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法律百科
我的位置:110网首页 >> 资料库 >> 案例分析 >> 民商类案例 >> 劳动纠纷案例 >> 查看资料

单位发出录用通知后,还可以反悔吗?

发布日期:2019-05-10    作者:张梅律师
    案情简述:
   201563日,李先生收到上海XX企业咨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XX公司”)发来的“聘用函”,明确载明其正式入职时间为201581日,以及其职务、薪金、工作期限、福利待遇、工作地点等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
    同时,“聘用函”还告知,李先生需要通过公司对其聘前的工作背景调查、健康体检以及提供可以证明已离开上一个雇主的有效证明。
    李先生对于自己的工作经历和能力很有信心,既然已收到“聘用函”,其马上向原单位提出辞职申请并办理了离职手续。
    但在2015720日,李先生突然收到XX公司的书面通知,告知其因未通过工作背景调查,故撤回聘用邀请。
    李先生自认为拥有极其完美的教育及工作履历,故对于公司的解释非常不满,要求XX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以明确自己究竟哪一方面不符合公司的预期。但XX公司不再理会李先生的要求。
    于是,李先生向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履行劳动合同。后又经一审判决,目前已告一段落。
    律师解读:
    问题一:录用通知算不算劳动合同?
    单位发出“录用通知”(案例中为“聘用函”,以下统一以“录用通知”指代类似文件),到和员工正式签订劳动合同前的这段时间,似乎一直是一个被法律忽略的角落。录用通知是否劳动合同,一般有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录用通知不是劳动合同,双方在此阶段也不受劳动法的保护,最多参照《合同法》关于缔约过失的规定来调整。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如录用通知已经具备劳动合同相关条款、内容的,应该视为劳动合同;该段时间发生的争议,也应依照劳动争议的相关规定来判定。
    上海地区主流观点认为:如符合一定条件的,录用通知可以视为劳动合同。
    例如,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蔡建辉和徐文进法官的文章《缺乏拘束力的录用信不应视作书面劳动合同》认为:
    如“录用通知”具备“劳动关系这几项核心内容”,且具有主体的可溯性和可识别性的,“当然可视作双方已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但如“录用通知”中存在类似“贵我双方将另行签订劳动合同”等表述时,不应/视作劳动合同。
    本案中李先生认为“录用通知”(具备职务、薪金、工作期限、福利待遇、工作地点等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即劳动合同;XX公司认为“录用通知”仅是工作要约,不是劳动合同。
    最终,法院判定“录用通知对原告的任期、任职、工资待遇等事项作了明确的约定,它不是被告单方发出的工作要约,而是双方具有合意的合同。”
    问题二:如何认定合同生效条件是否成就?
    本案中,虽然法院判定“录用通知”是劳动合同,但也认为该合同约定了生效条件。那么对于生效条件是否成就的举证责任,该如何分配呢?
    《合同法》第四十五条规定:
    “当事人对合同的效力可以约定附条件。附生效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生效。附解除条件的合同,自条件成就时失效。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已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
    庭审中,XX公司对于“未通过工作背景调查”的主张,提供了《调查报告》。但该《报告》由于涉及提供信息者姓名,提供者曾要求予以保密,故XX公司表示原件仅可由法院审核。
    李先生则认为:(1XX公司未向其提供《报告》原件,故不予质证;(2)同时,报告中也没有支持其结论的证据与内容。
    对此,法院的观点很值得玩味。
    1、关于上述《调查报告》,判决认为:
    “被告向法庭出示该证据原件,复印件上掩去了提供者的姓名,其它表述内容与原件一致。虽然被告向法庭出示了证据的原件,但该原件未经原告质证,未向原告表明证据的来源,故本院对此不予采纳。”
    2、但法院在未采纳该报告的前提下,却又认为:
    “被告(单位)根据自身对何种人才的需求,决定对原告(员工)选用与否;对调查取得的内容,是否有证据支持,是否可予采信,决定权在被告。原告对此无权作出评判和决定。”
    法院观点为:
    1)“录用通知”系附条件的劳动合同;
    2)“通过工作背景调查”这一条件是否成立的决定权在单位,员工无权质疑;单位也无需举证其调查结果的合理性或客观性。
    对于上述观点,我们并不完全同意。从实务操作角度讲,员工在收到录用通知后,会向原单位提出辞职或拒绝其他面试、录取机会;如给予公司如此宽泛的“决定权”,很可能导致权利的滥用;损害了员工的其他就业选择机会。也无法区分究竟是员工存在“未通过工作背景调查”的情形,还是仅仅因单位反悔,就令员工失去了新的工作机会。
    更何况,《合同法》45条原文也规定了“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促成条件成就”的情况。即审判机关有义务判断“条件是否成立”正当性与真实性;而不是草率的将该权利放任于单位。
    故此,我们建议,可以对“通过工作背景调查”等条件,从形式上设置诸如“调查机构的公正性与专业性”、“调查报告的真实性”等判定标准,以改变倾向用人单位的现状。
    我们下期再见!
 
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发布咨询
发布您的法律问题
推荐律师
陈皓元律师
福建厦门
年遇春律师
广东深圳
马云秀律师
广东深圳
朱建宇律师
山东菏泽
王高强律师
安徽合肥
刘平律师
重庆渝中
罗雨晴律师
湖南长沙
李波律师
广西柳州
徐荣康律师
上海长宁区
热点专题更多
免费法律咨询 | 广告服务 | 律师加盟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797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