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沈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沈阳市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1999-03-16 生效日期: 1999-03-16
发布部门: 辽宁省沈阳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沈政发[1999]4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沈阳市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业经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查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沈阳市人民政府
一九九九年三月十六日
沈阳市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五大精神,围绕“三年树形象,五年上台阶”的总体要求,继续实施“壮三活一,完善载体”战略,内转机制,外抓开放,依靠科技,开拓市场;进一步扩大需求,增强投资、消费、出口三大拉动力;培育和壮大新经济增长点,保持和扩大“一带四区”、开发区、优势集团、新兴产业、拳头产品的发展势头,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促进国民经济的适度快速增长;进一步加强社会的稳定与进步工作,提高社会事业的产业化水平,为推进“九五”计划的实现和完成三年树形象的目标打好坚实的基础。

  二、主要指标
  (一)全市经济增长率10%,其中一产业增长7%,二产业增长11%,三产业增长9%。
  (二)粮食产量300万吨。
  (三)工业增加值405亿元,增长10.8%(预期参考指标:工业总产值1520亿元,增长16%,其中全部国有和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产值615亿元,增长11.4%)。
  (四)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增加2.8个百分点。
  (五)全市国有工业大中型企业亏损面控制在35%以下。
  (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2亿元,增长15.4%。
  (七)地方财政收入54.06亿元,可比增长7%。
  (八)自营出口创汇7.3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亿美元。
  (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0亿元,增长12%。
  (十)社会商品零售物价涨幅控制在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
  (十一)人口出生率7.23‰;人口自然增长率1.76‰。
  (十二)城镇登记失业率3.5%。
  (十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性收入5200元,农村人均纯收入3300元,分别增长5%和15%。

  三、主要工作
  (一)围绕国有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目标,构筑面向市场,面向未来的产业、产品新格局。
  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为中心,以实现国有大中型企业扭亏增盈为主线,坚持以改革统揽全局,努力调整结构,加快开放步伐,推进企业技术进步,把“三改一加强”贯穿于国有企业发展和扭亏的全过程,确保全市70%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实现三年改革脱困的目标。
  1.加快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优化国有经济的阵容。积极扶持机械装备、汽车、医药化工、电子信息及环保等重点行业的骨干企业,努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规模经济。继续有步骤地把不适于在国有经济模式下发展的企业,逐步改制或分离出去。
  2.建立销售新机制。从建立和完善销售新机制入手,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积极开发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努力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主要是对大家产品销售方式进行改革,实行委托代理制和招聘制,在销售队伍上实行市场化、民营化,在分配上实行佣金制和佣金薪金复合制;在名牌产品增值税适当返还、对重点产品和项目实行封闭贷款、机电产品出口退税、出口补贴及出口贷款贴息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3.抓好扭亏增盈。继续实行扭亏增盈责任制,确保全市国有大中型企业亏损额比去年下降20%,要对全市国有大中型企业按照扭亏目标进行排队甄别,逐户研究,确定具体目标和工作时限,进行分类指导和监督。
  4.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契机,实现管理创新。要通过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管理,为国有企业实现扭亏增盈目标奠定基础。市属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覆盖面要达到60%;全市国有大中型企业降低成本总额要达到10亿元以上;国有大中型企业全年降低成本平均要达到5.0%以上;国有大中型企业百元产值“两费”(即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要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实施管理创新,开展“远学邯钢、近学东药、行业学自身典型活动”,推行三资企业管理机制,加快内部经营机制转换。
  5.强化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带好职工队伍。通过建立监督和考评机制、经营者的选聘机制和奖惩机制,增强企业经营者对企业的关切度,维护经营者遵纪廉洁、开拓实干的形象。做好对企业职工稳定生活、稳定思想的工作,确保他们分流无忧,留厂安心。
