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关于印发《2006年下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6-08-31 生效日期: 2006-08-31
发布部门: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
发布文号: 教社科司函〔2006〕124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教育工作部门、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
  为做好今年下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工作,我司组织研究制定了《2006年下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教育部社会科学司
二ΟΟ六年八月三十一日

2006年下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
  2006年下半年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针对大学生关心的重要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判断当前国内外经济政治形势,全面正确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国内“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
  一、认真抓好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推进理论武装工作深入开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思想理论建设,推动兴起了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同时,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反映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要坚定不移地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大学生,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把学习科学发展观引向深入,一是要进一步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深刻理解党的理论创新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过程;二是要深刻认识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关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内在联系,深刻认识这些重大战略思想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贯穿了以人为本这个核心,贯穿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彼此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形成有机整体;三是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四是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正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五是要进一步深刻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丰富的实践经验,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的认识;六是要进一步紧密联系实现“十一五”规划各项任务的实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今年8月,根据中央的决定,《江泽民文选》正式出版。《江泽民文选》生动记录了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的历史进程,科学总结了我们党领导人民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宝贵经验,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的新的重大理论成果,为我们更深入地学习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更好地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供了最好的教材。要准确把握学习《江泽民文选》的重点,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要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重大意义,全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深刻认识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坚持和发展。要深刻领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极端重要性,认真学习江泽民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决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二、继续深入学习“十一五”规划,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改革发展的新成就新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坚定对发展前景的信心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贯彻落实好“十一五”规划,完成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对于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要深入学习“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重大原则和发展目标,学习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和重大部署,深刻领会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正确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深刻认识我国发展处于关键期,改革处于攻坚期,社会矛盾处于多发期的基本特点,虽然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但这一体制还不完善。