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法律百科
我的位置:110网首页 >> 资料库 >> 论文 >> 刑法学 >> 查看资料

刑事简易程序新论

发布日期:2011-10-26    文章来源:互联网

在刑事诉讼中,简易程序(summary procedure)是普通程序(或正式审理程序的)对称。狭义的简易程序是指各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的、较普通审判程序简便快捷的刑事一审程序。近年来,面临犯罪率居高不下,刑事案件数量增长不断严峻形势,“正当程序的简易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全球性的发展趋势,世界各国纷纷创设新型的简易程序模式,逐渐丰富了简易程序的内涵①。目前,对简易程序的理解已不仅仅限于传统上的简易审判程序,还扩展到一切不通过正式审判程序处理案件的方式,例如,美国的辩诉交易和德国的处罚令程序。不仅如此,有学者已将简易程序的研究从审判阶段延伸至审前阶段,认为审前也应设置简易程序,如对轻罪案件的不起诉等等。本文拟从简易程序的理论基础人手,强调其在实现诉讼效益这一价值目标上的重要作用;在简要介绍简易程序的典型模式的基础上,对我国刑事诉讼法增设的简易程序的立法及实施情况加以分析,并针对我国刑事诉讼简易程序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的建议。

  一、刑事简易程序的理论基础

  日本学者谷口安平说,在众多国家里,“迅速地审判一直被当作诉讼制度的理想”。②实际上,二战之后,西方国家为了解决繁琐的诉讼程序与日益增长的刑事案件之间的矛盾,纷纷把简易程序提上了议事日程,而且发展的势头有增无减。正如有的学者所指出的“从理论上讲,设立简易程序的主要目的在于对正义与效益这两大程序价值目标加以适当的协调,以避免或减缓两者的冲突和矛盾。”③可见,设立刑事简易程序的主要理论基础即刑事诉讼效益原理。

  随着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西方经济分析法学的兴起,法律程序中的经济效益问题逐渐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匈牙利学者阿尔培德?欧德指出“在我们当今的时代里,几乎所有刑事司法程序改革都有两个基本目的:一是发现实施一种迅速、简便和成功程序的新方式和新途径;换言之,使刑事诉讼活动的进行更有效率;二是确保诉讼参与人的权利,这与公正的要求密切相联。”④台湾著名学者蔡敦铭教授也认为,“无论利于国家或被告之利益,迅速审判对于刑事司法而言,至为重要。”可见,提高诉讼效益兼顾了国家和个人两方面的利益。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分析,避免不必要和不合理的拖延,迅速作出裁判可将犯罪者立刻绳之以法,有助于对犯罪的特殊预防;从被指控人利益的角度分析,无辜的被指控人如已被羁押,可因迅速之无罪审判而获得释放;有罪的被告人则可因迅速之裁判尽早摆脱诉累。西方有句古老的法谚:“迟来的正义已非正义”(Delayofjusticeisinjustice),由此可见诉讼效益在国家刑事司法中的重要意义。在刑事诉讼中,由于普通程序的繁琐和复杂几乎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刑事审判活动是一种耗费国家经济资源的职能活动。从根本上看,减少诉讼成本和科学配置司法资源是提高诉讼效益的两条主要途径,而简易程序的设置不仅通过减少诉讼成本从而直接达到提高刑事诉讼效益的目的,而且通过程序的繁简分流节约了一部分司法资源,使其可用于重大、复杂、疑难案件的正式审理,从而使有限的司法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实现了诉讼效益的最大化。因此,设立刑事简易程序在实现诉讼效益这一价值目标上即使不是最重要的途径,也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建立简易程序制度的前提是刑事案件本身的差异性e.如果所有刑事案件在复杂程度、重要性、社会危害性等方面均整齐划一的话,简易程序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可能。正因为“被告之犯罪情节有轻微与重大之不同,如所有刑事案件均依‘通常程序’审理,将造成整体审判之拥挤、迟延,于法院人力、资力及时间均属有限之情况下,极易使整体审判流于草率、疏忽,对于当事人或法官而言,未必适合……”⑥按照比例原则和区别对待原则,对不同案件应投入与其重要性、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司法资源,简易程序的出现才顺理成章。而且即使同是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也可以根据其具体案情的复杂程度不同,在程序简化的程度上有所区别,这就是最近有人提出的关于简易程序的个别化的问题。笔者认为,简易程序不仅应当实现个别化,而且其表现形式也应当多元化,为当事人提供多种可选择的简易程序模式,最大限度地兼顾效益与公正。

