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法律百科
我的位置:110网首页 >> 资料库 >> 律师随笔 >> 查看资料

五种高发电信诈骗手法需警惕

发布日期:2020-02-18    作者:于水顺律师
来源: 中国警察网 
    中国警察网电 记者郑欣、通讯员李占旗报道:近日,记者从重庆公安机关获悉,今年一季度,全市公安机关强力打击电信诈骗犯罪,共破获电信诈骗案件近8000起,同比上升123.5%;止付3400余万元,同比上升185.8%;冻结7200余万元,同比上升17.7%。在严厉打击电信诈骗犯罪的同时,重庆公安机关梳理5种高发的电信诈骗惯用手法,提出针对性防范措施,提醒广大群众提高警惕,守好钱袋子。
       1 警惕贷款诈骗
     今年年初,市民黄先生接到一个陌生电话,询问其是否需要贷款。黄先生因有网贷未还,于是想贷款用于偿还之前的网贷。对方让黄先生加微信,并发来一个二维码,说是要确认黄先生的还款能力及其银行卡是否能正常转账。黄先生扫码将对方加为好友后,手机收到一条银行验证码短信。对方又让黄先生把收到的银行验证码发过去,黄先生将验证码发给对方不久就收到了一条银行卡被扣4000元的短信提醒。黄先生并未起疑。两天后,黄先生仍未收到贷款,就电话联系对方。对方让黄先生加另外一个微信,并发来一个二维码说要再次验证还款能力及其银行卡是否能正常转账。同上次一样,黄先生扫码后将收到的银行验证码发给对方后,又收到自己的银行卡转出1.6万元的短信提醒。黄先生这时才发现上当了,打电话也联系不上对方了。
     公安机关提醒:选择正规资质的贷款机构申请贷款;交保证金手续费、做银行流水、验证还款能力等都是骗子惯用伎俩;切勿将手机收到的验证码告诉任何人。如发现被骗,请及时拨打110报警。
       2 警惕购物诈骗 
    今年1月,市民李先生在网上看到一家卖摩托车的商铺。李先生问了卖家一些关于摩托车的信息,对方都一一解答,李先生觉得对方挺靠谱,答应和对方交易,于是加对方为微信好友,并转给对方100元定金。
     次日,对方发回一个物流货单,货单上的收货地址是李先生之前提供的,李先生就认为对方已经发货,在对方要求下,将剩余的2500元货款通过微信转给了对方。
     第三天,李先生收到一条短信,对方说自己是物流公司的快递员,因重庆在严查外地车辆,需要李先生提供自己的摩托车驾驶证才能入城。李先生有些怀疑,就打电话问卖家,卖家说快递员所言不假,李先生便相信了,但告诉对方自己没有摩托车驾驶证。卖家表示可以帮李先生代办,只要支付制证费和代办费一共1680元。李先生没有多想,很快通过微信给对方转账1680元。但李先生一直没有收到摩托车,便认真查询卖家之前发来的物流货单,发现物流货单是伪造的,才知道自己被骗了。
     公安机关提醒:网上购物要选择正规网站及信誉度较高的店家,不要轻易在第三方平台上交易,更不要脱离购物平台直接给对方汇款。      
      3 警惕刷网评信誉诈骗
     3月19日15时许,高校学生小罗在寝室上网找兼职时,加了一个名为“金牌客服小杨”的QQ。简单沟通后,对方要求小罗在一购物网站上刷单,小罗按照对方的要求在该购物网站上购买指定商品3次,对方均如数返还小罗购物款512元,并支付了60元报酬。次日,对方又派了3单给小罗,小罗付款后,对方称小罗超时要再刷3笔,小罗又刷完3笔之后,对方称暂时无法退款,需要10个工作日之后返款。小罗这才意识到被骗,但已经被骗2万余元。
     公安机关提醒:网络刷单陷阱多,且刷单行为本身也不合规定。对于口头承诺支付报酬的招聘信息,以及涉及垫付资金的信息一定要提高警惕。
       4 警惕办理银行卡关联业务诈骗
     3月30日14时许,霍先生在网上看到一个办理信用卡的广告,了解详情后网上申请办理了10万元额度的信用卡并填写了基本信息。第二天,一名工作人员打电话说办卡需要霍先生提供房产证及收入证明资料,并提醒可以帮霍先生提供,但需要收300元劳务费。霍先生转账300元后,于第三天就收到了邮寄来的信用卡,并接到对方打来的电话说要收额度2%的办卡费,才能帮其激活卡片。霍先生又转账2000元后,按照对方提醒用手机扫描信用卡上的二维码激活卡片,网页提示需要转账验证偿还能力后才能激活该卡。霍先生又按对方要求,转账1万元,但卡片依然没有被激活。得知又要转账2万元再做两个月的流水才能激活卡片后,霍先生意识到被骗了。
     公安机关提醒:请勿轻信网上办理银行卡的广告,如有需求,请到银行网点或登录银行官方网站在线申请,也可以拨打银行的官方电话进行咨询、办理。
       5 警惕盗取、冒用虚拟身份诈骗
     1月31日晚,公司职员王先生在家里休息时收到同事黎大哥发来的微信信息,称向王先生借钱,有急用。因平时关系很好,王先生没有多想便把1300元转账过去。黎大哥又称不够,需要再借5000元,王先生又通过微信把银行卡里的5000元转给对方。次日上班,王先生碰到黎大哥本人,当面说到借钱的事,才知道黎大哥的微信号被盗,自己遭遇了诈骗。 
    公安机关提醒:遇到亲友发来涉及金钱往来的信息,一要观察聊天软件是否有异常提醒,比如对方登录端口异常、登录地异常等;二要打电话或当面向对方确认核实,切勿轻易转账。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发布咨询
发布您的法律问题
推荐律师
毕丽荣律师
广东广州
刘海鹰律师
辽宁大连
邹坤律师
上海黄浦区
陈宇律师
福建福州
谭海波律师
广东东莞
王景林律师
上海静安区
王娟律师
浙江杭州
罗雨晴律师
湖南长沙
王高强律师
安徽合肥
热点专题更多
免费法律咨询 | 广告服务 | 律师加盟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276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