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同时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改变。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但解决好“三农”问题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因此要认真落实好中央关于发展改革的一系列重要部署。二是要正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对大学生尤其关注的教育体制改革、助学贷款和就业等热点问题,要帮助他们全面分析形势,深入阐述有关政策规定和政府做出的积极努力,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对待和处理好。三是要正确认识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基本要求,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要围绕下半年经济工作的要求,做好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扩大国内需求、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重点领域的体制改革、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解决好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等方面工作进展的宣传教育。要在前一段引导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围绕“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和谐社会”这一总的要求,通过多种有效形式,把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的学习不断引向深入。

  三、深入开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教育,加深对全面建设和谐社会重大战略任务的理解和认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同时也存在不少影响和谐的矛盾和问题。加强构建和谐社会教育,就要深刻认识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和任务要求,不断加深对构建和谐社会新思路新举措的认识。要紧密联系和谐社会建设的实践,深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要在高校内营造和谐舆论环境,始终坚持正确导向,加强校园网建设,积极引导校园舆论,巩固和发展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要建设和谐校园风尚,发展和谐文化、培育和谐精神。要在高校内大力倡导和谐的思想观念,引导大学生用和谐思维认识事物,对待学习、贫富差距、恋爱和就业等问题,用和谐的方式处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使崇尚和谐、维护和谐成为大学生的共同追求,推动形成诚信友爱、融洽和睦的人际环境。

  四、深入开展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教育,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伟大的长征精神
  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是今年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革命的壮丽史诗。包括长征在内的中国革命史,是我们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长期英勇奋斗的真实记录,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推进理论创新的生动教材,是中国共产党人光荣革命传统和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要十分珍惜和充分运用这个精神宝库,通过纪念活动,深刻认识只有铭记历史,特别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中国革命史,才能深刻了解过去、全面把握现在、正确创造未来。必须坚持不懈地学习中国革命史,进一步从历史和现实的比较中加深对我国国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解和认识,进一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我们党在革命战争时期形成的光荣革命传统。
  要结合这次纪念活动和学生的实际,深入学习包括长征在内的中国革命史。要把学习中国革命史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学习革命先辈对崇高理想矢志不渝、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坚定信念,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信念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满怀信心地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要把学习中国革命史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五、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
  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是对社会主义道德的系统总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重要指导方针。
  高校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主阵地,大学生是知识层次较高的青年群体,要引导他们努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走在社会前列。各高校要把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工作,渗透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通过组织讲座、知识竞赛、图片展览、典型示范等,进行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教育;要根据大学生认知水平、行为能力和心理特点,科学规划荣辱观教育的具体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引导大学生深入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教育他们正确区分是非、善恶、美丑界限,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重在实践,要让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使他们从自己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引导他们做当荣之事,拒为耻之行。要让大学生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各种创建活动所产生的群体效应,推动形成大学生知荣耻、树新风的氛围。要让大学生在学习先进典型中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使他们在学习体现社会主义先进典型,特别是在学习他们身边的好人好事过程中,知荣弃耻,见贤思齐。

