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关于发布“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医药领域项目课题申报指南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6-10-16 生效日期: 2006-10-16
发布部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发布文号: 国中医药科函〔2006〕7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局直属单位,有关单位:
  为促进中医药的继承创新,发挥中医药科技对防病治病的支撑作用,按照国家科技计划管理规定的有关程序,“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设立了一批中医药项目。现将课题申报指南发给你们,请根据指南组织课题申报。课题申报及材料报送要求见附件。
  此通知、课题申报指南、课题申报书和预算书格式已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网站(http://www.satcm.gov.cn)、科技部网站(http://www.most.gov.cn)和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网站(http://www.gongguan.most.gov.cn)上发布。因本次申报时间较紧,请确保于截止时间前将课题申报书和预算书报送至受理地址(以签收为准),并做好初审通过后参加答辩的准备。
  为了便于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申报要求,定于10月21日8:30-12:00在北京友谊宾馆(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号,总机:68498888)友谊宫聚英厅召开项目指南说明会,请你局派人并通知准备申请课题的医疗、教学、科研、企业等有关单位派人参加。食宿等自行安排。   二○○六年十月十六日   附件一:'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医药领域项目课题申报须知
一、申请者和承担单位资格
(一)课题承担单位:
1. 必须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注册一年以上的企事业法人单位。包括:大学、科研机构等事业法人单位;成立一年以上且中方控股的企业法人单位。
2. 应具备良好的研究基础、工作条件和人才队伍,具有组织国际合作或国家级重大课题的经验和能力,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保障。
3. 企业参加申报应具有一定的研发实力,有专门的科研项目管理部门,资产负债率低于2/3,无不良行政处罚或违法记录,并须落实配套资金(按照科技项目有关配套资金规定执行并纳入项目预算)。
4. 鼓励组织相关单位多学科联合申报。各单位在课题中的作用及工作任务必须有详细划分,并有明确的知识产权约定。
5.课题申报单位(包括联合申报中的任意一方)和第一申报人及所有参加人,对同一研究内容不得进行重复和交叉申报。
6.申报单位须指定课题专门财务帐户,实行单独管理,单独核算,并保证配套资金到位,支持研究工作。
7.申报国际合作项目需有已经确定的国际合作协议。
8.成果查新证明必须由国家或省级权威部门出具。
(二)课题负责人
1. 课题负责人必须具有中国国籍,而且是具有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在职人员(不包括离、退休人员或在站博士后),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无不良科研行为。
2. 必须具有主持过省部级以上科技计划研究课题的经历,用于所申请课题研究时间不少于本人工作时间的60%,在国内工作的时间不少于9个月。
3. 申请限项规定:根据科技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承担人员管理的暂行办法》,每个申请人只能主持一项国家级科技计划课题(包括科技攻关/支撑、973、863计划。按照计划年底结题的课题除外),另参加一项研究课题。
二、课题申报注意事项
1. 申报课题应具备较好的研究基础、良好的应用前景、创新的研究思路、科学可行的技术路线以及明确、可考核的研究目标。
2.课题经费预算依据充分、合理,管理措施完善,并按照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经费管理要求编制课题预算书。
3. 申报科技部受理的课题须通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厅局或各部委科技司盖章推荐,不受理个人和其他单位直接申请。
4. 课题申请书和预算书一律采用A4纸打印,一式 10 份(普通装订,不另加封面),于11月10日下午4:00前加盖公章寄(送)到各课题受理单位(其中'中药产业区域发展和特色产品开发'项目申报材料报送到各省科技厅,经科技厅组织初审后于11月15日下班前按推荐名额将筛选后的课题申报材料报送至科技部生物中心),同时将申报材料电子文档发送至受理电子信箱。未发送电子文档及超过受理截止时间的一律不予受理。
5.本领域项目实施年限均为3年。研究周期为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
三、课题申报受理地址
'中医治疗常见病研究','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中医药标准规范技术体系研究(中医部分)','针灸诊疗方案和评价研究','中医'治未病'及亚健康中医干预研究'项目的申请材料报送至:
受理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东里13号楼
邮政编码:100026
联系人:王思成  杨龙会
电话:010-65914971    65955357
电子信箱:wangsicheng@263.net
'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及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项目的申请材料报送至:
受理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教育司
通信地址:北京市朝阳区白家庄东里13号楼
邮政编码:100026
联系人:孙丽英  林超岱
电话:010-65952242    65930721
电子信箱:zykjc2006@yahoo.com.cn
'中医药标准规范技术体系研究(中药部分)'申请材料报送至:
受理单位:国家药典委员会
单位地址:北京市崇文区法华南里小区11号楼4层
邮政编码:100061
联 系 人:麻广霖   高洁
联系电话:010-67154488-302或115
电子信箱:mglmgl@sohu.com
'中药产业区域发展和特色产品研究开发','中医药国际化示范研究','中医药诊疗与评价技术研究'项目的申请材料报送至:
受理单位:科技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皂君庙乙七号
邮政编码:100081
联系人:  杨智  王莹
电  话:   010-62161920,62161859
电子信箱:wangy@cncbd.org.cn
附件二:'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医药领域项目课题申报指南
项目一、'中医治疗常见病研究'
为发挥中医药优势,提高中医治疗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水平,'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设立'中医治疗常见病研究'重点项目。本项目将在继承传统中医药理论与临床经验基础上,整合中医药研究成果,组织多学科队伍,对中医治疗有优势、疗效突出的常见病及特色治疗技术进行研究,形成可推广的诊疗方案,以提高中医药临床治疗效果。
一、研究内容
选择30种左右中医治疗有优势、疗效突出、有较好前期临床和科研基础的常见病,采用符合DME原则的多种临床研究方法,针对同一种疾病(研究病种自主选择,已列入'重大疑难疾病中医防治研究'项目中研究的内容不在此范围)同时开展以下三方面的研究:
(一)临床治疗方法或方案研究
针对临床确有疗效的治疗方法或方案开展临床研究,客观规范地评价其疗效和优势。在各自申报的基础上,同一种疾病可对多种方案同时进行研究。在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整合、优化治疗方案。鼓励针对中医的证(症),按照'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思路进行方案研究和评价。
(二)中医药特色治疗技术规范研究
对所选疾病,在既往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中医特色显著、疗效肯定、易于推广的临床治疗技术,通过规范性研究,进一步明确其有效性、安全性,完善技术操作,形成应用规范和指南。
(三)中医常见病基层医生诊疗规范的示范研究
根据农村医生的诊疗需求,在系统调研的基础上,开展适合于农村基层的(成本低廉、安全有效、便于掌握)中医疾病临床诊疗规范的研究。研究过程中须进行方案的临床验证和修正完善等工作。
二、研究目标
为中医、中西医结合的临床诊疗实践提供实用有效、体现中医特色优势的规范化治疗方案和技术方法。
三、申报方式和要求
(一)本项目将在课题自由申报的基础上,通过评审,以协作组形式实施研究。符合条件的单位可以一个单位单独申报,也可以联合若干单位申报。有条件、有意向竞争协作组牵头单位者,必须联合多家有良好基础的单位共同申报,鼓励联合西医单位、省级以下中医医疗机构参与课题研究,且要说明竞争牵头单位的基础和条件。
(二)本项目承担单位必须具备临床研究条件,特别要与中医的重点专科、重点学科及中医药其它重点研究基地结合。
(三)中医药特色治疗技术规范研究部分可以单独申报,但必须有5家以上单位参与,鼓励西医单位参加,以促进该技术向西医及综合医疗机构推广。
(四)申报单位还须具备以下条件:具有组织相关课题研究的能力,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保障;课题负责人必须承担过厅级(协作组牵头人必须承担过省部级以上)科技计划的中医临床研究课题,主要研究人员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既往在相关方面有较深厚的工作基础;必须明确目前所申报常见病治疗的优势和特点以及经过研究后预期可达到的治疗效果和水平,并单独提供可支撑以往疗效的研究技术资料(包括治疗方法和方案的内容以及疗效结果等);鼓励多学科合作,组建结构合理的课题研究队伍,建立有效的课题管理机制。
四、资助强度
每个常见疾病的强度平均为80-100万元。单独申报治疗技术者经费额度适当降低。
项目二、'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
为更好地继承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加强中医理论与临床经验的传承,丰富发展中医药理论,促进中医学术进步,'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设立'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重点项目。
本项目主要包括七方面内容:(1)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传承研究;(2)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应用研究(病证结合);(3)名老中医养生保健经验方法及理论研究(中医'治未病'思想);(4)以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文献为基础的当代中医学术流派研究;(5)基于名老中医成才规律和文献的中医传承规律与传承模式研究;(6)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证经验现代分析挖掘方法研究;(7)民间医药挖掘整理及评价研究。
课题一 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传承研究
1.研究内容
以100位名老中医、中药专家的实践经验为研究对象,应用'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已取得的现代信息分析挖掘等技术成果,如实采集、原始保存、系统整理名老中医药专家的经验,分析研究其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典型医案,总结思辨特点、成才要素,归纳现代传承模式。
2.研究目标
如实采集和原始保存当代名老中医药专家的诊疗经验,并总结其学术思想、实践经验。建立名老中医药专家独特诊疗信息数据库。
3.申报方式和要求
(1)请各省中医药主管部门按分配的名额组织申报。
(2)申报单位有符合入选标准的名老中医、中药专家。
名老中医药专家入选标准:①从事中医药临床或中药工作40年以上,年龄65岁以上,在相关的专业领域学术地位高、理论造诣深、临床疗效突出,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以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三批中医药临床师带徒专家优先)②两年内仍能在相对固定的场所从事临床或中药实践活动(其中中医专家一周在同一地点至少出诊两次,周诊病量≥50人次);③自愿并有精力参加本课题研究。
(3)课题负责人是名老中医药专家的学术继承人(三批师承继承人优先),在临床一线工作15年以上,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承担过省市级以上科研项目,且目前未承担其他国家科技计划课题,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参加研究工作。
(4)课题负责人和主要课题参加人员需得到名老中医药专家本人的同意。
(5)申报单位重视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经验的继承工作,具有良好的研究基础,能够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保障,并建立有效的研究质量保障机制,确保课题研究的质量。
