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法律百科
我的位置:110网首页 >> 资料库 >> 案例分析 >> 民商类案例 >> 工伤事故案例 >> 查看资料

一起违法使用童工造成伤害的启示

发布日期:2013-03-30    作者:110网律师
一起违法使用童工造成伤害的启示
近日,我接受一15岁童工在某保安公司巡逻是受到伤害要求赔偿并成功调解的案例感触颇深,王小强家住农村,年纪幼小,其父亲20105月带其到其父所从事的保安公司,找到领导,要求收留自己的儿子在此工作,公司领导碍于情面收留了王小强在公司从事保安巡逻工作,哪知没过几个月,20108月,王小强就在巡逻时不慎摔伤,造成左臂粉碎性骨折,为此,王小强应赔偿一是,四处奔波,申请工伤认定,劳动部门应不予受理,申请劳动仲裁,应无法做劳动能力鉴定程序终止。最后,找到我所,在我通过与保安公司协调后,双方最终达成调解意见。
这是一起用人单位非法使用童工引起事故伤害赔偿纠纷的典型案件,涉及到法律适用、处理程序、赔偿标准等法律问题,希望通
本案的点评,对处理这类案件的同行有所帮助。
一、童工因工作原因造成的事故伤害,不属于工伤认定范围
《禁止使用童工规定》规定第二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均不得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即属于使用童工系非法
法用工。
童工不属于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因其主体资格的不具备,如发生伤亡事故,则不能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认为为工伤,故劳动部门对工伤认定的申请不予受理。
二、童工因工作原因造成的事故伤害赔偿纠纷,按照劳动争议处
解决
劳动争议仲裁受理的范围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而童工并不属于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因此从狭义上讲童工在工作中和用人单位发生的争议并不属于劳动争议,属于一般民事争议。但是,童工在履行工作内容中如受到事故伤害,为更有效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在事故赔偿纠纷中则是按照劳动争议处理而不是
一般民事案件处理。
因此,《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条规定,童工或者童工的直系亲属就赔偿数额与单位发生争议的,按照处理劳动争议的有关规定处理。《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第九条也规定,伤残职工或死亡职工的直系亲属、伤残童工或者死亡童工的直系亲属就赔偿数额与单位发生争议的,按照劳动争议处理的有关规定处理。
三、童工因工作原因造成的事故伤害赔偿标准,不低于工伤保险待遇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用人单位使用童工造成童工伤残、死亡的,由该单位向童工或者童工的直系亲属给予一次性赔偿,赔偿标准不得低于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一次性赔偿包括受到事故伤害的童工在治疗期间的费用和一次性赔偿金,一次性赔偿金数额应当在   
受到事故伤害的童工经劳动能力鉴定后确定。
  《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同时还规定,童工受到事故的,在劳动能力鉴定之前进行治疗期间的生活费、医疗费、护理费、住院期间的伙食补助费及所需的交通费等费用,按照《工伤保
险条例》规定的标准和范围,全部由童工所在单位支付。 
四:非法使用童工,违法国务院《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应受到行政处罚
   《禁止使用通过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发现使用童工的,均有权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所以,受到伤害后可以到当地劳动行政部门举报,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附法律依据如下:
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规定自2002年12月1日起施行。1991年4月15日国务院发布的《
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同时废止。 
    
《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全文
 
    
第一条 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义务教育制度的实施,维护未成年

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宪法和劳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国家机关、社会团体 、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

户(以下统称用人单位)均不得招用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招用不满16周岁
的未成年人,以下统称使用童工)。 
    
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为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介绍就业。
 
    
禁止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开业从事个体经营活动。
 
    
第三条 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保护其身心健康

,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不得允许其被用人单位非法招用。 
    
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允许其被用人单位非法招用的

,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城市街道办事处以及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应当
给予批评教育。 
    
第四条 用人单位招用人员时,必须核查被招用人员的身份证;对不满16周

岁的未成年人,一律不得录用。用人单位录用人员的录用登记、核查材料应当妥善
保管。 
    
第五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

检查。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公安、工商行政管理、教育、卫生等行政部门在各自职

责范围内对本规定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的监督检查给
予配合。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应当依法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发现使用童工的,均有权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