  六、坚决遏制“台独”势力,努力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
  年初伊始,陈水扁决意推行激进“台独”路线,加紧推动“宪改”;随之于2月间宣布终止“国统会”和“国统纲领”,企图以此进一步恶化两岸关系。面对复杂的台湾局势,中央在对其“终统”进行坚决斗争的同时,及时与国民党成功举办两岸经贸论坛,再次出台并落实惠及广大台湾同胞的措施,迅速把两岸关系的热点转移到有利于和平发展的议题上来,继续引导两岸关系朝和平稳定方向发展。在陈水扁的倒行逆施遭到内外反对的背景下,国民党和台湾媒体对陈水扁亲属和亲信贪腐弊案的揭露进一步发展。陈水扁陷入上台以来最严重的执政危机。
  当前, 两岸关系朝和平稳定方向发展的势头增强,台湾局势中有利于遏制“台独”的积极因素增多。但是,台湾政局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尤其是“台独”分裂势力没有放弃通过“宪改”谋求“台湾法理独立”的图谋,并在加紧活动,台海局势紧张的根源并未消除。
  与此同时,布什政府的对台政策出现了一些新动向,防止台海局势失控成为布什政府未来一段时间内对台政策的阶段性目标,对我利大于弊。但美台关系将会继续发展,中美在台湾问题上将出现既斗争又有所合作的新局面。
  因此,我们仍要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准备。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推进祖国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继续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高度警惕、坚决打击“台独”势力在“宪改”过程中进行分裂活动,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同时,继续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光明前景。一如既往地促进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推动两岸直接“三通”的进程;继续深入落实我们宣布的惠及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履行对台湾同胞的郑重承诺;继续加强与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主张发展两岸关系的台湾各党派进行对话、交流;广泛团结台湾同胞,继续为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而奋斗。

附:国际“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要点
  一、全面了解大国关系的调整变化,正确认识当前的世界格局
  当前,国际战略态势进入新一轮调整期,秩序之争更趋深刻和复杂。总的特点是:单极与多极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是影响国际战略态势变化的主线,美仍是推动大国关系和国际地缘政治形势演变的主导性因素,美俄矛盾增加,美与其盟国关系进入新一轮整合期,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和地位有所提高。
  美国在全球力量对比中虽然继续保持“一超”强势地位,但经济增长中心多元化在相当程度上抑制了由于美国经济增长过快于欧洲、日本而造成的世界力量对比格局向美国倾斜的趋势。无论是其在世界总产值所占份额还是其软实力,美均逐渐脱离其巅峰状态。美对外战略谋霸实质未变,但手法和策略在布什政府第二任期内出现重大调整,单边主义锋芒有所收敛,转而实施单边与多边并重的策略;在继续推进全球反恐和防扩散的同时,战略重心开始向防范和遏制中、俄等潜在大国挑战回摆;改善并加强与欧、亚盟国关系;试图以“民主”旗号强化美受损的软实力。
  欧盟围绕提高国际竞争力和深化经济与社会改革,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但推动复苏的多数因素属短期因素,恐难长久维持。若干制约欧盟经济快速发展的因素将长期发挥作用,直接影响欧盟的国际行为能力,特别是要明显反映在欧美、欧俄、欧中以及欧盟与中东、北非国家的关系上。另外,欧宪法条约仍是悬案,欧洲一体化前景仍不明朗,欧盟目前的自身建设陷入困境。
  俄罗斯经济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亮点之一。俄在国际舞台上频频出招,其主动进取的新态势十分抢眼。在独联体事务上与美抗争,利用能源武器敲打“西靠”的离心势力;积极参与热点问题的解决,挑战美的单边主义,使国际社会再次看到一度沉寂之后俄重新发挥大国作用的身影。
  在美日同盟不断强化的今天,日本利用美国的支持,正在通过“争常”、“修宪”等方式一步步朝着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目标迈进。在“争常”未果后,在联合国会费、“中国威胁论”等问题上做文章。值得关注的是,今年下半年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结果,将会直接影响到今后一段时期内中日关系的走向。
  二、世界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呈现新趋势,深刻认识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世界经济出现多个增长中心,国际力量对比向有利于多极化方向变化。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世界经济稳步增长,并呈现出多个增长中心拉动的局面。
  世界经济增长中心分布的新态势对于国际政治格局发展变化具有重要影响,其中最为显著的特点有两个方面:一是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出现共同繁荣。发展中国家发展的良好势头不仅见于中、印、俄等发展中大国,而且体现在非洲等地区的中小国家。二是俄、日力量止跌转升,欧洲经济竞争力由强转弱。这种变化对大国关系互动和国际战略平衡演变趋势也有深刻影响。
