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发布《2003年-2010年全国煤炭生产开发规划》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3-01-14 生效日期: 2003-01-14
发布部门: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发布文号: 国经贸行业[2003]4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贸委(经委)、煤炭管理部门,神华集团公司、中煤进出口集团公司、中煤建设集团公司
  为指导煤炭工业生产技术结构调整,推动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我委组织编制了《2003年~2010年全国煤炭生产开发规划》,现印发给你们。请根据本规划提出的生产开发思路、目标、布局和重点,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修订完善本地区、本单位的煤炭生产开发规划,并加强组织领导与工作协调,合理安排开发规模,进一步优化煤炭生产技术结构,保障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
二00三年一月十四日
附件:2003年~2010年全国煤炭生产开发规划
煤炭作为基础能源,在我国能源生产及消费中占主导地位。随着石油、天然气和水电等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对煤炭生产和需求将产生较大影响。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适应市场需求,做好煤炭生产开发工作,对保障国民经济及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规划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精神,在对煤炭生产、需求现状分析和各省(区、市)初步规划的基础上,提出了2003年~2010年全国煤炭生产开发思路、主要目标、开发布局、开发重点和实施措施,以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推进煤炭工业结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和煤炭工业健康发展。
  一、现状和问题
  (一)煤炭生产。
  近年来,在国家关闭非法及布局不合理小煤矿的政策推动和市场需求拉动下,煤炭由严重供大于求逐步趋向供求基本平衡。与此同时,煤炭生产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大中型矿井产量稳步增加,小煤矿产量大幅下降。从2000年以来,煤炭经济运行形势逐步好转,煤炭产量逐年增加。根据煤炭行业统计数据分析,预计 2002年全国原煤产量为13.6亿吨。按所有制划分,国有重点煤矿7.1亿吨,占52%;国有地方煤矿2.5亿吨,占18%;乡镇煤矿4.0亿吨,占30%。按井型划分,大型矿井4.6亿吨,占34%;中型矿井2.2亿吨,占16%;小型矿井(含乡镇煤矿)6.8亿吨,占50%。年产量达到5000万吨以上的山西山东河南内蒙古陕西黑龙江河北贵州安徽辽宁10省(区)共生产原煤10.6亿吨,占全国产量的78%。其中,煤炭外调量较大的山西陕西内蒙古3省(区)共生产原煤5.4亿吨,占全国产量的40%。
  (二)煤炭消费。
  1997年以来,在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推动下,国内煤炭消费量连续三年下降。主要表现在:一是电力工业煤炭消费增幅减缓;二是钢铁、建材、化工等主要耗煤行业煤炭消费量基本维持不变或略有下降;三是轻工、纺织等行业煤炭消费量持续下降;四是生活用能加速向使用天然气、石油液化气、电力等能源转变,用煤量大幅度下降。在国家扩大内需和宏观调控政策推动下,2000年以来,主要耗煤行业产品产量增速加快,有力地拉动了国内煤炭需求。主要表现为发电用煤快速增长,预计2002年比上年增加7000万吨左右,成为拉动国内煤炭消费量增长的主要因素。
  预计2002年国内煤炭消费量为12.8亿吨。其中,电力(含供热)7.2亿吨,钢铁1.2亿吨,建材1.6亿吨,化工0.8亿吨,其他2.0亿吨。
  1999年以来,在国家鼓励煤炭出口政策的引导和推动下,我国煤炭出口量增长迅猛,在亚洲煤炭市场上的地位及市场份额显著提高。2002年,由于国内煤炭需求旺盛,局部地区煤炭供应趋紧,国内煤价高于出口价格,导致煤炭出口量略有下降,进口量增加。预计全年煤炭出口8500万吨,比上年略有减少;进口1000万吨,比上年增加700多万吨。
  (三)煤炭库存。
  2000年以来,随着煤炭由供大于求转向供求基本平衡,全社会煤炭库存逐步下降,并趋于合理水平。预计2002年末全社会煤炭库存近1.2亿吨左右,占煤炭年产量的9%。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煤矿生产力基础脆弱。目前,国有煤矿生产接续紧张的矿井占总数近50%,涉及生产能力3.1亿吨;矿井主要生产设备中,严重老化、超期服役的占30%~40%。部分乡镇煤矿设备简陋,生产条件差,不符合有关煤炭法规的要求。