  (二)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
  在我市土地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必须坚持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坚持稳定粮食,适度调整种植业;培育名牌,开拓市场;强化基础,全面推进的方针,并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适度调整,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高效益种植结构。根据农产品总量矛盾缓和,结构性矛盾突出的情况,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在稳定总产的基础上,科学调整和优化种植业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适当调减水稻作物面积,扩大冬小麦种植。
  2.培育名牌,提高“菜篮子”工程质量和水平。加强品牌意识,突出规模效益,发展精、细、鲜、特品种。加快沈光1万吨肉类食品生产线扩建、沈阳奶业集团7.5万吨乳品基地建设、沈阳张士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等项目的改造和建设。
  3.城乡联动,推进“一带四区”建设向纵深发展。发挥“一带四区”对全市的示范作用和牵动效应,进一步向四县(市)辐射。
  4.高标准、高起点,全面启动“328”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工程。进行柳绕、秀水河、东部山区等三大农业开发区的综合治理,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合理开发利用辽河滩地,加强对卧龙湖地区开发;在8条主要公路沿线大力发展设施农业。
  5.抓好龙头,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以张士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沈阳奶业集团、隆迪、旺旺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为龙头,加快培育市场容量大、具有沈阳特色的农业产业化支柱产业。
  6.突出重点,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搞好辽河、浑河等主要过境河流的险工险段治理,并兼顾蒲河等河流的整治,积极申请石佛寺水库等大项目的开工建设。
  7.抓好试点,加快小城镇建设与经济发展。要把发展小城镇作为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充分利用户籍改革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时机,加强10个省级试点镇和18个市级试点镇的建设。重点搞好交通、供电、供水、通讯、市政等基础设施和市场建设,鼓励和引导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
  (三)为促进产业升级。
  我市工业发展的取向,主要是针对结构上、体制上、机制上等深层次的矛盾,大刀阔斧而积极有序地进行战略性调整。利用装备工业基础,发挥存量优势,实现结构调整战略转换和升级,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果断地甩掉一批无市场、无前途的行业和企业,集中力量,着手发展一批与大都市相适应的现代新型加工制造工业,逐步重塑沈阳工业发展体系和格局,再造沈阳工业的新形象。
  1.强化支柱产业,培育支柱后备力量。汽车工业重点加快海狮客车、农用汽车、三菱发动机、金通越野车和沈飞大客车等产品的发展和项目的实施进度。电子信息产业尽快实现规模扩张,加快主导产品升级换代,力争保持35%以上的发展速度。环保产业主要加快组织城市污水处理成套设备产业化和污水处理新工艺示范工程的实施及垃圾处理设备的成套制造和新工艺技术的开发应用,力争实现产值20亿元以上。机械装备工业继续巩固已有优势,抓好先进技术的引进,提高设计制造及自主开发能力。医药化工工业要力争上新形象、新水平。
  2.优化大企业集团。推进资产优化重组,集中力量,择优扶强。坚持优胜劣汰原则,打破“终身制”;对18个企业集团中不能发挥支撑和骨干作用,难以成为纳税大户的个别企业,不再列为重点扶持对象。
  3.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及民营企业的发展。规范产权出售,继续采取股份合作制、合资嫁接、分立重组等多种改革形式,完善发展中小企业的政策措施。积极支持市场前景好、牵动作用强的乡镇工业项目建设。发展民营经济,鼓励民营企业采取参股、兼并收购、托管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的改组改制。
  4.促进开发区的跳跃发展。主要引导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发挥其扩大开放、招商引资、梯次扩展功能,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引导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功能,加快基础设施和一批重点科技工程项目建设,促进其结构的优化。铁西工业区要调整布局结构,改变二产过重、传统成份过重的格局。
  (四)强化中心市场建设,推动第三产业加快发展。
  为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必须以建设多功能中心城市为目标,继续稳定发展传统第三产业,加强中心市场建设。加速发展旅游、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社区服务等新兴第三产业,正确引导和启动消费,完善三产统计体系和考核体系,推动第三产业改善构成,使三产业的发展有更坚实的基础,并为今后发展不断拓宽空间。
  1.加速发展新兴第三产业。进一步增加旅游线路和旅游内容,组建跨地区、跨部门的旅游集团,加强与周边城市联手进行旅游资源开发、线路包装和市场促销。激活房地产市场,加速住宅的流转。采取降低房产交易中的税、费,简化购房手续等办法,拓展住房信贷业务,扩大旧房交易,刺激居民不同层次的购房需求。完善公有住宅使用权的有偿转让政策。规范、发展和完善住宅物业管理。推进信息港建设,抓好信息资源应用系统的开发和建设,带动和促进系统集成、软件开发、信息服务等行业的发展。推进社区服务业发展,拓展现有服务业的种类。
