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法律百科
我的位置:110网首页 >> 资料库 >> 论文 >> 刑法学 >> 查看资料

基于犯罪预防的城市规划研究与启示

发布日期:2012-01-14    文章来源:互联网
【出处】《犯罪研究》2009年第5期
【摘要】首先分析我国当前城市安全问题以及环境设计预防犯罪手段的缺失,提出城市安全需求下通过城市规划研究与设计来预防犯罪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对比国内外有关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研究开展及应用状况,分析国内在该领域研究的不足,提出未来我国城市规划在犯罪预防研究方向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城市安全;犯罪;城市规划;环境设计;预防犯罪
【写作年份】2009年


【正文】

  一、城市安全问题日益引起关注

  随着城市化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对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营造安全的城市环境已成为各个城市追求的目标。近年来,相关数据表明,城市犯罪已经成为影响城市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公众安全感指数成为评价城市安全度的一个重要指标。随着国际恐怖事件以及国内治安事件的不断出现,城市安全问题正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相关数据如各类公安业务数据,包括110报警数,刑事案件立案数,“两抢一盗”案发数等,均可反映出城市存在的安全问题。以上海市为例,在历年的所有刑事案件立案数中,“两抢一盗”类案件占到80-90%左右,并且案件数量逐年增加(图1),成为所有刑事案件中最突出的问题,并且其发案地点多为城市地区。在这部分案件中,抢劫和抢夺案件近年来也呈上升趋势(图2),这两类案件造成的社会影响非常恶劣,严重影响人们在城市生活中的安全感。

  公众安全感一般涉及媒体对违法犯罪案件的报道,与居民关联的事件实际发生数、巡逻警察的出现率,居民群众的见警率,以及社区组织建设和治安硬件建设。据调查,公众对于城市安全与否的感受与刑事案件量有密切关系。以跟居民关联的事件实际发生数为例,在2006年全国公众安全感调查中,对于影响群众安全感受的案件,被调查人选择“刑事犯罪”的占26%,即1/4多的人认为刑事案件影响到了他们的生活安全感。

  重大安全事件如恐怖袭击、重大恶性案件以及重大灾害性事故等也往往发生于城市人口密集地区,其社会影响很大,破坏程度极高。例如2001年美国的“9. 11”事件,2008年印度孟买连环恐怖袭击事件,2005年在我国发生的深圳事件等等,都表明城市安全日益成为社会安全的重点。

  以上不容乐观的安全现状使人们对城市安全感的需求大大增加。在这些安全问题中,对城市居民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是一些暴力犯罪案件,这些案件往往发生在特定的场所,其犯罪行为与城市空间环境的特征有一定的关系。

  二、城市规划预防犯罪手段的缺失

  目前,针对城市犯罪问题,我国主要依靠公安部门的传统治理手段,如综合治理、群防群治、打防结合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又开展了很多现代信息手段,如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等。这些手段主要还是集中在案件发生之后的被动治理,通过城市环境建设来改善城市治安,从而提前预防或阻止犯罪的研究与实践还开展得很少。从发展前景看,多管齐下的综合学科手段将成为未来安全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它应该既包括传统的治理手段,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同时也应该包括系统的管理方法。在管理方法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城市建设的管理。其中,城市规划研究和设计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环节。

  在城市规划研究和设计领域,我们通常将城市安全理解为由自然灾害引发的安全问题,对犯罪行为引发的安全问题则关注不多。通常诱发犯罪行为的因素涉及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发案地点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很多研究己经表明,空间环境是影响罪犯是否实施犯罪的重要因素。设计合理的空间环境可对预防某些犯罪发挥一定的作用,尤其是那些与城市环境关系密切的犯罪行为,如“两抢一盗”。目前国内的规划设计项目大多是在不了解犯罪方式、犯罪诱因、犯罪易发地点环境特征等情况下而进行的。因此,结合城市规划的内容和特点,研究通过环境设计犯罪预防问题,是城市安全需求下一个很有意义的方向。环境设计预防犯罪(Crime Prevention Through Environmental Design,简称CPTED)在国外已经成为一个很受关注的研究方向,并广泛应用于城市环境设计和管理的实践。以下笔者就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比较,提出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方向。

