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一五”时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工作方案(试行)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6-09-10 生效日期: 2006-09-10
发布部门: 山西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晋政发[2006]28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十一五”时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工作方案(试行)》已于2006年8月9日经省人民政府第7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落实。
二○○六年九月十日
“十一五”时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工作方案(试行)
  根据省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山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十一五”期间,我省将采用新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指标体系,指导、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各市、县的发展水平和工作业绩,取代过去长期使用几个主要经济指标指导评估的做法及模式。为贯彻落实报告精神,科学、客观、公正地开展考核评价工作,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考核评价的目的和原则
  新的指标体系包括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资源环境和人民生活五个方面共44项指标(见附件1),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符合山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和可操作性,是我省“十一五”规划纲要的一大亮点。按照新的指标体系开展考核评价工作,对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统筹城市与农村、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协调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考核评价工作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一)坚持城市与农村、经济建设与社会事业统筹发展的原则,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二)坚持人民群众普遍享受发展成果的原则,通过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解决民生重大问题,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三)坚持全面和重点相结合的原则,突出重要工作和重点任务,体现综合考核评价的目的;
  (四)坚持近期和长远相兼顾的原则,突出各地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实绩,体现考核评价工作的前瞻性和导向性;
  (五)坚持科学真实、公正可比的原则,注重考核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引导和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二、考核评价的组织领导
  考核评价工作涉及范围广、参与部门多,统计调查任务重、难度大。为加强对考核评价工作的组织和领导,省人民政府专门成立以牛仁亮副省长任组长的山西省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工作领导组(以下简称全省考核评价领导组)及办公室(领导组办公室成员名单见附件2),领导组办公室的具体职责是:负责组织研究制定考核评价办法,指导、督促、检查全省的考核评价工作,对各部门和单位以及各市上报的考核评价指标数据进行审核把关和质量监控,并统一进行标准化处理,严格按照考核评价办法计算考核评价结果,及时上报省人民政府。
  各市人民政府要设立相应的由政府负责同志担任组长的考核评价工作领导组及办公室,省直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指定机构、明确专人负责。
  三、考核评价的对象、内容和方法
  省考核评价的对象分三个层次,即省本级、11个市和119个县(市、区)。具体内容包括:
  (一)全省“十一五”规划目标实现程度评价。综合反映全省“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实现程度,用于从全省总体上分析把握与“十一五”规划目标的距离。
  (二)各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水平评价和各市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评价。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水平评价综合反映各市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的差异,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评价综合反映各市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工作业绩的大小,用于各市之间的综合比较。
  (三)各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水平评价和各县(市、区)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评价。综合反映各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高低以及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工作业绩的大小。
  全省“十一五”规划目标实现程度评价主要采用指数法,使用指标体系的全部44项指标;各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水平评价和各市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评价主要采用改进的功效系数法,使用除“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以外的全部指标(具体评价办法见附件3);各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水平评价和各县(市、区)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评价主要采用改进的功效系数法,结合县级工作实际,对考核评价指标适当缩减,报省考核评价工作领导组审定后执行。
  省考核评价工作每半年上报、公布一次省、市两级主要指标进度完成情况,每年进行一次省、市、县三级的综合评价。对省本级及11个市的评价结果经省人民政府审定后,向社会公开发布,体现政府工作的导向性;对119个县(市、区)的评价结果供省领导参考使用。
  四、考核评价的资料来源
  省、市两级考核评价指标的统计调查任务,主要由省直有关部门和单位承担(具体分解见附件4)。
  县级考核评价指标的数据来源,对于能够通过现有机构、渠道取得的数据,由原承担统计任务的部门和单位完成相应的统计调查任务。对于尚未建立统计制度或制度不完善的,在省直各部门的具体指导下,由各市人民政府组织完成相应的统计调查任务。
  省统计局要协调有关部门、单位和市、县,建立考核评价指标统计报表制度,明确规定各项考核评价指标的口径、范围、计算方法、承担部门和上报时间,逐步将考核评价指标的统计调查任务纳入正常的统计工作之中。
  五、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考核评价工作的领导。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省委、省人民政府实施新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重大意义,高度重视考核评价工作,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对考核评价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切实予以解决。通过考核评价工作,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科学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统计工作。现有的统计体系,还难以满足新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需要。省人民政府将专门发文,就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统计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根据考核评价工作的要求,健全统计机构,充实统计力量,规范基层基础工作,充分发挥统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各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统计工作基础,根据新的要求,发挥部门优势,进一步健全统计体系,完善考核评价指标的报送渠道,进而推动部门业务管理工作。
  (三)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分解的任务,认真履行职责,按时、高质量完成统计调查任务。同时,各部门之间、省、市、县之间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共同把考核评价工作做好。考核评价工作经费由省和市、县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并按需要从2006年一2010年分年度列入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到位。省级考核评价工作经费由省统计局统一协调提出申请,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列入省级财政预算。
  (四)建立和完善考核评价数据质量监控体系。考核评价数据质量,直接关系考核评价工作的成败。各地、各部门的考核评价机构及工作人员要严格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确保数出有据,真实可信。各地、各部门分管考核评价工作的领导,要对本地区、本部门提供的考核评价数据的质量负总责。统计部门要围绕提高数据质量,加强对考核评价数据的检查、核实和监督。整合统计资源,加强考核评价工作力量,在省统计局和11个省辖市组建统计调查监测中心,负责考核评价与数据的质量监控等工作,确保数出有据。同时,省监察委员会对考核评价工作过程进行有效监督。
  (五)实行考核评价工作目标责任制。各地、各部门的考核评价机构及工作人员,均应实行工作目标责任制,严明工作纪律,严格考核奖惩,以提高考核评价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对考核评价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予以表彰。对虚报瞒报、弄虚作假、篡改考核评价数据以及未按规定履行审查核实职责的,一经查实,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等有关法规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六、工作进度
  (一)2006年3月至5月,开展部门和市、县调研,成立考核评价工作领导组和办公室,分解、落实统计调查任务。
  (二)2006年6月至8月,制定考核评价办法,使用近两年的统计数据对考核评价方法进行模拟试算,广泛征求意见后报省人民政府审定。
  (三)2006年9月,协调有关部门、单位和市、县,建立考核评价指标统计报表制度,理顺数据搜集和报送渠道。
  (四)2006年10月,正式布置调查任务。
  (五)2007年3月底前,完成省、市两级2006年度数据处理任务,形成考核评价报告。
  (六)2007年4月底前,经省人民政府审定同意后,公布2006年考核评价结果。
  (七)从2007年开始,每年4月底前公布上年度考核评价结果。每半年上报、公布一次主要考核评价指标数据。
附件1: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



