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东莞市社会保险待遇违法行为举报奖励暂行办法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5-12-21 生效日期: 2005-12-21
发布部门: 广东省
发布文号:
现将《东莞市社会保险待遇违法行为举报奖励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在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市社会保障局、市财政局反映。 
 
 
二○○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东莞市社会保险待遇违法行为举报奖励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鼓励社会公众举报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违法行为,切实保障我市社会保险基金安全和有序运作,根据《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举报工作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关联法规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社会保险待遇违法行为,主要是指采取欺骗、虚构事实、伪造有关证明文件等手段,骗取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的违法行为。 
  本办法所称社会保险待遇包括: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失业保险待遇;农(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待遇等。 

    第三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可对下列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违法行为向市社会保障部门举报: 
  (一)参保人在享受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农(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时,因死亡或下落不明超过6个月、被判刑收监执行或被劳动教养等原因导致享受待遇的条件变更或领取的条件丧失时,仍以非法手段获取待遇的; 
  (二)参保人以非法手段获取两份以上社会养老保险待遇的; 
  (三)伪造身份证明等资料,骗取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或农(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四)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待遇期间,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仍继续领取失业保险待遇: 
  1、重新就业; 
  2、应征服兵役; 
  3、移居境外; 
  4、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5、被判刑收监执行或者被劳动教养; 
  6、无正当理由,拒不接受市政府指定的部门或者机构介绍的工作;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失业人员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视为重新就业: 
  1、已领取营业执照,从事个体经营或兴办经济实体的; 
  2、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 
  3、连续从事有一定收入的工作达半年以上的。 
  (五)以未参保员工冒充已参保员工身份,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社保经办机构)申领工伤保险待遇的; 
  (六)在员工发生工伤后才为该员工办理工伤保险参保手续,并伪造证据或隐瞒该员工的真实情况,以骗取工伤保险待遇的; 
  (七)涂改、伪造参保名册,虚构与员工建立工伤保险关系的生效时间,以骗取工伤保险待遇的; 
  (八)医疗机构、辅助器具配置机构等有关单位,为用人单位或员工个人提供虚假证明,导致产生骗取工伤保险待遇的行为或结果的; 
  (九)非因工受伤、不具备或丧失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资格或条件而通过伪造证据,虚构事实,骗取工伤保险待遇的; 
  (十)医疗机构将治疗工伤所需的费用中不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冒充符合国家规定标准,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导致工伤保险基金流失的; 
  (十一)伪造证据,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提高工伤保险待遇支付标准,导致工伤保险基金流失的; 
  (十二)医疗机构或参保人以做假帐单、假病历、假处方、假检查化验报告、假疾病诊断证明和将门诊病人挂名住院等手段,骗取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农(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待遇的; 
  (十三)医疗机构或参保人以虚开住院或门诊医疗收费收据等方式,骗取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农(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待遇的; 
  (十四)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将非参保人的医疗费用或应由个人支付的医疗费用记入医疗保险金支付的账户内,导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农(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流失的; 
  (十五)将本人的医疗保险卡转借他人就医或持他人医疗保险卡冒名就医,导致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或农(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流失的; 
  (十六)参保人隐瞒事实真相以骗取医疗、生育保险待遇的; 
  (十七)用人单位以非本单位人员冒充其单位职工,虚报、冒领医疗、生育保险待遇的; 
  (十八)以其他形式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 

    第四条   举报人可采用电话、传真、信函、电子邮件或来访等方式,向市社会保障部门举报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违法行为,并提供具体线索。 
  举报人要求奖励的,应当署名,注明联系方式。 

    第五条   市社会保障部门接受举报时,应当如实记录并为举报人保密。 

    第六条   举报经核实的,市社会保障部门将按规定对署名举报人予以奖励。 
  同一违法行为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举报人的,奖励第一举报人。 
  举报人自收到奖励通知书之日起6个月内,持本人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到指定地点领取奖励金,逾期不领取的视为自动放弃。 

    第七条   举报奖励专项经费纳入市财政预算,实行"专项申报、专项核拨",并接受市财政、审计、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八条   举报人发现单位或个人骗取社会保险待遇并向市社会保障部门提供具体线索,使被骗取的社会保险待遇及时得以追回的,给予举报人现金奖励。具体奖励办法如下: 
  (一)骗取社会保险待遇金额在1万元(含1万元)以下的,给予举报人现金500元奖励; 
  (二)骗取社会保险待遇金额在1万元以上、3万元(含3万元)以下的,给予举报人现金1000元奖励; 
  (三)骗取社会保险待遇金额在3万元以上、5万(含5万元)元以下的,给予举报人现金1500元奖励; 
  (四)骗取社会保险待遇金额在5万元以上、10万元(含10万元)以下的,给予举报人现金3000元奖励; 
  (五)骗取社会保险待遇金额在10万元以上,给予举报人现金5000元奖励。 

    第九条   市社会保障部门应采取下列措施为举报人保密: 
  (一)对举报人的姓名、工作单位、家庭住址及举报内容必须保密,举报材料实行专人保管; 
  (二)严禁将举报材料转给被举报单位和被举报人; 
  (三)核实情况时,要做好保密工作,不得泄露举报人身份; 
  (四)宣传报道或奖励举报人时,未经举报人同意,不得泄露或公开举报人的身份。 

    第十条   社会保障系统及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第 条规定,造成泄密致使举报人的利益受到损害或人身安全受到威胁的,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十一条   本办法由市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239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