  二、简易程序的主要模式

  综观世界各国简易程序的立法与实践,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四种模式:

  (一)简易审判程序

  基层法院在审理简单、轻微的刑事案件时适用的较普通程序相对简化的程序。如英国治安法院的简易审判程序,相对于普通程序,作了不组成陪审团、控辩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不出庭等简化;德国简易审判程序作了不经是否开动审判程序的裁定、检察官可以口头起诉、允许宣读书面证言等简化。

  (二)减省某些诉讼环节的速决程序

  如英国治安法院的简易审判不需经过预审程序;英美的罪状认否程序,只要被告人作有罪答辩,就可以据此定罪和处刑,不再进行开庭审理;意大利的快速审判程序和立即审判,避开了预审程序,意大利的简易审判则是在初步庭审中结束诉讼,不再进行正式的审判程序。

  (三)刑事处罚令程序

  法官根据检察官的请求直接作出处罚命令。如德国的处罚令程序规定,对于轻罪,法官、陪审法庭可以不经审判而依检察官的申请以书面处罚令确定对该行为的法律处分。又如法国的定额罚金程序规定,违警罪初犯可以支付一笔定额罚金而换取公诉的撤销。法国的一般简易程序中,法官也不必进行审理,而有权直接根据检察院的公诉书作出释放被告人或判处罚金的刑事裁定。日本和意大利也分别设立了类似的程序。⑦(四)辩诉交易程序

  检察官与辩护律师在审判开始前对被告人的定罪和量刑问题进行协商和讨价还价,检察官通过降低指控或向法官提出减轻量刑的建议来换取被告人作有罪答辩。这种程序主要在美国盛行,意大利《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依当事人要求适用刑罚”在借鉴美国辩诉交易的同时,将其限制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内,避免其动摇刑事司法制度中占主导地位的观念,促进刑事诉讼多种价值目标之间的协调,从而大大缩小了辩诉交易的弊端,为刑事司法制度的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尝试⑧。

  三、我国简易程序存在的主要问题

  早在抗战时期,根据地政府采用的“马锡五审判方式”就以手续简便,不拘形式为主要特征,可视为简易程序的雏形,但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简易程序。我国的1979年《刑事诉讼法》基于特定背景没有规定简易程序,对犯罪不分情节轻重、危害大小、繁简程度,统一适用一种普通程序,难以使有限的司法资源得到合理分配和有效发挥。随着普通程序水准的提高和物质技术条件的改善,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时,本着“有利于提高诉讼效益”的指导思想,在完善普通审判程序的同时,增设了简易审判程序。我国的简易程序属于一般的简易审判程序,相对于普通审判程序,作了审判员独任审判,人民检察院可以不派员出席法庭,审理程序不受普通程序关于讯问被告人、询问证人、鉴定人、出示证据、法庭辩论程序规定的限制,审理期限相对缩短为20日等简化性规定。简易程序的设置,使刑事案件合理分流,审判力量合理分配,简化了诉讼程序,提高了办案效率,既符合诉讼经济的原则,也达到了及时惩罚犯罪的目的。但是我国现行的刑事简易程序存在如下问题:

  (一)简易程序的适用比例较低

  按照《刑事诉讼法》关于简易程序适用范围的规定以及立法者的预计,简易程序应当分流出全部案件的30%。但是新《刑事诉讼法》实施4年多以来的实践表明,适用简易程序审结的案件在全部审结的各类刑事案件总数中所占的比例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而且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类型相对集中,主要是盗窃、故意伤害、私藏枪支、销赃等几类案件。出现这种情况既有主观原因,又有客观原因:首先,简易程序的设置不仅是审判程序的改革,更主要是审判制度、审判观念的变革,当前许多审判人员并未真正领会简易程序的精髓,而是仅仅将其视为解决积案的权宜之计,导致案件较多时适用简易程序的比例较高,而案件相对较少时,适用简易程序的比例较低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有些审判人员怕承担责任,不愿一人独任审判,而宁愿合议制三人共同负责。有些审判人员对被告人当庭是否会认罪、辩护人是否作无罪辩护等没有把握,因此在选择适用何种程序时比较保守。还有的审判人员担心手头案件多,裁判文书要自己打印,在20天内结不了案,因此不愿适用简易程序。其次,有些案件,特别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由于外地人较多,当事人双方在20天之内往往难以就赔偿问题迅速达成协议,审判人员担心案件超审限,故一般对此类案件不敢适用简易程序。还有一些自诉案件,对证据的审查判断有时比公诉案件复杂,因此审判人员也倾向于适用普通程序。再次,立法及制度本身存在问题。如刑事诉讼法规定适用简易程序要由检察机关建议或者法院取得检察机关的同意,也就是说只有同时取得检察机关和法院的同意才能适用简易程序。在实践中,一些法院为避免检、法扯皮,拖延时间,一般检察院不建议,法院也不主动提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简易程序的适用,如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在1997—1999年三年期间主动建议适用简易程序的不到5件⑨。

