部专门用于诈骗的电话,先以受害者当地交警部门的名义打电话,并留下“国家税务总局退税办”的电话。

  当骗得受害人信任时,他们利用受害人对自动提款机功能不熟悉的特点,故意让对方切换到英文界面。受害人以为是接受对方的汇款,实际上已按照骗子的提示将自己卡内所有现金转给了对方。

  得手后,取款组立即驾车行动,在20分钟内取走所骗钱款。

  提醒

  注意保护个人信息

  电信诈骗团伙屡屡得手,除了精心设计的诈骗手法外,受害人个人信息的泄露也让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

  昨日,针对此类诈骗事件,办案民警提醒,在日常生活中,在与他人进行交易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个人信息。一些无意中泄露出去的个人信息或隐私,很容易被人恶意利用,从而造成损失。如果市民遇到此类电话,不要相信,避免上当。如果群众遭遇类似的诈骗,请立即报警。对于非法泄露个人信息的单位或个人,一经发现警方将依法严厉打击。

  本组稿件文/图记者王涛

  实习生卢梦纯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