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级生态农业试点县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1-07-19 生效日期: 2001-07-19
发布部门: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文号: 辽政办发[2001]66号

  省级生态农业试点县建设实施方案
  农业生态环境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生产资料和条件。根据全国生态农业建设领导小组要求和《辽宁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制定本方案。

  一、生态农业试点县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生态农业试点县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辽宁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为指导,从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客观要求出发,紧紧围绕我省农业与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以保护和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实现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运用系统工程方法,因地制宜调整和优化农业结构,促进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生态农业试点县建设的总体目标是:针对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坚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实行生物措施、农艺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逐步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合理化、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生产产品无害化,建成一批生态农业“精品”示范工程。
  二、生态农业试点县建设的总体布局
  我省各地区农业生态环境、农业自然资源、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存在很大差异,根据不同区域生态、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将全省分成5大生态农业建设区。每个区域设1个县为省级生态农业试点县。
  1.辽东山地水资源保护生态区。该区是辽宁中部平原的天然屏障,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中部地区70%左右的水源靠这一地区补给。主要生态问题:由于无计划地发展蚕场、参场、牧场、柴场、采矿场和开发坡耕地,致使山地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水源涵养能力下降,水土流失加重,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日益频繁,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因此,该区生态农业建设应以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为主,以治山、保水、保土为中心,结合发展多种经济,建立多林种、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的针阔混交最佳结合的水源涵养林体系和种养加相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该区将本溪县列为省级生态农业试点县。
  2.辽河平原生态经济区。该区土地资源丰富,地势平坦,耕地集中连片,机械化程度高,是主要的商品粮基地。主要环境问题:耕地面积逐年减少,部分地区农肥施用数量少,质量低,土壤有机质含量低,耕地污染严重,牧业发展缓慢,农业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该区生态农业建设应以建设稳产、高产、无污染基本农田为重点,加强基本农田设施建设,提高排灌和机械化作业水平,重点推广培肥地力、秸秆养牛、节水农业和高新栽培技术,治理耕地及灌溉水污染。该区将海城市列为省级生态农业试点县。
  3.辽西半干旱丘陵生态经济区。该区主要环境问题:森林植被破坏严重,风沙干旱,水土流失严重,草场滥垦过牧,功能日益退化,土地瘠薄板结,土地肥力下降,自然灾害严重,产品产量低而不稳,农田生态系统失调。因此,该区生态农业建设应当坚持搞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以水土保持为中心,以植树种草为重点,实施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粮则粮、宜果则果,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生态建设战略,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使当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增值,实现农林牧的良性循环。该区将喀左县列为省级生态农业试点县。
  4.城郊型生态经济区。该区距离城市近,是城市蔬菜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主要问题是生产结构不尽合理,管理体系不完善,工业“三废”污染严重。该区生态农业建设以调整产业结构为主,将沈阳市苏家屯区列为省级生态农业试点区。
  5.沿海型生态经济区。该区自然条件优越,在海陆相互作用下,发育成了河口三角洲及各种海岸,类型相间分布,为利用提供了条件。滩涂近海面积大,植被稀疏,生产力低下。因此,该区生态农业建设应坚持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原则,开展区域性的生态环境整治工作,大力保护湿地动植物,合理开发滩涂近海资源。该区将东港市列为省级生态农业试点县。
  三、生态农业试点县建设内容
  本溪县生态农业建设内容:(1)林粮牧生态农业模式。在保护资源、改善环境的基础上,以发展当地林果业为龙头,合理配置农业及畜牧业生产,形成以林保水、以农促牧、以牧改土的良性循环,充分利用山区优势,将发展蚕业、参药生产导入系统之中,使系统再生增值。(2)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农业模式。该模式是以水土保持为基础,林果业为重点,结合各种水保措施,实行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把单一农业向农工商转变,逐步将水土流失的山区建成果品、林木、畜牧等生产加工基地。(3)保护、培植、开发林下野生资源工程。对山野菜、中草药、食用菌、野果、林蛙等进行保护培植、有计划开发,产品进行深加工,形成无公害农产品。
  海城市生态农业建设内容:在确定发展粮食为主的同时,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发展畜牧业,使农业结构日趋合理,把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起来,走深加工、精加工,多层次增值深度开发之路。建立起种养加一条龙、产供销一体化和农工贸系列化的农业产业体系。在玉米、大豆、小麦等作物合理轮作、间作、多元互补的基础上,开发纵向空间,增加牛、猪、禽、鱼和瓜菜等物种多层次、多梯级转化利用的互补型生态农业。
  喀左县生态农业建设内容:小流域综合治理模式,农林、农果、农牧综合经营型生态农业模式,变单一增值为多层次、多流向、多梯级增值,发展节水农业,建成无公害的粮食产品、林产品、果产品和畜产品的综合商品基地。
