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法律百科
我的位置:110网首页 >> 资料库 >> 律师随笔 >> 查看资料

论新型毒品犯罪的刑法规制-论文

发布日期:2018-03-22    作者:单义律师
摘要:新型毒品即指主要依靠化学合成的毒品,而新型毒品犯罪即指新型毒品为犯罪对象的毒品犯罪行为。我国新型毒品犯罪具有生产消费本土化、涉案人员高知化和消费群体白领化的特征。针对以上特征,笔者建议我国刑事立法及司法应当作出如下调整,以更好地规制新型毒品犯罪:其一,在对制毒技术和制毒原料的刑法管制上,严格限制相关犯罪认定的标准,防止过度入罪;其二,严格监管含有精神药物的处方药的监管,在刑法上设立“非法出具处方罪”和“非法提供处方药罪”;其三,继续目前在戒毒领域的制度创新与探索,而不是匆忙地将吸毒行为犯罪化。
论文关键词:毒品犯罪,新型毒品犯罪,刑法规制
一、新型毒品犯罪的特征
(一)新型毒品与新型毒品犯罪
新型毒品并不仅仅包括最新研制出来的毒品。新型毒品主要是相对鸦片、海洛因、大麻等以毒源植物提取物为原料加工而成的传统毒品而言,其制造方式以化学合成为主。历史上,早在1919年,日本医药化学家就合成了甲基安非他命,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作为抗疲劳剂提供给侵华日军和驻守太平洋的军队。我国一般将“新型毒品”分为以下四类:第一类以中枢兴奋作用为主,代表物质是甲基安非他命(俗称“冰毒”);第二类是致幻剂,包括植物来源和化学合成的,代表物质有色胺类(如裸盖菇素)、麦色酰二乙胺(LSD),苯烷胺类(如麦司卡林)和分离性麻醉剂(苯环己哌啶和氯胺酮);第三类兼具兴奋和致幻作用,代表物质是亚甲二氧基甲基安非他命(我国俗称“摇头丸”);第四类是一些以中枢抑制作用为主的物质,包括氟硝西泮和γ-羟基丁丙酯。而联合国于1971年《精神药品公约(ConventiononPsychotropicSubstances)》将受公约管制的精神药品分为“安非他命类中枢兴奋剂”、“镇静催眠药”和“致幻剂”三类。
本文所谓“新型毒品犯罪”是指以新型毒品为行为对象所实施的各种犯罪行为。新型毒品犯罪行为几乎涉及到我国《刑法》第六章第七节的各个罪名。但是,与传统毒品犯罪相比,新型毒品犯罪又存在许多独特之处,需要刑法予以特别的关注。
(二)新型毒品犯罪的特征
同传统毒品犯罪相比,我国新型毒品犯罪具有以下特征:
1.毒品来源的原生性和消费市场的终端性
由于传统毒品依赖毒源性植物或其提取物作为原料。而我国出于历史上毒品戕害国民、祸乱民族的痛苦记忆,对毒源性植物的管控十分严格,所以传统毒品难于在我国生产。而且国民经过长期教育,对传统毒品危害性认识充分,警惕性高。因此传统毒品犯罪在我国主要呈现“过境犯罪”的特征,即产地在境外、终端消费市场在境外而运输渠道在境内的局面。
但是,新型毒品的生产主要依靠化学合成。作为一个处在工业化中期的新兴工业国家。我国化工门类齐全、生产能力和技术实力都相当雄厚。这就为新型毒品的生产提供了技术、设备、工艺、人力等等一系列便利条件。加之新型毒品本身及其制毒原料往往又是运用极为广泛的化工、医药以生物技术的原材料或中间产品。例如:用来生产冰毒的重要原料麻黄碱,就是用途极为广泛的化工和医药原料;常用的镇咳处方药“联邦止咳露”的有效成分“磷酸可待因”和“盐酸麻黄碱”属于刑法第355条“非法提供麻醉品、精神药品罪”中指称的精神药品;而氯胺酮(即K粉)根本就是处方药氯胺酮注射剂的有效成分。这无疑增加了新型毒品生产的监管难度,使得我国也逐步成为新型毒品的原产地。而国民对新型毒品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很多国民错误地认为新型毒品是“软毒品”,吸食不会导致成瘾,导致了我国新型毒品的吸食出现泛滥趋势,我国正在成为新型毒品的消费终端市场。
2.毒品犯罪群体高知化
即毒品犯罪中出现大量高级知识分子。他们或者传授制毒方法,或者亲自参与制毒或者组织新型毒品产业链,在毒品犯罪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传统毒品的制造工艺相对简单,而且制毒地一般不在我国境内。我国的毒品犯罪群体一般以受教育程度不高的社会底层人员居多。但是,新型毒品的制毒工艺复杂,技术门槛高,有能力实施制度犯罪的人,必须掌握一定的化工技术或知识。这使得研究化工技术的教授和工程师在新型毒品制造这一领域拥有了某些优势。通过百度搜索“教授制毒”返回结果324,000篇,可见社会对于专家教授参与毒品研制的关注度相当高。而武汉某大学暴露出的副教授利用学校实验室制毒的案件更说明毒品犯罪在高智能群体中的严重形势。
3.吸食群体以白领阶层为主
与以往传统毒品的吸食主体主要集中在社会底层和快速致富阶层中不同,新型毒品的吸食者主要由城市白领阶层构成。这一特点的成因,一方面源于国民对新型毒品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另一方面,也源于白领亚文化的流行。
所谓白领亚文化,即以白领为代表的知识精英阶层中流行的,与主流文化相背离的文化现象。以白领为代表的知识精英,原本既是主流文化的捍卫者,亦是主流文化的受益者。但是主流文化所倡导的进取观念和精英意识也使得白领阶层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感到巨大的压力和内心的压抑感。然而道貌岸然的主流文化不可能为白领的精神压抑提供发泄的渠道,于是这种精神压力被迫转入地下渠道,以寻找出口。最终形成了这种与主流文化共存的相对隐秘的白领亚文化。白领亚文化与边缘群体反抗主流文化而形成的亚文化有所不同,它并不是对主流文化的反动,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讲,它就是主流文化本身,是主流文化并不光鲜的背面。白领亚文化群体并不是主流文化的反抗者,而是试图通过释放压力使自身更好的适应和维护主流文化的群体。可以认为白领亚文化其实是主流文化排解自身负面影响的下水道;是主流文化自我调节的必然产物。白领亚文化的存在,是对人性复杂性的明证。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发布咨询
发布您的法律问题
推荐律师
陈皓元律师
福建厦门
陈铠楷律师
四川成都
罗雨晴律师
湖南长沙
刘平律师
重庆渝中
陈祖权律师
广西桂林
周磊律师
江苏无锡
牟金海律师
山东东营
王高强律师
安徽合肥
章泽龙律师
重庆沙坪坝
热点专题更多
免费法律咨询 | 广告服务 | 律师加盟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618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