(6)每个课题研究1位名老中医药专家,并在课题名称上注明'×××'临床经验、学术思想研究。
4.资助经费:总计1250万元。每个课题平均10万元。
课题二 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应用研究(病证结合)
1.研究内容
在'十五'课题名老中医诊疗经验分析整理的基础上,重点选择10位名老中医专家,针对其有独特疗效的10个病种(病证结合),通过临床协作研究其诊疗的独特性、创造性。
2.研究目标
应用总结的名老中医临床经验指导实践,进一步总结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探索体现中医特色诊疗经验的评价方法。
3.申报要求
(1)所研究的名老中医必须是'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课题'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的研究对象。
(2)课题负责人参加并较好地完成'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课题。主要研究人员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既往在相关方面有较深厚的研究基础。
(3)临床协作研究应有相对严格可行的设计。鼓励多学科合作,组建合理的课题研究队伍。
(4)每位老中医的研究作为一个课题单元申报。
4.资助经费:总计200万元。
课题三 名老中医养生保健经验方法及理论研究
1.研究内容
以当代名老中医(主是'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课题入选的110位名老中医,'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研究'项目将入选的名老中医)的养生保健经验为研究内容,对其提倡或长期使用的养生保健方法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其独特的经验,并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探求中医治未病的思想与方法。
2.研究目标
整理研究当代名老中医养生保健经验与方法,提供中医治未病的有效措施,实现疾病防治重心前移。
3.申报要求
(1)申报单位应具有组织重大课题研究的能力,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保障。
(2)课题负责人必须承担过省部级以上科技计划的中医研究课题,了解目前'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内容,主要研究人员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有组织实施养生保健研究的经验。
(3)本项内容只设1个课题。
4.资助经费:50万元。
课题四 以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及文献为基础的当代中医学术流派研究
1.研究内容
依托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个体研究和中医文献,以群体为研究对象,应用文献整理、分析挖掘等方法,总结名老中医群体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典型医案的共性规律,研究当代名老中医的学术流派。
2.研究目标
通过共性规律研究,深化对中医理论体系的认识,丰富发展中医理论。
3.申报要求
(1)申报单位须具有承担国家科技攻关或重大基础理论研究的能力,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保障。
(2)课题负责人承担过省部级以上科技计划的中医理论研究课题,了解目前'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内容,具有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和长期从事文献研究的经验。主要研究人员有较高的中医理论水平和文献研究能力。
4.资助经费:100万元。
课题五 中医传承规律与传承模式研究
1.研究内容
以'十五'、'十一五'科技攻关(支撑)计划确定的名老中医及历代名医为研究对象,结合已收集的名老中医成才之路研究资料,研究中医学术的传承规律与传承模式。
2.研究目标
研究中医学术传承的规律与方法,提出当代条件下中医传承和人才培养的模式,加快现代名中医的培养。
3.申报要求
(1)申报单位须具有组织重大课题研究的能力,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保障。
(2)课题负责人必须承担过省部级以上科技计划的中医研究课题,主要研究人员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既往在相关方面有较深厚的研究基础。
4.资助经费:50万元。
课题六 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证经验现代分析挖掘方法研究
1.研究内容
充分利用多种现代科学技术,结合中医药专业知识,在名老中医本人参与下,对其临床诊疗规律和特点进行分析挖掘,建立专家知识库,并对各种技术方法的适用性进行评价。坚持以人为本,强调人文特色和名老中医经验的'鲜活性'。
2.研究目标
建立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临证经验现代分析挖掘方法,实现中医传承方法的创新。
3.申报要求
(1)限定在承担 '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名老中医学术思想、经验传承研究'课题现代分析挖掘方法研究的单位中申报。
(2)鼓励多学科合作,组建结构合理的课题研究队伍。课题负责人和主要研究人员知识结构要合理,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创新精神。
4.资助经费:总计250万元,每种方法50-80万元。
课题七 民间医药的挖掘整理及评价方法研究
1.研究内容
主要对流传于民间的特色方药和疗法进行登记、收集、整理,重点对确实有效的民间医药进行系统整理评价研究,形成一套体现民间医药特点的研究方式和评价方法,建立数据库。
2.研究目标
收集整理民间医药,通过建立体现民间医药特点的研究和评价方法,筛选建立民间有效医药数据库。
3.申报要求
(1)申报单位须具有组织重大课题研究的能力,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保障。
(2)课题负责人必须承担过省部级以上科技计划的中医研究课题,主要研究人员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既往在民间医药相关方面有较深厚的研究基础和工作经验。
(3)鼓励多学科合作,产学研结合。可在多渠道筛选的基础上,由该方法的继承者与研究者共同申报。
4.资助经费:总计100万元。
项目三 '中医药标准规范技术体系研究'
(中医部分)
为加快构建中医药标准规范技术体系,提高中医药科技竞争力,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加快中医药走向世界,'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设立了'中医药标准规范技术体系研究'重点项目。
本项目中医部分主要包括六方面内容:一、中医技术标准类目研究;二、中医标准制、修订共性技术研究;三、中医基础标准示范研究;四、中医技术标准的示范研究;五、中医药国际标准示范研究;六、中医药标准国际化信息平台及支撑服务体系的研究。
一、中医技术标准类目研究
1.研究内容
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标准化发展规划》为指导,参照国家和有关部门所支持的中医药标准战略研究课题的研究成果,在现有标准框架一、二级目录基础上,拟出三级目录的设置原则及框架,作为制定行业、国家和国际标准的依据。
 2、研究目标
构建完整、科学、实用、可行的中医技术标准类目,为国家实施中医标准化建设提供依据。
3.申报要求
申报单位须具备以下条件:具有组织重大课题研究的能力,有进行中医药标准规范研究工作的基础,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保障;课题负责人应承担过省部级以上中医药研究课题(承担过中医标准化研究课题者优先,需提供证明),具有组织和协调多个单位协作研究的能力;主要研究人员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既往在中医药标准方面有较深厚的研究基础(需提供有关资料)和一定的工作经验;具有结构合理的课题研究队伍。
4.资助经费:100万元。
二、中医标准制、修订共性技术研究
1.研究内容
开展适合中医药特点的中医药标准制、修订相关的共性技术研究,包括:
(1)中医标准制、修订技术方法研究;
(2)中医标准研究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技术研究;
(3)中医标准推广关键技术(如合格评定、认证认可等)研究;
(4)中医药标准与国际标准衔接技术研究。
2.研究目标
形成适合中医药特点的技术标准制修订技术和规范,形成标准化与合格评定程序紧密结合的工作规范,建立与国际标准化组织交流合作渠道,造就一批高素质、复合型的中医药标准化专业人才队伍。
3.申报要求
申报单位须具备以下条件:具有组织重大课题研究的能力,有进行中医药标准规范研究工作的基础,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保障;课题负责人应承担过省部级以上中医药研究课题(承担过中医标准化研究课题者优先,需提供证明),具有组织和协调多个单位协作研究的能力;主要研究人员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既往在中医药标准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基础(需提供有关资料)和一定的工作经验;具有结构合理的课题研究队伍。
4.资助经费:100万元。
三、中医基础标准示范研究
1.研究内容
在以下三方面选择有基础的一项或几项标准进行研究:
中医名词术语标准:中医药基本名词术语标准(在现有名词术语国家标准基础上扩大,如病名病证、临床诊疗、中药方剂名词术语等)。
计量标准:中医药临床常用计量标准(如四诊计量、力度计量、中药计量、定位计量等)。
信息分类与代码标准:如临床各科分类与代码、病证分类与代码、诊疗技术分类与代码、方剂名词分类与代码、主题词表等。
2.研究目标
在上述标准中争取建立5项行业标准,建立1-3项国家标准、3-5项目国际组织标准。
3.申报要求
申报单位须具备以下条件:具有组织重大课题研究的能力,有进行中医药标准规范研究工作的基础,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保障;课题负责人应承担过省部级以上中医药研究课题(承担过中医标准化研究课题者优先,需提供证明),具有组织和协调多个单位协作研究的能力;主要研究人员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既往在中医药基础标准等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基础(需提供有关资料);具有结构合理的课题研究队伍。
4.资助经费:200万元。
四、中医技术标准的示范研究
1.研究内容
选择中医治疗有特色、有优势的病种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整合优化以往标准研究方面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在研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或常见病的临床研究内容,研究建立能够被学术界普遍认可的诊疗标准。
2、研究目标
以上述研究为基础,建立10个行业标准,1-3个国家标准,10个国际组织标准。
3.申报要求
申报单位须具备以下条件:具有组织重大课题研究的能力,有进行中医药标准规范研究工作的基础,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保障;课题负责人应承担过省部级以上中医药研究课题(承担过中医标准化研究课题者优先,需提供证明),具有组织和协调多个单位协作研究的能力;主要研究人员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既往在中医诊断与疗效评价标准、中医医疗技术规范等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基础(需提供有关资料);具有结构合理的课题研究队伍。
4.资助经费:总计200万元。
五、中医药国际标准示范研究
1.研究内容
以现有中医药标准为基础,参考国际医药标准规范,依据世界各地区特点和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状况,建立具有中医药特色、适应不同地区特点的中医药标准,包括以英文为主的多语种(包括英文、法文、葡萄牙语、日语等)中医药术语译释标准,中医医疗、教育和科研机构设置标准及质量管理规范,以及从业人员标准等。
2.研究目标
建立8-10项国际组织标准,启动并阶段性完成1-3项国际标准。
3.申报要求
申报单位须具备以下条件:具有组织重大课题研究的能力,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保障;课题负责人应承担过省部级以上中医药研究课题(承担过中医标准化研究课题者优先,需提供证明),具有组织和协调多个单位协作研究的能力;主要研究人员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在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推广以及合格评定等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基础(需提供有关资料)和工作经验;具有结构合理的课题研究队伍。
4.资助经费:200万元。
六、中医药标准国际化信息平台及支撑服务体系的研究
1.研究内容
依据现有的中医药标准建设的成果,进行中医药标准信息数据库建设研究、中医药标准知识库建设研究,开展中医药标准信息综合服务支撑技术研究(中医药标准信息采集与管理、中医药咨询服务、认证服务等),为形成中医药标准信息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奠定基础。