  三、国内外城市规划相关学科犯罪预防研究现状及比较

  目前,城市规划能否、能在多大程度上以及如何来帮助预防或阻止犯罪,已经成为很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国外的大量研究和实践己经表明这一领域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内的研究虽然不多,但已经呈现很好的发展势头。

  (一)国外研究现状

  1.犯罪空间分布研究

  目前有关犯罪空间分布的研究大致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宏观层面研究从整个城市甚至国家的层面来分析犯罪的空间分布特征,这一层面的研究可以发现犯罪高发区,有助于辨别出犯罪案件高度集中的地区。这类研究可追溯到19世纪30年代在犯罪学中出现的“制图学”派。早期的研究主要关注犯罪空间分布的区域模式,并探索导致这些分布规律的原因,其中包括社会、经济、环境以及文化等因素。近年来,国外一些国家如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在这一领域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英国的D.T. Herbert出版了《犯罪地理学》一书,将犯罪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并以当地犯罪统计数据比较完善的城市作为案例,研究犯罪的分布规律。[3]

  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展,有的研究发现城市内部存在少数极端的犯罪高发区。[4]于是研究的视角逐渐细化,空间范围也在缩小,涉及的空间类型不断细分,如交通场所[5]、城市中心区[6]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基于宏观层面空间分析之后的微观层面空间分析,他们提出微观分析更有利于为犯罪治理提供依据。

  微观层面研究从城市中某个具体环境分析犯罪空间的分布特征,这一层面的研究可以剥离出犯罪高发地点,有利于采取针对性较强的措施。Nasar (1993)在研究中提出应当在犯罪研究和规划设计预防犯罪的措施中同时考虑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因素。[7]William V. Ackerman在这一问题上提出了一个完整的研究框架(表1)。他以Lima市为例,先在宏观层面对城市中心的暴力犯罪的空间模式进行评估,然后确定案件高发点,在微观层面研究环境因素与犯罪行为的关系,为改善城市中心环境提供帮助。[8]这一研究框架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

  表1 研究框架

  ┌─────────────┬─────────────┬───────────┐

  │宏观层面(neighborhood) │中观层面(block) │微观层面(point) │

  ├─────────────┼─────────────┼───────────┤

  │地区层面的犯罪地区分布图 │街区层面的犯罪地区分布图 │犯罪地点分布图 │

  │犯罪分布方式的定性分析 │犯罪分布方式的定性分析 │犯罪分布方式的定性分析│

  │地区特征的因子分析 │警方对犯罪分布方式的解释 │犯罪分布方式的定量分析│

  │不同类型地区分布图 │街区特征的因子分析 │ │

  │地区类型分布方式的定性分析│不同类型街区分布图 │ │

  │ │街区类型分布方式的定性分析│ │

  └─────────────┴─────────────┴───────────┘

  2.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研究

  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的研究将研究对象缩至犯罪地点的周边环境。目前涉及这方面研究的国外文献非常多,包括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国内已有大量文献介绍国外的这些研究,如街道眼理论、可防卫空间理论以及CPTED理论等等,笔者在此不再赘述。值得一提的是,其中有两位学者曾对这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一是Patricia L. Brantingham等回顾了1990年以前20年的文献,这些研究表明,犯罪和物质环境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并且基于不同时空层面的研究,其结果也有很大不同;犯罪与可感知的物质环境要素(节点、路径、边界以及环境背景)的集聚有强烈的关系,犯罪与物质环境的关系与个体对环境的认知以及行为场所有关。[9]二是Paul Michael Cozens等对近年来基于空间的犯罪预防研究的回顾和评论,主要关注1990年以后的文献,他指出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环境设计预防犯罪是社区中减少犯罪和恐惧的有效手段。[10]Paul从领域感、自然监视、通道控制、行为支持、环境形象或管理以及目标加固等六个方面分别评述己有的研究,并分析了运用综合手段实施CPTED研究的成果。Paul在肯定CPTED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提出了它的局限性。他认为局限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于非理性的犯罪人而言,第一代CPTED措施可能不大有作用,可能任何一种犯罪预防措施都不会很有效。(2)人口一经济和人口的负面动态变化可能也会减少 CPTED措施的有效性,而正面的变化也可能会加强CPTED措施的有效性。(3) CPTED目前受到的主要批判为,它在一个地方的实施可能会让犯罪转移到其他地点、时间,或者使犯罪技俩、犯罪目标以及犯罪类型发生改变,而不会减少犯罪。(4)邻里的社会生态门槛会对犯罪预防措施有一定的限制作用。(5)没有足够社区参与而过分依赖目标加固的CPTED措施可能会导致“堡垒心理”,居民们将躲在墙、围栏以及加固的家里。

