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法律百科
我的位置:110网首页 >> 资料库 >> 论文 >> 民商法 >> 查看资料

专利申请号升位的前思后想

发布日期:2012-04-11    文章来源:互联网

  2003年10月1日,专利申请号由原有的8位数升至12位数,自1985年4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已经使用了18年的8位数专利申请号成为历史。专利申请号的升位,预示着我国发明创造、技术创新的产出将达到新的规模,中国市场的开放和国际化程度将进入新的水平,一个继往开来、快速发展的专利事业的新时期已经到来。
  18年前,讨论确定专利申请号位数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今天,当我再翻开保留了近20年的、当时对中国专利申请数量预测的数据,不由得感慨万千。与国人、世人无法想象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一样,专利申请量的发展同样超乎预料。十多年来,我参与了专利统计指标的设计,经历了从专利法实施第一天以来的十几年的专利统计工作,曾为数据的利好激动,为数据的徘徊惆怅,为数据的发展建言。在此承前启后之际,拟通过专利统计数据,勾画出专利申请的发展轨迹,就具有阶段性的重点数据进行分析,并对下一时期的形势提出初步看法。
  一、专利申请量
  专利申请量是知识产权、专利工作的重要总量指标,反映着我国的发明创造产出能力和技术市场的开放程度,体现着我国的技术、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地位。
  (一)专利申请总量
  我国专利制度始于改革开放和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上个世纪80年代,自1985年4月1日正式实施专利法至2003年6月底,我国专利申请总量已达176.4万件。从1985年~2002年,年专利申请量由1985年的1.4372万件,逐年攀升至2002年的25.2631万件,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8.4%。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的2001年统计数据,在同时保护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27个国家中,我国年申请量排在日本、德国之后,位居第三位,于2001年超过韩国。这一国际排位,虽然仅比1985年前移二位,但是年申请总量已由最初只占日本的1/40、德国的1/9,分别提高到了目前的1/2和2/3。中国已经进入专利申请大国的行列,技术创新的竞争地位明显增强。
  根据专利申请总量的发展状况,值得总结分析的是:
  1.1985年4月1日首日申请达到3455件,创出世界专利史的新记录。首日申请占到了全年的24%。其中发明专利申请为2464件,62%来自国内申请人,广大科技人员“久旱逢甘雨”,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来自国外的发明专利申请为929件,反映出国际工商界对中国实施专利制度的欢迎和重视。
  2.年专利申请量一年一个样,几年大变样。经过前11年的发展,1996年年专利申请量达到10万件,期间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9.6%。2001年年专利申请量达到了20万件。2003年仅过两年,年专利申请量将可达到30万件,三种专利申请有可能分别冲破5位数的万位极限。
  3.增加百万件的“专利速度”。2000年1月,我国专利申请总量用了15年的时间,进入了第一个100万件,至2003年底专利申请总量将达到190多万件。预计在2004年3月份,用4年的时间,我国专利申请总量将进入200万件。专利工作与我国的改革开放同步,与新世纪的快速发展同行,新世纪,专利申请量将走向发展的新阶段。
  4.政治、经济走势对来自国内、外专利申请量的影响。至2003年6月底,在我国专利申请总量中,来自国内的申请为145.8万件,占82.6%,来自国外的申请为30.6万件,占17.4%。国内年申请量从1985年的9411件逐年上升至2002年的20.5544万件,国外年申请量从1985年的4961件逐年上升至2002年的4.7087万件,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9.9%和14.1%。国内高于国外5.8个百分点。
  与历年专利申请量增长的主旋律不同的是,国内申请量曾分别于1989年和1994年出现过两次幅度不大的负增长。1989年我国的GDP指标由上一年的9.5%降至4.3%;1994年我国开始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金融环境的紧张,必然会减少科技产出和影响市场需求。1994年为转折,GDP指标由前几年一直保持的两位数过渡到了1995年的一位数。国内专利申请量的下降,与当时的经济、政治环境有着一定的相关关系。
  自1993年第一次修改后的专利法实施,国外申请驶入快行道。专利法的修改,扩大了专利保护范围,延伸了方法专利的效力,进一步吸引了国外申请。年申请量由此前一直稳定的5000件左右,当年就跃升到9000多件。1994年我国成为专利合作条约成员国,与国际专利制度接轨,方便了外国人的申请,加之这一重要因素,使得1993年~2002年期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由1993年前期的1.08%跃升到了24.3%。1990年和1999年国外申请量有过两次同期减少,1999年的减少量基本全部集中在日本和韩国。成因可能与1989年我国发生的政治动乱和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有关。
