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律师 找律师 案件委托   热门省份: 北京 浙江 上海 山东 广东 天津 重庆 江苏 湖南 湖北 四川 河南 河北 110法律咨询网 法律咨询 律师在线 法律百科
我的位置:110网首页 >> 资料库 >> 论文 >> 其他论文 >> 查看资料

“西迁精神”的内涵及其爱国奋斗精神传承

发布日期:2020-03-30    文章来源:互联网
摘 要: “西迁精神”是指从1955-1959年交通大学从繁华的都市上海西迁至偏远的西北城市西安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历时64年,其“胸怀大局”的担当精神;“无私奉献”的标杆精神;“弘扬传统”的创新精神;“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为弘扬新时代知识分子爱国奋斗精神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 “西迁精神”; 知识分子; 爱国主义;

  2017年11月30日,西安交通大学15位老教授在给习近平总书记的信中,强调了“西迁精神”的内涵以及对它的传承与弘扬,这封信很快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复,肯定了西安交通大学师生对西部发展与国家建设所做出的突出贡献,西安交大西迁的老教授们爱国奋斗的故事也出现在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新年贺词的讲话中,这些相关论述也为弘扬新时代知识分子爱国奋斗精神指明了方向。

  一、“西迁精神”的内涵

  “西迁精神”是指从1955-1959年交通大学从繁华的都市上海西迁至偏远的西北城市西安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交通大学的前身是1896年由洋务官员盛宣怀创建于上海的南洋公学,交通大学西迁,是指新中国成立后,从1955年至1959年,为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为改变旧中国遗留的高等教育布局不合理的现状,同时也为支持西部社会经济发展,国务院决定将交通大学从上海内迁至西安的历史事件。1955年4月初,高教部根据中央相关文件精神,陆续开展了选址、搬迁和建校工作。虽然在迁校过程中,部分师生员工对迁校工作也出现过一些认识上的分歧,但在周恩来总理关于交通大学迁校问题重要讲话精神的正确指引下,克服了思想上的偏差,从服务大局出发,统一了交通大学西迁问题的思想认识。

  “西迁精神”的内涵是在2005年由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常委会确定,即“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

  (一)胸怀大局的担当精神

  对于交通大学的师生来说,从大都市上海到西北城市西安的搬迁不仅仅是一种空间上的转移,而是在综合考量党和国家的迫切需要;支援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社会主义建设的合理部署等诸多因素后所作出职业规划的重新选择。“党让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体现了忠诚于党的政治意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干事创业”体现了服务人民的家国情怀。这实质就是一种大局意识,一种担当精神。


  (二)无私奉献的标杆精神

  有学者认为“交大西迁”最珍贵的是迁来一批有思想有大爱之人。这种大爱表现在对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的选择与取舍;表现在对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的考虑与权衡。而当年交大教职工对本职教学岗位所表现出的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课比天大的教学理念,也是基于对教学工作的热忱以及对高等教育事业平衡发展的期待。陈学俊教授以“钱财乃身外之物”的无私奉献精神,将上海的两处房产返还给当地房管部门,带着家人在西北扎根;数学家张鸿,早年留学日本,迁校时任交通大学的副教务长,面对主讲教师严重不足的困难又重新拿起教鞭主讲高等数学。他们的精彩讲课、谦恭待人的态度、对年轻教师的帮扶实质上就是给学生上了一堂如何做人与做学问的讲座。

  (三)弘扬传统的创新精神

  “西迁人”基于对祖国赤诚的爱、对事业执着的追求、对学生无私的关怀,扎根西安,立志为建设祖国大西北做贡献。交通大学西迁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历史上最伟大的“迁徙”,改变了中国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格局,引领和带动整个西部地区教育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这样的精神在新时代得到进一步升华,今天的西安交大正以“西迁精神”的内涵实质为引领,开创和升华了新的实践内容。2014年,西安交大正式开启的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的建设。这是西安交大又一次重大的迁移,沿着“西迁精神”的传承脉络,不断开拓创新,为建成我国第一个没有“围墙”的国家级科技成果研发转换平台与世界级科技中心的大学,西安交大走出了一条求实创新、超越自我的开拓创新之路。

  (四)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

  交通大学的“西迁人”的拼搏精神表现为面对艰苦物质条件,选择扎根西北的义无反顾;在教学科研中面对薄弱专业领域的众志成诚与迎难而上;在迁校、建校过程中的排除万难与斗志昂扬。这些“西迁人”既包括专家学者,也包括工人与后勤人员,他们积极地投身祖国西部建设,成为西部开发的先行者。

  二、中国知识分子爱国奋斗精神的传承与践行

  (一)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

  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贯穿整个中华文明史。从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关心国事与民生的我国知识分子群体的雏形——“士”;到近代出现的为了国家富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知识分子,他们或主张学习西方器物“师夷长技以制夷”、或主张学习西方制度而进行“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或主张学习西方文化而进行“五四运动”,无论是“戊戌六君子”的谭嗣同在面对变法失败时“我自横刀向天笑”的不惧生死、鲁迅在文辞中“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胸襟气魄、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存高远、李大钊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时对“庶民胜利”的欢欣鼓舞还是方志敏对“可爱的中国”的美好期盼等等,近代知识分子群体始终走在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前列。新中国成立以来,有为了建设新中国,放弃海外优渥生活,选择毅然回国的海外留学生们;有在中国最困难的时期研制原子弹的“两弹一星”元勋们;有为中国的崛起而付出生命代价的新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典范们。一代又一代知识分子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殚精竭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二)弘扬新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爱国奋斗精神的现实意义