  综上所述,从目前的研究热点来看,可以分为犯罪空间分布研究和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研究两个部分,其中空间分布研究分为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笔者认为,若要全面了解某城市环境与犯罪行为的关系,需要将宏观、微观两个层面的研究结合起来,再将研究结论结合设计实践,才能制定系统的预防措施。这是我国在这一研究领域需要努力的又一个方向。

  3.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的实施

  以上研究成果在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的实践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些在这一领域起步较早的国家已经将研究成果运用于城市规划及建设的实践。199年国际环境设计预防犯罪协会(the International CPTEDAssociation (ICA) )成立,同年在加拿大的卡尔加里召开了第一届国际CPTED大会,共有75位CPTED实践者、学者、规划师、建筑师、安全方面的专业人士以及警署人员共同参与,并于当时创立了ICA。[11]

  英国为了让城市规划部门尽最大努力发挥预防犯罪的职能,颁布了《犯罪和违法行为法令1998》 (theCrime and Disorder Act 1998),该法令赋予了英国地方城市规划部门新的职责。并且,为了强化这一措施,英国政府随后在《城市政策白皮书(2000) 》 (the Urban Policy White Paper (2000))中再次表明了其意图,即犯罪预防应当成为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目标。[12]英国还成立了预防犯罪研究的组织。[13]这些组织往往由来自多个领域的专业人员组成,如警察、社区管理者、城市规划师、建筑设计师、犯罪学专家、经济学专家、社会学专家、社区成员等等,他们作为一个团队来共同参与社区的犯罪预防。这些组织往往都有自己的网站,上面有对本组织的任务、职能、提供的服务以及相应的组成成员等方面的详细介绍。

  在美国,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的研究与应用已经比较成熟。自从1961年Jane Jacobs首次提出“自然监视”和“领域感”以来,很多学者已相继发展了CPTED理论,并尝试将该理论应用在实践设计导则中。1978年,美国景观建筑师Richard Gardiner出版了《安全邻里设计手册》,展示了在Hartford, Connecticut社区中,如何使用物质环境设计来成功预防犯罪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随后,在美国司法部的资助下,Westinghouse电力公司(Westinghouse Electric Corporation)开展了有关零售业、交通和学校的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的研究。[14]这些实践经验为日后CPTED在美国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80年以来,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当地政府都开展了CPTED研究,并将该理论研究的成果编制到当地相关的建筑法令中,来指导城市建成环境的设计。1985年,美国国家犯罪预防机构(The National Crime Prevention Institute)成立了第一个CPTED培训班,来自世界各地约上千名CPTED领域的学者参与了培训。[15]之后,在培训课程的基础上,Timothy D. Crowe出版了《环境设计预防犯罪:建筑设计与空间管理的应用》一书,这也是迄今为止,在美国使用最广泛的设计手册。

  澳大利亚在环境设计预防犯罪领域的实践应用非常丰富。1989年澳大利亚犯罪学研究机构(the AustralianInstitute of Criminology)出版了《设计预防犯罪》一书,随后Waverly市颁布了CPTED规划设计导则。2000年悉尼奥林匹克委员会也将CPTED理论应用在奥运场馆、奥运村、交通站点等建筑设计中。[16]2001年西澳大利亚州政府成立犯罪预防政府办公室(the State Government's Office of Crime Prevention, OCP)。犯罪预防政府办公室重点关注那些高犯罪率的地区,自此以后的六年内,从当地警署案件记录来看,犯罪量己大大减少。[17]

