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河南省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3-04-04 生效日期: 2003-04-04
发布部门: 河南省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豫政[2003]6号
 各省辖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河南省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省十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安排好2003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
  200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安排实施好今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迈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步伐,意义重大。各市、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力扩大内需、调整结构、深化改革、加快开放、优化环境,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繁荣农村经济,切实做好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和各项社会事业,努力完成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任务。
  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具体计划,由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另行下达。
                                                                                                                                 河南省人民政府
                                                                                                                                 二○○三年四月四日
  河南省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2年,全省上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实施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全面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国民经济实现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和增长质量,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初步测算,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163.15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4.5%、11.5%和10%。限额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11.1%,比上年提高9个百分点;利润总额182.06亿元,增长28.6%,创历史最高水平;亏损企业亏损额下降36.2%。财政总收入507.7亿元,增长16%,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96.6亿元,增长22.4%。金融机构年未贷款余额增长13.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4.2%,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5.1%。全年又有80万农村人口实现脱贫。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经济竞争力稳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大宗农产品的转化加工能力有了新的提高,粮食总产量达到4209.98万吨,油料产量达到420.68万吨。优质专用小麦和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取得新进展。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步伐加快,实施了一批工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增强了支柱产业的竞争力,初步形成了小麦深加工、畜产品深加工和铝工业三大产业链,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11.7%。旅游。非义务教育、房地产业快速发展,新型商贸流通方式更加活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6%。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势头较好。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镇化率达到25.8%,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成绩。截止去年底,在建国债基础设施项目绝大多数建成投产。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26.45亿元,增长12.2%。新增高速公路155公里,发电装机50万千瓦,原煤开采能力122万吨,粮食仓容近14亿公斤,日供水能力40万吨、日处理污水能力50万吨,公检法司设施面积20.1万平方米。利用外资和外贸出口势头良好,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实际利用客商直接投资4.52亿美元,增长25.9%;出口总额达到21.19亿美元,增长23.5%。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发展环境继续改善。农村税费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初见成效,进一步放开一批商品和服务价格,规范了政府定价行为。打假打诈和专项整治工作深入开展,市场经济秩序继续好转。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科技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镇登记失业率2.9%,“两个确保”得到较好落实,城市“低保”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科技成果转化取得新进展。重组成立了河南科技大学等8所高等院校,普通高校实际招生16.6万人,增长18.5%。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得到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03‰。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事业蓬勃发展。