  2.调整商业结构,加强对传统商业的改造。适当发展、合理分布超市连锁、专卖店、仓储商场、物资配送等新型商业。大力发展专业化和特色经营,把太原街、中街改造和建设成为适应多种消费需求的集娱乐、餐饮、购物、休闲、服务于一体的中心商业区。要通过制定和实施《沈阳市商品中心市场建设规划纲要》,加强中心市场建设,形成适应沈阳成为商贸中心城市需要的市场体系。争取张士农副产品批发、东北化工等10大市场尽快建成并投入运营。计划新建电脑市场、汽车贸易城、建材中心批发市场等大市场,力争尽快进入实施阶段。搞好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大型现代化的商贸集团的建设。加快商业城、中兴集团向综合商社发展的步伐。
  3.大力开拓农村市场。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改善农村供销社的组织形式,转变其经营方式和经营机制。完善农村乡镇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民加快普及家用电器、通讯工具等创造条件。
  4.要正确引导居民消费,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结构和分配方式,提高城乡居民购买力。完善消费政策,扩大住房、汽车等高价值商品消费。积极稳妥地发展信用消费,鼓励银行贷款业务从生产领域扩展到消费领域。整顿价格秩序,规范价格行为。
  (五)加大重大项目和城市建设力度,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为增强发展后劲,必须把握住时机,面向21世纪,集中力量抓好一批重大项目。一手抓项目的储备,特别是几十亿元级和百亿元级项目的构思,一手抓上新项目、好项目、大项目,造就沈阳未来发展的新增长点。
  1.抓好一批在建项目。主要抓好沈阳航天三菱发动机有限公司合资生产4G6系列发动机、沈阳机床股份有限公司利用世行贷款工业改造、沈阳米其林轮胎有限公司二期工程、沈阳东芝电梯有限公司直升梯和扶梯生产线改造基建项目。
  2.启动一批新建项目。启动金通多功能越野车、东北输变电集团公司提高500千伏变压器产品质量、沈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万吨糊树脂技术改造等新建项目。
  3.推出一批招商项目。筛选出的汽车、环保设备、精细化工等20个总投资150亿元的大项目下达给各项目单位,并通过招商实施。
  城市建设,要围绕拓展城市功能,着力抓好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完成7条道路和7座大型互通式立交桥及公铁立交桥建设;加快污水无害化处理建设;完成老虎冲填埋处理场及中转站的建设计划,建设垃圾焚烧处理厂,开工建设石佛寺二期水源工程;积极开展中心城市群状、环状客运系统和地铁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加快以城网和农网为重点的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抓紧沈阳热电厂三期工程、商贸金融开发区热电工程等热电项目的建设和金山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供热机组、浑南热电厂等热电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
  (六)坚持外向牵动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年内计划引资10亿美元和创汇7.35亿美元,任务十分艰巨。为此,要继续坚持“一开四促”方针,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对外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
  在利用外资方面,要突出两个重点,即突出重点国家和地区,巩固传统的招商市场,全力推进我市招商引资向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转移;突出重点产业和领域,加大科技招商力度,把外资的主投向吸引到我市的基础设施建设、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支柱产业、传统产业改造、农业、旧城区改造、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以及国家逐步放宽限制,扩大试点范围的服务贸易领域上来。同时,要在投资环境优化,实施“捆绑工程”,普及现代电子商务手段对外招商,探索运用外商投资特许权项目和项目融资等国际通行融资方式扩大引资渠道;积极推进服务贸易领域的合资或对外开放等方面实现突破性进展。
  在外贸进出口方面,要调整出口战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保持外贸出口稳定增长。既要注意创汇,更要注意效益的增加。坚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加速形成出口市场多元化格局,巩固亚洲传统市场,重点开拓欧美市场,开发独联体、南非、中东、南美市场。加快外贸企业转变经营机制的步伐。加快外贸集团组建。探索国有外贸企业走民营化和与内贸联合的道路。进一步放开外贸进出口经营权,扩大进出口自营权与自动登记范围。进一步完善鼓励外贸出口的政策,建立重点创汇企业跟踪联络制度。
  (七)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进程。
  要以建设科技强市为目标,加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科技含量,并在科技攻关、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创新和科技利用外资等方面争取较大突破,优化国民经济的素质。
  1.继续抓好科技攻关工作。重点抓好东药提高发酵收率及发酵菌种选育等10个重大技术攻关项目。
  2.强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大力支持汽车自动导向系统等一批产业化前期关键技术、成套设备的研制开发,做好产业化前期培育工作。择优支持数字化医疗设备、康柏电脑和光电脑项重点产品及一批骨干企业集团,抓好城市污水处理成套设备、连续卷式发泡镍、重组人红细胞等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牵动力强、产业规模大的高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
