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治安处罚法 > 治安管理处罚法解读 >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 > 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的行为和处罚 >
趋利避害导致哄抢频发
www.110.com 2010-07-20 16:54

  如今的人们哄抢鸡蛋、哄抢鲜花、哄抢免费避孕套…… 在满足了温饱之后,人们为什么还会哄抢?哄抢中,人们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当个人具有严重不安感和挫折感时,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暗示。

  社会中的孤独的个人为了求生存的必要,自然而然地会形成一种依赖群体的心理,在这种心理的影响下,就会产生一种被称为“群集欲”愿望。因此,单个的个人不仅会以一种本能心态加入各种社会团体,而且很容易产生一种参加到聚集的群众中的意愿,与聚集的人群共同行动。

  从众心理是人类的一个思维定式,是在群体压力下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资源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

  从众行为有时虽然不是按照个体本意做出的,但却是个体的自愿行为。内心具有安全感的个人一般不至于参加聚众而共同实施行为,只有那些具有严重不安感和挫折感的个人,才有这样的欲望,其目的就在于想在聚集的人群中寻求某种安全感和发泄心中的挫折感。

  由于多数个人在聚众之中产生交互作用的关系,聚众后所体验的不安感与挫折感比单独的个人所体验的要大得多,在这种情况下,当有人向这种具有严重不安感和挫折感的个人提出某种指示时,他们最容易接受,并且把这种指示变成自身的目标,表现出带有激情色彩的情绪波动。

  参与哄抢者往往把自己行为归结到社会、他人原因上。

  当哄抢者在分析参与哄抢的原因时,总是喜欢说“随大流”和“法不责众”。这个过程在心理学上叫做“归因”,即归结行为的原因,“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情”。归因不仅是一个心理过程,也是人类一种普遍需要。因而每一个人都可以被看成业余心理学家,每个人都有一套从其本身经验归纳出来的行为原因与其行为之间的联系的看法和观念。

  但是,哄抢事件不能简单地归咎于“随大流”。特别在是哄抢人民币事件中,人群并没有随见义勇为“大流”,而是随了哄抢首要分子“大流”。专家指出,这反映出更深刻的社会心理学原因。

  哄抢事件反映出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与社会发展的现实并不一致,比如,哄抢油的人并不缺油,哄抢钱的并非一文不名。

  人的满意度又是怎么产生的呢?

  整体说来,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心理。人们都本能地企图在交换中获取最大收益,减少代价,交换行为本身就变成了“得”与“失”的对照。如果收益与代价平衡,互动得以维持;相反,如二者不平衡则互动难以长期维持。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