  2.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经过一年多的煤矿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小煤矿非法开采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遏制,安全状况有所好转,但与《煤矿安全规程》等法规的要求仍有很大差距。为数不少的国有煤矿安全投入不足,安全技术与装备水平较低,事故隐患多,矿井防灾抗灾能力差。
  3.生产开发秩序仍需进一步规范。在市场需求拉动下,受价格上扬刺激,部分矿井超能力生产,特别是东部地区更为突出,对矿井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被关闭的小煤矿仍有死灰复燃现象;部分地区和企业盲目扩大生产规模,有可能导致新的煤炭生产过剩。
  4.可供新井开发利用的精查储量严重不足。煤田(井田)详、精查勘探资金投入少,矿井开发前期准备工作严重滞后。2010年前需开工新建的矿井中有近一半未达到精查勘探程度,不能满足煤炭生产开发的需要。

 

  二、煤炭需求及供给预测
  (一)煤炭需求预测。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预计国民经济年均增长7%以上。“十五”、“十一五”期间,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及工业结构调整,能源需求总量增加,但增长速度趋缓。能源及煤炭需求趋势是:石油、天然气、水电和核电等增长速度加快,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将有所下降,但仍占60%以上;全社会技术进步加快,将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能效果更加明显;电力工业的燃煤电厂发电量仍以较快速度增长,对煤炭需求持续增加;钢铁、建材、化工等主要耗煤行业在结构调整、产业升级及技术进步的推动下,煤炭消费增长量不大;居民生活用能继续向天然气、石油液化气、电能等方面转变,用煤量将逐步减少。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预测2005年国内煤炭需求量为13.7亿吨,2010年为14.9亿吨。
  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贸易市场。未来10年,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将兴建一批燃煤电厂,从而带动亚洲煤炭贸易量的增长。我国距离上述市场较近,运输成本低,煤炭出口有较大潜力。但受世界经济发展、国际石油供应及价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煤炭出口量可能会有波动。预测2005年煤炭出口量为1.0亿吨, 2010年为1.1亿吨。由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煤炭价格较高,澳大利亚和东南亚产煤国家煤炭进入这一地区有一定竞争力,预测“十五”、“十一五”期间,年进口量在1000万吨左右。
  基于以上分析,预测2005年全国煤炭需求量为14.6亿吨,2010年为15.9亿吨。主要耗煤行业煤炭需求及进出口预测见下表。分省(区、市)煤炭需求量预测见附表二。
   主要耗煤行业煤炭需求及进出口预测
              单位:万吨
  ┌─────────┬────────┬─────────┬────────┐
  │         │  2002年预计 │  2005年预测  │  2010年预测 │
  ├─────────┼────────┼─────────┼────────┤
  │合计       │  135500   │  146000    │  159000   │
  ├─────────┼────────┼─────────┼────────┤
  │一、国内煤炭需求 │  128000   │  137000    │  149000   │
  ├─────────┼────────┼─────────┼────────┤
  │ 其中:1.电力  │  72000    │  82000     │  94000    │
  ├─────────┼────────┼─────────┼────────┤
  │    2.钢铁  │  12400    │  13000     │  14500    │
  ├─────────┼────────┼─────────┼────────┤
  │    3.建材  │  16000    │  17000     │  18000    │
  ├─────────┼────────┼─────────┼────────┤
