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法律百科
我的位置:110网首页 >> 资料库 >> 案例分析 >> 民商类案例 >> 交通事故案例 >> 查看资料

交通事故中二次碰撞的分责原则

发布日期:2017-01-20    作者:党鹏律师
      案例:王某驾驶货车在高速公路上,从后方撞上李某驾驶的货车。6分钟后,张某驾驶货车从后方驶来,与因事故停于道路中间的上述两车发生碰撞,王某再次受伤送医抢救无效死亡。后王某的近亲属将另外两车车主诉诸法院,要求其承担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费用。
       法院经审理认为,在此次交通事故的前后两次碰撞中,交警部门只出具了交通事故证明,并未出具交通事故认定书。王某死亡系两次碰撞共同作用所致,两次碰撞相隔近6分钟,且王某死于现场到医院的途中,故应作为一次事故处理,但应分为两个阶段各自承担相应责任。因无法区分两次碰撞对王某死亡的参与度,故认定两个阶段即两次碰撞各承担50%的责任。第一阶段,结合两次对李某的询问以及车辆安全技术状况鉴定结果等证据,李某应承担70%的责任,王某承担30%的责任。第二阶段,根据对李某、张某等人的询问以及现场照片等证据,李某应承担80%的责任,张某、王某各承担10%的责任。遂判决被告给付原告相应赔偿费。
       在交通事故中,发生前后两次碰撞,造成同一损害后果。交警部门并未出具交通事故认定书,但出具了同一案号的两份关联事故证明,属于存在竞合(累计)因果关系、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特殊情形,应作为一次事故处理,先由前后两次碰撞平均承担责任,再依据两次碰撞阶段中当事人的过错程度承担按份责任。
       1.前后两次碰撞纳入一次事故处理
       首先,从特定时空上看,同一地点,不同时间。但间隔时间并不是也不应该成为判断事故次数的主要标准。本案中,前后两次碰撞之间,一直处于一种不明确、延续的状态,直至第二次碰撞,事故状态才明确和终止。从这个意义上说,无论是6分钟抑或更短的1分钟、30秒,都应视作整个事故的延续期间。
       其次,从损害后果而言,无法准确判断前后两次碰撞各自造成的损害后果比例。在原因力竞合且无法具体划分的情况下,人为将其原因力归结于不同事件并进行细化明晰,有悖于法律事实,也难以实务操作。相反,视作一次事故处理,更接近于还原事实的真实性,有利于公正裁决、定分止争。
       2.交通事故二次碰撞的责任划分方式
       从因果关系的角度分析,交通事故二次碰撞属于典型的无意思联络的数人侵权。进而言之,根据数人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关系形式,属于侵权责任法第十二条所指代的竞合(累积)因果关系范畴。
       首先,竞合侵权行为致人损害难以确定责任大小应平均承担责任。侵权责任法第十二条规定,“二人以上分别实施侵权行为造成同一损害,能够确定责任大小的,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难以确定责任大小的,平均承担赔偿责任。”难以确定责任大小,是指虽然损害原因、损害后果明确,但当事人的过错程度和原因力比例无法查证。故法律推定各侵权行为人负同等过错及原因力,平均承担赔偿责任。本案中,交通事故证明“无法确切区分两次碰撞的致死参与度,即其死亡是由两次碰撞共同作用所致”,无交通事故认定书。因此,在难以确认两次碰撞中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与原因力比例的情况下,判定两次碰撞各自承担50%的责任。
       其次,依据两次碰撞阶段中双方当事人的过错程度承担按份责任。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六条规定,“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第一次碰撞中,李某在变道过程中“车身还没摆正”“即将转正到行车道”,即未按照规定、在安全距离内进行超车。
       第二次碰撞中,李某在距事发现场两三百米的地点即发现了事故车辆,本应提前减速、及时刹车,自认为能够侥幸避让,仍然以近60公里时速尝试通过,最终避让不及并导致受害人死亡,属于基于自信的主观过失,应负主要责任。而李某和王某在第一次碰撞后,均未能及时开启应急灯或设置警示标志。据此,判定李某承担80%的责任,张某、王某各承担10%的责任。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发布咨询
发布您的法律问题
推荐律师
毕丽荣律师
广东广州
李波律师
广西柳州
刘海鹰律师
辽宁大连
郝廷玉律师
河北石家庄
王高强律师
安徽合肥
郭亚敏律师
北京朝阳区
周磊律师
江苏无锡
王远洋律师
湖北襄阳
卓旭律所律师
天津南开区
热点专题更多
免费法律咨询 | 广告服务 | 律师加盟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335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