  1. 踏上新征程必须在知识分子中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意味着我们已经进入到“发展起来以后”的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论断突破了人民对物质层面的需求,更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这一精神层面的需求,这必然要求我们要立足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新结论,作出新的战略调整,确立新的工作重心;意味着我们有了新的奋斗目标,最终是为了实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使命。新的发展阶段、新的社会主要矛盾、新的奋斗目标都对知识分子有了更多的期待,在知识分子中弘扬爱国奋斗精神才能更好地回应这种期待。

  2. 应对新挑战必须在知识分子中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中国作为一个崛起的大国,面临多方因素的挑战。经济全球化、生态环境恶化、全球经济增长动力疲软等;作为长期执政的大党,必然要夯实执政根基,在面对中美经贸摩擦、煽动香港暴动等外部环境的影响下,更需要有政治定力;改革开放带来开放平台的同时,也面临思想观念多元化、价值观多样化的冲击;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由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在带来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同时也存在由于市场监管不力所导致的严重破坏市场秩序的恶性事件的发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东西部地区发展差异、城乡差别、行业差别等。要应对这些新挑战,就需要在知识分子中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凝聚全民族、各阶层的智慧和力量攻坚克难。

  3. 建功新舞台必须弘扬爱国奋斗精神

  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依存度高,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给我们带来新挑战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机遇。我国科技事业还面临很多科技瓶颈和亟待解决的难题,要突破这些瓶颈,解决这些难题,才能真正实现强国目标。这些现状与困难既是对科技工作者的现实挑战,也是给科技工作者提供的更广大的平台与展示能力的舞台。

  (三)新时代中国知识分子爱国奋斗精神的传承与践行

  面对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国家之间在深度联系与相互依存的基础上又面临激烈的竞争关系,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而这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四个伟大”构成了我们党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所有实践,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梦想,就需要更多地人才积淀,同时强化对人才队伍的政治建设,引领广大的知识分子发扬爱国奋斗精神,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实践中。

  1. 知识分子传承与践行爱国奋斗精神,应当强化政治引领

  执政党具有强烈的政治属性,所以政治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标注和价值所在,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的根本要求。要让广大知识分子在思想认识上实现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一致。要树立先进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学习以钱学森等“两弹一星”元勋为代表的老一辈知识分子和以黄大年等为代表的当代优秀知识分子的爱国奋斗、无私奉献的使命担当,以增强广大知识分子对新时代爱国奋斗精神、党的奋斗目标与历史使命在思想、情感与价值上的认同感。

  2. 知识分子传承与践行爱国奋斗精神,应当做到爱岗敬业

  知识分子应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做到爱岗敬业,一是要热爱。把自己的工作当成一份事业来热爱,愿意投入更多的精力与热情,不是把工作当作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看作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实现;二是要勤勉。要以“工匠精神”来激励自己,保持勤奋努力的工作态度,通过勤学苦思、钻研细节、严谨认真,实现工作效果从量变到质变的蜕变;三是要克制。人在面临各方面的诱惑时,包括经济方面的、情感方面的、名誉方面的诱惑等等,意志品质不坚定者容易动摇,这需要坚强的性格,对自我的适度控制,才能在小我与大我、小利与大义间作出更高尚的选择。

  3. 知识分子传承与践行爱国奋斗精神,应当激发创新活力

  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就得靠引领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创新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与强大驱动力,如果不能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发展动能转化,就不能给当前的经济发展带来源泉与动力。这就要求广大知识分子从老思路、老办法中跳出来,拓宽眼界、增长见识、转换思维方式,在意识、方法、手段等多个方面提高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要在全球经济与科技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要在多个领域拥有更多核心关键技术,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源泉,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霍有光.从交通大学西迁历程看西迁精神[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6(1):40-43.  [2]张迈曾.赋予西迁精神新内涵做好新时代的新传人[J].中国高等教育,2018(3):38-41.  [3]朱继洲,刘朔,崔瑞峰.西迁精神:交通大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88-92.  [4]石碧球.“西迁精神”的历史地位和时代内涵[N].西安日报,2018-12-18.  [5]胡宇齐.读懂“西迁精神”背后的人生选择[N].北京日报,2018-01-12.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发布咨询
发布您的法律问题
推荐律师
刘平律师
重庆渝中
高宏图律师
河北保定
邹坤律师
上海黄浦区
朱学田律师
山东临沂
崔新江律师
河南郑州
李波律师
广西柳州
陈皓元律师
福建厦门
宋昕律师
广东深圳
陈晓云律师
北京西城区
热点专题更多
免费法律咨询 | 广告服务 | 律师加盟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1688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