“十一五”规划目标

一、经济增长方面



1.地区生产总值

年均增长10

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年均增长9.6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年均增长20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年均增长13

5.外贸进出口总额

年均增长12

6.外来直接投资

年均增长20

其中:境外直接投资

年均增长25

7.工业增加值

年均增长14

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达到40%以上

9.地区财政总收入

年均增长15

一般预算收入

年均增长15

10.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

控制在2%一3%以内

11.粮食总产量

年均90亿公斤以上

二、社会发展方面



12.人口自然增长率

每年控制在6‰以内

13.城镇化率

47

14.城镇登记失业率

每年控制在4%以内

1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85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28

16.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

80

17.城镇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

80

1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90

19.公路密度

50公里/百平方公里

20.每百人拥有电话(固定+移动)

78

21.每千人拥有计算机

80

22.每千人拥有医生

3.5

每千人拥有病床

3.1

23.每万人公共馆藏图书

4.5万册

24.人均公共体育场馆面积

1平方米



“十一五”规划目标

25.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

年均下降2.5%,期末下降到0.8人以下

26.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年均下降8.3%,期末下降35

27.各级财政对科技、教育、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

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三、科技进步方面



28.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1.2

2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8

30.10万人专利申请数

8.5

31.新型工业化水平

50



四、资源环境方面



32.耕地保有量

6000万亩左右

33.森林覆盖率

18

34.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期末达到35%

3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超过60

城市污水处理率

超过70

36.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污染物排放总量

年均下降10%,五年共降40%左右

二氧化硫排放量

年均下降2.97%,五年共降14

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

年均下降2.75%,五年共降13

37.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

80%以上

38.矿区煤炭资源回采率

60%以上

39.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

年均下降5.6%,五年降低25

40.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平均耗水量

年均下降8.3%,五年降低35

五、人民生活方面



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年均增长12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年均增长6%一8