2.研究目标
构建统一的中医药标准信息综合服务平台。
3.申报要求
申报单位须具备以下条件:具有组织重大课题研究的能力,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保障;课题负责人应承担过省部级以上中医药研究课题(承担过中医标准化研究或知识信息工程研究课题者优先,需提供证明),具有组织和协调多个单位协作研究的能力;主要研究人员应具有中医药知识工程、数据挖掘和智能存储等综合技术能力和水平(需提供相关资料);具有结构合理的课题研究队伍。
4.资助经费:200万元。
(中药部分)
课题1:中药材资源与生产标准规范的研究
一、主要研究内容:
(1)野生中药材濒危及替代的评价标准
研究建立野生中药材濒危程度的评价标准;研究建立濒危动物药材、植物药材、矿物药材以及一些具有不良反应或毒性药材替代的评价标准。
  (2)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完善及野生中药材采收加工规范
研究制定中药材野生抚育管理规范和动物药材生产管理规范,对原制定的'中药材生产管理规范'进行完善;制定专门针对野生中药材的采收加工规范。
  (3)中药材种子和新品种质量标准及认证规范的制定及示范研究
研究制定不同种类中药材种子质量的通用标准,以及种子质量的通用检测规范,每种类药材选择1-2种开展示范研究。研究制定中药材新品种鉴定的技术标准,以及中药材新品种鉴定的管理方法、程序等规范。
(4)中药材引种适宜产地评价方法及模式
研究制定野生中药材引种驯化以及家种药材建立新产地的适宜性评价方法和规范,选择几种典型药材开展示范研究。
(5)绿色中药材标准及化学农药使用规范
在绿色中药材出口标准基础上,研究制定针对所有生产药材的通用绿色标准。研究制定主要化学农药在中药材上使用的管理规范。
二、研究目标:
(1)制定野生中药材濒危评价及采收加工规范。
(2)制定完善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种子/新品种质量标准及认证规范。
(3)制定中药材引种适宜产地评价方法及模式的框架。
(4)制定绿色中药材的标准及化学农药的使用规范。
三、资助经费:200万元
课题2:符合中药特点的质量标准体系研究
一、主要研究内容:
(1)中药(药材、饮片、提取物及成药)质量标准制定原则
根据中药(药材、饮片、提取物及成药)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中医药的特点及参考国际植物药、传统药物质量标准发展趋势,建立中药质量标准制定原则,为中药的安全、有效、可控奠定基础。
(2)全国饮片炮制标准制定的技术指导原则的制定
对全国各省市饮片生产状况及其炮制规范进行系统调研,根据临床用药及中药饮片炮制研究成果,制定统一的饮片炮制标准的指导原则。
(3)中药注射剂质量标准体系的制定
针对中药注射剂的特性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立有效的质量标准体系和评价标准,确保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有效、稳定可控。
(4)中药有害残留物检测方法与标准制定
对国际上植物药的上述有害残留物检测方法和限量标准进行系统调研,结合我国中药尤其是矿物药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检测方法和限量标准的指导原则。
(5)中药指纹图谱技术指导原则的制定
对中药指纹图谱研究的相关文献和研究资料进行系统调研,结合中药质量标准的特点制定中药指纹图谱检测标准研究和制定的指导原则,并提高和完善相应的检测标准评价软件,有效地促进指纹图谱检测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确保中药质量的稳定性和临床疗效的一致性。
(6)中药对照物质制备与标定的指导原则的制定
根据中药标准物质的特点与作用制定相应的制备方法与标定的指导原则,促进中药对照物质制备与标定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7)中药检测技术与应用指导原则的制定
对现有检测技术进行分析,根据中药质量标准的特点,制定中药检测技术及其应用指导原则,以满足适合中药特点的质量标准的制定。
(8)中药分析方法学验证指导原则的制定
对当前分析方法进行系统调研,结合中药分析的研究成果和实践,制定相应的方法学验证指导原则。
(9)中药材(濒危、珍稀、毒性)使用及替代指导原则的制定
对濒危、珍稀、毒性中药材进行系统调研,了解目前濒危、珍稀、毒性中药材状况及在中成药生产中应用,制定濒危、珍稀、毒性中药材使用的原则和替代原则。
(10)中药稳定性试验研究指导原则的制定
根据中药质量标准的特点,建立中药稳定性试验研究指导原则。
(11)中药命名指导原则的制定
根据中医药理论特点,结合中药组方、主要成分和剂型,制定中药命名指导原则,有效地规范中药名称,有利于中药的管理和临床用药。
(12)中药、天然药物质量标准国际协调原则的制定
在发挥我国中医药优势和特色、确保我国中医药在国际的领导地位的基础上,制定中药、天然药物质量标准国际协调原则。
(13)提出中药标准管理办法
回顾中药标准管理工作,充分吸取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借鉴国内外标准管理的有益经验,结合我国中药产业现状,制定切实可行的中药标准管理办法,规范药品标准管理工作。
二、研究目标:
(1)制定完善中药(药材、饮片、提取物及成药)质量标准制定原则
(2)制定全国饮片炮制标准制定的技术指导原则
(3)建立中药注射剂质量标准体系
(4)制定中药有害残留物检测方法与标准
(5)制定中药指纹图谱技术指导原则
(6)制定中药对照物质制备与标定的指导原则
(7)制定中药检测技术与应用指导原则
(8)制定中药分析方法学验证指导原则
(9)制定中药材(濒危、珍稀、毒性)使用及替代指导原则
(10)制定中药稳定性试验研究指导原则
(11)制定完善中药命名指导原则
(12)制定中药、天然药物质量标准国际协调原则
(13)起草中药标准管理办法草案
三、资助经费:200万元
课题3:中药生产管理规范的研究
一、主要研究内容:
(1)完善中药饮片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办法、认证标准
以确保中药饮片质量稳定、均一为目标,根据中药饮片的炮制特点和生产过程,完善中药饮片生产管理规范,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和认证标准。
(2)建立中药提取物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办法、认证标准
以确保中药提取物质量稳定、均一为目标,根据中药提取物的生产过程,建立中药提取物生产,包括前处理、提取、浓缩、精制、干燥等过程的管理规范,制定相应的实施办法和认证标准。
(3)完善中药制剂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办法、认证标准
对中药制剂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存在的问题,完善中药制剂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办法、认证标准。
(4)建立中药GMP动态管理指导原则
为了确保中药GMP切实有效的实施,从生产过程上控制中药的质量,根据中药生产特点,建立中药GMP的动态管理指导原则。
二、研究目标:
(1)制定完善中药饮片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办法、认证标准
(2)制定中药提取物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施办法、认证标准
(3)制定中药制剂生产质量认证标准
(4)制定中药GMP动态管理指导原则
三、资助经费:100万元
课题4:中药研发与上市前技术评价标准的研究
一、主要研究内容:
(1)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标准
在总结过去中药技术审评的经验基础上,完善中药注册有关药学部分的评价标准(指导原则),其中包括工艺、质量标准;完善中药注册有关非临床安全性部分的评价标准(指导原则);提出中药注册有关非临床有效性评价研究指导原则建议书;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有关中药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的指导原则,以2-4个适应症的中药临床指导原则进行示范性研究。
(2)制定中药注射剂研究的指导原则
根据当前中药注射剂存在的问题和用药特点,以确保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制定中药注射剂研究的指导原则。
(3)制定民族药研究的技术要求和指导原则建议书
选择藏药、蒙药、维药等三种民族药进行示范性研究,并制定这三种民族药注册的指导原则草案。
(4)中药配方颗粒研究的技术要求和指导原则建议书
分析近年来中药配方颗粒研究工作中急需解决的突出问题,以确保安全有效为前提,提出中药配方颗粒研究的技术要求和指导原则草案。
(5)分析国外传统药或植物药的技术要求,为中药研发的技术标准和指导原则提供参考和借鉴
 收集、整理、分析美国、欧盟、加拿大、韩国、日本有关传统药、植物药的技术要求,结合我国中药,特别是中药复方的特点,提出可以借鉴的建议。
二、研究目标:
(1)制定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标准
(2)制定中药注射剂研究的指导原则
(3)起草民族药研究的技术要求和指导原则建议书
(4)起草中药配方颗粒研究的技术要求和指导原则建议书
(5)分析国外传统药或植物药的技术要求,为中药研发的技术标准和指导原则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资助经费:200万元
课题5:中药上市后安全性监测与再评价标准规范的研究
一、主要研究内容:
(1)上市后中药安全性监测研究
通过开展中药安全性信息的充分分析,结合我国临床中药应用实际情况,重点从中药不良反应和事件定义,中药安全性影响因素、中药安全警戒范围、合理使用、评价与控制、信息管理与交流等方面进行研究,明晰我国如何开展与加强中药安全性监测,探索与建立符合中医理论、中药临床实际应用以及我国国情的上市后中药安全性监测方法与模式,作为加强和完善我国现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的重要内容。探索中药注射剂等重点品种的监测程序与方法。
(2)上市后再评价体系研究
通过对已上市中药的再评价和同类品种的比较研究,结合中医理论,针对中药特性和临床实际使用状况,建立上市后再评价的技术要求与规范。
通过对中药注射剂、含有毒中药材的中药品种、疗效存在争议、使用人群较广以及特殊人群用药较多的品种,针对其临床有效性、安全性和药物经济学包括资源状况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等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将某些疗效不确切、安全性问题严重、药品风险大于效益的品种淘汰出市场,实现创新药新品种的上市和'落后'品种淘汰的良性循环。
二、研究目标:
(1)制定中药安全性监测工作指南及相关技术要求
(2)制定上市后再评价的技术要求与规范
三、资助经费:100万元
课题6:中药注册管理规范的研究
一、主要研究内容:
(1)中药和天然药注册管理分类原则、标准和具体分类建议
明确中药在管理上与化学药物的区别;总结以往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的利弊;研究影响注册分类的中药和天然药物的基本特点,明确中药、天然药物的管理界限;制订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的原则、标准,起草中药注册分类建议。
(2)中药注册管理办法草案
 系统梳理中药注册管理的法规和文件,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符合中药特点的中药注册管理办法草案。
(3)天然药物注册管理办法草案
充分借鉴国外传统药或植物药成熟管理经验,提出我国天然药物注册管理办法草案。
(4)中药材注册管理办法草案
结合我国中药材GAP认证以及中药材规模化种植等的实际情况,按照'积极稳妥、分期分批逐步实施'的原则,制定中药材注册管理办法草案。
(5)中药饮片注册管理办法草案
根据我国中药饮片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炮制规范的实际情况,坚持'实事求是,先易后难,逐步规范'的原则,制定中药饮片注册管理办法草案。
(6)中药提取物注册管理办法草案
根据我国中药生产的实际情况和中药提取物目前存在的现状,借鉴国外植物提取物管理的成熟经验,制定中药提取物注册管理办法草案。
(7)中药配方颗粒注册管理办法草案
回顾总结近年来中药配方颗粒研发历程和试点工作的经验与不足,以确保安全有效为前提,提出中药配方颗粒注册管理办法草案。
(8)中药再注册管理规范草案
结合药品再评价工作,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中药再注册管理规范草案。
(9)分析国外传统药或植物药注册管理法规,为中药注册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收集、整理、分析美国、欧盟、加拿大、韩国、日本有关传统药、植物药注册法规,结合我国中药的特点,提出可以借鉴的建议。
二、研究目标:
(1)制定中药和天然药注册管理分类原则、标准和具体分类建议
(2)起草符合中药特点的中药注册管理办法草案
(3)起草天然药物注册管理办法草案
(4)起草中药材注册管理办法草案
(5)起草中药饮片注册管理办法草案
(6)起草中药提取物注册管理办法草案
(7)起草中药配方颗粒注册管理办法草案
(8)起草中药再注册管理规范草案
(9)分析国外传统药或植物药注册管理法规,为中药注册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三、资助经费:200万元
项目四、 '针灸诊疗方案和评价研究'
为进一步发挥针灸的特色和优势,提高针灸治疗常见、疑难疾病的水平,'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设立了'针灸诊疗方案和评价研究'重点项目。
本项目主要包括两方面研究内容:1、针灸适宜病症的研究;2、针灸治疗优化方案评价及临床共性技术研究。
一、针灸适宜病症的研究
1、研究内容