  (二)三种专利申请量
  至2003年6月底,在专利申请总量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为51.9万件,占29.4%,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为81.7万件,占46.3%,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为42.8万件,占24.3%。三种专利申请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4.1%、18.5%和32.8%。2002年三种专利的年申请量分别达到8.0232万件、9.3139万件和7.926万件。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的2001年统计数据,我国发明专利年申请量在列入当年统计的世界114个国家中,排在第32位,其中来自本国人的申请量排在第6位,排在前面的依次为日本、美国、德国、韩国、英国。实用新型专利年申请量已在1997年位居首位,前4位依次为中国、韩国、德国和日本。我国外观设计年申请量曾于1999年排在第一,2001年退居第二,我国为6.1万件,德国为6.3万件。
  值得总结分析的是:
  1.来自国内、外的专利申请结构明显不同
  至2003年6月底,在176.4万件专利申请总量中,来自国内的申请为145.8万件,占82.6%,来自国外的申请为30.6万件,占17.4%。
  在来自国内的申请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为25.2万件,占17.3%,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为81.2万件,占55.7%,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为39.4万件,占27.0%,实用新型数量占到一半以上。保护实用新型专利是我国专利法广泛调动人民群众发明创造积极性的立法宗旨的体现,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落实。
  在同期来自国外的30.6万件申请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为26.7万件,占87.2%,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分别占1.5%和11.3%。说明来自国外的绝大部分都是发明专利申请。在我国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总量中,外国人的申请分别为0.6%和8.1%。这种结构比例,与世界其他国家,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基本全部来自本国人的申请的情况是相一致。
  2.来自国内、外的发明专利申请活跃程度比较
  至2003年6月底,在51.9万件发明专利申请中,国内为25.2万件,占48.5%,国外为26.7万件,占51.5%。从总量上比较,国外略高于国内。发明专利申请的数量是衡量一个国家发明创造活跃程度和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数量的变化一直备受关注。
  来自国内、外的发明专利申请的走势相对比较为:自1985年受理专利申请至1994年,来自国内的发明专利申请量高于国外,在总量中的国内、外比例分别是57.0%和43.0%。我国实施新专利法和加入专利合作条约后,国外的发明专利申请开始大幅增长,1995年~2002年的7年中,来自国外的发明专利年申请量均高于国内,使得国内、外的比例相应调整到了48.2%和51.8%,国外比例提高了9个百分点。这一期间,国内、外的发明专利申请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1.7%和19.6%,活跃程度比较接近。进入2003年,来自国内的发明专利申请量初现走高态势,在当年至今的比较中,国内比例已经高于国外4.2个百分点。

3.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快速发展凸显其特殊地位
  在三种专利申请的比较中,外观设计申请增长速度最快,从1985年的640件强劲攀升至2002年的7.926万件。充分反映出外观设计保护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竞争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在我国社会生活中的重大意义,也从这个侧面反映出我国人民生活品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三)职务和非职务申请
  至2003年6月底,在176.4万件专利申请总量中,职务申请量为79.5万件,占45.1%,非职务申请量为96.9万件,占54.9%。职务申请和非职务申请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6.9%和20.2%。非职务申请的增长速度快于职务申请。职务申请在总量中的比例,在前10年中一直呈逐年下降趋势,于1994年触底至38.1%后,逐步回升至目前的45.1%。
  至2003年6月底,在职务申请中,来自国内的申请量为50.4万件,占全部职务申请量的63.5%。来自国外的申请量为29.1万件,占36.5%。在96.9万件非职务申请中,98.4%是国内申请。来自国内的职务与非职务申请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8.8%和20.7%,其中自1998年以后,国内职务申请显现活跃,年平均增长速度提高至26.3%,高于非职务申请8.4个百分点。来自国外的职务与非职务申请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4.5%和9.9%。