  (二)简易程序立法粗疏,缺乏可操作性,实践中容易导致办案粗糙,或者简易程序不简易的情况

  我国现行刑事简易程序在《刑事诉讼法》中仅用6个条文(第174—179条)作了一些原则性的规定。《刑事诉讼法》实施后又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通过司法解释几经磨合逐步确定了一些具体操作依据,但是这些司法解释本身也存在规定粗糙或相互矛盾之处,导致检、法两家对某些规定理解不一致,影响了简易程序的适用。其中比较突出的几个问题是:

  1.对适用简易程序的法定条件的理解存在分歧。《刑事诉讼法》第174条第1款规定“对依法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的公诉案件,可以适用简易程序”,该条所称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是指案件的宣告刑而非法定刑,但是从实践来看,检察院提请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均为法定刑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对法定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根据全案情况(如具有法定从轻、减轻情节或罪行较轻)可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刑罚的案件基本上未提请适用简易程序①O 2.关于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一是经济犯罪是否适用简易程序,对此有人主张检察院自行侦查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贪污贿赂罪和渎职犯罪,社会危害性大,影响面宽,应予以严厉打击,以维持国家机关的清正和廉洁,因此一律不适用简易程序。二是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应否适用简易程序,也存在较大意见分歧。有人认为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立足于教育挽救,庭审中帮教、感化工作环节多,程序简化不了,不宜适用简易程序。另一种观点认为简易程序简便、快捷,不仅缩短了未决前的羁押期间,而且能够及时作出判决,减轻未成年被告人的心理压力,有利于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和尽快安置、恢复学业等。

  (三)对被告人的权利保障不够充分

  综观各国简易程序,无不体现出对被告人诉讼权利的行使提供最低限度保障这一立法意旨。换言之,程序的简化并不意味着程序虚无。被告人在简易程序中应当享有的基本诉讼权利包括:

  1.获知被指控内容及相关证据的权利,这是被告人充分行使辩护权的前提和基础。

  2.委托辩护或获得法院指定辩护的权利。辩护权是刑事被告人一切诉讼权利的核心,程序的简化不能排除辩护律师对简易程序的参与,更不能对被告人的辩护权进行限制或剥夺。

  3.是否适用简易程序的自愿选择权。简易程序的特点决定,适用简易程序被告人很难获得无罪判决,而且必然以牺牲一定的程序公正为代价。因此,由被告人自行评估斟酌这种风险并决定是否接受简易程序审判,而不是由司法机关单方面决定更有助于被告人对裁判的接受。同时,赋予被告人自愿选择权,也保障了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的主体地位,是刑事诉讼科学化的重要体现。有关国际性会议和法律文件对上述三项权利也作了规定凹,说明人们就这一问题已基本达成共识。对于前两项权利,我国现行立法有较为充分的体现,对于第三项权利,则仅有来自法院和检察院的限制,而没有赋予被告人选择权,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在观念上的突破有限,被告人名义上虽为诉讼主体,实际上并未充分享有程序主体的诉讼权利,因此在相当程度上仍然是司法机关处置的客体。



  四、我国简易程序之完善

  针对我国刑事简易程序立法及实践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简易程序的进一步完善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彻底转变观念,树立追求效益的价值目标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今年的人民法院工作报告中指出,“一个时代需要一个主题,人民法院在二十一世纪的主题就是公正和效率。要把确保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作为新世纪人民法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审判工作的灵魂和生命。毫无疑问,锲而不舍的追求司法公正与效率应当成为新世纪人民法院法官最崇高最光荣的职责。”从这一颇有新意的论断中可以看出,效率与公正对未来的司法工作而言将不再是鱼与熊掌的关系。追求效益的目标并不意味着放弃其它目标,相反只有兼顾、协调好其它目标,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效益目标。