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对中医针灸书籍、论文中记载的针灸所治病种进行全面系统地挖掘整理,形成针灸适宜病症文献数据库;运用现代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对国内外各级医疗机构的针灸、理疗、康复等相关科室及人员进行针灸治疗病症的现状调查,研究提出针灸的适宜病症及科学分级。
2、研究目标
明确提出针灸适宜病症,形成对针灸治疗病症的科学分级。
3、申报要求
申报单位须具备以下条件:具有组织重大课题研究的能力,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保障;课题负责人必须承担过省部级以上科技计划的针灸研究课题(需提供有关证明),主要研究人员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课题组既往在针灸文献及临床调研等相关方面有较深厚的研究基础(需提供相关资料);鼓励多学科合作,组建结构合理的课题研究队伍;研究方案有创新思路和可行技术路线;课题组必须建立有效的课题管理机制。
4、资助经费:100万元。
二、针灸治疗优化方案评价及临床共性技术研究
1、研究内容
选择发病率高、现代医学疗效欠佳、针灸疗效突出、优势明显的8-10种疾病,如中风后遗症、周围性面瘫、功能性便秘、带状疱疹等作为研究对象,充分考虑影响针灸临床疗效的关键因素,如不同针灸方法、不同针刺时机、不同针刺浅深、不同针刺时程以及不同针刺频次等,紧密结合过去的临床和科研基础,科学设计,开展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形成优化治疗方案、实践指南,同时解决针灸临床治疗中一些共性技术问题。
2、研究目标
针对某一疾病形成能被国内外广泛认可的针灸治疗方案和针灸实践指南;结合所研究疾病,对针灸临床治疗过程中的一些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做出初步回答。
3、申报要求
申报单位须具备以下条件:具有组织重大课题研究的能力,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保障;课题负责人必须承担过省部级以上科技计划的针灸临床研究课题(需提供有关证明),主要研究人员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课题组既往在相关方面有较深厚的研究基础(需提供相关资料);申请单位必须单独提供本单位可支撑以往疗效的研究技术资料,能够明确所申报疾病针灸治疗的优势和特点,以及经过研究后优化方案预期可达到的水平;鼓励多学科合作,要吸纳国外的相关机构和人员共同参与,产学研结合,组建结构合理的课题研究队伍;课题组必须建立有效课题管理机制。
4、资助经费:总计900万元,每个疾病平均80-100万元。
项目五、'中医'治未病'及亚健康中医干预研究'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卫生健康前移的战略方针,从健康需求出发,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的优势,围绕亚健康的内涵及其中医辨识、分类、干预等关键科学问题集中研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设立'中医'治未病'及亚健康中医干预研究'重点项目。
本项目主要包括六方面内容:1、亚健康范畴与评价标准及方法的研究;2、亚健康状态中医辨识与分类研究;3、亚健康中医干预效果评价及其方法学示范研究;4、亚健康基础数据库及其数据管理共性技术的研究;5、亚健康人群监测方法与监测网络的研究;6、健康保障与健康管理及其实施模式研究。
一、 亚健康范畴与评价标准及方法的研究
1、研究内容
针对亚健康概念的内涵,充分发挥中医健康观的优势,通过对亚健康范畴研究,阐明亚健康的内涵。在此基础上,研究亚健康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及量表。
2、研究目标
明确亚健康范畴,建立公认的亚健康状态评价标准、量表与方法。
3、申报要求
申报单位须具备以下条件:具有组织重大课题研究的能力并承担过该方面的研究课题(需提供课题任务来源证明);课题负责人必须承担过省部级以上科技计划课题,主要研究人员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既往在相关方面有较好的研究基础(需提供成果或论文材料);鼓励多学科合作,组建结构合理的课题研究队伍。
4、资助经费:150万元。
二、 亚健康状态中医辨识与分类研究
1、研究内容
在前期亚健康状态与中医'望、闻、问、切'四诊指标、人体生理功能指标相关性以及中医证候类型与体质学研究的基础上,研究亚健康人群的基本特征及中医辨识与分类标准、指标和方法,为进一步对亚健康人群进行个体化预防和干预提供指导。
2、研究目标
建立具有中医特色切实可行和经过验证的亚健康辨识与分类指标和方法。
3、申报要求
申报单位须具备以下条件:具有研究内容所涉及的实践工作基础,有组织重大课题研究的能力,有足够的人力、物力、资金保障;课题负责人必须从事过该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人员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既往有较好的研究基础(需提供成果或论文材料);鼓励组建结构合理的课题研究队伍。
4、资助经费:150万元。
三、 亚健康中医干预效果评价及其方法学示范研究
1、研究内容
应用随机对照、队列研究等多样设计,针对5~8种亚健康状态(如疲劳、失眠等)人群,选取有效的中医药干预方法/手段/方案,科学设计,评价中医药方法或方案对亚健康干预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卫生经济效益,并通过示范研究,探讨亚健康中医干预效果评价方法。
2、研究目标
科学评价5~8种亚健康状态中医药干预方法/手段/方案的效果,筛选出3~5种亚健康状态的中医有效干预方法或方案,使之能得到公认和应用推广。
3、申报要求
申报单位须具备以下条件:具有组织重大课题研究的能力,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保障;课题负责人必须承担过省部级以上科技计划的中医临床研究课题(需提供课题任务来源证明),主要研究人员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既往在相关方面有较好的研究基础(需提供佐证其干预方法/手段/方案效果的相关技术材料);鼓励多学科合作,组建结构合理的课题研究队伍。
4、资助经费
总计550万元,每个亚健康状态干预研究平均60-80万元。
四、 亚健康基础数据库及其数据管理共性技术的研究
1、研究内容
针对我国健康前移战略的目标需求,结合中医'治未病'的思路,在研究亚健康基础数据库的信息内容及其收集方法与标准的基础上,研究亚健康基础数据库结构、数据收集和数据管理的共性技术和方法,初步建立我国一体化亚健康基础数据库。
2、研究目标
建立开放、可应用的亚健康基础数据采集内容、采集标准及其管理软件系统,初步建立我国一体化亚健康基础数据库。
3、申报要求
申报单位须具备以下条件:为利于上述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鼓励有工作基础并能按规定落实配套经费的企业与科研机构共同组成研究队伍。课题负责人应有相关研究工作基础,主要研究人员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鼓励多学科合作。
4、资助经费:50万元。
五、亚健康人群监测方法与监测网络的研究
1、研究内容
结合中国国情,突出中医特色,研究面向社区人群健康状态的监测内容、监测方法及其标准,为建立覆盖面较广、适合中国国情、开放的亚健康人群监测与研究网络提供技术支撑。同时,遴选具有较高研究水平和基础较好的亚健康监测与研究单元,初步建立亚健康人群监测与研究网络。
2研究目标
建立突出中医特色、面向社区人群的亚健康状态监测方法,初步建立亚健康状态的人群监测与研究网络。
3、申报要求
申报单位须具备以下条件:具有组织重大课题研究的能力,有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资金保障,并得到地方卫生、中医药主管部门支持;鼓励有工作基础并能按规定落实配套经费的企业参与;课题负责人必须承担过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掌握临床流行病学研究等方法,主要研究人员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既往在相关方面有较好的研究基础;鼓励多学科合作,组建结构合理的课题研究队伍。
4、资助经费:50万元。
六、健康保障与健康管理及其实施模式研究
1、研究内容
通过国内外调研与实证研究,分析国内外健康保障与健康管理体系,系统分析其实施模式、实施效果与实施成本,提出适合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发挥中医药优势的健康保障与健康管理的体系及实施模式。
2、研究目标
总结提出适合我国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发挥中医药优势的健康保障与健康管理的体系及实施模式。
3、申报要求
面向实践,鼓励产学研结合。申报单位须具备以下条件:具有组织重大课题研究的能力,并开展过相关研究;鼓励有工作基础并能按规定落实配套经费的企业参与;课题负责人应掌握系统科学研究方法,承担过战略研究(需提供相关证明或成果);组建结构合理的课题研究队伍。
4、资助经费:50万元
项目六、'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产业共性技术研究'
为促进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提高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设立'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在整合原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推广应用价值的关键共性技术群,为同类研究提供示范,为建立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中药产业健康发展体系奠定基础。
本项目主要包括八个方面内容:1、生物技术与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研究;2、道地药材适宜生产区的区划及生态适宜性研究;3、有效恢复中药材生产立地条件与土壤微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研究;4、种子贮存、栽培生产、商品流通等环节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5、药材采收、初加工、贮藏过程中共性技术研究;6、中药饮片炮制技术和相关设备研究;7、中药制药过程与设备工程化共性技术研究;8、现代制剂技术在中药制剂中应用的适宜性研究。
一、生物技术与中药材优良品种选育研究
研究内容:选择5-6种大宗、常用、经济和社会意义重大的代表性中药材品种,综合运用现代生物学等自然科学的理论及生物技术手段,与常规育种方法相结合,选择培育性状(优质、高产、抗病虫害、抗逆性等)更加优良的新品种,并为中药材品种选育提供示范性共性技术。
研究目标:通过代表性品种的示范研究,攻克中药材种质基因改良、品种选育的共性关键技术,制定出中药材优良新品种鉴定的技术标准;明确该品种适宜推广和大面积栽培的区域性和生态适宜性,实现优质中药材种子种苗的专业化繁育或产业化生产;新育成品种需通过省级以上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或鉴定。
申报条件:申报单位具有承担重大课题研究的能力并已有相关研究工作基础和条件,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保障;课题负责人必须承担过省部级以上科技计划研究课题,具备相关研究基础和组织协调能力(必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研究方案有创新思路和可行技术路线,预期目标明确,考核指标清晰。鼓励多学科合作,产学研结合,建立知识产权归属明确、分工合理的良性运作机制。
资助经费:600万元。
二、道地药材生态适宜性分析技术研究及适宜生产区区划
研究内容:选择5-6种道地药材品种,在以往中药资源调研的基础上,借鉴农业区划、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应用地质背景系统知识及数值分类、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等分析方法开展道地药材生产(天然资源、人工生产)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相关性研究,以揭示道地药材的地域分布规律以及道地性形成的生态环境及其土壤微生态结构特征,建立中药材生态适宜性分析的共性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根据生态环境、药材生产特征与品质相关性等规律的研究,开展药材适宜生产区的区划研究。
研究目标:通过道地药材的适宜生产区的区划及生态适宜性研究,构建道地药材生产适宜性研究的共性技术体系,为实现生产适宜区与生态适宜性的协调统一,优化中药材生产布局,促进道地药材的发展,因地制宜地进行生产区域布局和发展优势品种提供技术支撑。
申报条件:申报单位具有承担重大课题研究的能力并已有相关研究工作基础和条件,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保障;课题负责人必须承担过省部级以上科技计划研究课题,具备相关研究基础和组织协调能力(必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研究方案有创新思路和可行技术路线,预期目标明确,考核指标清晰。鼓励多学科合作,产学研结合,建立知识产权归属明确、分工合理的良性运作机制。
资助经费:600万元。
三、有效恢复中药材生产立地条件与土壤微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目前严重存在的中药材生产用地被农药、化肥、病原微生物、有害元素等毒化,以及药材种植导致土壤病原物累积、肥力严重下降、土壤微生态结构改变等问题,开展土壤微生态研究及药材适应性机制的系统分析评价研究;各以1-2种栽培生产立地条件要求高、适宜用地紧张、矛盾突出的重要中药材品种为载体,研究建立突破土壤毒化、连作等限制中药材土地持续利用障碍的3-4项关键共性技术。
研究目标:通过代表性品种的示范研究,揭示导致连作障碍的相关因子;形成有效改善和恢复立地条件,修复土壤微生态结构,达到绿色药材生产土壤环境的关键技术;研究制定具有示范推广价值的共性技术和方法。