  值得总结分析的是:
  1.来自国外的职务申请不断提高
  1985年~1994年,来自国外的职务与非职务申请的比例稳定在9:1,1994年之后,国外的职务申请量增长加快,目前两者比例已经调整为19:1,职务申请基本来自各大公司。在我国全部发明专利职务申请中,有68.9%为外国人的申请,国内:国外为3:7;在来自国外的发明专利申请中95.2%为职务申请。
  2.我国受理的PCT申请中的职务申请量增长显著
  我国受理的PCT申请中的非职务申请量和职务申请量此消彼长,职务申请的比例已由前期的20%~30%逐步提高到2002年的93%。由于我国受理的PCT申请中的90%来自国内申请人,职务申请量的增长,说明了我国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跨国竞争和知识产权意识的提高,也使我们看到了在日益激烈的国际角逐中,我国企业逐步赢得主动权的希望。
  3.国内职务申请发明创造活跃程度比较
  1985年当年受理的国内职务申请的比例为46.0%,逐年下降,1993年~1997年,国内申请总量中职务申请的比例,一直处于历史最低区位的30%左右。这一期间,大专院校的专利申请量曾连续5年负增长,科研单位也处于淡弱状态。1998年以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专利申请开始全面复苏,使得1999年~2002年的4年中,国内职务申请的比例每年递增1个百分点,在总量中的比例逐步提升到了34.0%。
  至2003年6月底,在国内的职务申请中,工矿企业为37.4万件(占74.7%)、科研单位为5.1万件(占10.2%)、大专院校为3.8万件(占7.7%)、机关团体为3.7万件(占7.4%)。从1999年~2002年的3年间,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28.0%、20.6%和49.5%。大专院校凸现较高增辐。
  在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种专利申请中,均以工矿企业的申请量居首。在发明专利申请中,基本为工矿企业和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各占一半;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工矿企业占到68.7%,其次是科研单位为12.9%;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工矿企业达到92.0%,说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参与外观设计的发明创造较少。至2002年底,在工矿企业的申请中,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分别占15.2%、38.1%和46.7%,企业是产品的制造基地,重视产品外观的开发和专利保护当属必然。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的三种专利申请结构分别为45.1%、50.0%、4.9%和54.4%、43.4%、2.2%。
  专利申请量是企事业单位的重要科技产品之一,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和技术开发人员是最主要的科技资源。科技资源的投入显示其科技实力,决定其科技产出。参照中国统计年鉴数据,2001年用于工业企业、研究与开发机构、高等学校的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的分布为442亿元、288亿元和102亿元;技术开发人员分别为37.9万人年、20万人年、17.1万人年。与当年的专利申请量比较得知,工业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每100名技术开发人员涌现的专利申请量,分别为13.54件、2.18件和2.23件。与当年的发明专利申请量比较,每100名技术开发人员拥有的数量分别为2.47件、1.33件和1.54件。相对比较,工业企业的专利申请人均绩效较高,但是从总体上看,这个水平还是远远落后的。
  (四)国内各省市专利申请量
  至2002年底,专利申请累积量排名前10位的省市依次是:广东、北京、山东、台湾、浙江、江苏、辽宁、上海、湖南、四川。该10省市的申请累积量在17万件~5万件之间,在国内的申请总量中占到7成。
  2002年年申请量最新排名依次是:广东、上海、浙江、台湾、北京、江苏、山东、辽宁、福建、四川。广东省年申请总量已近3.5万件,上海为2万件,该10省市在国内的年申请总量中也占到了7成。
  历史上曾进入前10位的省市还有:湖南、黑龙江、河南。1985年~1994年,在年申请量中北京位居榜首;1995年广东超过北京后稳保桂冠;1992年台湾进入前10名,1993年跳升第2位;上海从1992年出前10位后于1996年重新进入,近三年来,又以60%创全国增幅新高。福建自2000年以来连续3年排入前10名。
  值得总结和分析的是:
  1.台湾来大陆专利申请呈现跨越式发展。1985年专利法实施时,中国专利局仅收到1件台湾申请,为了促进海峡两岸科技、经贸交流,欢迎和方便台湾同胞到大陆申请专利,1987年12月,中国专利局发出了《关于受理台胞专利申请的通知》。自1988年达到142件后,逐年提高,1992年以3391件申请,跨进各省市前6位。从1988年~2002年,其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0.2%,为各省市增长最快。随着台湾与大陆经贸往来和产业分工协作的扩大,为了获取最大的利润回报,台湾的专利申请量还会继续增长。