42.城镇占人口20%的低收入者收入

年均增长13%以上

农村占人口20%的低收入者收入

年均增长8%以上

43.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

30平方米

农村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

26平方米

44.人口预期寿命

72.5

注:各指标除标明外,均指“十一五”期末达到的指标。
附件2:山西省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
  工作领导组人员名单
  组长:牛仁亮副省长
  副组长:李顺通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杨文章省统计局局长
  李永平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胡双明省财政厅副厅长
  成员:蔡衡省经委副主任
  刘蓉华省监委副主任
  王李金省教育厅副厅长
  廉毅敏省科技厅副厅长
  杨培岳省劳动保障厅副厅长
  高博省国土厅副厅长
  赵友亭省建设厅助理巡视员
  王志民省交通厅副厅长
  孙廷容省水利厅副厅长
  吉久昌省林业厅副厅长
  马珩省商务厅总会计师
  赵晋蓉省文化厅副厅长
  郝光亮省卫生厅副厅长
  杜培仁省环保局巡视员
  郝晓峰省体育局副局长
  翟振新省统计局副局长
  唐晋省安监局副局长
  牛建明省煤炭局副局长
  陈并生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副巡视员
  崔联会省国资委副主任
  赵志杰省中小企业局副局长
  董瑞中国网通集团山西省通信公司副总经理
  柳耀玳山西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季巍中国联通有限公司山西公司总经理
  李红斌中国电信集团北方电信公司山西公司副总经理
  赵耐元中国铁通山西公司副总经理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统计局。办公室主任:杨文章(兼),副主任:翟振新(兼)。
附件3:“十一五”时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办法
  一、全省“十一五”规划目标实现程度评价方法
   全省“十一五”规划目标实现程度评价主要采用指数法。
   指标体系中正指标、逆指标、区间指标及其他指标无量纲化处理的具体方法有所不同。
   1、正指标的无量纲化方法
   无量纲化公式为:
   = ,其中 为 的无量纲化值, 为实际值, 为目标值。
   2、逆指标的无量纲化方法
   无量纲化公式为:
   = ,其中 为 的无量纲化值, 为实际值, 为目标值。
   3、区间指标的无量纲化方法
   无量纲化公式为:
  其中, 为 的无量纲化值, 为实际值,[ , ]为指标 的目标区间, 、 为指标 的一个允许下、上界限。
   4、其他指标的无量纲化方法指标体系中第27项“各级财政对科技、教育、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的无量纲化方法为,如果三者的增幅都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记100;两项,记66;一项,记33;均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记0。
   为全面、客观反映全省“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实现程度,各项指标无量纲化值最高为100。
   各项指标的无量纲化值通过加权算术平均,首先得到全省经济增长目标实现程度、社会发展目标实现程度、科技进步目标实现程度、资源环境目标实现程度、人民生活目标实现程度,最终得到全省“十一五”规划目标实现程度。综合评价值越大,说明实现程度越高。
  二、各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水平评价方法
   各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水平评价主要采用改进的功效系数法。
   指标体系中正指标、逆指标、区间指标及其他指标无量纲化处理的具体方法有所不同。
   1、正指标的无量纲化方法
   无量纲化公式一般形式为:
   = ,其中 为 的无量纲化值, 为实际值, 、 为指标 各市当年最小和最大值。
   对需要兼顾人均水平的总量指标,无量纲化公式为:
   = ,其中 为 的无量纲化值, 为实际值, 、 为指标 各市当年最小和最大值; 为指标 的人均水平, 、 为指标 各市当年人均最小和最大值。
   2、逆指标的无量纲化方法
   无量纲化公式为:
   = ,其中 为 的无量纲化值, 为实际值, 、 为各市当年最小和最大值。