申报条件:申报单位有承担重大课题研究的能力,具有与土壤生态学、土壤化学及作物栽培学、植物生理生化等相关学科合作研究的积累,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保障;课题负责人必须承担过省部级以上科技计划研究课题,具备相关研究基础和组织协调能力(必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研究方案有创新思路和可行技术路线,预期目标明确,考核指标清晰。鼓励多学科合作,产学研结合,建立知识产权归属明确、分工合理的良性运作机制。
资助经费:600万元。
四、种子贮存、栽培生产、商品流通等环节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选择10-15种常用、大宗、易发病虫害、为害严重、对近缘生物类群或同类药材具有共性的代表性中药材品种,针对种子加工贮存、种苗繁殖、栽培生产、药材采收、加工贮藏、商品流通中各环节出现的各种病害、虫害进行系统研究,形成以生物防治技术为主的有效防治方法和技术体系。
研究目标:从药材生产全过程及作物生态系统整体出发,根据病害、虫害种类及其发生与为害规律,合理调整作物-病/虫害-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研究制定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作用的方法,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特别是利用和创制各种有效的生物防治技术和产品,为绿色药材的生产和有效遏制日益高发、频发的病虫害防治提供示范性集成技术。
申报条件:申报单位具有承担重大课题研究的能力并已有相关研究工作基础和条件,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保障;课题负责人必须承担过省部级以上科技计划研究课题,具备相关研究基础和组织协调能力(必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研究方案有创新思路和可行技术路线,预期目标明确,考核指标清晰。鼓励多学科合作,产学研结合,建立知识产权归属明确、分工合理的良性运作机制。
资助经费:500万元。
五、药材采收、初加工、贮藏过程中共性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选择8-10种采收期变幅大或不统一,产地初加工原理不明确、技术不统一,商品药材流通和贮藏过程中质量不稳定的常用大宗、经济意义较大的代表性品种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评价研究,以确立不同生产区合理的采收期,统一的药材初加工技术;研究减少中药材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的初加工技术,研究建立适宜的有利于稳定质量的商品药材流通和贮藏技术规范,形成药材质量源头控制的系列关键共性技术。
研究目标:通过代表性品种的系统示范研究,建立不同种类药材在不同生产区的合理采收期,规范的加工、贮藏方法和技术,以达到保障中药材质量和疗效的目的;形成以现代分析技术的评价指标为核心,结合传统经验,具有示范推广价值的采收、加工、贮藏共性技术和方法。
申报条件:申报单位具有承担重大课题研究的能力并已有相关研究工作基础和条件,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保障;课题负责人必须承担过省部级以上科技计划研究课题,具备相关研究基础和组织协调能力(必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研究方案有创新思路和可行技术路线,预期目标明确,考核指标清晰。鼓励多学科合作,产学研结合,建立知识产权归属明确、分工合理的良性运作机制。
资助经费:600万元。
六、中药饮片炮制技术和相关设备研究
研究内容:选择5-8种炮制常用共性技术,每种技术选择至少5种有代表性饮片为研究对象,通过化学分析、药效、毒性等系统分析和评价,揭示传统中药炮制共性技术的科学内涵;在此基础上研究制定各代表性饮片的炮制工艺技术评价标准和饮片质量评价标准;根据各种炮制技术的共性特点,改进或研制可控式炮制专用设备。
研究目标:通过代表性饮片的炮制技术及其相适宜的炮制设备的系统研究,通过代表性饮片的炮制原理研究,阐明各共性炮制技术的科学内涵,建立炮制共性技术和饮片质量的评价标准;改进或创制相适宜的可控式炮制设备。
申报条件:申报单位具有承担重大课题研究的能力并已有相关研究工作基础和条件,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保障;课题负责人必须承担过省部级以上科技计划研究课题,具备相关研究基础和组织协调能力(必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研究方案有创新思路和可行技术路线,预期目标明确,考核指标清晰。鼓励多学科合作,产学研结合,建立知识产权归属明确、分工合理的良性运作机制。
资助经费:500万元。
七、中药制药过程及设备工程化共性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中药制药过程中提取、精制、制剂成型等技术瓶颈问题,选择5-8项具有产业化前景的现代技术,结合中药新药的研制或生产,开展技术攻关研究及其设备的工程化技术研究,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共性技术,解决中药制药过程中提取率低、除杂效率差、单元技术的耦合、设备的工程化和适应性程度低,以及制剂成型过程中辅料适应性低、高粘性物料成型难等技术问题,为提高中药产品技术含量提供技术支撑。
研究目标:通过中药制药过程中现代技术应用的适宜性及其设备的工程化系统研究,建立计算机辅助分析建模及优化技术、工业过程参数控制技术、挥发性成分高效收集成套技术、加压低温提取技术、工业层析分离技术、制剂成型技术等单元技术以及多环节技术集成和设备的适宜性及工程化技术体系。
申报条件:申报单位具有承担重大课题研究的能力并已有相关研究工作基础和条件,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保障;课题负责人必须承担过省部级以上科技计划研究课题,具备相关研究基础和组织协调能力(必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研究方案有创新思路和可行技术路线,预期目标明确,考核指标清晰。鼓励多学科合作,产学研结合,建立知识产权归属明确、分工合理的良性运作机制。
资助经费:600万元。
八、现代制剂技术在中药制剂中应用的适宜性研究
研究内容:选择10-12种在中药制剂中具有应用前景的现代给药技术,通过其在中药(复方)新药创制过程中的应用,系统地开展各给药技术的制剂技术、应用优势、适用规律、评价方法等研究,创建具有指导性和示范性强的、适宜于中药有效部位或复方药物的制备工艺技术、新型辅料应用技术和具有独特优势的中药速释、定位定时释药、经皮给药等有助于达到长效、速效、高效的现代给药技术体系及其评价方法,为丰富中药剂型和提高疗效提供支撑。
研究目标:通过对现代给药系统各技术单元在中药制剂中应用的技术适宜性研究,建立工程化技术水平高、工业化生产适宜性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壁垒的系列共性技术体系和评价方法,为提高我国中药制药技术和剂型的现代化水平、提高中药制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技术支撑。
申报条件:申报单位具有承担重大课题研究的能力并已有相关研究工作基础和条件,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保障;课题负责人必须承担过省部级以上科技计划研究课题,具备相关研究基础和组织协调能力(必须提供相关证明材料);研究方案有创新思路和可行技术路线,预期目标明确,考核指标清晰。鼓励多学科合作,产学研结合,建立知识产权归属明确、分工合理的良性运作机制。
资助经费:600万元。
  项目七、'中药产业区域发展及特色产品研究开发'
一、总体目标及实施年限
从国家中药现代化整体战略出发,通过完善中药产业的区域化科学布局,推进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和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带动中药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以中药科技创新为切入点,构建按区域布局(东北区域、华北华中区域、东部区域、南方区域、西南区域和西北区域等六个区域)和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中药创新平台和技术支撑体系,强化有利于中药产业区域化发展的促进机制;解决区域性特色中药材品种培育、生产加工质量标准等关键技术问题;开发一批具有区域、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中药新药;培育一批对区域中药产业发展有带动作用的大型企业集团;造就一批区域性带头复合型人才;实现区域性重大关键技术的突破,推进我国中药产业的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二、申请课题主要内容
(一) 区域性中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
根据中药产业的区域性发展特点,利用现代科技发展的技术方法和手段,研究中药质量控制技术、中药药效评价技术、中药安全性评价技术、中药临床疗效评价技术、中药开发工程技术及中药制备技术的工程化应用;建立并完善中医药信息网络系统,对中药研究开发和市场信息进行分析整理,建立中药信息系统,实现中药信息资源共享;研究中药材炮制及贮藏技术,建立相应标准;根据中药复方和标准提取物及其有效组分或单体生产工艺的技术要求,研究中药装备及其关键技术;积极探索药品的现代物流管理模式和流通方式。
研究目标
解决本区域内影响中药产业发展的质量控制、药效评价、安全性评价、临床试验、中药炮制、中药生产等方面的难点问题,提升中药产业的科技水平;建立中药研究与开发信息网络共享体系;研制中药制药设备,申报专利,力争定型和取得生产证书;建立区域药品物流与现代管理模式。
申请条件
课题负责人及承担单位应具有组织重大课题研究的能力;课题负责人必须承担过省部级以上科技计划的中药研究课题;既往在相关学科领域有较深厚的研究基础;鼓励多学科合作,优势互补,产学研结合,具有结构合理的课题研究队伍。
本项内容拟安排国拨经费3600万元。
(二)建立区域性中药材生产技术体系
研究内容
研究区域内道地中药材生产中有关种质资源、种子种苗质量、病虫害防治、连作障碍等共性关键技术;以区域内常用大宗中药材为研究对象,重点开展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关键技术研究;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育种技术,开展中药材优良新品种的选育研究;分析濒危重点药材资源濒危原因并掌握其生物生态学特性,进行人工抚育及繁育研究;对具有区域特色,且市场畅销或急需的中药提取物,优化提取制备工艺,制定质量标准和技术标准操作规程,确定相应参数;以具有显著功效的民族药物为研究对象,对生态环境、分布特征、群落类型及更新方式等特征进行调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和再生规律,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现有资源的持续利用;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生产某些中药材的活性成分或对中药材原植物(菌物)次生代谢途径进行调控。
研究目标
解决中药材种质资源及其评价、中药材病虫害防治以及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标准等问题;完成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及技术研究,进一步提高药材质量的可控性和安全性,完善生产操作规程(SOP);完成5-8种(如人参、三七、黄芪、丹参等)区域性较强的重点道地中药材的种质收集和整理工作,培育出优良品种或品系10-15个,同时初步建立相应中药材优良品种的评价体系和良种繁育体系;重点研究3-5种(如冬虫夏草、川贝母、肉苁蓉等)区域性濒危中药材的野生抚育和野生变家种研究,总结完善野生药材抚育及野生变家生的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体系,建成具有示范作用的野生抚育基地和野生变家种药材生产基地;完成30个提取物品种的生产技术与规范化研究,制定技术标准化操作规程,部分提取物生产工艺申报专利;完成4种民族药物资源保护利用研究工作,并确定其可持续利用的具体措施;完成5种生物技术中药新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并初步确定通过生物技术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途径的关键酶并能有效调控其活性,研究和应用与活性成分相关的基因。
申请条件
申报单位须具备以下条件:具有组织重大课题研究的能力;课题负责人必须承担过省部级以上科技计划的中药研究课题;既往在相关学科领域有较深厚的研究基础;鼓励多学科合作,优势互补,产学研结合,具有结构合理的课题研究队伍;中药材种植及提取物研究优先支持企业申报者。
本项内容拟安排国拨经费3300万元。
(三)区域性民族特色药物研究与二次开发
研究内容
对以区域特色资源为原料的民族药进行研究与开发;整理和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少数民族方药,对确有疗效的优势产品进行科技含量提升或二次研究与开发。研究与开发出包括藏药、苗药、蒙药、维药和壮药等在内的一批特色民族创新药。
研究目标
完成具有区域性民族特色的20个品种的药物研究或二次开发,获得新药证书或临床批件。部分产品或工艺申报或获得专利保护。
申请条件
课题申报单位所在地区具有民族药物资源优势以及具有从事民族药物研究、二次开发的技术和人才优势,申报课题有很好的前期研究基础或临床基础;鼓励多学科合作,优势互补,产学研结合。
本项内容拟安排国拨经费1000万元。
(四)区域性特色资源新药及中成药大品种二次开发研究
研究内容
依据本区域中药材的特色资源与优势资源,研究与开发出一批支撑区域产业发展、市场前景好的中药新药;对具有区域性特色资源、支撑区域产业发展、市场前景好的中成药大品种进行产品技术提升和二次研究与开发。
研究目标
