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征地补偿 > 征地补偿论文 >
我国失地农民权益的流失与保障
www.110.com 2010-07-06 13:3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产生了一大批失地失业的农民。这些失地农民游离于城市和乡村之间,没有相对稳定的工作,缺乏长期维持生活的保障。他们的存在对社会的稳定和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将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探讨失地农民利益流失的原因,帮助他们寻求获益之路,对政府和农民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失地农民权益流失现象严重

  1、失地农民权益流失的主要表现

  自20世纪90年代起,中国各地开始大规模兴办开发区,最高峰时达8000多个。在各地城市化进程中,仅开发区一项,全国现有各级各类开发区3837家,规划总面积达3.6万平方公里,规划面积竟然超过了全国现有城镇建设用地总量,甚至超过中国台湾岛和海南省的面积,而其中国务院批准的仅占6%。有的专家指出,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字是根据各地报国务院审批后由农业用地转变为非农业建设用地项目统计出来的,这些仅是依法审批的土地征用数,还没有把那些违法侵占、突破指标和一些农村私下卖地包括在内。据统计,违法占地占合法占地的比例一般为20%一30%,有的甚至更高到80%。如果用地指标突破,违法用地得不到有效遏制,失地农民的数量还会继续加大。据九三学社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60%的失地农民生活处于十分困难的境地,有稳定经济收入、没有因失地影响基本生活的只占30%。大量生活无着的失地农民的存在成为社会的一大不稳定因素。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他们往往很难自谋生路。相当一部分处于失业和半失业状态。国家统计局对全国2942个失地农户的调查表明,这些失地农户共有7187名劳动力,其中征地时安置就业197人,仅约占劳动力总数2.7%;外出务工1784人,约占24.8%:经营二三产业1965人,约占27.3%;从事农业1807人,约占252%;赋闲在家1434人,约占20%。

  我国失地农民问题日益尖锐,“失地农民”已成为一个代名词。它指的是一个新出现的弱势群体,无保障的城市“边缘”人群。失地农民持有城市的“绿卡”,却缺乏城市的社会和生活基础,缺乏在城市的谋生手段,缺乏城市的认可度,甚至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不能适应城市的生活习惯,被排斥在真正的市民之外。农民失去了土地,农民身份已不复存在,低廉的生活成本已一去不返。

  2、失地农民权益流失的严重后果

  第一,失地农民失掉了最宝贵的家庭财富。土地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还是一项重要的财产,农民失去土地,自然也就失去了所拥有的土地财产权利。现在的土地制度对农民来说,国家从法律层面上把土地的财产权赋予了农民。对于绝大多数农民来说,他们承包的土地应该是他们家庭中价值最高的一笔财产,他们失地就是失财,就是为城市化而损失最宝贵的一笔家庭财富。

  第二,失地农民失掉了最基本的就业岗位。农民失去土地也就失去了最基本的劳动对象和工作场所。在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农民理应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寻找新的就业机会。但一方面,近几年征地规模扩张,失地农民增多,再加上经济体制改革使整个社会劳动力供给越来越多,在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充满竞争的劳动用工制度和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产业结构调整的环境下,对求职者的年龄、知识、技能和市场适应意识要求较高。而吸纳劳动力需求变化却不大,给农民就业带来了难处。另一方面,失地农民相对文化素质水平低,竞争力弱,不能适应市场化就业。再培训难度较大,成本较高,再加上农村就业信息服务渠道不顺畅,和转换生产技能所需的高成本,使失地农民就业机会很少且随着城市化推进,农民失地的趋势将进一步加剧。因此土地就成为农民就业机会的重要资源,失去土地就意味着失去了就业机会。

  第三,失地农民失去的是生活保障。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农业人口占总人口75%以上。土地不仅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而且是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资料,是农民安身立命之本$失去土地就意味着农民失去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资料。目前农村的社会保障状况远不及城市。目前约占总人口15%的城市人口享用着2/3比例的医疗卫生保障服务,而比例约占总人口的85%的农村人口只享用着不到1/3比例的医疗卫生保障服务。

  二、失地农民利益流失的原因分析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失地农民权益流失现象并未受到当地政府应有的重视。许多地方政府关注的主要是城镇居民失业问题,农民失地成了人们视而不见的盲点。这显然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对农民不负责任的态度。因为,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和非农产业的发展,农民失地呈加快之势。如何正确处理农民失地后的权益保障问题,深刻剖析失地农民权益流失原因,具有重大意义。

  (一)二元经济社会结构下对农民利益的忽视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产生农民问题,包括失地农民问题的根源。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城乡有别的政策体系。在农业上,实行的是“奉献型”的政策,如“剪刀差”和超低的农业投入;在对待农民上,实行的是“忽视型”的政策,它又可以分为政策型忽视和执行性忽视两个方面。政策型忽视表现在:重城轻乡的“二元型”的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劳动就业制度、文化教育方面农民“非国民待遇”制度以及农工有别的金融信贷制度。关于执行性忽视,如:三要现象(讲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干起来不要)、对策现象(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和四乱现象(乱摊派、乱收费、乱集资、乱罚款)。由于对农民利益的忽视在农地流转和农地非农化中,地方政府和乡村组织这些公共权力部门恣意侵权,滥占耕地,压低征地价格,致使农民失地。同时,又使农民失地后应得权益丧失殆尽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和满足。

  (二)征地补偿不合理

  《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征用耕地的补偿费用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规定:“征用耕地的土地补偿费为该地被征用前三年年平均产值的6倍-10倍。……但是,每公顷被征用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最高不得超过被征用前三年年平均产值的15倍。……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总和不得超过被征用前三年年平均产值的30倍。”一方面所谓“前三年平均产值”并不能体现土地最佳市场价价格,同样的土地种粮与种中药材、果木等经济作物的收益差别相当大。如果农民前三年只种粮食作物,征地自然就按粮食作物来测算土地的产值,在农产品价格低迷的情况下,农民征地补偿就明显受损。另一方面,这种只限最高价,却不定最低保护价的做法,明显地站在征地者的角度,较少顾及对农民权益的保护,以致在实际中,国家征用农村集体土地的征用费与土地二级市场的出让价格差距巨大,这种征地补偿实际上排除了被征地农民参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机会,农民在农地转用过程中应当享有的土地增值收益被剥夺了。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