  │    4.化工  │  8000    │  8000     │  8000    │
  ├─────────┼────────┼─────────┼────────┤
  │    5.其他  │  19600    │  17000     │  14500    │
  ├─────────┼────────┼─────────┼────────┤
  │二、煤炭净出口  │  7500    │  9000     │  10000    │
  ├─────────┼────────┼─────────┼────────┤
  │ 其中:1.出口  │  8500    │  10000     │  11000    │
  ├─────────┼────────┼─────────┼────────┤
  │    2.进口  │  1000    │  1000     │  1000    │
  └─────────┴────────┴─────────┴────────┘
  (二)煤炭供给预测。
  1.现有大中型矿井生产趋势。
  2003年~2010年,现有大中型矿井因资源枯竭报废和关闭矿产320处,涉及年生产能力8300万吨,预计其煤炭产量将由2002年的7000万吨下降到2005年的5000万吨,2010年进一步下降到2000万吨。预测2005年现有大中型矿井煤炭产量6.6亿吨,2010年为6.3亿吨。
  2.在建大中型矿井投产产量。
  截止到2002年底,在建大中型矿井107处,设计年生产能力14381万吨,其中:新建60处,设计年生产能力11250万吨;扩建47处,新增年生产能力3131万吨。预计2003年~2005年投产矿井100处,设计年生产能力12057万吨,其中:新建55处,9000万吨;扩建45处,3057万吨。2006年~2010年投产矿井7处,设计年生产能力2324万吨,其中:新建5处,2250万吨;扩建2处,74万吨。
  上述矿井陆续投产后,2005年增加煤炭产量为10300万吨,其中大型矿井7700万吨,中型矿井2600万吨;2010年增加煤炭产量为14000万吨,其中大型矿井11000万吨,中型矿井3000万吨。
  3.小型矿井生产趋势。
  2003年~2010年期间,将继续按照产业政策和安全生产法规,采取联合改造一批、淘汰关闭一批和严格限制小型矿井开工建设等措施,进一步压减小型矿井处数和产量。预计2005年,小型矿井原煤产量6.5亿吨,2010年为6.0亿吨。
  4.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全国现有矿井生产、在建矿井陆续投产和进一步压减小型矿井生产后,预计2005年,全国煤炭产量为14.1亿吨,2010年为13.7亿吨。
  (三)煤炭需求与供给预测。
  2005年、2010年全国煤炭需求量分别为14.6亿吨、15.9亿吨,现有矿井和在建矿井投产后,原煤产量分别为14.1亿吨、13.7亿吨。因此,2005年、2010年煤炭供应缺口分别为0.5亿吨、2.2亿吨。煤炭需求与供给平衡预测见下表。
  煤炭需求与供给平衡预测
                      单位:万吨
  ┌──────────────┬─────────┬─────────┐
  │              │  2005年预测  │  2010年预测  │
  ├──────────────┼─────────┼─────────┤
  │一、煤炭需求量       │  146000    │  159000    │
  ├──────────────┼─────────┼─────────┤
  │其中:国内需求量      │  13700     │  149000    │
  ├──────────────┼─────────┼─────────┤
  │  净出口量        │  9000     │  10000     │
  ├──────────────┼─────────┼─────────┤
  │二、现有和在建矿井产量   │  141000    │  137000    │
  ├──────────────┼─────────┼─────────┤
  │其中:大型矿井       │  52700     │  54000     │
  ├──────────────┼─────────┼─────────┤
  │   中型矿井       │  23600     │  23000     │
  ├──────────────┼─────────┼─────────┤
  │   小型矿井       │  64700     │  60000     │
  ├──────────────┼─────────┼─────────┤
  │三、供应差额        │  5000     │  22000     │
  └──────────────┴─────────┴─────────┘
  2010年前,我国现有矿井和在建矿井供应能力不能满足煤炭需求,仍需开工建设一批安全高效矿井,一方面优化煤炭工业生产技术结构,带动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增加煤炭产量,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要。

 