  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结构性等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农民增收仍面临许多困难,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较大,社会投资增长缓慢,部分县乡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这些问题都需要在安排和实施今年计划时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二、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200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安排实施好今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力扩大内需、调整结构、深化改革、加快开放、优化环境,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左右,新增城镇就业岗位80万个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4.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2%左右,利用客商直接投资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同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实现利润、新产品产值等主要质量和效益指标努力达到更高水平。
  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加强国债项目和重大项目建设,保持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强化已建成国债项目管理,确保发挥效益。继续实行行政领导责任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落实配套资金,确保在建国债项目按计划、高质量建成投产。按照国家新增国债资金的重点投向,在县乡公路、农村卫生、中小学危房改造、服务业基础设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重大装备制造本地化、高技术产业化和公检法司建设等领域,努力争取多开工新的项目。
  建设一批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支撑作用的基础设施项目。配合国家搞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抓紧我省受水项目配套工程的前期工作。加快施工进度,确保驻马店至信阳、郑州至少林寺187公里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加强组织协调,加快新乡至郑州、许昌至南阳、鹤壁至濮阳等12条845公里高速公路续建项目建设。落实建设条件,开工焦作至温县、济源至焦作、王楼(省界)至兰考、兰考至许昌、漯河至平顶山、平顶山至大安、安阳至林州等7条高速公路,新开工里程492公里。做好濮阳至开封、信阳至南阳等高速公路的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国债县乡公路3000公里。配合国家建成宁西铁路(河南段)和新乡至月山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搞好郑州至徐州铁路电气化工程。改造漯阜、汤台铁路,开工建设登封铁路二期工程。加快沁北电厂、永城电厂和南阳回龙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开工建设登封电厂、鹤壁电厂二期工程和宝泉抽水蓄能电站;做好三门峡电厂、首阳山电厂、鸭河口电厂、姚孟电厂、禹州电厂、沁北电厂、华豫电厂的扩建和新乡电厂改造试点工程的前期工作,成熟一个开工一个。完成农网改造二期工程,全面启动县城电网改造。积极推进国有重点煤矿沉陷区治理,加快焦煤集团后备资源勘探开发,争取开工建设平煤集团首山一矿、郑煤集团白坪矿,基本建成梁北煤矿。配合国家建成西气东输主管道,建成豫南、豫北支线,加快实施用气工程,做好燃气调峰电厂的前期工作。建设部分中心城市取水设施和缺水县(市)供水工程,抓好中心城市、26个城镇化重点县(市、区)及其他县级市的污水、垃圾处理工程建设。
  (二)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继续推进优质专用小麦和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着力改进优质专用小麦品种质量,推进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加快建设新乡优质专用小麦基地和一批20万亩以上强筋小麦生产基地,搞好单收、单储,促进产销衔接。进一步扩大优质专用小麦精深加工规模,提高综合效益。实施黄河滩区和豫东地区奶牛养殖“一带一片”工程,建设一批肉牛、肉羊、肉鸡、生猪、水禽生产基地和出口加工基地,扩大肉制品和名牌奶制品加工龙头企业生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积极应用生物、信息等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农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建设一批绿色高效产业化基地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在郑州、许昌、商丘等地逐步形成现代农业产业带。抓好退耕还林和荒山荒地造林,确保完成380万亩任务。继续建设城市生态防护林。围绕实施林纸一体化项目,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
  积极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扶持农民合作运销组织和农产品经营企业,支持其建设农产品储运、保鲜、分选、包装等设施,提高农产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开展农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加快农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检测检验体系和市场信息网络建设。
  加快建设盘石头水库和新三义寨南线引黄工程,抓好白沙、白龟山、昭平台等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和一批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建设,搞好洪汝河、小洪河等重点河道治理。建设一批旱作农业项目。开工建设西霞院水利枢纽工程,做好燕山水库、河口村水库的前期工作。积极推进黄河滩区综合开发和安全建设。扶持农村道路、农村能源、农产品流通和农村教育、农村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新建一批人畜饮水工程,解决80万常年缺水人口的吃水困难。抓好扶贫开发,合理安排以工代赈和其他扶贫资金,实现65万贫困人口脱贫,做好山区5000特贫人口的易地搬迁。
  (三)推动工业结构调整,努力提高工业经济竞争力。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有重点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工业化进程。
  发挥比较优势,拉长产品链条,发展壮大支柱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支持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促进食品工业形成品牌和规模优势,加快莲花集团200万吨小麦加工转化、天冠集团30万吨燃料乙醇及双汇集团肉类加工产业化工程建设。进一步扩大现有氧化铝企业生产能力,抓住电力体制改革的机遇,推进铝电联营,发展铝的精深加工,提高铝工业竞争力。继续抓好开封炭素、安钢120吨转炉等项目建设。积极发展天然气化工、石油化工和煤化工,做好义马煤气利用和完善项目的前期工作。提升输变电设备、大型成套装备、工程和农业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的制造水平,做大做强机械装备工业。引导草浆造纸企业建设150吨碱回收工程,开工建设濮阳、焦作、新乡林纸一体化项目,加快信阳林纸一体化项目的前期工作。以发展服装面料、装饰面料为重点,加快骨干纺织企业改造和产品升级。抓好年产10万箱以下小烟厂关停和年产10万箱以上卷烟企业的战略重组,提高名牌卷烟产品的生产和竞争能力。