部门举报。 
    
第六条 用人单位使用童工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每使用一名童工每月

处5000元罚款的标准给予处罚;在使用有毒物品的作业场所使用童工的,按照
《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规定的罚款幅度,或者按照每使用一名童
工每月处5000元罚款的标准,从重处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并应当责令用人单
位限期将童工送回原居住地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所需交通和食宿费用全部由
用人单位承担。 
    
用人单位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依照前款规定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仍不将童工送

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从责令限期改正之日起,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照每
使用一名童工每月处1万元罚款的标准处罚,并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
照或者由民政部门撤销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用人单位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
由有关单位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
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第七条 单位或者个人为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介绍就业的,由劳动保障行

政部门按照每介绍一人处5000元罚款的标准给予处罚;职业中介机构为不满1
6周岁的未成年人介绍就业的,并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吊销其职业介绍许可证。 
    
第八条 用人单位未按照本规定第四条的规定保存录用登记材料,或者伪造录

用登记材料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处1万元的罚款。 
    
第九条 无营业执照、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的单位以及未依法登记、备案的单

位使用童工或者介绍童工就业的,依照本规定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规定的标准
加一倍罚款,该非法单位由有关的行政主管部门予以取缔。 
    
第十条 童工患病或者受伤的,用人单位应当负责送到医疗机构治疗,并负担

治疗期间的全部医疗和生活费用。 
    
童工伤残或者死亡的,用人单位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或者由民政

部门撤销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用人单位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由有关单位依
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或者纪
律处分;用人单位还应当一次性地对伤残的童工、死亡童工的直系亲属给予赔偿,
赔偿金额按照国家工伤保险的有关规定计算。 
   
第十一条 拐骗童工,强迫童工劳动,使用童工从事高空、井下、放射性、高

毒、易燃易爆以及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使用不满14周岁的童
工,或者造成童工死亡或者严重伤残的,依照刑法关于拐卖儿童罪、强迫劳动罪或
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二条 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记大过或者降

级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法给予撤职或者开除的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
照刑法关于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或者其他罪的规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劳动保障等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在禁止使用童工的监督检查工作中发现使

用童工的情况,不予制止、纠正、查处的; 
    
(二)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违反规定发放身份证或者在身份证上登录虚假出生

年月的; 
    
(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发现申请人是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仍

然为其从事个体经营发放营业执照的。 
    
第十三条 文艺、体育单位经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可以招用

不满16周岁的专业文艺工作者、运动员。用人单位应当保障被招用的不满16周
岁的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文艺、体育单位招用不满
16周岁的专业文艺工作者、运动员的办法,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国务
院文化、体育行政部门制定。 
    
学校、其他教育机构以及职业培训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组织不满16周岁的

未成年人进行不影响其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的教育实践劳动、职业技能培训劳动,
不属于使用童工。 
    