  此外,其他国家也开展了很多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的应用研究。在加拿大,早在1992年多伦多市就出版了《规划和设计安全城市环境的工作导则》,同时当地政府还将CPTED纳入到住宅、校园、商业和工业用地的规划设计导则中。[18]日本与荷兰,则在CPTED理论结合社区规划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进展。

  (二)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在这一领域可获取的研究数据有限,因此大多数文献都是对国外已有研究的理论和经验的介绍。针对国内情况的实证研究很少,且大多缺乏系统、严谨的论证和分析,多为描述性研究,所揭示的规律往往不够深刻,提出的对策和建议的可操作性也往往不强。但我们还是可以看到,这一领域的研究已经有了很好的开端。

  1.犯罪空间分布研究

  笔者目前搜集到国内这一领域的最早文献发表于1980年代,王发曾[19]、祝晓光等人将国外的犯罪地理学早期研究介绍进我国,[20]毛媛媛对国外近期的研究进行了总结,结合我国的城市规划程序,提出了系统的研究框架。[21]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有关犯罪空间分布的实证研究和应用研究,如孙峰华等对中国的犯罪分布的区域性差异进行了分析并对犯罪趋势提出预测,[22]贺日兴提出将地理信息技术应用于我国的犯罪空间分布分析。[23]这一领域的研究深度逐渐增加,由原来单纯的犯罪空间分布描述[24]转向探究影响犯罪空间分布的各种环境因素[25],如用地性质、道路宽度和密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化等。这些空间要素都是规划过程中必须考虑的内容,其合理的设计可成为城市规划预防犯罪的手段。这对了解犯罪空间分布的成因以及犯罪行为的治理很有现实意义。

  目前针对犯罪分布和这些环境要素之间关系的研究还很少,我们也需要在未来开展这方面研究。

  2.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研究

  目前国内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的研究也多为对国外己有理论或经验的介绍,针对我国城市环境展开的研究尚且不多,但此类文献让我们意识到了环境设计对犯罪预防的作用和意义。徐磊青回顾了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的发展历程后提出,犯罪是一个社会问题而不是技术问题,仅仅通过闭路监视系统和隐藏受害目标从来都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应该提倡一种结合社会、设计和经济的综合措施;通过CPTED,建筑与规划设计不仅是向社会提供基于使用的美观产品,设计人员还向社会表达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证明设计可以帮助解决一些包括犯罪在内的社会问题。[26]目前国内研究所涉及到的空间类型有住区环境[27]、绿化空间环境[28]、交通场所[29]等。尽管涉及的空间类型尚且不多,但这些研究的初步结论已经对当地环境的改善提供了很有现实意义的参考。在未来的研究中,需要研究的空间类型还有待扩展。

  3.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的实施

  到目前为止,我国尚且没有针对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的设计规范或导则的相关文件,目前国内大多数设计项目一般仅从实用、经济、审美等方面来考虑,很少考虑CPTED的理念。尽管早有学者提出将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理论与城市规划设计相结合,[30]但是到目前为止尚且没有在CPTED指导下建成的项目案例。无论规划设计人员还是城市管理部门,都很少有人来关注环境设计对犯罪预防的重要性,更没有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的相关机构来促进这一领域研究的发展和应用,如果在将来能够出现类似的机构,将可大大推进环境设计在预防犯罪过程中的作用。

  4.国内外研究比较

  总体来看,国内有关空间环境与犯罪行为关系的基础研究非常缺乏,因此无法确定我国国情下城市环境与犯罪行为的关系。如此一来,所提出的对策可操作性也不强,也就难以通过城市规划设计的手段来进行犯罪预防。

  相对而言,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己较为成熟。早在1960年代,就己经有学者注意到城市建成环境与犯罪案件发生的关系,并提出了通过改善建成环境设计来预防犯罪的措施。目前,CPTED理论已经被应用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城市的建设和管理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国外已有相关研究表明,某些建成环境因素极有可能鼓励犯罪行为的发生,如边界的通透程度、路径的可达性、节点的规模与位置、土地的混合使用程度等。[31]通过对建成环境与犯罪关系的研究,可以更加有效地指导城市环境设计与建设,从而对于预防犯罪案件的发生起到积极作用,满足人们对于安全生活的基本需求。这一点也意味着,运用城市规划学科的方法研究城市安全问题是一个新兴的领域,通过城市环境设计预防犯罪将在犯罪预防的过程中承担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四、启示及城市安全需求下城市规划研究的方向