  三、煤炭生产开发规划
  (一)煤炭生产开发思路和目标。
  1.开发思路。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以市场为导向,稳定东部地区生产规模,适度加大西部地区开发强度,优化煤炭生产力布局;建设大型、特大型矿井,联合改造一批中小型矿井,严格控制小型矿井建设,继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优化煤炭生产技术结构;推动大型煤炭企业和企业集团矿井改造和建设,促进大集团的发展;保护稀缺煤种,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加强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促进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确保国民经济发展对煤炭的需求。
  2.开发和生产目标
  (1)开发目标:在2002年底在建矿井建设的基础上,2003年~2010年,全国矿井新开工建设规模3.2亿吨,其中2003年~2005年1.7亿吨,大中型矿井占新建矿井的93%;2006年~2010年1.5亿吨,大中型矿井占99%。
  在全国矿井新开工规模中,2003年~2005年投产0.7亿吨,2005年产量达到0.5亿吨,结转到2006年及以后的建设规模1.0亿吨;2006~2010年投产1.8亿吨,2010年产量达到2.2亿吨,结转2011年及以后的建设规模0.7亿吨。2003年~2010年新开工矿井投产后,增加的产量基本弥补煤炭供应差额。分地区矿井开工、投产规模及产量见附表一。
  (2)生产目标:2005年,全国原煤产量达到14.6亿吨,其中大中型矿井8.1亿吨,占全国的55%,比 2002年提高5个百分点。2010年,全国原煤产量达到15.9亿吨,其中大中型矿井9.7亿吨,占全国的 61%,比2005年又提高6个百分点。分地区煤炭产量预测见附表二。
  (二)煤炭生产开发布局和重点。
  1.开发布局。
  按照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而煤炭消费集中在东部的特点,结合煤炭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发展情况,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确定我国煤炭生产开发布局是:稳定东部地区煤炭生产规模,巩固区内煤炭自给能力;加大“三西”地区煤炭开发强度,保证国内煤炭需求和出口需要;适度加快西部地区煤炭资源开发,满足“西电东送”电厂用煤需要,努力做好区内平衡。
  (1)稳定东部地区煤炭生产规模。
  东北地区 发挥黑龙江省煤炭资源优势,以解决大中型矿井生产接续为主,着力提高生产能力利用率,适度开发大中型矿井,扩大煤炭生产规模,满足东北区内的煤炭需求。吉林辽宁煤炭资源经多年生产开发,部分矿区已进入衰老报废期,且适宜新开发的项目较少,在择优开发大中型矿井的同时,改造现有矿井,减缓煤炭产量下降速度。
  京津冀地区 河北省可供新开发的煤炭资源不多,现以大中型矿井生产为主,大部分矿区已进入衰老报废期,要加快开发新矿区,稳定煤炭生产规模。北京市煤炭资源较少,开采条件差,要在大力关闭小矿井的同时,维持京西矿区大中型矿井的生产规模。
  华东地区 利用安徽山东的区位、资源优势,加快建设一批大中型矿井,解决衰老报废矿井生产能力接续问题,同时适度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区内煤炭自给能力;江西福建等省以改造中小型矿井为主,稳定生产规模,努力满足当地煤炭需要。
  中南地区 广东广西湖南湖北四省(区),煤炭资源少而分散,开采条件差,以中小型矿井开发为主。要通过改造、关闭与淘汰相结合的方式,提高中小型矿井整体素质,逐步减少生产规模。河南省煤炭资源丰富,要建设一批大中型矿井,解决关闭报废矿井生产能力的接续问题,继续淘汰和关闭小矿井,稳步扩大生产规模。
  (2)加大“三西”地区煤炭开发强度。
  '三西”地区 山西陕西内蒙古的西部地区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煤炭产区和出口供应基地,已形成大中小型矿井共同开发局面。要以开发建设大型、特大型矿井为主,联合改造中小型矿井,扩大生产规模。继续淘汰小型矿井,原则上不再建设年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以下的小型矿井。扩大生产规模要以大中型煤炭企业或企业集团为重点,加速形成以企业集团开发大型、特大型矿井和联合改造中选型矿井的局面。山西省炼焦煤、无烟煤资源丰富,煤质优良,是我国最重要的钢铁炼焦煤和化工用无烟煤生产基地,要以大型矿井开发为主,坚决淘汰小型矿井,加强对稀缺煤种的保护性开发。
  (3)适度加快西部煤炭资源开发。
