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意见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5-11-10 生效日期: 2005-11-10
发布部门: 山东省泰安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泰政发[2005]72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市属及以上驻泰各单位:?
  为大力推动全市循环经济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市委提出的建设经济强市战略目标,根据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有关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战略意义?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工作,能耗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都得到较好转变,以较低的能源资源和水资源消耗支撑了较快的经济增长。同时,农业和城市的节水工作效果明显,土地和矿产资源的管理保护也得到有效加强。但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着巨大的资源压力。一是人均资源占有量小。我市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的六分之一,人均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50%,经济发展的资源支撑力不足。二是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性较大。资源型、初加工型工业比重较高,煤炭、冶金、电力、酿造、化工、建材、纺织等高资源消耗传统产业所占比重在60%以上。三是资源消耗存在粗放、浪费现象,对环境的影响较为突出。四是资源利用率偏低,影响了经济效益提高和经济结构优化。?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核心,以资源的“减量使用、合理使用、循环利用”为原则,建立起新型的资源利用模式,并通过政府的管理和引导,使企业及社会各界形成合理开发、节约使用和循环利用各种物质资源的机制。因此,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利于缓解资源紧缺矛盾,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全面实现经济强市战略目标,构建蓝天、碧水、青山、绿色家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及可持续发展战略,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扎实推进资源节约,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而努力奋斗。?
  二、总体要求及基本原则?
  (一)总体要求。?
  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重心,积极动员全社会广大干部群众,转变思想观念,牢固树立资源、节约、环保、再利用意识;组织全市资源消耗企事业单位,加大资源节约、清洁生产、综合利用、回收再生利用力度;形成政府推动、市场拉动、法律规范、舆论宣传、全社会参与的资源节约机制和资源节约型的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的原则。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运用经济法律、政策、管理、舆论等手段,强力推进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工作。?
  2、坚持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原则。提高资源开采产出率、资源消耗利用率和资源再生回收率。?
  3、坚持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原则。各企事业单位要把资源消耗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主体,大力促进节约降耗、综合利用;并通过加强科普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节约自觉性。?
  4、坚持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的原则。通过广泛利用高新技术,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投入,积极发展高效、低耗、环保产业和产品,淘汰落后产品和工艺,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5、坚持突出重点、分步推进的原则。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结合实际,明确规划目标和工作重点,强化措施,努力形成社会、区域、企事业单位三个层面的循环经济发展格局。
  三、目标任务及工作重点?
  (一)目标任务。?
  到2007年,各项指标与2004年相比要达到以下要求:万元GDP能耗降低9%,由1.04吨降到0.95吨标准煤;万元GDP耗水降低16%,由151吨降到127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75%提高到78%;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46提高到0.49;每公顷建设用地产出GDP由148万元提高到160万元,每增加亿元GDP土地增量由19.20公顷降低到17公顷以下。建立起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评价考核体系,培育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园区。?
  到2010年,各项指标与2007年相比要达到以下要求:万元GDP能耗降低18%,达到0.78吨标准煤;万元GDP耗水降低13%,达到110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2%以上;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5;每公顷建设用地产出GDP达200万元以上,每增加亿元GDP土地增量降到13公顷以下。形成完善的循环经济法规标准体系、政策支持体系、评价考核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资源开采、加工、消耗类企业基本建成循环经济型、资源节约型企业;建立完善的中心城市和经济园区循环利用、回收再生体系;公众节约意识进一步加强,形成良好的节约、环保消费市场和生活方式。?
  到2020年,各项指标与2010年相比要达到以下要求:万元GDP能耗降低30%,达到0.55吨标准煤;万元GDP耗水降低41 %,达到65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70;每公顷建设用地产出GDP达350万元以上,每增加亿元GDP土地增量降到8公顷以下。建立起完善的以循环经济为核心内容的国民经济体系,建成产业结构优化、增长方式集约、消费观念先进、消费方式科学、资源消耗持续降低、循环利用效率不断提高的资源节约型社会。?
  (二)工作重点。?
  1、抓好“四个环节”。一是资源开采环节。坚持资源开发与保护并举,提高资源的开采效率;二是资源利用环节。以节约降耗为重点,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三是废弃物利用环节。积极开展综合利用,提高“三废”利用率;四是社会消费环节。树立全民节约、绿色消费观念,健全废弃物的合理回收、再生、处置体系。?
  2、突出“两个重点”。一是重点推进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节矿等资源节约建设。重点加强合同能源管理、用水定额管理、原材料消耗管理、土地保护和集约使用管理、矿山资源合理有序开发和开采准入制度管理。做好法律法规及节约知识培训、建立健全考核统计制度、发展新能源及环保产业、节约替代和综合利用、推广散装水泥及新型建筑材料应用、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工作;二是重点发展循环经济。要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组织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区域之间的资源协作,把尽可能多的废弃物转化为下游的原材料,探索“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努力实现废物零排放。积极开展创建循环经济型企业、园区活动,争取用三年时间在全市培育30家循环经济型企业、4个循环经济型园区,并做好争创省级循环经济型城市工作。?
  3、做好“六项工作”。一是做好资源节约工作。合理开发煤、水、岩盐、石膏、河沙、石灰岩等主要矿产资源,不断提高各种资源特别是石膏资源的利用率;突出抓好资源消耗企事业单位的节煤、节电、节油、节水、节地、节材、节矿等工作,要盘活闲置、低效存量土地,提倡工业、住宅、公共建筑节约用地,提高单位土地投资密度;二是做好清洁生产工作。对资源的开采利用、加工使用,到制成品及废弃物产生实行全过程源头控制管理,制定消耗定额,健全回收渠道,建立责任考核制度,全面落实到基层和个人,努力实现降耗、减污、增效,争取用三年时间在全市培育20家清洁生产示范企业;三是做好综合利用和回收再生利用工作。牢固树立废弃物也是资源的观念,按照废弃物—找途径—再利用—见实效的思路,不断探索企业和区域循环再利用新的流程模式,实现资源的梯次利用、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要健全完善社会、资源消耗企事业单位两级回收利用渠道,努力实现统一分类管理、综合开发利用以及合理销毁处置,提高再生利用水平,降低最终处置数量;四是做好十大类重点技术推广工作。要把重点技术的推广应用,作为我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按照我市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十大类重点推广技术(附后)确定的责任分工,建立健全考核通报制度,认真抓好落实。通过重点技术的推广应用,进一步促进我市太阳能利用、风力发电、余热再利用、秸秆发电(汽化)等高效节能装备工业的发展;五是做好典型引路工作。通过开展争创节约型城市、节约型社区、节约型企业、节约型单位等活动,培养典型示范,推广典型经验,促进节约型社会工作由点到面全面展开;六是做好体系和机制建设工作。在社会层面,通过政府推动、市场驱动、宣传发动,建立公众参与体系;在管理层面,通过法律规范、政策拉动,建立评价考核和回收利用体系;在资源消耗企事业单位层面,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建立节约奖惩和创新利用体系。在不断完善“三层体系”建设的同时,建立起配套联动、节约增效的运行机制。?
泰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OO五年十一月十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126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