完成具有区域性特色资源并具有知识产权保护的20个中药新品种的研究与开发,并进入产业化实施阶段或获得临床批件;完成10个区域性特色资源中成药大品种的二次开发,进入试生产或产业化阶段;部分产品或生产工艺申报或获得专利保护。
申请条件
课题申报单位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保障;具备较好的前期研究基础;所针对的适应症应该以重大疾病和疑难疾病为主。
本项内容拟安排国拨经费1500万元。
(五)区域性特色资源保健品研究与开发
研究内容
针对区域性中药材资源优势和中药在疑难杂症、慢性病、老年病、亚健康、保健康复等方面的优势,按照国际通行标准进行中药保健品的研究与开发。突出质量标准和功效评价,注重品牌建设和专利保护策略。
研究目标
突破保健品的国际技术壁垒,与国际接轨,保证质量,进行系统研究和有序开发,获得20个功效明确品种的生产证书,参与国际保健品市场竞争。部分产品或生产工艺申报或获得专利保护。
申请条件
课题申报单位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保障;所申报品种必须能够反映区域性特色资源优势;产品应该具备很好的市场前景,具有形成大品种的潜力。
本项内容拟安排国拨经费600万元。
项目八、 '中医药诊疗与评价技术研究'
一、总体目标
为推进中医药的创新与发展,'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设立'中医药诊疗与评价技术研究'重点项目。在整合原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一批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诊疗技术和评价方法以及相应的规范和标准,为建立符合中医药特色、有利于中医药发展的方法学体系奠定基础。
本项目主要包括五方面内容:1、中医四诊信息和证候分类特征信息分析方法研究;2、符合中医药诊疗特色的临床效应评价方法研究;3、中药复方质量控制与评价方法研究;4、中药复方作用机理和中药复方配伍评价方法研究;5、中医药诊疗与评价的新技术新方法。
二、申请课题主要内容:
(一)中医四诊信息和证候分类特征信息分析方法研究
1. 研究内容
针对中医四诊信息,研究中医四诊和人体健康、亚健康、疾病状态变化信息的规范化、客观化采集方法,开展中医诊断信息的量化技术和设备研究,并建立相关的四诊信息规范标准。以疾病为背景,建立中医证候四诊信息等表征信息与生物信息的关联方法学,并提出建立疾病证候分类规范和标准的方法学。探索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评价技术与规范。
2. 研究目标
探索建立能够客观说明、合理分析中医四诊信息与生命疾病现象关系的方法,能够广泛用于中医诊断研究,运用该方法开展的研究结果能够得到生物医学同行的认同;探索建立疾病证候分类规范和标准的方法学。
3. 申报条件
申报单位须具备以下条件:具有组织重大课题研究的能力,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保障;课题负责人必须承担过省部级以上科技计划的研究课题,主要研究人员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影响力,既往在相关方面有较深厚的研究基础;建立了有效的课题管理机制。
本项内容拟安排国拨经费650万元。
(二)符合中医药诊疗特色的临床效应评价方法研究
1.研究内容
疾病中医个体化诊疗规范化方案制订的关键技术的研究,疾病中医个
体化诊疗效应的共性规律分析技术的研究,并建立相应的临床评价规范和指标体系。
2.研究目标
建立能够被临床医学界认同又能够充分反映中医药疗效优势的中医临床评价方法;初步建立具有中医药特色的诊疗标准的方法;初步建立中医药安全性评价方法以及技术标准。
3.申报条件
申报单位须具备以下条件:具有组织重大课题研究的能力,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保障,有组织实施临床研究的经验;课题负责人必须承担过省部级以上科技计划的研究课题;课题组要在客观综合评价所研究疾病个体化诊疗规范的前提下,明确提出经过研究预期可达到的水平。
本项内容拟安排国拨经费650万元。
(三)中药复方质量控制与评价方法研究
1.研究内容
根据中药复方多成分、多靶点、整体作用的特点,探索建立在中药
药效物质基础上的多成分复杂体系质量控制与评价方法及技术标准制订方法。
2.研究目标
根据中药复方作用特点,探索建立中药复杂体系质量控制与评价的有效方法,并且能够反映中药复方作用特色、体现中药优势。
3.申报条件
申报单位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承担过省部级以上科技计划相关工作,具有组织重大课题研究的能力和相关工作基础;鼓励多学科合作,产学研结合;建立知识产权明确、分工合理的良性课题运作机制。
本项内容拟安排国拨经费650万元。
(四)中药复方作用机理和中药复方配伍评价方法研究
1.研究内容
根据中药复方整体作用的特点,充分吸收现代生物学、医学、药物学、
化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从系统生物学等多学科角度探索建立中药复方作用机理的方法学,并建立相应的药理评价规范和标准。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消化吸收和集成现代科学技术,探索建立中药复方配伍理论研究的新方法,并提出建立中药复方配伍评价的方法学。
2.研究目标
探索建立符合中药复方作用机理的研究方法,并能够用于中药复方药
理、药代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
3.申报条件
具有组织重大课题研究的能力和相关经验;课题负责人必须承担过省部级以上科技计划研究课题;鼓励多学科合作,产学研结合;建立知识产权明确、分工合理的良性课题运作机制。
本项内容拟安排国拨经费650万元。
(五)中医药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
1.研究内容
鼓励应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复杂科学等方法,开展中医药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研究,探索新技术新方法在中医药研究中的作用。
2.研究目标
探索建立能够阐明中医药理论和疗效的中医药数据获取、分析处理及实验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
3.申报条件
具有组织重大课题研究的能力,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保障;课题负责人必须承担过省部级以上科技计划的研究课题;鼓励多学科联合研究;建立起良好的课题运行机制。
本项内容拟安排国拨经费400万元。
附件二
项目九、 '中医药国际化示范研究'
一、总体目标
为充分利用全球科技资源,解决我国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中的关键科技问题,促进中医药'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十一五'期间,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特设立'中医药国际化示范研究'重点项目。
通过示范性研究,为全面开展中医药国际合作提供探索路径和经验方法,为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战略目标奠定科技基础:
--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  广泛吸纳和利用现代科技和人文成果,促进中医药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与创新,深化对中医药科学内涵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中医药理论。
--发展我国民族医药产业  进一步提高中医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促进中医药进入国际医药保健主流市场,推动中医药产业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从传统医药大国向传统医药强国的跨越。
--传播中医药文化  通过国际合作,将具有现代人文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医疗康复保健理念推广到国际社会,并使之逐步理解、接受和应用中医药理论和内涵,让中医药造福于全人类。
二、申请课题主要内容
1.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国际合作研究
(1)研究内容
针对中医药具有治疗优势和特色的、国际上急需解决的重大疾病,如肿瘤、艾滋病、糖尿病等,根据疾病的不同特点及中医药干预的优势特色,与国外相关科研机构共同开展2-3种重大疾病的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综合防治研究。
(2)研究目标
建立重大疾病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和疗效评价方法;建立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提出综合防治方案。研究结果被国际学术界接受。
(3)申请条件
①课题要有较好的前期工作基础,课题组能够提供可以证明中医药临床治疗效果明确的试验研究结果;②申报单位必须具有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的国际合作基础,即与国外机构正在开展相关研究或已明确合作关系,申请者需提交与国外合作方签订的研究合同或协议。
本项内容拟安排国拨经费500万元。
2.中医药防治疑难疾病的国际合作研究
(1)研究内容
针对目前西医西药没有很好解决办法的疑难疾病,如病毒、代谢、免疫性疾病等,根据疾病的不同特点及中医药干预的优势特色,与国外相关科研机构共同开展2-3种疑难疾病的中医药或中西医结合综合防治研究。
(2)研究目标
建立疑难疾病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和疗效评价方法;建立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提出综合防治方案。研究结果被国际学术界接受。
(3)申请条件
①课题要有较好的前期工作基础,课题组能够提供可以证明中医药临床治疗效果明确的试验研究结果;②申报单位必须具有中医药防治疑难疾病的国际合作基础,即与国外机构正在开展相关研究或已明确合作关系,申请者需提交与国外合作方签订的研究合同或协议。
本项内容拟安排国拨经费500万元。
3.推进中药优势产品进入北美市场的国际合作研究
研究内容
(1)以进入北美市场为主要目标,开展具有前期基础的4-6个中药优势品种的国际注册。完成品种的Ⅱ期临床研究,力争开展Ⅲ期临床研究。
(2)研究北美地区的传统药或植物药的管理体系及其相关注册法规程序和技术要求。针对注册中需要解决的主要关键问题进行国际合作研究。
(3)开展生产企业的国际水准的GMP改造和认证,严格按照北美地区标准进行改造。
研究目标
(1)完成申报产品北美地区Ⅱ期临床研究,力争开展Ⅲ期临床研究,同时解决药品在北美地区注册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要关键问题。
(2)制定产品相关标准。
(3)完成品种生产企业符合注册国家标准的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规范认证,提升我国中药生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出口创汇能力。
申请条件
①课题限于中药企业牵头申报,或研发单位与企业联合申报。要求企业具备良好的创新与管理机制以及充足的人力与配套资金保障。优先支持有组织实施在发达国家进行药品注册申报经验的企业;②申报的中药品种应已获得或将要获得相关国家临床研究许可,并有落实的国际合作研究机构。
本项内容拟安排国拨经费1000万元。
4.推进中药优势产品进入欧洲和澳洲市场的国际合作研究
研究内容
(1)以进入欧洲和澳洲市场为主要目标,开展具有前期基础的4-6个中药优势品种的国际注册。完成品种的Ⅱ期临床研究,力争开展Ⅲ期临床研究。
(2)研究相关地区的传统药或植物药的管理体系及其相关注册法规程序和技术要求;针对注册中需要解决的主要关键问题进行国际合作研究。
(3)针对所支持的中药品种,完成中药品种中涉及的药材品种的专论编写,制定品种相关系列标准。
(4)开展生产企业的国际水准的GMP改造和认证,严格按照欧洲地区标准进行。
研究目标
(1)完成申报产品Ⅱ期临床研究,力争开展Ⅲ期临床研究,同时解决药品在相关国家注册过程中所涉及的主要关键问题。
(2)完成申报产品的专论编写,制定中药优势产品研发销售过程中的相关标准。
(3)完成品种生产企业符合注册国家标准的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规范认证,提升我国中药生产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出口创汇能力。
申请条件
①课题限于中药企业牵头申报,或研发单位与企业联合申报。要求企业具备良好的创新与管理机制以及充足的人力与资金保障。优先支持有组织实施在发达国家进行药品注册申报经验的企业;②企业申报的中药品种应已获得或将要获得相关国家临床研究许可,并有落实的国际合作研究机构。
本项内容拟安排国拨经费800万元。
5.推进中药优势产品进入其他国外市场的国际合作研究
研究内容
(1)以进入发展中国家药品市场为主要目标,开展具有前期基础的2-3个中药优势品种的国际注册并力争上市销售。
(2)针对所支持的中药品种进行关键技术研究,制定产品系列标准。
研究目标
(1)完成申报产品在发展中国家的国际注册并上市销售。
(2)制定产品相关标准并得到有关国家认可。
申请条件
①课题限于中药企业牵头申报,要求企业具备良好的创新与管理机制以及充足的人力与资金保障。优先支持有药品国际注册申报经验和国际市场开拓经验的企业;②企业申报的中药品种必须具有在发展中国家开展药品注册及上市销售的良好基础,并有落实的国际合作机构。
本项内容拟安排国拨经费400万元。
6.中医药标准规范国际合作研究
(1)研究内容
针对WHO、欧盟等国际组织和欧美等发达国家在制定传统药物注册法规及技术标准时的不同需求,由我国科研机构牵头,参考国际医药标准规范,探索制定10个具有中医药特色、适应国际惯例的标准规范,并开展相关研究。
(2)研究目标
探索建立适合中医药特点、能够被国际组织或有关国家医药主管部门认可的中医药标准规范。
(3)申请条件
①鼓励科研单位与中药生产企业合作,同时必须联合国外有关机构开展研究;②在同等或相近条件下,优先支持有参与国际相关机构组织制定中医药标准规范经验的申请者。