  根据以上分析,目前城市安全现状、人们对安全需求的增加均显示了当前城市安全度急需提高。而当前我国犯罪预防手段在城市环境设计方面的缺失,恰恰说明了在城市规划设计领域开展犯罪预防研究的必要性。国外已经开展的大量研究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我们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参考,对比我国已经开展的研究现状,总结如下:

  (一)启示

  1.城市规划对犯罪预防的意义

  从以上国内外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一些犯罪行为与空间环境有着密切关系。由城市规划设计意图所影响的空间环境是城市规划的物质载体。空间环境的质量将直接决定城市能否健康、可持续的发展。不良环境的建成,将会成为诱发犯罪的长久因素。良好的建成环境,将可长期节省预防犯罪成本。在了解犯罪行为与空间环境关系的前提下,规划师可以在城市规划的各个层面中(从城市用地布局,到具体的环境设计)运用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的措施,优化城市的环境质量,建设更加安全的城市。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阶段,如果在此过程中应用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的理念,将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在未来出现大量不良建成环境。这也是目前西方发达国家重新审视与评价建成环境、研究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的主要原因。国外有关报道显示,环境设计预防犯罪措施的实施减少了犯罪数量和居民对于犯罪行为的恐惧感,尤其是住区、快餐店、购物中心、交通换乘站点以及停车场所等地方,效果尤为明显。[32]

  我们需要客观的认识到,虽然空间环境仅仅是影响犯罪发生的众多因素之一,不可能通过对空间环境这一个因素的调整就达到彻底消除犯罪的目的,但是物质环境设计的改善的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城市的安全性。

  2.国外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经验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在理论和实证研究方面,国外已经运用的大量的研究框架、研究方法、技术手段,对我们在国内开展研究很有参考价值。

  从宏观到微观的系统研究框架,可将其匹配于我国不同层面城市规划研究,以此来调控空间布局及环境设计。这些研究已经涉及的环境要素,可为我们的调研提供参考与借鉴。

  犯罪地图(Crime Mapping)这一研究方法已经被大量应用于犯罪高发点分析,并且有的警务机构通过网络将犯罪地图实时反映在他们的相化关网站上,这不仅有利于警务机构部署警力,也为从空间角度进行犯罪预防研究打下基础。对高发点,可通过进一步研究确定直接影响犯罪行为的环境因素。地理信息系统目前已经大量应用在犯罪空间分布研究中来,不仅用于已经发生案件的空间分布,还用于犯罪的预测研究。

  在设计及实施方面,国外已有很多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的导则用于停车场、街道、绿地以及学校等空间环境的设计。在设计实施以及管理的过程中,有来自各种领域、部门的相关人员进行合作以保证环境设计预防犯罪措施的实施。这些设计导则制定、实施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为我们提供了现有的经验。但是,由于国情、城市社会环境、空间环境的不同,我们在借鉴经验的时候需要进行鉴别。

  在数据管理方面,国外的数据开放程度较高。这为开展研究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这也是国外在这一研究领域飞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以美国为例,很多犯罪数据和详细的地图数据都是可共享的公共资源,研究人员可以随时下载这些数据用来研究。很多其他专业领域的学者也可以参与到犯罪研究中来。

  我们可参考以上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开展相关研究。笔者建议,可尝试结合城市规划的前期调研,收集相关资料,研究现有空间环境与犯罪行为之间的关联,以此为基础制定符合当地情况的预防措施。措施的实施,可结合规划设计的不同层面拟定设计导则,来引导规划设计,避免出现诱发犯罪的空间环境;对于建成环境可提出校正导则。