  西南地区 贵州省煤炭资源丰富,配合“西电东送”工程的建设,加快煤炭开发建设步伐,把建设大中型矿井和改造小型矿井结合起来,扩大煤炭产量,满足当地燃煤电厂用煤增长和广东广西等省(区)的需求。四川重庆两省(市)要把开发低硫煤、关闭高硫煤矿井和限制高硫煤生产结合起来,稳定煤炭生产规模。云南省要把改造小型矿井和保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适度开发建设大型矿井,以满足省内煤炭需求。
  新甘宁青地区 新甘宁青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煤炭生产以甘肃新疆宁夏三省(区)大中型矿井为主,应配合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适应燃煤电厂及其他耗煤项目建设需要,同步建设大中型矿井,逐步扩大生产规模,以满足区内煤炭需求。
  2.开发重点。
  依据我国煤炭资源与煤炭需求市场分布状况,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按照煤炭生产开发建设靠近煤炭消费地的原则,重点开发建设山东安徽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贵州云南河南等省(区)的大中型矿井。开发的矿区主要是山东的巨野矿区,安徽的淮南、淮北矿区,山西的大同、河曲、平朔、西山、潞安和晋城矿区,陕西的神府、榆神和彬长矿区,内蒙古西部的东胜和胜利矿区,贵州的盘江和水城矿区,云南的先锋和老厂矿区,河南的平顶山和登封矿区。

  四、实施措施
  (一)加强宏观调控,做好煤炭生产开发工作。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做好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落实好煤炭生产开发规划。一是加强拟建矿井地质勘探,特别是精查勘探,做好建设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二是加强煤炭市场信息引导,注重研究分析煤炭供需形势,调控煤炭供需关系,稳定煤炭市场和价格。三是按照本规划确定的生产和开发目标,合理组织生产,依法有序开发,避免一哄而上和盲目扩大规模,防止形成新的煤炭生产过剩。
  (二)扩大融资渠道,积极筹措矿井建设资金。2003年~2010年,煤炭建设项目需要的资金较大。一要加强管理,提高煤质,降低消耗,扩大企业盈利,积累建设资金;二要通过改制上市、合资合作等形式筹措建设资金;三要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各类资金参与矿井开发。有关金融机构应加大对重点开发矿区的资金支持力度。
  (三)立足高起点,建设安全高效现代化矿井。更新矿井设计理念,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装备,提高建井速度。通过扩大井田储量,优化开拓布局,采用先进技术和大型设备,建设科技含量高、安全可靠性强、生产效率高、经济效益好的大型、特大型现代化矿井。
  (四)加强矿井技术改造,优化煤炭生产技术结构。通过增加储量、集中生产、简化工艺、减少环节、优化装备、科学管理等措施,对现有大中型矿井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安全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和扩大生产能力。继续争取国债贴息等方式支持煤炭企业对矿井进行技术改造,提高矿井机械化生产水平和生产可靠性;完善安全装备和设施,提高矿井防灾抗灾能力。
  (五)贯彻落实煤炭法规和产业政策,促进小煤矿健康发展。按照煤矿安全生产的有关法规和煤炭产业政策,继续关闭不符合要求的小煤矿,并严格限制小型矿井开工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合理集中、正规开采、保障安全、依法监管的方针,对依法开办的小煤矿进行改造,减少生产矿井数,扩大单井生产规模,提高矿井回收率,促进安全生产。
  (六)实施大集团战略,提高煤炭企业市场集中度。发挥核心企业优势,按照市场取向和规模经济的原则,采取兼并、联合、参股等形式,推动资产重组,组建大公司和大型企业集团。充分发挥大公司和大型企业集团的管理优势和融资优势,加快矿井建设和技术改造,在优化煤炭工业生产技术结构中起主导作用。
  (七)合理开发煤炭资源,注重环境保护。完善有关法规,依法对优质无烟煤和炼焦煤等稀缺煤种实行保护性开采,严格控制生产规模和建设规模。加强矿井勘探、设计、建设和生产管理,提高矿井资源回收率。坚持煤炭生产建设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探索新机制,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强管理,综合治理煤炭生产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513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