第十四条 本规定自2002年12月1日起施行。1991年4月15日国

务院发布的《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同时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十五条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
  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第九十四条
  用人单位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
    第一条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六条第一款的授权,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是指无营业执照或者未经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以及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登记、备案的单位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或者用人单位使用童工造成的伤残、死亡童工。
    前款所列单位必须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向伤残职工或者死亡职工的近亲属、伤残童工或者死亡童工的近亲属给予一次性赔偿。
    第三条 一次性赔偿包括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或童工在治疗期间的费用和一次性赔偿金。一次性赔偿金数额应当在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职工或童工死亡或者经劳动能力鉴定后确定。
    劳动能力鉴定按照属地原则由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理。劳动能力鉴定费用由伤亡职工或童工所在单位支付。
    第四条 职工或童工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在劳动能力鉴定之前进行治疗期间的生活费按照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确定,医疗费、护理费、住院期间的伙食补助费以及所需的交通费等费用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标准和范围确定,并全部由伤残职工或童工所在单位支付。
    第五条 一次性赔偿金按照以下标准支付:
    一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6倍,二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4倍,三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2倍,四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0倍,五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8倍,六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6倍,七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4倍,八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3倍,九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2倍,十级伤残的为赔偿基数的1倍。
    前款所称赔偿基数,是指单位所在工伤保险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
    第六条 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造成死亡的,按照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支付一次性赔偿金,并按照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0一次性支付丧葬补助等其他赔偿金。
    第七条 单位拒不支付一次性赔偿的,伤残职工或者死亡职工的近亲属、伤残童工或者死亡童工的近亲属可以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举报。经查证属实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责令该单位限期改正。
    第八条 伤残职工或者死亡职工的近亲属、伤残童工或者死亡童工的近亲属就赔偿数额与单位发生争议的,按照劳动争议处理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九条 本办法自201111日起施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3923日颁布的《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同时废止。
工伤保险条例
 第六十六条 无营业执照或者未经依法登记、备案的单位以及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或者撤销登记、备案的单位的职工受到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由该单位向伤残职工或者死亡职工的近亲属给予一次性赔偿,赔偿标准不得低于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用人单位不得使用童工,用人单位使用童工造成童工伤残、死亡的,由该单位向童工或者童工的近亲属给予一次性赔偿,赔偿标准不得低于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具体办法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规定。
  前款规定的伤残职工或者死亡职工的近亲属就赔偿数额与单位发生争议的,以及前款规定的童工或者童工的近亲属就赔偿数额与单位发生争议的,按照处理劳动争议的有关规定处理。
关于贯彻落实《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通知
    劳社部发〔20039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公安厅()、工商行政管理局、教育厅(教委)、卫生厅()、总工会、团委、妇联:
  国务院重新制定的《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国务院令第364)已经2002918日国务院第63次常务会议通过,业已公布,自2002121日起施行。新的《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制定实施,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对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维护少年儿童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全面落实《禁止使用童工规定》,严厉打击非法使用童工行为,现就贯彻实施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各有关部门应当高度重视,切实履行法定职责,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对《禁止使用童工规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工作。
  劳动保障部门应指导督促用人单位切实加强劳动合同管理,依法规范用工,建立录用人员核查登记制度;全面实行职业中介行政许可制度,规范职业中介行为,普遍推行劳动预备制度,严格把好就业准入关;督促用人单位严格按照国家工伤保险规定履行法定义务,完善工伤保险相关制度;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队伍建设,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打击使用童工的违法行为。
  公安部门应加强对暂住人口的管理,配合劳动保障部门掌握本辖区内暂住人口中未成年人就业情况,积极配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非法使用童工行为。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监督管理,严把市场准入关,不得为未满16周岁的少年儿童发放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根据劳动保障部门的提请,依法对非法使用童工的用人单位给予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
  教育部门应将《义务教育法》和《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等法规纳入学校法制教育内容,加强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工作,加大扶持城乡贫困家庭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力度,重视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做好女童教育工作。制定社会实践劳动的有关规定。采取切实措施保障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少年儿童就学,加强学籍管理,防止学生流失和辍学,从源头上遏止童工的产生。