2.各省市专利申请的不同构成,体现了科技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程度和城市功能定位的区别
  至2002年底,省市中发明专利申请累积量较高的省份为:北京3.18万件、上海1.8万件、台湾1.6万件、广东1.46万件、辽宁1.41万件。从发明职务申请量的分布上看,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以北京的数量居首,企业以上海的数量最多。北京的发明专利申请量一直遥遥领先,是其雄厚科技实力的体现。北京以其研究和开发人员在全国最高(8.5万人,占全国总量11.9%),在全国500强企业中,北京最多(101家,占20%)的优势领先。目前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已有150多家来京投资、建立总部和研发中心。传统产业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北京发明专利申请量的持续增长提供了强大的动能。但是北京作为一个综合性产业城市和国际性商务、文化交流中心,第三产业作为其经济主体,专利申请量的增幅趋缓应该是非常正常的。上海的发明申请量位于全国前列和企业的发明申请数量最多,是上海科技发达、产业能级高和重视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体现,也说明了在知识产权工作中,提高企业知识产权意识的重要意义。上海在专利申请结构上的另一个特点是,职务申请比例(64.1%)在全国突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4.0%)近一倍。上海的这一特点,与其国有企业比重大、科研投入强以及法治化水平高不无关系。实用新型申请总量居多的省市是:北京6.49万件、台湾6.29万件、山东5.86万件、辽宁5.70万件。外观设计申请为:广东10.28万件、浙江3.64万件、上海2.79万件。广东省外观设计申请占其申请总量的61%,其中企业的外观设计申请量为5.1万件,占其外观设计申请总量的50%。广东的专利申请结构,是其经济架构的反映。广东毗邻港澳,多年来已形成内地最大的产品生产和制造基地,产品的竞争,孕育了设计理念和保护意识。福建专利申请量的迅速增长,显示出其特殊的地缘人缘优势,目前福建已成为台商在大陆投资最集中的省份之一和产品加工中转集散中心,外向型经济加快了福建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成为促进福建专利申请量上升的重要因素。
  (五)外国来华专利申请
  来华申请的国家数量和专利申请数量逐年上升。1985年世界41个国家和地区向我国递交了专利申请,至2002年底达到了116个。按申请累积量排名依次为日本(9.5万件)、美国(7.1万件)、德国(2.6万件)、韩国(1.7万件)、法国(1.2万件)、荷兰(1.0万件)、瑞士(0.9万件)、英国(0.8万件)、瑞典(0.5万件)、意大利(0.4万件)。10国的申请累积量占到了来自国外申请总量的92%。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布的世界各国在PCT国际申请中指定中国,并已进行国际公布的比例已达88%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中国作为申请大国的地位和对世界各国的强大吸引力。
  美国、日本、韩国和德国是我国最重要的贸易合作伙伴。资金和技术上的优势,加上知识产权的保护,才可能形成非贸易壁垒,使优势转化为长远的、超值的经济利益。2002年是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一年,一些国家来华专利申请的同期增幅又有明显提高,预示出对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关注。
  (六)发明专利申请的技术领域
  我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国际分类分布情况,是反映我国工业发展水平、技术结构、市场需求以及外国公司对我国技术市场关注程度的一个重要侧面。
  从宏观上看,至2003年8月底,已分类的发明专利申请的技术领域的分布为A(人类生活必须)19.14%、B(作业运输)11.95%、C(化学冶金)22.66%、D(纺织造纸)2.38%、E(固定建筑)2.83%、F(机械工程)7.51%、G(物理)15.41%、H(电学)18.12%。
  与1992年底,修改专利法之前的分类数据A:20%、B:17%、C:28%、D:3%、E:4%、F:9%、G:10%、H:9%。比较明显的是,近几年来,机械类和化学类申请有所减少,物理类和电子类申请上升,尤以电子类申请上升比例最大,这与当前技术发展走势及市场的活跃表现是一致的。
  已分类的国内发明专利申请的技术领域分布为A:28.4%、B:8.55%、C:25.02%、D:2.20%、E:3.90%、F:7.71%、G:13.00%、H:11.23%;国外发明专利申请的技术领域分布为A:11.20%、B:14.87%、C:20.64%、D:2.54%、E:1.92%、F:7.33%、G:17.47%、H:24.02%。国内申请在人民生活需要和化学方面较多,国外则以电子类和化学类的申请最多。
  在我国受理的PCT申请中,技术领域分布依次为:化学:50.5%,其中主要是应用化学类、电学:19.2%、机械:13.4%、物理及其他:16.9%。
  从微观上看,国内发明专利申请排在前10位小类的技术领域依次是:A61K(医用、牙科用或梳妆用的配制品)、G06F(数字计算机和数字、数据处理装置)、A23L(食品、饮料及其制备和保存)、C04B(建筑材料)、C12N(微生物或酶)、C07K(肽,蛋白质)、C07C(无环或碳环化合物)、A01N(人体、动植物保存、杀生剂)、G01N(测试或分析材料)、H01L(半导体器件)。前10位活跃领域的申请量占到国内申请的31.7%,其中的A61K占11.6%、G06F占4.7%。