  沈阳市苏家屯区生态农业建设内容:以调整结构、完善体系防治污染、保证城市供给为重点,大力发展城市林业、无公害蔬菜、肉蛋奶生产,防治工业“三废”污染,形成绿化、美化,种养加相结合、贸工农一体化生态农业模式。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在郊区建立现代化高科技养殖及种植业园区,向城市居民提供肉蛋奶制品和粮菜果花卉产品,抓好养殖场的污水处理,确保环境不受污染。
  东港市生态农业建设内容:兴修水利、营造沿海防护林、淋盐洗碱、降低含盐量,种植耐盐经济植物200万亩,对于淡水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应以发展淡水养殖业及种植业为主,兼林、牧、副各业。在不破坏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发展海水养殖业,堤外滩涂临近大海,在稳定岸段可引进海水发展对虾和贝类养殖业100万亩。
  四、生态农业试点县建设工程及配套技术
  1.高产稳产无公害商品粮基地生态工程。平原区粮食单产平均达600公斤/亩,80%的耕地建有良好排灌系统,做到涝能排,旱能灌。因地制宜营造农田防护林,初步实现方田林网化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培肥地力,增施有机肥,实行配方施肥;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的栽培技术;综合防治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施用次数和施用量;对基地内的环境和产品进行定期、定点监测,使环境和产品都达到无公害标准。
  2.以保障城市供给和提供无公害蔬菜为目的的蔬菜生产基地工程。在调查和监测的基础上,在城市郊区有计划地选择生态环境条件比较好、远离污染源的农田为蔬菜基地进行园田化建设,推广无公害生产技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施用有关规定;控制化肥施用量;严禁使用污水灌溉;基地内的环境和蔬菜定期进行监测,达标后可确认为无公害蔬菜。
  3.以水土流失治理为中心的农、林、牧复合生态工程。一是以林为主,林、果、农、牧(渔)复合生态工程。适用于山区,以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为重点,以水土保持为基础,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合理布局,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产出;同时,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林、牧协调发展,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走山区综合开发的道路。在农区发展有果粮、果药、果菌等多种模式。二是以林果为主的水土保持型复合生态工程。适用于山地丘陵,以林果业为方向,以水土保持为重点,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大力增加植被覆盖度,稳步发展畜牧业,由单纯的原料生产向原料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转变。逐步将水土流失区域建成林木、果品、畜牧等生产基地。大力发展林果、农牧、林牧为主的多种经营,使山区农业结构和布局走向合理化。
  4.粮食及副产物转化工程。在玉米主产区搞玉米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推广秸秆过腹还田;用副产物玉米轴培育食用菌和生产糠醛工程。
  5.废弃物资源化生态工程。(1)大型养殖场、加工厂污水处理工程。主要内容是利用水生饲料与污水净化相结合形成利用水葫芦、细绿萍、鱼池、稻田处理粪便污水的净化体系。解决农村大中型养殖场造成的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2)残膜及废旧塑料加工处理工程解决“白色污染”。通过推广污水净化技术、水生饲料种植技术和残膜炼油技术,使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物质能量得到多层次利用,达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6.北方庭院生态农业工程。适用于全省各地,主要内容是根据庭院时空结构特征,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充分挖掘光、温、水、土潜力,合理利用剩余劳力、废弃物、场院,使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能源开发等多种功能发挥出来。有的以蔬菜为主的立体种植模式、有的以果树为主的庭院立体种植模式、有的以食用菌为主的庭院立体养殖模式、有的以畜禽养殖为主的立体养殖模式。目前主要推广的是北方农村能源生态“四位一体”模式,是以沼气池为核心,以生产蔬菜和猪肉为主导产品的系统工程。通过沼气池发酵,使系统内的物质能量实现多层次转化,集约利用,把各个子系统的功能转换作为系统的纽带,使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3个系统密切结合,取得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7.稻田、苇田养鱼、养蟹生态工程。该项是一项新技术,它运用生态学原理,人为地在同一空间将生物种群组建成合理的复合群体,进行混合养殖、立体种植,防治病虫杂草,促进稻田、苇田良性循环。稻田、苇田养鱼、蟹可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水稻及芦苇生长。在水田区推广稻田养鱼、养蟹技术,使水稻高产、优质、高效并达到绿色食品标准。但需要注意的是水稻要选用耐肥力强、茎秆坚硬、抗倒伏、抗病害的高产品种,稻田尽量不投农药。
  8.农田污染整治工程。积极配合辽河水污染防治工作在消除污染源的基础上,对已形成污染的农田采用生物、化学、物理等综合措施进行整治,使其逐步恢复到无污染基本农田标准。
  五、资金投入、预期效益及试点建设预期结果
  1.资金投入:第一批省级生态农业试点县建设期为2001至2005年,对每个试点县省财政5年投入专项经费100万元,市、县按1∶1比例配套。
  专项经费主要用于生态农业的技术培训、试点示范、宣传和经验交流的补助,建设资金由地方政府多渠道筹措。
  2.预期效益:每一试点县主要农产品产量年均增长率较其他类似地区高4%至5%;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率较其他类似地区高8%至10%;自然灾害损失较其他类似地区减少15%至20%;主要生产资源要素的利用率较其他类似地区高10%至15%;农业副产品及废弃物的利用率比其他类似地区高25%至30%;森林覆盖率较其他类似地区高2%至3%;农业财政收入较其他类似地区高5%至6%。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同时辐射影响各生态类型区,为全省范围内的农业发展和生态农业建设提供示范样板。
  3.试点建设预期结果:(1)通过5年试验,各县基本达到实施方案(合同)规定的发展目标,写出各县试点总结,形成一批较为完善,具有示范和辐射推广的生态农业样板村、乡、县。(2)形成一套较完整、科学的区域生态农业建设、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系统管理办法、规划方法及配套技术,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总结具有各区特色的农业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并为农业宏观决策部门提供参与借鉴的科学依据。(3)选择比较好的县进行重点总结与研究,形成省内外均具有较高水平的样板,以利于在省内外推广。
  六、试点建设工作程序
  1.试点县建设实施期为5年,总体步骤如下:2.时间安排:第一年完成培训、调研和制定规划、工作计划,编报县级生态农业建设专项合同书,经省生态农业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审批,正式立项。第二至第五年完成实施、监测和技术调整。第五年末和第六年初完成总结和综合考评。
省生态农业建设领导小组
二○○一年六月二十八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1849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