  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加快发展电子基础件和元器件、电子信息材料、信息安全产品、IT产业专用电池和大型应用软件等产品,努力形成信息制造业竞争优势。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引导企业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积极推行系统集成、在线检测、物料配送、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实施电子政务工程,进一步发展电子商务。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公共信息网络平台和用户接入网工程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在生物技术、新材料、现代中药等领域扶持一批产业化项目。
  加强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进洛阳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把发展区域经济、特色经济和城镇化结合起来,抓好上街、长垣、漯河、濮阳、鹤壁等特色工业园区的试点,发挥集聚效应。引导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机制创新。支持驻豫军工企业改革发展。依法关闭破坏资源、严重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四)培育和扩大消费需求,积极发展服务业。继续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的收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确保农民负担不反弹。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8亿元对粮农进行补贴,使农民真正得到实惠。进一步清理对农民进城务工的歧视性政策和不合理收费,增加农民劳务收入。尽快在全省范围内实现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同价,减轻农民电费负担。按照国家要求和部署,增加对“两个确保”、城市“低保”和再就业的投入,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并相应增加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离退休金。
  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扩大消费、增加就业的着力点。继续把“三点一线”景区建设作为重点,提高设施水平,增强服务功能。全面推进南太行、伏牛山旅游区连线连片开发,建成洛阳至栾川旅游快速通道。普遍推行购房入户政策,大力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满足低收入阶层住房需求。发展住房二级市场,扩大住房、汽车等消费信贷,鼓励发展租赁消费等消费形式。大力发展非义务教育,扩大助学贷款,促进教育消费。结合郑州现代化商贸城和洛阳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连锁经营龙头企业。积极推动政府管理和社会服务的社区化,发展各种便民服务,在郑州、洛阳、新乡等市进行社区服务业发展试点。运用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社区服务业基础设施和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建设。
  (五)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就业问题。鼓励发展就业容量大的个体私营经济、中小企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开发物业管理、养老托幼、家政服务、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社区就业岗位。引导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主辅分离和辅业转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继续开展再就业援助,城市公益、公用工程建设和管理用工优先安排特殊就业困难群体。鼓励和支持下岗人员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全面清理对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认真落实税费减免等扶持再就业的政策。增加对劳动力市场建设的投入,加快建设市、区、街道三级再就业服务网络。加强就业和再就业培训,提高劳动者技能。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认真落实“两个确保”,规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合理确定“低保”标准和“低保”对象的补助水平,切实做到应保尽保。搞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险并轨。进一步抓好城镇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的扩面征缴。妥善解决城镇困难群众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六)加快推进城镇化,积极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推动大型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小城镇协调发展。按照把郑州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加快郑东新区开发,搞好现有城区改造,建设一批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和生态工程。着力推进中原城市群和其他省辖市发展,培育支柱产业,突出城市特色,提高城市品位,实现功能互补。进一步加大对26个重点县(市、区)和117个重点镇的扶持力度。大力加强县(市)、镇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完善城镇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培植优势产业,增强产业支撑,提高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把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结合起来,抓好城市新区、特色工业园区、城镇化综合示范园区建设,稳步扩大城市规模。继续加快户籍管理及配套制度改革,引导和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选择部分城镇化重点县市,进行农村土地流转、社会保障、劳动用工制度改革试点,切实解决进城农民的后顾之忧。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市场化步伐,采取多种方式盘活城市资产,通过市场运作,筹集建设资金。
  (七)大力实施东引西进,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继续优化投资环境,增强政策的透明度,简化审批手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为外商投资提供优质服务。积极运用项目融资、经营权转让、企业购并等形式,吸引外商投资我省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争取在电力、高速公路、城建和重点工业结构调整项目上取得积极成效。积极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选择一批优势企业,公开对外商特别是跨国公司转让股权。加强服务业引资工作,力争在旅游、商贸、物流等方面有新的突破。探索社会事业领域利用外资的途径,努力形成利用外资新的增长点。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优秀人才和管理经验。改进招商方式,加强已签约项目的跟踪服务。做好高等教育、医疗卫生、海河流域水污染治理、黄河流域综合治理、生态林业、西气东输等领域利用国外贷款工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积极“走出去”,拓宽新的市场空间。