  全球经济走势相对平稳,但其背后所酝酿的风险也越来越大。短期内我国经济面临的整体外部环境良好,但在具体领域,我国经济将遇到一系列外部冲击和压力。一是国际油价长时间在高位运行会对国内企业的经营产生越来越大的压力。第二,全球经济失衡可能把我国置于风口浪尖之上。我国是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国,在一定程度上还承担着东亚地区对欧美市场的贸易顺差。因此,全球经济失衡调整引发我国对外贸易摩擦与汇率升值压力将难以避免。第三,日本经济的全面复苏有可能会对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产生重大影响。第四,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波动增加,有可能对全球经济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产生较大的冲击。第五,虽然发达国家的房地产市场走势与我国房地产市场走势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对全球经济的走势至关重要,我们需要对此给予足够的关注。
  三、全面看待联合国改革问题,认清改革台前幕后的各方较量
  联合国改革是下半年国际问题中的大事。联合国改革今年已经取得两项成果,一是设立了人权理事会,二是建立和平建设委员会。但联合国改革仍面临诸多难题。我国已发布全面阐述有关联合国改革问题立场的文件,分四大部分对中国在发展问题、安全问题、法治、人权与民主以及加强联合国等方面的立场进行了阐述。
  挑选下一届联合国秘书长程序启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将于12月底卸任,各方的较量已经拉开了帷幕。当前的焦点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由什么地区推出合适人选,二是推出的人选能否为联合国成员国特别是五大常任理事国所接受。按照秘书长由不同地区轮流担任的惯例,下一届应由亚洲地区推出合适人选来担任。中俄两国均已表态秘书长由亚洲接班。而美英提出“只挑能人不搞轮任”的言论,反对亚洲推出的人选,挑选合他们意图的人选来担任。目前,泰国副总理素拉革、韩国外交通商部长潘基文、斯里兰卡总统特别顾问贾杨塔·达纳帕拉等人正在积极筹备竞选。确定下一任秘书长是世界的一个重要选择,台前幕后的外交磋商将贯穿整个竞选过程。
  美日各提出联合国会费分担新方案。美国和日本分别向第60届联大负责预算问题的第五委员会提出2007年~2009年联合国会费分摊比例计算方案。美国要求按照各国货币购买力平价计算出成员国应缴纳的会费。日本提出,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设立最低限额,即都至少负担会费3%或者5%,同时保留22%的“封顶”规定。美国以联合国会费作要挟,企图迫使联合国改革屈从于美国的意志和愿望。日本则是把会费问题与“入常”联系在一起,欲用“经济外交”手段向联合国施加压力。美日重议会费分担提案,试图以会费作筹码达到各自的政治目的,只会遭到国际社会更为强烈的谴责。
  安理会改革还有变数。“四国联盟”、非洲联盟和“团结谋共识”运动曾于去年分别向第五十九届联大提交有关安理会扩大的决议案,但三项议案均因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而未能被付诸表决。巴西、印度和德国向第六十届联大秘书处提交了一项由这三国联署的安理会扩大决议草案,日本则单独提出安理会改革新决议草案,非盟也未放弃“入常”的努力。在“入常”问题上仍充满诸多变数。
  四、针对地区热点的发展变化,深刻理解世界地区局势紧张对世界形势发展带来的影响
  目前来看,热点地区形势有起有落,现行国际安全秩序面临严峻挑战。非洲总体形势趋稳;南亚局势缓和,“颜色革命”对中亚冲击有所平息,但巴以、伊拉克、伊核、朝核等热点问题不容乐观,或持续动荡,或陷入僵局。黎以战争及其引发的各方势力的角力为本来就动荡的中东局势带来了新的变数。
  今年是中非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我在今年1月发表了《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对新形势下中国不断巩固和发展中非关系做出政策诠释。11月将在北京召开中非合作论坛首届峰会及第三届部长级会议,中国希望以此为契机,推动中非关系全面深入发展。
  当前,伊朗核问题错综复杂。欧美诱压并举,伊固守铀浓缩权利,与美周旋。大国和地区强国纵横捭阖,旨在避免自身利益受损。囿于诸种制约,美难以在短期内实现更迭伊政权的目标。伊核问题将是一场长期博弈,并将对大国关系演变和中东力量对比产生重要影响。
  朝鲜半岛局势出现了一些新的复杂因素。朝鲜试射导弹引起国际社会关注,日本试图借此挑起事端,恶化朝鲜半岛、乃至整个东北亚的局势。中国政府表示:中国一向致力于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坚持通过对话谈判和平解决半岛有关问题,反对任何导致半岛局势紧张的行动。并希望有关各方以大局为重,多做有利于半岛和平稳定的事。
  与此同时,非传统安全威胁如国际恐怖主义、重大自然灾害和传染性疫病影响亦呈上升趋势。这种背景折射出当前国际安全秩序中的双重问题。一是在应对传统安全问题方面,传统国际安全秩序正在被打破,而新的秩序尚未形成。美国在防扩散领域试图创建新的机制,在地区核问题上执行双重标准,刺激部分国家选择拥核自保,这不但引发或恶化了有关地区热点问题,而且使国际核不扩散机制濒临崩溃,国际安全的基石有坍塌的危险。二是在应对非传统安全问题方面,现行国际秩序的保障功能相对滞后,有待建立更加有力、高效的国际合作机制。
  五、深入了解周边形势发展特点,加深对我国外交政策和战略格局的认识
  在我国的外交战略格局中,“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关系是重要舞台”。今年,我国政府格外重视巩固和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睦邻互信继续增强,周边安全合作与对话将更趋活跃。
  我国周边区域合作出现东西两翼齐飞、南北连成一片的良好态势。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已经启动,安全对话进展良好。上合组织安全合作不断深入,经贸合作稳步推进,影响不断扩大。南盟接纳我为观察员,为我国参与南亚区域合作铺平了道路。但我国周边区域合作组织不同程度上出现成员国利益趋向多元、协调难度增加、面临其他组织的竞争等问题。美、俄、日、印等大国在我国周边各自谋求利益,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制约我国对周边区域合作的参与推进。
  中日两国政治僵局将持续,经济关系不会出现结构性逆转,今后我国将继续被日本视为重要贸易伙伴,两国在能源及多边领域合作趋于复杂。下半年,日本大选存在很多变数。对此,我国政府的政策是既要理性思考、从长计议,也要讲究策略,在维持两国关系不致走向全面对抗的同时,力求保持我国对日外交主动。
  作为亚洲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中印两国的利益共同点日益增多,双边合作的基础不断扩大,对话与交往的领域不断深化与拓展。两国启动了战略对话,加强了两国的政治互信和战略沟通,经贸联系日益密切,在区域合作平台上也加强了联系。当然,中印关系并非一片坦途。边界问题以及现在国际上热衷的“龙象之争”话题等,成为两国关系的国际干扰因素。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902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