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法律百科
我的位置:110网首页 >> 资料库 >> 论文 >> 民商法 >> 查看资料

用人单位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的限制

发布日期:2014-10-30    作者:崔新江律师
   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能否随时解雇员工?原来的劳动法规定,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而新《劳动合同法》规定试用期内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仅限于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 
  1、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2、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3、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4、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5、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6、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7、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8、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除上述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 
  这是劳动合同法的重大变化,同时也给用人单位的劳动人事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一般来讲,试用期内经过双方的了解和考查,认知了彼此。双方开始考虑是否进入“正式期”。而用人单位不能再向以往一样,简单的说一句,“员工不适合公司的岗位需要,而解除双方的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证明其不符合录用条件。法律规定得很清楚,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的条件是其必须举证证明劳动者在试用期间不符合录用条件,这实际上是限制了用人单位随意解除劳动合同,增加了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如果用人单位没有证据证明劳动者在试用期间不符合录用条件,用人单位就不能解除劳动合同,否则,需承担因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所带来的一切法律后果。另外,根据有关规定,试用期满后,用人单位不得再以试用期间不符合录用条件而解除劳动合同。 这就必然要求解除理由必须合法,合理。有理有据,否则将导致在劳动争议中败诉。用人单位必须制定和细化岗位说明书,记录劳动者的工作过程和业绩。以此作为抗辩的理由根据。 
  劳动者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对劳动者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新规定:需提前三天通知依据劳动法,劳动者可以随时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用人单位在合同中对解除劳动合同附加条件,如约定需提前通知,该约定违反法律规定,劳动者行使解除权可不受其约束。 
  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约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需承担违约金是否有效? 答案是无效。 
  试用期内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是否需赔偿用人单位的培训费用?无需赔偿。 
  用人单位出资对职工进行各类技术培训,职工提出与单位解除劳动关系的,如果在试用期内,则用人单位不得要求劳动者支付该项培训费用,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用人单位的出资是特指有支付货币凭证的出资,如发票。如果试用期满,在劳动合同期内,则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支付该项培训费用,具体支付方法是:约定服务期的,按服务期等分出资金额,以职工已履行的服务期限递减支付;没约定服务期的,按劳动合同期等分出资金额,以职工已履行的合同期限递减支付;没有约定合同期的,按5年服务期等分出资金额,以职工已履行的服务期限递减支付;双方对递减计算方式已有约定的,从其约定。如果合同期满,职工要求终止合同,则用人单位不得要求劳动者支付该项培训费用。1995年《劳动部办公厅关于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处理依据问题的复函》明确作了上述规定。 
  试用期内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是否需赔偿用人单位的招录费用?无需赔偿。 
笔者认为,鉴于劳动者在试用期享有可随时提前3日解除劳动合同的权利,而作为用人单位来说,如果因招用该劳动者支出了相关费用,但劳动者却在试用期可随时解除合同,显然对用人单位是不公平的,因此弥补用人单位的损失成为必要,毕竟在这情况下,用人单位并没有过错,如果权利却因此受到损害,这表面上不符合法律的公平原则。但是笔者认为招收员工是用人单位的一种必然的商业行为,或者说是商业投资行为。招收劳动者并不是单纯的为劳动者提供劳动就业岗位,而是其本身的一种商业需要,为了是通过劳动者的劳动来获得自己的商业利润,因此不能单纯的看待一次两次招聘行为,感觉用人单位受到了伤害,而是要全局的看待这种招聘行为是一种商业运作,任何商业运作都有风险,都需要投入。一次两次的风险损害,并不影响整个的商业运作的失败或损害。例如同一个潜在的客户洽谈合作,前期必然投入人力,物力但最终可能失败,我们从没有听说合同洽谈失败后,要求对方承担前期的投入损失。 
回过头来看,许多人认为应该赔偿的依据即:《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第四条第(一)项规定,劳动者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劳动者应赔偿用人单位下列损失:(一)用人单位招收录用其所支付的费用。 
笔者认为本条规章也没有规定试用期内,劳动者提前3日离职后,需要赔偿用人单位招收录用其所支付的费用。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来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本条法规的前提噢是:“劳动者违反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解除劳动合同,对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而,劳动者提前3日离职是法律所赋予的辞职权,并没有违反法律或者其他法规的规定。因此只要劳动者履行了提前3日的通知义务,就符合法律的规定,是正当的行使法律所赋予的权力。 
一旦允许在试用期内劳动者其危害是巨大的,,均不是劳动者所能控制的,这样一来用人单位就会依次来要挟劳动者,劳动者将受此影响,大部分并不知晓也无从知晓用人单位的录用费用。 
违法约定试用期的法律责任《劳动合同法》第83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用人单位违法约定试用期的情形一般有以下几种: 
1、用人单位约定的试用期超过法律规定的最长期限
    2、同一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两次以上的试用期。 
3、用人单位在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期限不满三个月的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 
4、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仅约定试用期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与试用期相同的。 
在试用期内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只是需要履行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的义务,不存在违约责任问题。如果说超过了试用期,劳动者单方要求辞职或者要求解除合同,需要提前三十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在这个过程中,这次《劳动合同法》对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双方约定的违约责任只限定了两个方面:一是如果用人单位提供专项技术培训的费用,对职工进行了专业技术培训,用人单位可以与职工约定违约金的数额;第二个违约责任是用人单位对于掌握商业秘密的劳动者可以约定保守商业秘密的义务,并在离职以后可以做竞业限制,即两年之内劳动者不得到有竞争关系的同行业单位从业,但在这个过程中用人单位要按月向劳动者给予一定的补偿。如果劳动者违反了就业限制的约定,就要向用人单位履行违约责任。 
试用期内劳动者可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观念在劳动法实施十余年来已经深入民心,《劳动合同法》对此作出了新的规定,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实行后,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按照新法的规定履行提前通知义务,如果劳动者观念还不更新,在试用期内不提前通知就解除劳动合同,将面临承担违法解除劳动合同带来的法律风险。
因为试用期最长不超过6个月,所以劳动者为用人单位作出的劳动贡献并不大,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也不会给劳动者造成太大的困难和损失,因此无需由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但单位应按照劳动者的实际工作天数支付工资。
法律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十九条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第二十条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第二十一条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第四十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发布咨询
发布您的法律问题
推荐律师
李波律师
广西柳州
高洪祥律师
黑龙江黑河
牟金海律师
山东东营
李德力律师
福建莆田
袁珍律师
湖南长沙
周磊律师
江苏无锡
邹坤律师
上海黄浦区
郝廷玉律师
河北石家庄
刘同发律师
河北保定
热点专题更多
免费法律咨询 | 广告服务 | 律师加盟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1990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