   3、区间指标的无量纲化方法
   无量纲化公式为:
  其中, 为 的无量纲化值, 为实际值,[ , ]为指标 的目标区间, 、 为指标 的一个允许下、上界限。
   4、其他指标的无量纲化方法
  指标体系中第27项“各级财政对科技、教育、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的无量纲化方法为,如果三者的增幅都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记100;两项,记66;一项,记33;均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记0。
   各项指标的无量纲化值通过加权算术平均,首先得到各市经济增长水平、社会发展水平、资源环境水平、科技进步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评价值,最终得到其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水平评价值。评价值越大,说明其综合水平越高。
   对需要兼顾增长速度和人均增加量的总量指标,无量纲化公式为:
   = ,其中 为 的无量纲化值, 为当年增长速度, 、 为当年各市最低和最高增长速度; 为当年人均增加量, 、 为当年各市人均增加量的最低和最高值。
   2、逆指标的无量纲化方法
   无量纲化公式为:
  其中, 为 的无量纲化值, 为当年降低量, 、 为各市当年降低量的最小和最大值。
   3、区间指标的无量纲化方法
   无量纲化公式为:
  其中, 为 的无量纲化值, 为实际值,[ , ]为指标 的目标区间, 、 为指标 的一个允许下、上界限。
   4、其他指标的无量纲化方法
  指标体系中第27项“各级财政对科技、教育、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的无量纲化方法为,如果三者的增幅都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记100;两项,记66;一项,记33;均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记0。
   各项指标的无量纲化值通过加权算术平均,首先得到各市年度经济增长指数、社会发展指数、科技进步指数、资源环境指数、人民生活指数,最终得到其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指数。指数越大,说明其当年经济社会发展进步越大。
  四、指标权数的确定
   确定指标权重时,既考虑指标功能的综合性和实用性,又考虑指标变化的规范性和数据的可靠性、离散性。指标与系统行为关系密切、综合性强、可调控性大、数据准确可靠、约束性强时,给予较大权重;否则,则给予较小权重。结合山西省情和发展的需要来看,我省在全国属于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应当优先考虑,保护生态环境和科技强省也应当摆在突出位置,同时总体把握社会和谐、城乡统筹的发展思想。
   在具体分配权重时,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充分体现山西实际和“十一五”发展要求的同时,重点把握以下原则:一是属于政府必须确保实现的约束性指标赋予较大权重;二是反映我省省情特点、基础较差、问题比较突出的指标赋予较大权重;三是政府可调控性较大、数据可靠性较高的指标赋予较大权重;四是体现政府重点工作和重大任务的指标赋予较大权重;五是相关性较强的指标相对赋予较小权重;六是既考核指标体系五个方面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又考虑每个方面指标个数的多少和对该方面包容的程度,兼顾指标权重的平衡。
   经过数轮征求省内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意见逐步趋于一致,单项指标最小权重为0.5%,最大权重为6%。
  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指标权数表





一、经济增长方面



1.地区生产总值

5

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5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1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1.5

5.外贸进出口总额

1

6.外来直接投资(50%)

4

其中:境外直接投资(50%)



7.工业增加值

1

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1

9.地区财政总收入(40%)

6

一般预算收入(60%)



