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仲裁法 > 仲裁论文 >
浅议对国际商事仲裁裁决的司法审查
www.110.com 2010-07-21 16:28

[摘 要]:独立性是国际商事仲裁最基本的特征。然而作为一种起自于当事人的协议,并从民事法律中获取司法效力的混合的特殊司法制度。仲裁活动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法院干预。与世界各国一样,我国也面临着如何在保证仲裁独立性的同时,允许法院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司法干预的难题。由于法院的干预主要通过对仲裁裁决进行司法审查来实现,对仲裁裁决进行合理合法的审查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英文摘要]:
[关 键 字]:仲裁裁决 司法审查 意思自治
[论文正文]:
  国际商事仲裁裁决,是指在国际商事活动中,当事人双方依事先或事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将有关争议提交给某临时仲裁庭或常设仲裁机构审理后做出的具有约束力的裁决,从逻辑上推论,由于仲裁是依照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将其间发生的争议交由仲裁机构解决的一种便捷、高效的纠纷处理方式,其核心是当事人的意思自治,排除一国法院的司法干预,因此仲裁活动及其结果应具有完全的独立性。然而,纵观世界各国的仲裁立法,有关国际条约以及国际商事仲裁实践并不尽然,最明显的表现莫过于国际商事仲裁裁决执行地国法院对仲裁裁决所进行的司法审查。

  一、对国际商事仲裁裁决进行司法审查的必要性

  1.仲裁的产生是相对于诉讼而独立的。根据许多国家法律规定,在仲裁程序中,无论是事实问题还是程序问题,均可由仲裁庭做出决定,法院不得干预。即使仲裁裁决有明显的错误,法院也不得因此主动推翻该裁决。这是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贯彻,也是仲裁独立性的体现。但是,仲裁归根结底是一种解决争议的契约制度,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必须受国内法的制约;而且,作为仲裁之基础的仲裁协议的法律效力是有关国内法所赋予的,仲裁机构所作裁决的强制执行更是依赖于国内司法机关。为了保证国家法律的公正性和统一性,法院必须对国际商事仲裁实施必要的控制与监督,即仲裁裁决执行国法院有权对裁决进行司法审查。纵观世界各国之仲裁立法。在英美法系国家,仲裁历来就受到法院较大的干预和严格的监督。即使是在对仲裁基本采取不干预做法的大陆法系国家,也大多在仲裁法中规定,若裁决存在违反公共秩序的问题,法院有司法审查权并可撤销。

  2.现代社会以来,权利观念由个人本位转向社会本位,法律更多地强调社会公共利益。曾经倍受推崇的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也日益受限于社会公益与法律价值。任何契约自由都不是绝对的,法院作为本国法律秩序的维护者,必须对国际商事仲裁进行必要的司法审查,以确保其不违背本国“公共政策”,在我国称之为“社会公共利益”,是指国家或社会的重大利益或法律和道德的基本原则。 其内容对国家法制的统一和完善非常重要,各国不允许当事人对其有任何违背,而要强制适用于当事人所涉法律关系,仲裁也不能例外。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各国在仲裁立法中规定“公共秩序保留条款”,授权法院对仲裁裁决的某些实体方面进行审查,但是,这种审查侧重于裁决是否违背国家或社会的重大利益,而不考虑当事人个别和具体利益。

  3.法院对仲裁裁决进行司法审查是维系国际商事仲裁良性运转的重要条件,对于保障仲裁机构向发生争议的双方当事人提供公正和充分的救济,保证国际商事仲裁程序正当、裁决公正以及维护仲裁效力与执行力都具有积极意义。它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实践,并被1958年《纽约公约》所确认。从各国仲裁立法及有关国际条约的规定考察,各个国家都不放弃对仲裁的司法监督,只不过各国对实施监督审查的具体方式、范围与程序各有规定而已。

  二、法院对国际商事仲裁之裁决进行司法审查的内容

  一般而言,一国法院对仲裁裁决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审查。

  1.可仲裁性的审查。

  争议的可仲裁性,即某一争议事项是否可交由仲裁解决。法院对某项国际民商事仲裁裁决进行审查时,首先考虑根据本国法律是否允许将该争议事项提交仲裁。通常世界各国基本同意争议若具有以下三方面特质就属于可仲裁的范畴:其一,争议具有可争讼性。即争议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加以解决,那么也就可以纳入具有“准司法”属性的仲裁的调整范围,其二,争议具有可赔偿性。即争议的解决结果会导致财产关系的发生而非只涉及到法律状态和法律事实的存在;其三,争议具有可和解性。即当事人对争议发生所涉的权利及其处理方式可以自主决定。根据上述三项标准,各国对在国际商事交往中发生的争议一般允许仲裁,对在亲属、家庭等非商事领域发的争议,通常不允许提交仲裁。但是由于可仲裁性的规定是公共政策在国际商事仲裁领域的体现,某些国家的规定也有例外。比如,意大利法律排除了代理合同争议的可仲裁性;挪威法律规定,不动产所有权的争议不可仲裁。又由于不同国家在法律概念和认知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各国关于可仲裁性的表述范围和对象也有所不同, 此外,由于世界经济一体化,调整经济秩序的国际商事法律规范日益趋同,加之各国在国际商事仲裁领域尊重国际公约和仲裁方式的法律效力,采取有利于仲裁的政策,可仲裁性事项有扩大化的趋势,传统的不可仲裁事项正逐步向可仲裁方向演变。

  2.对仲裁协议(条款)有效性的审查。

  关于仲裁协议(条款)的效力,各国立法及国际条约均规定对于当事人的行为能力依对其适用的法律加以确定;仲裁协议则依协议准据法或仲裁地所在国法律予以确定。由于仲裁协议(条款)有效与否,直接关系到仲裁机构或仲裁庭是否有管辖权,如果当事人对仲裁协议(条款)本身的有效性发生异议,如何确定仲裁管辖权?对此,国际上有三种不同的立法:(1)由仲裁庭作出决定,当然,仲裁庭的裁定最终要受法院的监督的控制。(2)由仲裁员决定。(3)由仲裁机构决定。

  3.对程序公正性的审查。

  程序公正作为各国司法程序上的基本原则,同样也适用于国际商事仲裁制度。所谓程序公正指:(1)司法公正。主要是法庭的组成必须公正。法庭成员不得与其审理的案件有任何利益联系,并不得对任何一方当事人存有偏见或有所偏袒。(2)平权诉讼。当事人有获得公正听审的权利,包括得到关于诉讼事项的适当通知、平等地出庭应诉,平等地向法庭提出和反驳证据及进行申辩等等。 《联合国国际商事仲裁范法》第12、18条对此做出了具体规定,《纽约公约》也规定一国法院有权拒绝承认和执行“受裁决援用未接获关于指派仲裁员或仲裁程序之适当通知,或因他故致未能申辩”的仲裁裁决。当一仲裁裁决做出后,如果一方当事人何法院提出了有关仲裁裁决违法的抗辩,各国法律均允许法院以该裁决进行审查,尽管各国法律规定可审查的具体内容不尽相同,但要求仲裁裁决符合程序公正的基本原则,这是一致的。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copyright©2006 - 2010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 京icp备0605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