本项内容拟安排国拨经费200万元。
7.中医药与代谢组学国际合作研究
(1)研究内容
针对中医药疗效和安全性等有关问题,探索代谢组学方法在中药复方作用机理和中医药疗效与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应用。
(2)研究目标
探索代谢组学在中医药研究过程中的应用,建立适合中医药特点的研究方法,争取建立1-2个中医药国际合作的联合实验室。
(3)申请条件
①课题设计应具有较强的中医药特点和学术创新性;②优先支持多学科联合、跨领域合作申报,同时国外合作机构能够投入研究经费的课题。
本项内容拟安排国拨经费300万元。
8.中医药与系统生物学国际合作研究
研究内容
针对中医药疗效和安全性等有关问题,探索系统生物学方法在中药复方作用机理和中医药疗效与安全性评价等方面的应用。
研究目标
探索系统生物学在中医药研究过程中的应用,建立适合中医药特点的研究方法,争取建立1-2个中医药国际合作的联合实验室。
申请条件
①课题设计应具有较强的中医药特点和学术创新性;②优先支持多学科联合、跨领域合作申报,同时国外合作机构能够投入研究经费的课题。
本项内容拟安排国拨经费300万元。
附件三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申报书格式: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申报书
   项目名称:
   课题名称:
   项目组织单位:
   课题申报单位:
   课题负责人:
   起止年限: 2006 年 10月至 2009 年 10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二○○六年十月
编写说明
1.本申报书由课题申报单位组织编写,经单位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部门(单位)科技司(局),地方科技厅(委、局)]审核同意后上报项目组织单位。
2.编写要求:
(1)课题目标符合项目的课题申报指南的要求,定位准确,指标明确、可考核;
(2)课题任务明确,要充分考虑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可行性;
(3)课题管理与实施符合《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
(4)课题所需国拨经费按《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专项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管理和使用,并另编制《国家科研项目(课题)预算申报书》;
3.课题申报书A4纸双面打印,由项目组织单位确定上报份数。
课题信息表
项目名称
课题名称
申报形式 □投标  □有限择优  □指定 □其它
课题申报单位 名  称
单位所在地                   省(市、区) 代码
通讯地址 邮编
单位类别 □大专院校 □科研院所 □企业 □其他 代码
单位主管部门 代码
其他主要参加单 位 序号 单  位  名  称
课题负责人 姓 名 性别□男 □女 出生年 年
学 历 □研究生  □大学 □大专 □中专□其他
职 称 □高级 □中级 □初级 □其他
联系电话 E-mail
课题组人数 人 高级 人 中级 人 初级 人 其他 人
起始时间 年     月 终止时间 年    月
课题活动类型 □应用基础研究  □应用开发  □产业化开发  □其它
所属技术领域 □能源  □资源  □环境  □农业  □材料  □制造业□交通运输  □信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  □人口与健康□城镇化与城市发展   □公共安全与其他社会事业
创新类型 □原始创新  □集成创新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主要研究内容(100字以内)
预期成果 □专利  □技术标准  □新产品(或农业新品种)  □新工艺□新装置  □新材料 □计算机软件 □论文论著 □研究报告□其他
预期知识产权 获得国外发明专利    项,国内发明专利    项,其他    项。
预期技术标准制定 □国际标准  □国家标准  □行业标准  □企业标准
产学研联合 □是     □否
经费预算 万元,其中国拨     万元。
课题申报书提纲
一、课题概述
二、课题的目标与任务
1.项目确定的课题目标与任务需求分析
2.课题目标与任务解决的主要技术难点和问题分析
三、现有工作基础与优势
1.国内外现有技术、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现状及预期分析
2.课题申请单位及主要参与单位研究基础(已有的研究开发经历,科技成果、科研条件与研究开发队伍现状等)
四、任务分解与考核指标
1.课题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2.主要技术指标(如形成的知识产权、技术标准、新技术、新产品、新装置、论文专著等数量、指标及其水平,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或产品的竞争分析,满足项目所依托的重大工程建设或重大装备研制的需求情况等)
3.主要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如技术及产品应用产业化前景,在课题实施期内能够形成的市场规模与效益,对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及提升我国相关产业竞争力的作用等)
4.课题实施中可能形成的示范基地、中试线、生产线及其规模
5.人才队伍建设
6.其它应考核的指标
五、经费预算
1.课题总投资预算、各项任务经费分配及分年度经费需求
2.资金筹措方案及配套资金落实措施
六、课题的年度计划及年度目标
1.课题进度安排
序号 进度安排任  务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上半年 下半年 上半年 下半年 上半年 下半年 上半年 下半年 上半年 下半年
   2.课题各年度目标及考核指标
七、实施机制
1.课题的组织管理措施
2.课题参与单位的任务分工及国拨专项经费分配
3.产学研结合模式
4.知识产权与成果管理及权益分配
八、课题负责人及参加课题主要人员情况
1.课题负责人简介
2.课题负责人及主要参加人员
课题负责人
姓  名 性别 年龄 职务/职称 业务专业 为本课题工作时间(%) 所在单位
主要研究人员
九、课题风险分析及对策
十、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
十一、有关附件
1.相关科研成果、专利等知识产权证明材料;
2.课题相关技术领域的专利检索、科技查新报告,知识产权与技术标准分析报告;
3.课题配套资金来源(如贷款、地方部门匹配资金等)的证明材料;
4.中试或产业化所需相关产品生产的许可证明文件;
5.与课题相关的其他证明材料或文件等。
十二、申报单位签章
课题申报单位(盖章):
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课题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课题参与单位(盖章):
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课题参与单位(盖章):
单位法人代表(签字):
年   月   日
十三、课题申报单位主管部门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
十四、专家组或中介机构评审(评估)意见
              论证专家组负责人(签字)
       或科技中介机构(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十五、项目组织单位意见
1.对专家组或中介机构评审(评估)结果的意见;
2.对是否选择课题申报单位为课题承担单位的意见;
3.其他说明。
                        项目组织单位负责人(签章)
年  月  日
附件四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预算申报书格式: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
预算申报书
计划名称: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中药标准规范技术体系研究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
课题承担单位(公章):
课题承担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字):
课题负责人(签字):
课题承担单位财务部门负责人(签字):
预算编制人(签字):
课题起止日期: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
编制日期:        年   月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制
承     诺     书
本课题预算申报书的编制是在认真阅读理解相关国家科技计划经费管理办法及国家其他有关财务规章制度基础上,按程序和规定编制的。本单位法定代表人、本课题负责人保证预算申报书各项内容真实、客观,并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法定代表人(签字):
       年     月     日
课题负责人(签字):
       年     月     日
预算编制说明
一、预算编制要求
1、课题预算编制准备。在编制课题预算申报书之前,应认真阅读有关国家科技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并了解其他相关制度的要求与规定。
2、课题预算编制原则。编制课题预算必须以课题研究任务为依据,课题预算应与课题任务目标相关;预算应符合有关政策法规,课题预算支出中的有关标准,应按照国家科技计划专项经费管理办法中的具体规定执行;预算应经济合理,在不影响课题任务的前提下,充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不得在各科目间重复列支。
3、支出预算和来源预算必须同时编制。采用支出预算和来源预算同时编制的方法编制课题预算。平衡公式为:
课题经费支出预算合计=课题经费来源预算合计
4、不可预见费与前期投入等。课题在预算编制时不考虑不可预见因素,不编制不可预见经费,但课题在执行过程中发生不可预见因素,需要调整预算的,可以向科技部提出申请;课题立项前已经发生的各项支出不得列入课题预算。
5、课题预算编制的规范性要求。
◆金额单位和数据精度:预算数据以'万元'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面两位。各类标准或单价以'元'为单位,精确到个位。外币需按人民银行公布的即期汇率折合成人民币。
◆名称的规范性:所有课题或课题承担单位的名称,应填写正式全称,单位名称、单位公章及单位开户名称必须一致,如有特殊情况需说明原因;预算申报材料中不同地方出现的相同设备、材料等实物信息应填写规范和统一的名称;开户银行信息应将承担单位开户的银行所在省市、银行名称以及分行、支行、分理处、营业厅等信息填写完整,银行账号应填写准确,工商银行账号统一填写为19位。
◆签字盖章:课题预算申报书必须经课题承担单位的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课题负责人签字、课题承担单位财务部门负责人签字以及预算编制人签字。预算申报书中所有的签字之处,除提供打印名字外,还必须由本人签字,不得以本人名章代替。
6、课题预算申报书的主要内容。编制经费预算时以课题为单元,按项目汇总。
课题预算申报书A4一式十份,主要包括课题预算报表、预算编制说明材料(预算说明书和各种补充说明材料),其中,课题预算报表应包括:课题基本情况表B1、课题参加人员基本情况表B2、课题预算表B3~B8。
7、对预算编制说明材料的要求。
◆预算说明书是课题经费预算申报书中的一部分,必须按照规定格式、内容等要求编写预算说明书。
◆对出资证明的要求:除申请专项经费外,若存在自筹经费的,需提供出资证明及其他相关财务资料。自筹经费包括单位的自有货币资金、专项用于该课题研究的其他财政资金等。原则上,谁出资谁证明,即其他财政拨款资金,必须有承担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的财务证明;由承担单位自有资金提供的经费,应提供承担单位的出资证明文件;由其他渠道提供的捐助,应提供捐助方的出资证明文件。所有自筹经费证明均应说明经费的来源、金额、落实情况及具体用途等等。
8、对多家承担单位参与完成课题的编制说明。对于多家承担单位参与任务研究的课题,课题第一承担单位需填写课题预算表B8,并在预算说明文本中详细说明所有课题承担单位及其承担的任务和经费安排,并且承担单位名称、承担的任务及任务负责人等信息应与课题任务合同书保持一致。课题经费的所有转拨单位都必须在表B8中列示,违反规定转拨经费将会影响课题的财务验收。
二、预算科目内涵及支出标准
1、课题经费的开支范围一般包括设备费、材料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燃料动力费、差旅费、会议费、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劳务费、专家咨询费、管理费等。
◆设备费: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购置或试制专用仪器设备,对现有仪器设备进行升级改造,以及租赁和使用外单位仪器设备而发生的费用。专项经费要严格控制设备购置费支出。
◆材料费: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消耗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等低值易耗品的采购及运输、装卸、整理等费用。
◆测试化验加工费: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支付给外单位(包括课题承担单位内部独立经济核算单位)的检验、测试、化验及加工等费用。
◆燃料动力费: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相关大型仪器设备、专用科学装置等运行发生的可以单独计量的水、电、气、燃料消耗费用等。