  千方百计扩大出口。加快郑州出口加工区建设,促进加工贸易发展。利用好郑州铁路东站和新郑国际机场一类口岸,积极推行“一次报关报检”的通关模式,提高通关效率。调整出口结构,扩大机电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用足用好“绿箱”、“黄箱”政策,增强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采取必要措施,继续扩大食用小麦出口。鼓励优势企业采用贴牌生产、战略协作、原产地认证等方式,进入跨国采购和国际连锁经营体系。
  大力推进东引西进。巩固和扩大与沿海地区的合作关系,积极开辟新的合作领域,吸引东部地区的产业、资金、技术、人才向我省转移。加快与东部中介机构的合作,促进与国际国内资本市场的对接。把“走出去”和东引西进结合起来,支持我省企业到东部沿海地区设立研发中心,鼓励与东部企业通过形式多样的合作走出国门。鼓励优势企业参与西部大开发,到西部投资办厂,兼并重组,开拓产品市场。积极组织劳务输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流动。
  (八)做好财政金融工作,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培植税源,加强征管,促进财政收入与国民经济同步增长。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大对农业、科技、教育、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严禁开工建设脱离实际的各种“形象工程”、“政绩工程”,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支持金融机构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同时,加大贷款投放力度。搞好对金融机构的项目推介,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重点项目建设,支持企业生产经营和区域经济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增加支农信贷。继续吸引省外金融机构在我省组建法人机构或设立分支机构。
  (九)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认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巩固“普九”成果。加大力度支持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改善教学条件。积极发展高中教育,抓好一批优质高中建设,扩大高中招生规模。加强高校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建设,稳步扩大高校招生规模,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调整高校招生结构,提高本科以上招生比例。加快建设高校扩容工程,确保建成郑州大学新区二期和河南大学新区一期工程。深化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积极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成人教育,大力发展民办教育。
  进一步推进文化、卫生、体育、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社会事业发展。开工新建省艺术中心,继续支持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建设,繁荣文化公益事业。加强社会科学研究。保护民族文化遗产。支持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发展。加快产业化步伐,推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演艺演播、艺术培训、音像制品等行业的资源重组和整合,培育形成若干文化产业集团。支持贫困县医院、县级卫生防疫站、妇幼保健院和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建成省中医学院一附院病房楼,开工建设省人民医院门诊楼。规划建设一批社区公共体育设施,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提高人民健康素质。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继续加强水环境及重点污染源监测能力建设,大力发展环保产业。配合国家搞好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加强对土壤、水体、大气的评价工作。全面推动工业企业实行清洁生产,进一步控制、治理工业污染和城市生活污染。搞好重点河道、河段的水污染防治,确保生产、生活用水安全。按照国家统一安排,在省辖市扩大车用乙醇汽油试点,减少大气污染。加强国土资源综合整治,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继续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确保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深化改革,优化环境,为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有条件的地方可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进行土地流转制度改革,逐步发展规模经营。继续推进农村税费改革,搞好配套改革。深化粮棉流通体制改革。继续与销区建立长期稳定的粮食购销协作关系,开展放开粮食购销价格的试点工作,探索对粮农进行直接补贴的办法。推进棉花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使棉花企业成为独立参与市场竞争的经济实体。
  深化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加快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继续深化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通过资产重组和战略协作,加快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造就一支企业家队伍。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稳步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认真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尽快出台政府投资管理法规,将政府投资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优化政府投资资源配置,形成合力,提高政府对公益性设施和基础设施的投资能力。建立政府投资退出机制,提高政府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融资工作,制订切实可行的融资方案,启动社会投资,扩大股票、债券、信托融资,积极引进国内外战略投资者,支持我省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发展创业投资和为民间投资服务的担保组织,建立投融资社会化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消除阻碍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的各种障碍,切实落实各项鼓励措施,使个体私营经济与其他经济成分在结构调整资金使用、政策环境和政府服务等方面一视同仁。打破部门和行业垄断,鼓励民间资本以独资、合作、参股、特许经营等形式,进入经营性基础设施和公益性事业领域。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采取措施,支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搞好价格改革和收费调整。继续整顿、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全面推行涉农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医疗服务价格和收费公示制度。推进电价、水价、药品、粮食价格改革。全面开征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费,推进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产业化。改进政府价格决策方式,完善政府价格决策听证、重要商品与服务成本监审等制度。继续抓好价格专项检查。