  (二)适当扩大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

  由于我国的犯罪定义与西方国家不同“,适用简易程序解决的案件数不可能达到西方国家那么高的比例。但从目前的司法实践来看,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仍嫌狭窄,基本上未能发挥其程序分流功能。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立法本身的不完善,二是审判人员尚未树立起适用简易程序的观念。而后者的根本原因又在于我国普通程序并未完全转向对抗制,保留了相当部分的职权主义色彩,而且普通程序所追求的抗辩式庭审诸多方面因条件限制没有落实,普通程序审判大多数仍停留在”书面审“基础上,普通程序的效率比较高,处理了绝大部分刑事案件。但是,随着普通程序实施条件的日臻完善,如证人责任、证人补偿和证人保护制度完善后,证人、鉴定人出庭增多,普通程序的效率必将降低。而且,若依照目前的趋势,我国的普通程序进一步向对抗制发展,普通程序的效率还将进一步降低。日益增长的刑事案件数量与一审程序效率不足之间的紧张将不可避免地凸现,在国家不可能大规模增加司法投入的情况下,在程序设计上解决的总体思路只能是进一步贯彻程序分流原理,扩大简易程序的容量。

  就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而言,第一,对于拟适用简易程序的公诉案件,应以宣告刑而不是法定刑作为判断标准。第二,从公诉案件适用简易程序的条件来看,一是事实清楚,证据充分;二是不分罪名,以刑为限。因此,无论何种性质的案件,只要符合条件,均可考虑适用简易程序。同理,无论何种类型的犯罪,只要符合条件,也都可以适用简易程序。据此,经济犯罪和暴力犯罪中罪行较轻、案情简单的,似乎没有必要排除在简易程序之外。第三,符合条件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也可以适用简易程序。《联合国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标准规则》对少年案件作了“每一案件从一开始就应迅速处理,不应有任何不必要的拖延”的规定。我国最高人民法院于1991年印发的《关于办理少年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虽明确规定第一审少年法庭由审判员、人民陪审员组成合议庭,但同时还规定“轻微的刑事案件和法律另有规定的案件除外”。可见,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适用简易程序是有其法律依据。

  就简易程序的适用条件而言,1.法院审判人员认定的事实与起诉书指控的主要事实一致,仅在个别情节或不影响量刑标准的数额上有所差异,但没有超出起诉范围的,审判人员可在起诉书指控的范围内直接予以纠正,而不需要再转为普通程序。如果法院审判人员认定的罪名与起诉书指控的罪名不一致-,但在不涉及罪与非罪界限或将起诉的较重罪名改为较轻罪名的情况下,审判人员可以适用简易程序审理并改变罪名。但对于法院否定起诉指控,影响被告人构成犯罪,或者将轻罪名改为重罪名时,不宜适用简易程序。因为被告人的认罪和辩护人的辩护是建立在指控的基础上,为充分保障被告人的辩护权,应当适用普通程序审理。2.对被告人是否认罪的理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22条规定:“公诉案件的被告人对于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予以否认,不应当适用简易程序”。对此应具体分析,对被告人不否认起诉书指控的基本犯罪事实,但由于对法律不了解,而否认其行为不构成起诉书所指控的罪名,或者不否认主要犯罪事实,仅对有关数量、手段等个别情节予以辩解、否认的,办案人员可向其说明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或者通过宣读证据向被告人进行说明,如果被告人转变了看法,并同意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或者虽不当庭改变看法,但同意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可以不转化为普通程序。3.对“比较复杂的共同犯罪案件”的理解。依照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具有该种情形的,不应适用简易程序,但实践中对这一规定的理解很不一致。应当明确,只有那些被告人在主要事实上供述不一致,或罪责不清或犯罪次数超过三次以上等共同犯罪案件,才属于“比较复杂”的情形,而多名被告人共同犯罪,分工明确,罪责清楚的(如多名被告人共同贩毒,供述的情节一致、稳定的,即使超过一次犯罪),也完全可以适用简易程序。

  总之,对有关适用简易程序的条件发生分歧时,应从鼓励多适用简易程序的立场进行解释,从而在现行《刑事诉讼法》的框架内尽量扩大简易程序的容量。

  (三)进一步加强简易程序中被告人的权利保障

  如前所述,我国《刑事诉讼法》中缺乏保障被告人选择简易程序自愿性的规定。从世界各国的相关法律规定来看,保障被告人选择简易程序的自愿性包括三方面内容:

