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法律百科
我的位置:110网首页 >> 资料库 >> 案例分析 >> 刑事类案例 >> 其他刑事案例 >> 查看资料

刘某不是教唆犯,而是间接实行犯

发布日期:2008-07-09    文章来源: 互联网
    2004年8月17日《正义网》刊登了一篇文章《刘某的教唆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文中谈到犯罪嫌疑人刘某发现一居民房内放有一个皮包,便见财起意,诱骗9岁儿童A翻窗盗包,窃取包中现金6200元,作者认为刘某的行为属于共同犯罪中的教唆犯罪,构成了盗窃罪。理由是盗窃者A本人的盗窃行为是犯罪行为,但因其未达刑事责任年龄,故不追究其刑事责任,根据刑法有关共同犯罪的规定,刘的行为也构成了盗窃罪。

    笔者认为本文作者混淆了教唆犯与间接实行犯的概念,导致在认定刘某构成犯罪的结果上虽然是一致的,但其认定过程违反了基本的犯罪构成理论,有必要予以澄清。

    刘某系间接实行犯(或称间接正犯),不是教唆犯,不应当适用共同犯罪的规定。刘某利用未满十四周岁的儿童A实施犯罪的行为,属于单独犯罪中的间接实行犯,刘某与儿童A不是共同犯罪,刘也不是教唆犯,因此,刘某不能适用刑法中有关共同犯罪的规定认定其构成盗窃罪,只能根据间接实行犯的理论认定其构成盗窃罪。

    教唆犯与间接实行犯是不同的概念。教唆犯是指采用怂恿、诱惑、挑拨等教唆性手段使无犯罪故意的人产生犯罪故意,其中教唆人既要有教唆他人犯罪的故意,又要有教唆他人犯罪的行为。教唆犯虽未直接实施犯罪行为,但他的教唆行为直接诱发被教唆人的犯罪意图,与被教唆人的犯罪行为造成的危害后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因此也应对其危害后果承担刑事责任,因此教唆犯与被教唆人构成了该项犯罪的共同犯罪。对教唆犯按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处罚。

    间接实行犯,是指行为人不直接去实施犯罪,而是利用无犯罪故意的行为或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为工具实施犯罪,以而实现犯罪的情况。间接正犯也可能以教唆的方法实施,但它与教唆犯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教唆犯是教唆他人实施犯罪行为,使本无犯罪意思的人产生犯罪意思,而间接实行犯则是利用他人实施犯罪,被利用者或者无犯罪故意,或者无刑事责任能力。未达刑事责任能力的未成年人不能产生犯罪故意,教唆其犯罪根本不能构成教唆犯,教唆者不过是利用其作为工具达到自己的犯罪目的,完全符合间接实行犯的条件。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发布咨询
发布您的法律问题
推荐律师
高飞律师
陕西西安
马云秀律师
广东深圳
陈皓元律师
福建厦门
王高强律师
安徽合肥
王远洋律师
湖北襄阳
吴丁亚律师
北京海淀区
刘海鹰律师
辽宁大连
罗雨晴律师
湖南长沙
高宏图律师
河北保定
热点专题更多
免费法律咨询 | 广告服务 | 律师加盟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222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