  (二)城市安全需求下城市规划研究的方向

  1.由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

  目前我们最为缺乏的是基础研究,即了解基于我国国情下城市空间环境与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鉴于我国目前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我们应尽快从对国外研究的介绍过渡到针对我国城市环境的研究。为了实现通过环境设计预防犯罪,可以结合城市规划不同层面以及规划实施的过程和步骤,选取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与犯罪行为有关的环境要素,分别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来研究城市环境与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这一研究结果将有利于在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调控与犯罪行为相关的城市环境变量。其中的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研究分别与规划中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层面相结合。国外已有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基础研究的成果是我们制定相关犯罪预防措施的前提。拟定相关城市环境设计、管理方面的标准、规范、导则等,均应基于这些研究成果。由于我国城市建设和管理与国外情况大大不同,如何将这些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是我们下一步需要努力的方向。

  2.扩展研究内容

  从研究类型来看,国内研究以综述类文献居多,针对我国国情的实证研究非常匾乏。由于国情不同,城市空间形态、文化背景、人们的行为方式不同,我们很难确定国外的经验是否适用于我国。因此不能盲目将国外的经验用于我国,我们需要对自己的城市环境进行研究。

  从研究涉及的空间类型来看,现有研究涉及的空间类型尚且有限。未来研究应将研究对象扩展到各类案件易发环境类型,这样有利于建立系统的犯罪预防措施。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城市的空间具有各自的特征,有些经验不一定可以通用,这是我们需要注意的地方。祝小光早在20年前就提出区域犯罪地理论研究,应着重探讨各具体区域的犯罪分布规律问题。[33]但时至今日,在此框架下实现的全面系统的研究尚不多见。

  从研究视角来看,研究过程中应将宏观与微观的研究相结合。仅仅把着眼点放在某个空间层面,将无法彻底了解犯罪与环境的关系。比如,我们如果仅仅了解犯罪在城市中的分布,我们就不知道每个高发点中哪些环境要素影响了犯罪行为;如果仅仅了解某个环境中影响犯罪的环境因素,我们就无法宏观把握整个城市的犯罪分布状况。这些都不利于制定系统且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改善措施。

  3.成立相关机构并建立合作关系

  为了推动和实施通过城市规划研究和设计预防犯罪的目标,仅仅依靠研究人员的兴趣远远不够,需要一系列的相关机构来辅助完善,如学术研究机构,研究成果的应用和实施机构。成立学术研究机构有利于定期交流研究成果和经验,以推动这方面研究在我国的发展。成立制定和实施相关措施的机构,目的在于把研究成果转化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犯罪预防方法,应用于实践。不同机构之间的合作,尤其是研究人员和安全管理部门的合作是开展研究和应用的前提,如安全数据来源是研究的基础,缺乏这一基础,后续的所有工作都将成为纸上谈兵。当前国内开展这一领域研究的主要瓶颈在于犯罪数据获取困难,这也是国内目前很多研究都徘徊在介绍国外理论和经验的主要原因。如果能将社会以及高校中的研究力量与犯罪数据资源结合起来,将可在我国掀起这一领域的研究热潮,也将对我们城市环境安全的改善起到很大的作用。有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城市规划学科中环境设计预防犯罪研究将翻开我国犯罪预防研究领域崭新的一页。