  3.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加强科技市场建设,深化科技与经济对接。加强工程研究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和中试基地建设,促进一批科技成果实现工程化。
  4.实施技术创新工程,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传统产业的高起点改造。抓好1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和技术进步试点示范企业。
  5.扩大科技对外开放,拓宽国际合作渠道。抓好30项科技重点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
  (八)千方百计增加财政收入,努力改善我市金融运行状况。
  财政金融状况关系到经济秩序的稳定,是保证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为此,要努力扩大财政的收入规模,调整收入结构,加强预算约束;加强和改善金融管理,拓宽企业筹资渠道。
  在确保财政收入增加的过程中,应注意几点:一是努力提高市本级财政收入占全市财政收入的比重。二是完善各项清理欠税措施,严格执行加收滞纳金制度;完善个人所得税征管办法,引入新闻舆论监督,创造一个依法纳税的良好环境。三是合理规范市与区、县(市)两级财政分配行为,加大区、县(市)财政收入的考核力度。四是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不断提高预算外资金在市综合财力中的可支配份额。五是加强预算支出管理,严格控制财政支出。
  金融工作一是要进一步落实支持搞活国有经济措施,继续扩大银企签约范围;进一步总结和完善封闭贷款办法。二是要改善金融服务,积极发展消费信贷。三是要加强金融管理,整顿金融秩序,制止逃废债行为。四是加快金融业的对外开放。五是积极探索拓展直接融资渠道的途径。六是加快我市地方金融机构的改革,使其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九)加快社会事业四大领域产业化,做好社会保障工作。
  主要目标是面向社会需求,深化体制改革,优化资源结构,推动产业化进程,培育社会发展领域的增长点,实现各项社会事业的全面繁荣。
  1.推动教育事业产业化。要把教育事业发展成为能适应现代教育需要,并能够实现自我完善和良性循环的基础产业。注意根据社会需求,搞好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依托社区建设,构筑学前教育市场;增加普通高中招生规模,积极探索普通高中后的职业教育途径;非义务教育要放开限制,实行产业化经营;地方高等教育要面向市场,扩大办学规模,同时还要大力发展校园产业,集中力量建成若干个重点产、学、研工程和知识密集型企业;发展成人教育,构筑终身教育市场。
  2.推动卫生事业产业化。优先发展和保证公共卫生服务和预防保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产权制度改革,培育和建立市场体系,实现区域卫生资源结构调整和优化配置。重点扶持高新医疗技术发展和重点学科建设,面向未来新的卫生需求,着重开发一批市场潜力大、科技含量高、效益显著,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九大重点卫生产业项目,逐步形成竞争有序、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质量优良、重点突出的卫生事业产业化发展新格局。
  3.加快大文化事业产业化步伐。推动文化单位企业化、文化组织专业化、文化经营集约化、文化市场最大化。组建以沈阳日报社为核心的报业集团,并成立图书发行集团。
  4.加快体育产业发展步伐。调整体育事业结构、规模、方向和布局,完善体育经济政策,引导和规范体育事业的发展。
  稳定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前提,为此要千方百计地努力做好社会保障工作,缓解社会热点问题。强力推进鼓励下岗职工再就业的有关政策,层层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把安置就业人数落到实处。加大社会保障工作力度,使社会保障覆盖面较上年有所扩大;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收缴率较上年有所提高。继续搞好“温暖工程”,进一步完善社会救济制度,认真解决城乡贫困人口的生活、生产、就业、抚养子女、医疗、教育等问题,继续改善城乡居民生活。
  (十)加强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为保证我市的长远发展,造福子孙后代,要加强环境建设,发展环保产业,严格控制污染。通过各方面的工作,使沈阳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一是加大环境建设力度,合理规划布局。为居民提供一个有利工作、方便生活、清洁、优美、安静的良好城市环境。建立和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增加社会透明度。二是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发展环保产业,提高资源利用和防治污染的能力。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配套修建和完善城市的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三是强化环境保护工作。加强大气环境综合整治。推动开发、使用清洁能源的工作,抓好社会影响面大的重点污染源企业的搬迁改造。全市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提高到60%,重点企业工业废水处理达标率提高到48%。市区空气中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控制在80微克/立方米。四是积极开展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加强再生资源管理。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189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