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法律百科
我的位置:110网首页 >> 资料库 >> 案例分析 >> 民商类案例 >> 交通事故案例 >> 查看资料

对交通肇事被害人救助的法定主体应如何认定

发布日期:2009-08-01    文章来源:互联网
【案情】

    2008年7月7日晚,甲驾驶一辆三轮摩托车沿乡间公路行驶,迎面驶来一辆大卡车,由于对方车灯过亮,导致甲视线不好,撞上被害人。甲下车查看,由于是夜间,且没有路灯,甲以为撞上了大树,于是继续朝前行驶,行驶三百米后,发现摩托车不平衡总是往右偏,再次下车查看,发现被害人被挂在三轮摩托车下。甲由于害怕,把被害人遗弃在第二现场后,驾车逃离。没有报警且未将被害人送往医院进行救治,而是驾车逃离逃离现场。后被害人被过往行人,并送往医院。被害人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死亡。

    【分歧】

   本案中争议的焦点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规定 “‘因逃逸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情形”中的救助的主体应是谁存在争执。

   第一种观点认为,因为该司法解释没有明确应该是谁实施救助行为,当然包括他人实施的救助行为,故本案中被害人所得到的救助符合司法解释的规定。

   第二种观点认为,司法解释第所指的“救助”应是肇事行为实施,不属他人的救助。

  

    【解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主要理由如下:

     一是从法律规定分析,对被害人实施救助行是肇事行为人的法定义务。我国《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规定的“发生交通事故后的车辆必须立即停车,当事人必须保护现场,抢救伤者和财产(必须移动时应当标明位置),并迅速报告公安机关或者执勤交通警察,听候处理”的义务。

    二是从立法本意分析,对被害人实施救助的法定主体应是肇事行为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1996年8月8日、8月31日的刑法修改草稿关于交通肇事罪的条文中,均规定“犯前两款罪造成他人重伤不予救助,致使被害人因迟于救助而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三是单纯从逻辑结构上分析,实施救助行为的应是肇事行为人。因为肇事逃逸必然导致被害人得不到肇事行为人救助的后果,而肇事行为人逃逸与他人救助或他人不救助不存在逻辑上的必然的因果关系。

江西省都昌县人民法院:高满秀 刘警钟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发布咨询
发布您的法律问题
推荐律师
王景林律师
上海静安区
马云秀律师
广东深圳
陈铠楷律师
四川成都
罗雨晴律师
湖南长沙
陆腾达律师
重庆江北
王高强律师
安徽合肥
崔新江律师
河南郑州
徐荣康律师
上海长宁区
刘平律师
重庆渝中
热点专题更多
免费法律咨询 | 广告服务 | 律师加盟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380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