  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坚持依法行政,深入开展各项专项整治,坚决制止对农民和企业乱摊派、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等破坏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抓好食品安全卫生检查,实施食品放心工程。加强重大项目稽察,查处重点建设领域违法违规行为,保证资金安全,提高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建立企业、中介机构和个人信用档案,实施企业信用公示制。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防止重大、特大事故发生。

 

附件:河南省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综合指标
  附件:
河南省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综合指标
  指标名称 计算单位 2001年实际(绝对值)(增长%) 2002年实际(绝对值)(增长%) 2003年计划(绝对值)(增长%)
  一、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5640.11 9.1 6163.15 9.5 6760 9
  其中:第一产业 亿元 1234.34 5.5 1282 4.5 1335 3.5
  第二产业 亿元 2659.04 9.9 2953.33 11.5 3260 10
  工业 亿元 2279.89 9.6 2533 11.7 2840 11
  第三产业 亿元 1746.73 10.4 1927.82 10 2165 11
  二、财政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亿元 267.8 8.6 296.6 22.4 312 9
  三、物价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100.7 0.7 100.1 0.1 101 1左右
  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1627.99 10.3 1826.45 12.2 2063 13
  其中:集体、个体投资 亿元 630 5.5 679.78 7.9 745 9.5
  其中: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投资 亿元 997.99 13.8 1146.67 14.9 1318 15
  其中:基本建设投资 亿元 653.27 9.8 725.02 11 808 11.5
  技术改造投资 亿元 198.53 21.5 233.79 17.8 280 20
  房地产开发投资 亿元 102.84 32.1 138.36 34.5 173 25
  五、商业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1979.8 10.8 2189.79 10.6 2408 10
  六、对外贸易
  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27.93 22.8 32.04 14.7 35.7 11.4
  其中:出口总额 亿美元 17.15 14.9 21.19 23.5 23.7 12
  进口总额 亿美元 10.77 37.8 10.85 0.7 12 10
  七、实际利用外资
  外商和港澳台商直接投资 万美元 35861 无 45200 25.9 51980 15
  八、教育
  研究生招生 人 2114 42.4 2707 28.1 3700 36.7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 人 140130 19.8 166000 18.5 180000 8.4
  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招生 人 99806 0.1 125311 25.6 130000 3.7
  九、人民生活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5267.42 8.8 6245.4 14.2 6745 8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元 2097.86 4.9 2215.74 5.1 2327 5
  脱贫人口 万人 79 无 80 无 65 无
  十、人口与就业
  人口年末达到数 万人 9555 无 9613 无 9680 无
  人口自然增长率 % 6.9 无 6.03 无 7 无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 % 62.5 无 100 无 100 无
  城镇新增就业岗位 万个 46 无 50 8.7 80 60
  城镇登记失业率 % 2.8 无 2.9 无 4.5 无
  十一、社会保障
  镇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万人 669.7 无 757.8 13.2 772 1.9
  城镇职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障人数 万人 456 无 537.27 17.8 537 持平
  城镇职工参加失业保险人数 万人 671 无 670.6 无 680 1.4
  十二、农业主要产品
  产量和播种面积
  1.产量
  粮食 万吨 4119.88 0.4 4209.98 2.2 3750 -11
  棉花 万吨 82.77 17.6 76.49 -7.6 70 -8.5
  油料 万吨 362.49 -7.7 420.68 16 390 -7.3
  烟叶 万吨 32 15.9 27 -15.6 18 -33.3
  肉类总产量 万吨 540.65 4.6 570.01 5.4 580 1.8
  水产品 万吨 31.46 -2.2 36.22 15.1 38 5.9
  2.面积
  棉花 万亩 1287 10.1 1189.57 -7.6 1100 -7.5
  烟叶 万亩 261 4.6 226.57 -13.2 150 -33.8
  十三、工业主要产品产量
  原煤 万吨 8448 11.5 9921 17.4 9800 无
  原油 万吨 566.57 0.3 568.06 0.3 580 2.1
  发电量 亿千瓦时 791.05 13.8 909.68 14.4 1023 12.4
  食盐 万吨 45.92 -5.6 45.6 -0.7 44.55 -2.3
  卷烟 万箱 291.56 0.9 282 -3.3 292 3.5
  十四、运输邮电
  全社会货物周转量 亿吨公里 1573.28 6.6 1711.15 8.8 1814 6
  全社会旅客周转量 亿人公里 779.93 5.3 835.99 7.2 878 5
  邮电业务总量 亿元 174.02 -6.9 228.69 31.4 274 20
  注:1.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02年实际、2003年计划按所得税制改革调整后计算;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02年实际按可比价格计算。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350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