◆差旅费: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开展科学实验(试验)、科学考察、业务调研、学术交流等所发生的外埠差旅费、市内交通费用等。差旅费的开支标准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会议费: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为组织开展学术研讨、咨询以及协调项目或课题等活动而发生的会议费用。课题承担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严格控制会议规模、会议数量、会议开支标准和会期。
◆国际合作与交流费: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而发生的课题研究人员出国及外国专家来华工作的费用。国际合作与交流费由项目承担单位统一管理,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外事经费管理的有关规定。
◆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需要支付的出版费、资料费、专用软件购买费、文献检索费、专业通信费、专利申请及其他知识产权事务等费用。
◆劳务费: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支付给课题组成员中没有工资性收入的相关人员(如在校研究生)和课题组临时聘用人员等的劳务性费用。
◆专家咨询费:是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支付给临时聘请的咨询专家的费用。专家咨询费不得支付给参与项目管理的工作人员。
以会议形式组织的咨询,专家咨询费的开支参照以下标准执行:具有或相当于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第1、2天为500-800元/人天,第3天及以后为300-400元/人天;其他专业技术人员第1、2天为300-500元/人天,第3天及以后为200-300元/人天。
以通讯形式组织的咨询,专家咨询费的开支参照以下标准执行:具有或相当于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60-100元/人次、其他专业技术人员40-80元/人次。
◆管理费: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对使用本单位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日常水、电、气、暖消耗,以及其他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管理费按照课题专项经费预算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核定,核定比例如下:
课题经费预算在100万元及以下的部分按照8%的比例核定;
超过1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5%的比例核定;
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2%的比例核定;
超过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1%的比例核定。
课题管理费实行总额控制,由课题承担单位管理和使用。
2、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费用之外的其他支出,应当在预算申请时单独列示,单独核定。
3、经费来源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获得的各种渠道的经费,包括从国家科技计划专项经费获得的资助和自筹经费来源。
自筹经费来源是指国家科技计划专项经费以外的各种资金,包括:其他财政拨款、从承担单位获得的资助以及从其他渠道获得的捐助。
课题基本情况表
表B1
填表说明: 1. 组织机构代码指企事业单位国家标准代码,无组织机构代码的单位填写'000000000';2. 单位名称、单位公章名称及单位开户名称必须一致,如有特殊情况,需说明理由。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
课题承担单位 单位名称
单位性质 □ 科研机构□ 高等院校□ 企业□ 其他
单位主管部门
单位组织机构代码
单位法定代表人姓名
单位开户名称
开户银行(全称)
银行账号
单位所属地区             (省、直辖市、自治区等)
电子邮箱
通信地址
邮政编码
相关责任人 课题负责人 姓名
身份证号码
工作单位
电话号码 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通信地址
课题联系人 姓名
电话号码 手机号码
传真号码
电子邮箱
财务部门负责人 姓名
身份证号码
电话号码 手机号码
电子邮箱
课题参加人员基本情况表
表B2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
填表说明:1. 职称分类:A、正高级  B、副高级  C、中级  D、初级  E、其他;2. 人员分类代码:A、课题负责人  B、课题骨干  C、其他研究人员;3. 是否有工资性收入:Y、是  N、否;4.课题固定研究人员需填写人员明细。
序号 姓名 身份证号码 工作单位 技术职称 投入本课题的全时工作时间(人月) 是否有工资性收入                 人员分类
(1) (2) (3) (4) (5) (6) (7)
固定研究人员合计 / /
流动人员或临时聘用人员合计   / /
累计 / /
国家科技计划课题预算表
表B3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                              金额单位:万元
序号 预算科目名称 合计 专项经费 自筹经费
(1) (2) (3) (4)
1 一、经费支出
2 1、设备费
3 (1)购置设备费
4 (2)试制设备费
5 (3)设备改造与租赁费
6 2、材料费
7 3、测试化验加工费
8 4、燃料动力费
9 5、差旅费
10 6、会议费
11 7、国际合作与交流费
12 8、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
13 9、劳务费
14 10、专家咨询费
15 11、管理费
16 12、……
17 13、……
18 二、经费来源
19 1、申请从专项经费获得的资助 /
20 2、自筹经费来源 /
21 (1)其他财政拨款 /
22 (2)单位自有货币资金 /
23 (3)其他资金 /
专项经费拨付进度申请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金额
比例(%)
 注:支出预算按照经费开支范围确定的支出科目和不同经费来源编列,同一支出科目一般不得同时列支专项经费和自筹经费。支出预算应对各项支出的主要用途和测算理由等进行详细说明。
设备费--购置/试制设备预算明细表
表B4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                                                               金额单位:万元
填表说明:1、设备分类代码:A购置、B试制;2、试制设备不需填列本表(6)列、(7)列;3、单价≥5万元的设备需填写明细,并需提供三家以上产品报价单及其联系电话的详细资料;4、单价≥100万元的设备需编制'大型设备申请书',试制设备还需提交大型设备试制方案和成本分析;5、单价≥200万元的设备需进行联合评审。
序号 设备名称 设备分类 单价             (元/台件) 数量 (台件) 金额             购置设备型号 购置设备生产国别与地区 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用途(与课题研究任务的关系)
(1) (2) (3) (4) (5) (6) (7) (8) (9)
单价5万元以上购置设备合计 / / / / / /
单价5万元以上试制设备合计 / / / / / /
单价5万元以下购置设备 / / / / / /
单价5万元以下试制设备 / / / / / /
累计 / / / / / /
材料费预算明细表
表B5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                                                              金额单位:万元
填表说明:大宗及贵重材料,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消耗数量过多或单位价格较高、总费用在5万元及以上的材料,需填写明细。
序号 材料名称 计量单位 单价(元/单位数量) 购置数量 金额
(1) (2) (3) (4) (5)
大宗及贵重材料费合计 / / /
其他材料费 / / /
累计 / / /
测试化验加工费预算明细表
表B6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                                                               金额单位:万元
填表说明:量大及价高测试化验,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需测试化验加工的数量过多或单位价格较高、总费用在5万元及以上的测试化验加工,需填写明细。
序号 测试化验加工的内容 测试化验加工单位 计量单位 单价(元/单位数量) 数量 金额
(1) (2) (3) (4) (5) (6)
量大及价高测试化验费合计 / / / /
其他测试化验费 / / / /
累计 / / / /
国际合作与交流费预算明细表
表B7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                                                               金额单位:万元
填表说明:合作交流类型为,A、出国考察  B、来华交流。
序号 合作交流类型 国家和地区 机构 人数(人) 时间(天) 预算理由(主要合作交流内容及与完成本课题研究目标的关系) 金额
(1) (2) (3) (4) (5) (6) (7)
累计 / /
承担单位研究经费支出预算明细表
表B8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                                                               金额单位:万元
填表说明:承担单位性质分为,A、第一承担单位  B、其他承担单位。
序号 单位名称 组织机构代码 承担单位性质 任务分工 研究任务负责人 专项经费 自筹经费
(1) (2) (3) (4) (5) (6) (7)
累计
国家科技计划课题
预算说明书
一、 对承担单位和相关部门承诺提供的支撑条件进行详细说明,并针对课题实施可能形成的科技条件资源和成果,提出社会共享的方案。
二、 从课题任务分工、任务的主要内容、经费测算理由等角度,对各承担单位经费安排进行详细说明。
三、 对各科目支出的主要用途、与课题研究的相关性及测算方法、测算依据进行详细分析说明。(未对支出进行分析说明的,一般不予核定预算)(一) 设备费(二) 材料费(三) 测试化验加工费(四) 燃料动力费(五) 差旅费(六) 会议费(七) 国际合作与交流费(八) 出版/文献/信息传播/知识产权事务费(九) 劳务费(十) 专家咨询费(十一) 其他开支项
四、其他来源经费说明(需说明经费的来源、落实和到位情况、用途,并提供证明材料)
国家科技计划课题自筹经费来源证明格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单位全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题的,提供__________万元的配套资金,资金来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国家其他财政拨款  2、地方财政拨款  3、从依托单位获得的资助  4、从其他渠道获得的捐助)。
配套资金主要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具体预算支出科目)
   特此证明!
                       出资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注:1、国家其他财政或地方财政资金提供的经费,需提供依托单位上级主管部门的财务证明以及依托单位证明。
2、依托单位自有资金提供的经费,需提供依托单位证明。
3、其他渠道提供的捐助,需提供资金来源证明以及依托单位证明。
大型设备申请书格式
一、设备基本情况
课题编号:               课题名称:
设备名称:                                          购置□   试制□
设备型号:                                          生产国别:
主要技术性能指标:
单价:         (万元)  设备数量:            设备总价:    (万元)
申请专项经费:    (万元)  自筹经费:    (万元)  注明来源渠道:
设备安置单位:
设备共享范围:     全国共享□    设备安置单位内部共享□     项目内部共享□     课题内部共享□
二、购置/试制该设备的必要性
   包括所申请购置/试制的大型设备的用途;设备与课题研究任务的关系;该类设备在国内外的分布和应用情况以及近年来的发展趋势;课题承担单位的现有设备条件及与所申请设备的关系、设备使用率、与国内其他单位共享的可能性等需要说明的问题;试制设备还必须提供试制方案和成本分析,并说明试制成功的可能性。
三、设备使用计划
   包括与该购置/试制设备相关的课题和单位的情况、设备安置地点和管理运行单位的情况、安装运行条件、管理方式和设备共享的范围及可能性等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四、设备选型和配置以及经费预算
   包括所申请购置/试制设备及其部件的名称、型号、性能指标、生产国别或地区、价格、专项经费申请额度、自筹经费的来源渠道及保证性(如果有)、设备及部件在同类设备部件中的档次及理由、从国外进口的理由等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五、设备主要生产厂家的情况
   说明购置设备/试制设备部件的生产厂家及试制设备加工厂家的情况。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4390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