  国外排前10位的小类依次是:A61K、C07D(杂环化合物)、G06F、H01L、G11B(信息存储)、H04N(图像通信、电视)、C07C、H04Q(中转交换选择设备)、H04L(通信)、H04B(电路、系统)。前10位活跃领域的申请量占到国外申请的28.2%,其中的A61K占3.8%、C07D占3.7%、G06F占3.4%。
  比较近两年来的统计结果,国内申请中的建筑材料的申请量已经有所减少,C04B退出前10位,涉及半导体器件的H01L已进入前5位。国外申请前10位的活跃领域的范围基本没有变化,但涉及数字计算机、数据处理装置的G06F已排在首位,涉及通信、电路、半导体器件方面的发明申请的数量明显增加,相应类号前移。

二、专利授权量
  1985年12月28日,我国授予了第一批143件专利,开了中国专利之先河。全国除西藏外的其他省、市、区以及台湾、香港都获得了第一批专利;授予外国人专利27件。当年受理专利、当年审批、当年授权,彰显了中国专利法顺利实施的良好局面。截至2003年6月底,我国共授予专利权96.5万件,其中本国人为86.0万件,占89.1%,外国人10.5万件,占10.9%。在授权总量中,发明专利11.5万件,占11.9%,实用新型专利54.2万件,占56.2%,外观设计专利30.8万件,占31.9%。在授予的发明专利中,本国人与外国人的比例为1:1.8;在外观设计专利中,外国人比例接近10%;99%的实用新型专利为本国人所有。从以上分布可以看出,外国人是以发明专利与我国进行竞争的。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的2001年统计数据,我国年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在世界第10位,比1989年的第35位大大提前,授予本国人的专利数量排在第8位;实用新型专利排位第一;外观设计专利排位第三。
  在授予发明专利的技术领域分布上,国内为A:25.1%、B:13.7%、C:30.4%、D:2.5%、E:3.7%、F:6.3%、G:10.0%、H:8.3%。国外为A:8.3%、B:15.4%、C:24.1%、D:3.8%、E:2.5%、F:10.5%、G:13.9%、H:21.4%。比较看出,本国人获得的化学方面的专利最多,在人民生活需要和电子方面所获得的发明专利数量,本国人与外国人的数量多寡相反。
  授予国内发明专利前10位小类的技术领域依次是:A61K、A23L、C07C、B01J(化学及物理方法或有关设备)、G06F、C04B、G01N、C22C(合金)B01D(分离)、A01N。前10位活跃领域的授权量占到国内授权总量的31.1%。
  授予国外发明专利前10位小类的技术领域依次是:C07D、C07C、G11B、H04N、G06F、A61K、H04Q、H01L、B65D(贮存或运输容器)、H04B。前10位活跃领域的授权量占到授予外国人专利的25.6%。
  比较明显的是,外国人获得的电子类的专利占据优势,一方面是H部的小类居多,另一方面是相应方面的申请量,虽然国外低于国内,但其专利比例却很高。例如有关数字计算机和数字、数据处理装置的G06F,来自国内的申请数量高于国外16%,但授权数量国外却高于国内60%。由于外国人在电子类方面获得的发明专利数量较多,目前电子类的高新技术发明基本为外国人所拥有。
  三、对今后专利申请状况的考虑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知识经济趋势日益明显的形势下,科学技术及其创新能力和产业化能力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关键因素。知识产权制度作为提升持续创新能力和保护创新利益的法律制度,日益发挥着重要和强大的支撑作用,这种形势必然为专利申请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为此,我们不仅要积极做好专利申请的引导工作,还需要扎实做好与此相关的协调发展工作。
  (一)我国专利申请量的持续增长势所必然
  专利申请量是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晴雨表,宏观科技经济形势的进一步趋好和相关政策的实行以及社会的全面进步,都将对专利申请量的增长产生积极影响,促进专利申请量的提高。
  1.来自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提升我国科技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参与全球范围内竞争和角逐的重要战略。在以高新技术带动产业结构改造生级,加强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前沿的探索研究中,必将伴随大量的原始性、原创性的科技创新成果的涌现,这是最具潜力和最具价值的知识产权成果。
  2.来自我国坚持扩大内需政策的影响。扩大内需是保持经济增长的根本之策。拓宽消费领域,改善消费环境,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是实施扩大内需政策的根本措施。消费结构的全面改善和升级意味着市场需求数量、水平和品位的提高,企业只有以代表技术主流和时尚潮流的新产品、新工艺、新设计为基础的不断的创新,才能满足消费市场更高层次的需求,这种需求的累积效应将对发明创造的产生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