  1.以“被告人认罪”作为适用简易程序的前提,旨在防止不认为自己有罪的被告人为获得轻刑而同意适用简易程序,防止其因放弃一些诉讼权利和诉讼机会而被轻易定罪处刑。

  2.适用简易程序,需征得被告人同意。

  3.裁决作出后如果被告人提出异议,案件可按普通程序进行审理。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对适用简易程序的一种事后监督,如果适用简易程序得出了不利于被告人的结果,被告人可请求获得正式审判的机会。

  据此,我国也应将适用简易程序的选择权授予被告人,即简易程序的适用应当取得被告人的明确同意,并给予选择简易审判的有罪被告人以法律明确规定的减刑幅度。此外,对于法官通过简易审判所作的判决,被告人在一定时间内若有不同意见的,可要求将其移送法院按正式审判程序加以审判。

  (四)设立多元化的简易程序模式

  从世界各国简易程序的立法与实践来看,一般均设立多种简易程序,以供控辩双方当事人选择适用。例如,英国的简易程序分为两种层次:一是治安法院和司法裁判所审理轻微案件时适用的简易程序;二是刑事法院审理重罪案件时所遵循的简易审判程序。法国的简易程序有两种:简易审判程序和定额罚金程序。德国规定有处罚令程序和简易程序。日本有三种简易程序:简易公审程序、简易命令(处刑命令)程序和交通即决裁判程序。意大利设置了五种特别程序:简易审判程序、意大利式辩诉交易、快速审判程序、立即审判程序和处罚令程序。韩国(刑事诉讼法》确定了三种简易程序:一般简易审判程序、略式程序和即决审判程序。澳门《刑事诉讼法》新设立了两种简易程序:一般简易程序和极简易程序。而我国现行简易程序内部仍是“一刀切”立法体例,并未根据不同特点和类型的案件设置不同的简易程序。笔者认为,我国应借鉴其他国家简易程序立法与实践的成熟经验,实现我国简易程序模式的多元化。

  (五)实现简易程序的个别化

  由于我国简易程序模式单一,规定粗糙,造成实践中简易程序不简易的现状。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认为应在满足为保障程序公正所必须达到的最低限度标准的前提下,根据不同案件的具体情况,适用简易程度不同的程序,即简易程序的简易程度也应具有层次性。澳门《刑事诉讼法》对于简易诉讼程序应简易到何种程度,规定了一个原则:“须减至对案件之审理及作出良好裁判属最低限度必要者。”这一规定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即充分发挥独任法官在庭审中的主导地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在充分保障被告人行使诉讼权利的基础上,根据案件具体情况灵活控制庭审进程。对于事实清楚、证据简单、明了的案件,可以直接向被告人出示控方证据目录,并简要说明所要证明的事实,不再讯问被告人以及宣读出示有关证据的具体内容,使庭审效率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从当前简易程序的操作实践来看,要改变简易程序不简易的现状,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1.加强立案审查,确保简易程序的准确适用。如果简易程序因适用不当而被迫转为普通程序,就会造成案件在检、法两家之间流转反复,既增加了工作量,又浪费了时间和精力。因此把住收案关口,将问题解决在立案之前,有利于保证简易程序的案件来源稳定、顺畅,避免案件的流转反复。

  2.加强庭前准备工作,提高当庭宣判率。简易程序便捷与高效的突出表现之一就是当庭宣判,因为这样可以减少提押犯人的次数,更能体现工作效率。因此对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应尽量当庭宣判。为此,庭前准备工作的质量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审判人员在开庭前应当认真阅卷,发现事实及证据上存在的问题,及时在庭前解决。对应当出庭的诉讼参与人,特别是涉及未成年人犯罪及附带民事诉讼的,一定要及时通知,并做好相应的调解工作。

  3.简化裁判文书。由于简易程序案件的裁判文书与普通程序的裁判文书基本没有区别,制作起来费时较多,因此,有些法院已开始探讨简易程序案件裁判文书的简化问题。例如,在列举起诉书指控内容及控方提交法庭的相关证据之后,省略“经审理查明”及相应的举证、认证部分中的评论,最后作出裁决。同时还可以对常见的几类案由的文书制成模板,在格式内容统一的基础上,填充个案具体内容,使判决书逐步向格式化方向迈进,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作者:郭志媛 朱平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发布咨询
发布您的法律问题
推荐律师
吴健弘律师
浙江杭州
蒙彦军律师
陕西西安
李波律师
广西柳州
陈皓元律师
福建厦门
罗雨晴律师
湖南长沙
孙志军律师
湖北武汉
朱建宇律师
山东菏泽
北京孟宪辉律师
北京朝阳区
热点专题更多
免费法律咨询 | 广告服务 | 律师加盟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1688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