【作者简介】
严栋柱,毛媛媛,单位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合作交流办公室;董衡苹,单位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注释】
[1]图1为笔者根据在上海市图书馆查阅到的历年《上海公安年鉴》整理而成。
[2]图2为笔者根据在上海市图书馆查阅到的历年《上海公安年鉴》整理而成。
[3] Herbert, David, The geography of urban crime. New York: Longman, 1982
[4]杜德斌:《加拿大爱得蒙顿市犯罪问题的地理研究》,载《地理研究》lyl;年第17卷,第4期,第415-422页。
[5] Loukaitou-Sideris, A., R. Liggett, and H. Iseki. The Geography of Transit Crime: Docu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CrimeIncidence on and around Green Line Stations in Los Angeles[J]. Journal of Planning Education and Research, 2002,22(2): 135-151
[6]Amada L. Nelson, Rosemary D.F. Bromley, Colin J. Thomas. Geography of Shoplifting in a British City: Evidence fromCarditt[J]. Geoforum, 1996,27(3): 409-423
[7]Jack L. Nasar, Bonnie Fisher. `Hot Spots' of Fear and Crime: a Multi-Method Investigation[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Psychology,1993[13]:187-206
[8]William V. Ackerman, Alan T. Murray. Assessing spatial patterns of crime in Lima, Ohio[J]. Cities, 2004, 21[5]:423-437
[9]Patricia L. Brantingham, Paul J. Brantingham. Nodes, Paths and Edges: Consideration on the Complexity of Crime and the Physical Environment[J].Journal of Encironmental Psychology,1993[13]: 3-28
[10]Paul Michael Cozens,Greg Saville,David Hillier.Crime prevention through environmental design (CPTED): a review andmodern bibliography[J]. Property Management. 2005,23(5): 328-356
[11] htto://www.ented.net/
[12]Ted Kitchen. Crime prevention and the British planning system: new responsibilities and older challenges[J].Planning Theory &Practices, 2002, 3[2]: 155~172
[13]//www.securebydesign.com/index.aspx
[14]Paul Cozens, Michael Thorn and David Hillier. Design Out Crime-Design in People [J], Town & Country Planning.2007,June/July: 218~220&Country Planning. 2007,
[15]Paul Cozens, Michael Thorn and David Hillier. Design Out Crime-Design in People [J], Town & Country Planning. 2007,June/July: 218~220
[16]Timothy Crowe,Design Crime Prevention Through Environment Design: Applications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SpaceManagement Concepts,Sencond Edition, National Crime Prevention Institute, 2000: 8-9
[17]Paul Cozens, Michael Thom and David Hillier. Design Out Crime-Design in People[J],Town & Country planning.2007,June/July: 218~220
[18]Timothy Crowe,Design Crime Prevention Through Environment Design: Applications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SpaceManagement Concepts,Sencond Edition, National Crime Prevention Institute, 2000: 8
[19]王发曾:《国外城市犯罪的地理研究》,载《人文地理》,1988年第2期,第76~82页。
[20]祝晓光:《犯罪地理学初探》,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3期,第113-118页。
[21]毛媛媛:《国外城市空间环境与犯罪关系研究的剖析和借鉴》,载《国外城市规划》,2008年第4期,第104-109页。
[22]孙峰华:《中国犯罪地理研究》,载《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第493-495页。
[23]贺日兴:《犯罪制图—地理信息技术应用新领域》,载《测绘通报》,2006年第6期,第46-50页。
[24]祝晓光:《论城市犯罪的空间特征》,载《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1991年第1期,第62-64页。
[25]梁治寇:《城市刑事犯罪地理初探—以甘肃省为例》,载《人文地理》,1993年第1期,73-78页。
[26]徐磊青:《以环境设计防止犯罪研究与实践30年》,载《新建筑》,2003年第6期,第4-7页。
[27]袁晓芬:《我国城市居住区的安全性研究一以大连市地区为例》,大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28]周军、沈林明:《合理的景观设计抵制城市死角达到犯罪预防—以上海市徐家汇某高架公园环境分析为例》,载《华中建筑》,2006年第11期,第46-49页。
[29]MAO Yuanyuan, DAI Shenzhi, DENG Tian. Research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s and Criminal Behavior in Parking Areas- A case study in Pudong New District of Shanghai[A]. Proceedings of the 8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for Environment-Behavior Studies[C].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2008: 852-857.
[30]陈浩然:《城市总体规划与犯罪控制》,载《法学》,1986年第3期,第18-19页。
[31]Brantingham, P J and Brantingham, P L. Environmental criminology: from theory to urban planning practice[J]. Studies on Crime and Crime Prevention. 1998, 7(1), 31-60.
[32]Timothy Crowe, Design Crime Prevention Through Environment Design: Applications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and Space Management Concepts, Sencond Edition, National Crime Prevention Institute, 2000: 9
[33]祝晓光:《犯罪地理学初探》,载《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第3期,第113-118页。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发布咨询
发布您的法律问题
推荐律师
陈晓云律师
北京西城区
李波律师
广西柳州
罗雨晴律师
湖南长沙
王高强律师
安徽合肥
马云秀律师
广东深圳
周磊律师
江苏无锡
陈皓元律师
福建厦门
崔新江律师
河南郑州
陈铠楷律师
四川成都
热点专题更多
免费法律咨询 | 广告服务 | 律师加盟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1919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