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消费权益保护动态 >
中消协专家揭四大医药骗术-病急不要乱投医
www.110.com 2010-09-17 17:25

  新华网北京6月23日电 题:病急不要乱投医——中消协专家揭开四大医药骗术

  新华社记者 王敏

  花样迭出的赚钱手段,不停地吹嘘效果如何神奇……一边是消费者四处奔波求医问药,另一边是违法医药广告等骗术,却让消费者少了防备,有些消费者甚至还会不自觉地按照这些“专业指导”看病吃药,贻误病情。

  记者日前从中国消费者协会获悉,2008年全国消费者协会系统受理医药类消费者投诉10897件,其中绝大部分为通过免费义诊、网络、报纸、广播电视广告等途径购买药品,因轻信广告宣传中无效退款、包治或多少疗程后治愈等承诺而上当受骗,其中95%以上的消费者投诉找不到经营者。中消协专家提醒消费者,有病就医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就诊、通过科学的手段检查病情、严格遵医嘱用药治疗。

  据了解,目前医药类广告存在的主要骗术有:

  ——通过举办健康讲座、产品推介、新产品上市、医学教育等种种名义进行的所谓“公益活动”“免费义诊”“老年健康教育”“迎接хх召开”等各种形式活动推销药品,组织相当数量的消费者参与,在会议或活动之后通过送货上门、建立专家联系卡,提供终身免费健康医疗咨询,并声称“无效退款”等作诱饵,向参与活动的每位消费者推销几千元的药品,一旦消费者觉得疗效不好,没有达到预期宣传的效果时,很难找到经营者讨个说法。

  ——盗用或冒用军队或国家医疗科研单位名义,或冒用某知名医院的专家医师等行骗使消费者上当。这类骗术一般通过网站、报纸、广播电视等宣传“在某一领域的新突破”“某新药通过临床试验疗效达到治愈多少(比例很高)”“国家хх计划”“国家хх重点工程等”高额骗售所谓的“新药”“特效药品”,使许多消费者上当受骗,有的耽误消费者最佳治疗时间导致严重后果。

  ——利用包治百病的“祖传秘方”“宫廷秘方”,或自称是“历史上某名医的后代”的假中药配方,中药制剂等行骗、欺诈行为有所抬头。这些非法单位和个人往往在一些小报上发布广告,或通过电话、短信、滥发小广告等诱使消费者上当。他们抓住消费者对中药不了解的弱点,兜售普通中药或配方坑骗患者,谋取不义之财。

  ——非法行医、见利忘义、打着国外医疗或美容机构采取高额收费治疗疑难杂症或进行医疗美容、хх检测等坑骗消费者导致严重后果的情况屡屡发生。这些机构往往在市区的繁华地段或大型写字楼租用办公室,开设边缘性机构既像诊所又像咨询机构,通过开设网页,或通过一定宣传渠道,非法从事医学体检、医学美容等,收取高额费用。而这些单位往往医疗和救治条件差,出现情况后又没有急救条件、手段等,给消费者造成终身遗憾。

  中国消费者协会向消费者发出消费警示,切忌听信非医疗机构或所谓的医疗或医药科研的虚假宣传,不要通过邮购、健康宣传、医疗小广告的宣传等途径购买药品;对一些新药、特效药的宣传和无效退款等宣传与承诺不要轻信,消费前最好到正规医院找医生咨询了解,不要盲目购买;接到健康讲座的宣传通知或健康义诊的邀请后要及时向当地卫生、医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等行政主管或执法部门咨询、验明主办单位的资质,是否办理正规手续,即使参加讲座也不要轻易出手购买药品,要经得住“忽悠”。

  同时,中消协专家表示,消费者切忌到非医疗机构或没有医疗卫生部门批准手续的研究所、健康咨询检测机构等就医,以免造成人身财产伤害。消费者要做好自我保护,注意保留证据,包括宣传广告、书面承诺或协议、产品说明、收费凭证等等,一旦发现上当或权益受损,及时投诉举报、依法维权。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