  卫生部门应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和《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的规定,加强对工作场所作业环境的监管,对在使用有毒物品的作业场所中使用童工的行为,要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认真查处。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应加强对职工、妇女、儿童的法制宣传教育,增强未成年人父母或监护人的法制观念和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积极配合政府职能部门加强对单位和个人非法使用童工情况的法律监督,依法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二、各地要结合实际情况,认真分析研究打击非法使用童工工作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扎扎实实抓好《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贯彻落实。
  ()开展法规清理。各地要对照《禁止使用童工规定》,抓紧清理原有的地方规章政策,并结合地方实际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健全法规体系,为严厉打击非法使用童工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武器。
  ()建立协调机制。各地要按照《禁止使用童工规定》,加强对非法使用童工行为的综合治理,在当地政府领导下,建立以主管部门为主,各有关部门分工合作、相互配合的协调机制,以保证《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落实。
  ()加强监督检查。各地要在日常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定期组织各有关部门进行联合检查,检查情况于当年年底前上报劳动保障部,并抄送相关部门。
  ()发挥基层作用。乡镇、街道、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等基层政府和组织,应当通过宣传教育等多种手段,使广大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的父母或监护人清楚地认识到,保障其子女或被监护人的身心健康和接受义务教育, 不得允许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被用人单位非法招用是其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对允许非法招用的,要给予严肃的批评教育并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要使打击非法使用童工行为的工作落到实处并覆盖全社会的各个角落。
  ()加强法制宣传。各地要通过有效方式使全社会都广泛了解《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内容,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增强用人单位和家长的法制观念,提高少年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都来积极支持禁止和打击非法使用童工行为、关心和保护少年儿童成长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全面准确把握并严格贯彻执行《禁止使用童工规定》。
  ()准确把握禁止使用童工的主体,掌握好有关政策界限。《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第二条依据劳动法有关规定,对原规定使用童工的主体进一步予以明确,排除了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家庭劳动、家务劳动等未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将禁止使用童工的主体限定为用人单位,即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或者个体工商户。此外,第十三条规定,文艺、体育单位依法招用的不满16周岁的专业文艺工作者、运动员以及学校、其他教育机构、职业培训机构依法组织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进行的教育实践劳动、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均不属于使用童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依据原规定的授权所制定的允许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从事的辅助性劳动的地方性规定,均应及时废止。
  ()建立用人单位招用人员登记核查制度,规范用工管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第四条规定,用人单位在招用人员时,必须核查被招用人员的身份证,并进行录用登记。录用登记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被录用人姓名、性别、籍贯、出生年月等基本情况,公民身份证号码,个人劳动合同登记号码等基本情况。用人单位应当妥善保管录用人员的录用登记、核查等有关材料,接受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检查。对用人单位未按规定进行录用登记核查、未能妥善保管录用登记核查材料或者伪造录用登记核查材料的,一经查出,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按照《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第八条的规定进行处罚。
  ()加大对非法使用童工的处罚力度,严格执行处罚标准和执法纪律。在查处使用童工案件时,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必须严格按照《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有关罚款标准予以处罚,不得以任何理由减免。在具体处罚中,对使用童工不满一个月的,按一个月计算。
  ()加强劳动力市场清理整顿,打击非法职。根据《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禁止任何单位或者人为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介绍就业,对违反此规定者,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吊销其职业介绍许可证。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管理,规范职业中介行为。要全面实行职业中介行政许可制度,制定民办职业中介资格的标准和服务规范,加强对民办职业中介机构的审批和管理。对各种非法职业中介机构及违反本规定介绍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就业的行为,要坚决依法查处。同时,要加大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力度,要求各类职业中介机构在服务场所公示合法证照、批准证书、服务项目、收费标准、监督机关名称和监督电话,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或设立投诉箱,接受社会的监督。
  ()做好对伤残童工的一次性赔偿工作,切实保障伤残童工的合法权益。根据《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第十条第二款的规定,使用童工伤残或者死亡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本规定承担一次性赔偿责任。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对伤残童工进行劳动能力鉴定。一次性赔偿的具体办法由劳动保障部根据国家工伤保险有关规定制定。
  ()做好对文艺、体育单位招用不满16周岁的专业文艺工作者、运动员的管理工作,明确管理权限和职责分工。文艺、体育单位经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同意招用不满16周岁的专业文艺工作者、运动员的,应当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障其身心健康和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文艺、体育单位招用不满16周岁的专业文艺工作者、运动员,按文艺、体育单位的隶属关系,由劳动保障和文化、体育行政部门进行管理,具体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普遍推行劳动预备制度,提高公民的劳动素质。劳动预备制度的内容之一是国家通过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组织已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未能继续升学并且不满16周岁的城乡未成年人,参加13年的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或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后再实现就业。各地应按照规定的要求,严格执行国家最低就业年龄的法定标准,全面实施就业准入的有关规定,普遍推行劳动预备制度。用人单位招收录用的人员必须达到法定就业年龄,对取得相应的职业学校学历证书、职业培训合格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应优先录用。
劳动保障部   公           
工商总局   教           
卫 生 部   全国总工会         
共青团中央   全国妇联         
二○○三年四月十八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发布咨询
发布您的法律问题
推荐律师
陈皓元律师
福建厦门
朱建宇律师
山东菏泽
程金霞律师
浙江杭州
南康黄律师
江西赣州
马云秀律师
广东深圳
王远洋律师
湖北襄阳
徐荣康律师
上海长宁区
罗雨晴律师
湖南长沙
陈铠楷律师
四川成都
热点专题更多
免费法律咨询 | 广告服务 | 律师加盟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3428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