  3.十六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的鼓励企业“走出去”的战略,将对专利申请量产生直接的拉动作用。这一作用也包括内向外的申请。面对国际市场的巨大需求,为了尽快改变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或贴牌生产方式,我国企业在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创新,形成著名品牌和具有实力的跨国公司的同时,将依靠知识产权保护其无形资产、市场占有和持续的利润回报。这一竞争力的取得,很大程度决定于企业专利申请的数量和拥有的专利数量。
  4.以政府投资为主转向与企事业单位自主投资并驾齐驱的资本结构,有利于对创新产出的推进。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政府主导型投资增幅为29.1%,而企事业单位自主投资增幅则达到50%,已占资金来源的55%。自主资本的投入,必然会选择创新的、有利可图的市场,无疑也会对专利申请的数量和水平产生不可低估的作用。目前我国的民营科技企业已达20万家,日益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生力军,必然也是专利申请的重要力量。
  5.弘扬和培育创新精神和知识产权意识。从精神层面上讲,随着我国受教育人员数量和受教育水平的增长,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全民族尤其是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关注和参与知识产权的深入,创新成为民族的灵魂,我国人民蕴藏着的深远、巨大的发明创造力,将是我国专利申请量持续增长最重要的基础。以2001年数据比较,每百万人拥有的发明专利申请,我国为23件,日本为3000件,韩国为1480件,美国为870件。我国专利申请量的增长空间是非常广阔的。
  6.发达国家积极实施跨国投资战略和国外公司已经根深蒂固的知识产权意识以及我国采取的“引进来”政策,是使国外专利申请量继续大幅增长的因素。近十年来,我国实际利用外资一直居发展中国家之首,预计2003年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吸引外资数量第一国。外国公司一方面凭借其资金和技术优势,建立研发机构、产品加工基地,另一方面,为了保证投资的有效性和超额利润的最大回报,外国公司积极实施知识产权保护策略。自2002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国外专利申请呈现明显加强的趋势,这一年世界各国在PCT国际申请中指定中国的比例进一步提高,体现出外国公司在我国市场设置保护屏障举措的进一步加强。预计到2005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的目标将达到6500亿美元,如此大的蛋糕,来自国内、外的专利申请量都会从此得益。随着我国进一步规范市场行为,市场信用程度的提高,将会吸引更多的投资、技术和产品制造向我国市场转移,也必然将专利申请带入中国。
  可以讲,专利申请号的升位有据可依,没有大的变数,来自国内、外的专利申请量都将会保持长期稳健快速的发展。
  (二)注重专利申请的数量、申请的水平、审批的质量协调发展
  十六届三中全会就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确保我国经济在规模、效益、素质协调发展以及社会的全面进步,提出了“5统筹”的战略思想,对于快速发展的知识产权工作来讲,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首先,应进一步提高企事业单位和广大科技人员知识产权意识和价值观念。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世界各国追求本国经济利益的时代,拥有知识产权已经成为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和参与市场竞争的筹码,促使企事业单位认识新形势,达到新境界,自觉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制定和实施知识产权策略。第二,专利申请量的增长,既包括数量和规模的扩大,更要有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引导更多的代表先进主流技术、贴近市场需求,自主的具有原创性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使我国早日跻于专利强国。第三,对于专利申请号的升位、专利申请量的增长,我们应有足够的前瞻性,在目前年申请量已达30万件的基数上,三、四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翻上一番。在新的高起点上,更要把提高审批质量作为发展重点,使授权专利更具权威性,减少复审和无效专利,更好的发挥知识产权在规范市场秩序,保护市场环境中的作用。
  18年来,我国专利申请走过了绚丽多彩的发展轨迹。未来,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发明创造,将在我国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做出更加非凡卓越的贡献。

 

作者:廉 莹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发布咨询
发布您的法律问题
推荐律师
谭海波律师
广东东莞
吴丁亚律师
北京海淀区
毕丽荣律师
广东广州
章泽龙律师
重庆沙坪坝
邹坤律师
上海黄浦区
吴银秀律师
贵州黔东南
王高强律师
安徽合肥
金立强律师
河北石家庄
蒙彦军律师
陕西西安
热点专题更多
免费法律咨询 | 广告服务 | 律师加盟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1838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