10.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

0.5

11.粮食总产量

1

二、社会发展方面



12.人口自然增长率

1

13.城镇化率

1

14.城镇登记失业率

2

1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60%)

2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0%)



16.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

2





17.城镇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

4

18.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4

19.公路密度

0.5

20.每百人拥有电话(固定+移动)

0.5

21.每千人拥有计算机

0.5

22.每千人拥有医生(50%)

1

每千人拥有病床(50%)



23.每万人公共馆藏图书

0.5

24.人均公共体育场馆面积

0.5

25.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

3

26.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3

27.各级财政对科技、教育、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

2.5

三、科技进步方面



28.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2

2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2

30.10万人专利申请数

2

31.新型工业化水平

5



四、资源环境方面



32.耕地保有量

1.5

33.森林覆盖率

2

34.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2

35.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50%)

1

城市污水处理率(50%)



36.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污染物排放总量(33.3)

6

二氧化硫排放量(33.3)



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33.3)



37.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

1

38.煤区煤炭资源回采率

2

39.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

5

40.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平均耗水量

4

五、人民生活方面



4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

4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0%)



42.城镇占人口20%的低收入者收入(50%)

3

农村占人口20%的低收入者收入(50%)



43.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60%)

2

农村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40%)



44.人口预期寿命

0.5

附件4:省直有关部门和单位调查任务分解表





牵头组织

单位

说 明

地区生产总值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外来直接投资(境外、省外)

工业增加值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人口自然增长率

城镇化率

新型工业化水平

人口预期寿命

每千人拥有计算机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每万人公共馆藏图书

省、市、县三级

省、市、县三级

省、市、县三级

省、市、县三级

省、市、县三级

省、市、县三级

省、市、县三级



省、市、县三级

省、市、县三级

省、市两级

省、市、县三级

省、市两级

省、市两级



省、市两级

省统计局

外来直接投资包括境外投资和省外投资。



每千人拥有计算机包括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家庭拥有的计算机。



每万人公共馆藏图书包括公共图书馆及学校、企事业单位、城乡社区图书馆(室)的藏书。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

粮食总产量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城镇占人口20%的低收入者收入

农村占人口20%的低收入者收入

省、市两级

省、市两级

省、市两级

省、市两级

省、市两级

省、市两级

国家统计局山西调查总队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

省、市两级

经济委员会



高中阶段毛入学率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省、市两级

省级

省教育厅







牵头组织

单位

说 明


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10万人专利申请数

省、市两级



省、市两级

省科技厅



财政总收入

一般预算收入

各级财政对科技、教育、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

省、市、县三级

省、市、县三级

省、市、县三级

省财政厅



城镇登记失业率

城镇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

省、市、县三级

省、市、县三级

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耕地保有量

省、市、县三级

省国土资源厅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城市污水处理率



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



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

农村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

省、设市的22个城市

省、设市的22个城市

省、设市的22个城市

省、设市的22个城市

省、市、县三级

省、市、县三级

省建设厅



公路密度

省、市两级

省交通厅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平均耗水量

省、市两级

省水利厅



造林合格面积

省、市、县三级

省林业厅



外贸进出口总额

境外的直接投资

省、市、县三级

省、市、县三级

省商务厅



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

每千人拥有医生

每千人拥有病床

省、市、县三级

省、市、县三级

省、市、县三级

省、市、县三级

省卫生厅







牵头组织

单位

说 明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污染物排放总量

二氧化硫排放量

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

省、市、县三级



省、市两级

省、市两级

省环保局



人均公共体育场馆面积

省、市、县三级

省体育局





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

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省、市、县三级

省、市、县三级

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矿区煤炭资源回采率

省、市两级

省煤炭工业局



每百人拥有电话(固定+移动)

省、市、县三级

中国网通集团山西省通信公司山西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联通有限公司山西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北方电信有限公司山西省分公司、中国铁通山西公司

每百人拥有电话包括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922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