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政法 > 行政动态 >
金融市场:从行政主导到市场约束
www.110.com 2010-07-17 07:39

  记者 姜欣欣

  ——全球金融变革下的未来中国金融模式思考之一

  经过30余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实现了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向一个经济大国的转变。如果说,生产能力惊人增长的制造业成就了中国经济大国的地位,那么,未来中国要实现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的转变,除了具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外,更应该有一个高效配置资源的金融市场。而危机后全球金融变革的序幕正在拉开,未来世界金融的权力版图也将重构,对于中国这个正在飞速崛起的世界大国,既意味着机遇,也蕴涵着挑战。

  一、美国金融市场发展模式面临挑战

  2008年的金融危机,造成了华尔街五大投资银行的集体崩溃,金融市场的流动性骤然衰竭,多达上百家商业银行因此而破产倒闭,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冲击。这次金融危机是对完全自由放任市场的一次挑战,危机表面上来自一个失控的房贷市场和一个过度创新的金融机制,实际上还是因为美国经济在自由放任的一端走得太远。事实证明,市场与政府,偏向哪个极端,对于经济都可能预示着可怕的灾难。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既可以通过市场的自由协议来完成,也可以通过政府的指令性配置来实现。在资源配置的效率上,市场占优;在解决诸如外部性、公共产品、收入公平分配等问题上,市场作用甚微,此时政府的干预活动能起到纠正市场缺陷的作用。因此发展市场经济,并不意味着政府的无所作为,事实恰恰是大有可为。我们可以把市场不能解决好的事情交由政府去做,但是也不能使得政府的行政力量过度地参与资源配置和竞争性产业,损害市场的活力与效率。

  熊彼特曾经说过:“市场经济是一个创造性的破坏过程,它不断地从内部革新,不断地破坏旧的经济结构,不断地创造新的经济结构。”面对美国的金融危机,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金融危机并不是市场的失败,更不是现代金融的失败。每次危机都是一次重构,每次重构,世界经济都能焕发出更大的生机。

  二、中国金融市场当前的主要问题

  世界发展到今天,现代金融市场已然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核心。金融市场通过市场化的机制引导资本在资金盈余者和资金短缺者之间流动,加速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并且在资本流动的过程中实现财富增值和风险分散。

  金融市场既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市场经济深化发展的助推器,发达国家如此,中国亦是如此。我们看到,新中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是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而推进的,金融体制改革近30年来,中国金融体系的演变是朝着市场化、国际化、多元化和多层次的方向发展。但需要正视的是,虽然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在形式上和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已经相当接近,但是在功能、市场深度以及制度上仍存在着许多不足,远不能适应中国作为经济大国的需要。以下几方面的主要问题就具有一定代表性:

  第一,直接融资比例较小,资本市场整体规模偏小。在中国企业外部融资中,直接融资的比例较低。以2008年为例,中国企业股票融资占总融资额为5%,企业债为8%,银行贷款高达87%。虽然说这一比例在不同时期会有所不同,但银行贷款是我国融资的最主要途径则是毋庸置疑的。

  第二,资本市场资产总量依然较小。2008年底,中国资本市场资产总额(股票与债券)占金融总资产的33.8%,而同期美国、英国、日本和韩国该比例均在60%以上。可见,与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相比,中国比例相对较低,资本市场整体规模较小。

  第三,资本市场发展不平衡,层次不丰富。从资本市场的三大部分的发展来看,股票市场发展相对较快,而债券市场和中长期信贷市场的发展则比较滞后。2008年底,中国企业债债券市场规模仅相当于股票市场规模的64.7%,可以说结构失衡。

  第四,汇率形成机制存在一定问题,利率市场化程度不够。

  三、未来中国金融市场模式的若干构想

  未来,中国发展现代金融,实际上就是要在市场和政府之间寻找一种均衡,也需要在效率与稳定中寻找最优路径。这样一种均衡既要有利于发挥金融市场的活力,又有利于维护经济和社会的稳定。这需要我们对全局有着清晰的把握,更需要有改革的勇气与魄力。由此,我们可以对未来中国金融市场模式作如下构想:

  第一,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行政力量将从属于市场主导。2008年金融危机已经证明,不能一味地信任市场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危机中,价格信号扭曲,市场流动性濒临枯竭,市场信心处于低谷,经济随时可能急转直下,这时政府出手可能是更好的选择。但是在经济的正常运转时期,行政性力量在竞争性领域过度地参与资源分配,将大大挤压民营经济的生存空间,大量的社会闲置资本不能转化为生产和消费。政府主导之下的兼并结果,往往是国有兼并民营。政府的财政政策力度越大,意味着将有更多的资源向国有企业倾斜,相比较之下,民营企业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难度都很大。同时,政府投资的项目大规模增加,政府官员的寻租活动也越来越活跃,经济资源由于被隐性瓜分而不能产生应有的效率。

  回顾过去30年以市场化为导向的改革进程,不难发现,中国经济基本上确立了市场化的经济体制,但这个体制并不完善,其中既有市场化不足的方面,比如航空、电信、铁路、能源等,也有过度市场化的地方,比如房地产。市场化改革在取得今天成就的同时,也需要进行一些总结和反思,对改革的反思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继续推动市场化改革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行,同时要避免“泛市场化”和过度市场化造成的社会不公与财富流失。中国要实现经济上的崛起和腾飞,离不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和完善。风险是市场的固有属性,没有风险何来收益,没有风险的释放,何来未来经济更好的发展,妄图把风险通过行政力量强行控制恰恰是最大的风险,一旦爆发,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未来市场化的趋势不应改变。未来,资源配置的主导力量理应是市场主导,这也是我们发展现代金融的目的和动机。在经济结构上,不能简单地国进民退,也不能简单地民进国退,应该强调国有资本和民营资本的均衡发展。而如何实现两者的共进,靠政府的行政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依靠现代市场化的金融,才能支撑起未来经济新的增长点。

  第二,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实现对接与协调发展。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是金融市场的两个核心组成部分,在一个发达的金融市场中,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资金是连通的,长短期资金相互转化并在不同的市场间相互流动。发达的货币市场可以为资本市场提供稳定充裕的资金来源,而从资本市场退出的资金也能在货币市场找到出路。因此,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由于政策因素,中国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长期处于一种分割的状态,这必然会造成资源的结构性闲置,从而带来效率损失。两个市场的分割不能及时地反映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以及真实的价格信号,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和实施效果,限制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手段。虽然从某些方面来说,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分割是为了防止风险的扩散,但是未来完全有可能实现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的某种对接,随着金融机构的业务的逐渐综合化,以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保险公司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是连接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最佳媒介。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监管制度的完善,商业银行也可以扩大股票质押贷款的规模和范围,同时为券商开展一些创新业务,比如为企业并购重组提供贷款等。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