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记住我
加入收藏
全国站 [进入分站]
发布免费法律咨询
网站首页 法律咨询 找律师 律师在线 律师热线 法治资讯 法律法规 资料库 法律文书
   您的位置首页 >> 法规库 >> 法规正文

南京市政府批转市建委关于《2005年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任务组织实施方案》的通知

状态:有效 发布日期:2005-01-24 生效日期: 2005-01-24
发布部门: 江苏省南京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宁政发[2005]18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市政府同意市建委拟定的关于《2005年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任务组织实施方案》,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五年一月二十四日
2005年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任务组织实施方案
(南京市建设委员会2005年1月)
2005年是完成“迎接十运会,建设新南京”各项目标任务的收效之年,是承上启下、完成“十五”计划、提前做好“十一五”规划工作的准备之年。为提高组织实施的超前性和科学性,加速推进并保证按期完成2005年各项目标任务,依据市委常委会和市长办公会研究通过的《2005年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任务计划》,编制如下组织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2005年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落实“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城乡统筹”、“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和管理理念,以实现“富民强市”、“两个率先”、“最佳人居环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为着力点,紧紧围绕十运会各项建设管理任务,突出重点、控制节点、落实责任,更加注重河西新城区和小城镇建设、注重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注重环境建设、注重社会公益性项目建设、注重彰显历史文化名城内涵和特色、注重与人民群众生活条件改善密切相关的项目建设、注重城市建设管理工作,实现“设施优良完善、交通畅通有序、环境优美怡人、文化特色显现、管理服务一流、市容市貌整洁”的目标,迎接十运会顺利召开。

  二、基本原则
  2005年南京市城市建设将遵循“承接统筹、突出重点、整合提升、综合运作”的原则:
  承接统筹是指保持城市建设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做好2004年项目与2005年项目的有机衔接,做到科学规划与本地实际相结合,统筹协调好城市建设与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与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与城乡区域协调的关系,合理利用城市各类资源,科学安排各项建设,促进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突出重点是指进一步梳理建设项目,集中力量建设河西新城区、重大基础设施和环境项目,进一步加快与人民群众生活条件改善密切相关的项目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础,同时带动一批城市建设项目的稳步推进。
  整合提升是指巩固已有建设成果,综合安排城市建设和管理时序,坚持老城改造与新区建设并举,在高水平规划建设新区的同时,全面整合老城文化资源,以新的城市形象迎接十运会召开。
  综合运作是指抓住城市提升的最大机遇,发挥最大潜能,科学选择安排城市建设项目,为提升城市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加强项目策划,创新投融资举措,拓展社会投融资领域,吸引更多民资外资,加强市、区联动,提高运作水平。

  三、主要任务
  继续加大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重点突出十六项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的建设,每项投资均超过20亿元,总投资在800亿元以上,平均每年的建设量达200亿元左右。
  (1)长江三桥,总投资概算30亿元,2005年投资10亿元,7月份实现全桥合拢,力争10月初完成桥面铺装;
  (2)长江四桥,投资预计50亿元,2005年投资1亿元,完成各项前期工作,2008年基本建成;
  (3)纬七路过江隧道,总投资约30亿元左右,2005年投资1亿元,完成开工前期准备工作,2007年基本建成;
  (4)绕越高速东南环,总投资预计50亿元,2005年投资2000万元,2007年基本建成;
  (5)城市快速内环,投资30亿元(剩余投资量),2005年投资17亿元,2006年建成;
  (6)地铁一号线,2005年投资10.5亿元,全面完成地铁一号线一期(含西延线)工程并投入运营;
  (7)地铁二号线,总投资预计104.6亿元,2005年开工建设,投资3.7亿元,2007年土建主体基本完成;
  (8)一城三区,总投资320亿元(每年80亿元),2005年投资70亿元左右;
  (9)秦淮河,投资概算30亿元,2005年投资4亿元,基本完成秦淮河整治一期工程;
  (10)河西滨江风光带,总投资25亿元,2005年投资21.5亿元,基本建成滨江大道、滨江公园和宝船遗址公园;
  (11)中山陵风景区,总投资30亿元,包括风景区影响景观和环境的工企单位及居民的搬迁,恢复植被,新建一批景点,2005年投资21.78亿元,2007年完成;
  (12)明城墙风光带,总投资16.6亿元,2005年投资4.1亿元,力争到年底完成现存城墙外侧90%的保护与建设任务,基本形成明城墙环城绿化带;
  (13)主城水环境综合治理“7344”工程,总投资29.7亿元,2005年投资8.3亿元,加快推进主城水环境治理;
  (14)红花一机场地区,总投资20亿元左右,2005年投资8亿元,机场异地开工建设,并完成红花一机场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
  (15)“三房”工程,总投资约70亿元,2005年投资35亿元,建设50万平方米中低价商品房;继续建设120万平方米片区经济适用房;按需求建设储备一批廉租房;完成30万平方米以上危旧房改造任务;同步加快产权调换房的建设;
  (16)十运会“10+2”体育场馆,总投资概算26亿元,2005年投资7.65亿元,全面完成南京全民健身中心、十运会马术比赛场地、钟山国际体育公园等十运会“10+2”配套场馆建设任务。
  在加快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同时,为实现设施优良完善、交通畅通有序、环境优美怡人、文化特色显现、管理服务一流、市容市貌整洁六大目标,迎接十运会的召开,城市建设主要任务为:
  1、以设施优良完善为目标,突出河西新城、比赛场馆和“一城三区”建设
  全面建成“十运会”比赛场馆及周边配套设施,并集中力量推进河西新城区“五大板块”建设,基本形成中部地区5平方公里核心区,同步加快三个新市区和小城镇建设,在为“十运会”提供优良完善的硬件设施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增强城市发展后劲。
  (1)全面建成功能完备、设施完善的奥体中心场馆以及十运会“10+2”配套场馆建设;
  (2)加快河西新城区路网建设,完成江东路出新改造,新建并完成恒山路(纬九路以南)、黄山路(纬九路以南)、龙腾路、虎跃路等全长约11公里的7条道路,基本形成中部地区由12条主干道、24条支路构成的交通网络;
  (3)加快滨江风光带建设,完成滨江大道(纬三路一纬七路)建设工程;完成滨江风光带C区主体工程,建成绿博园;续建中央公园,完成已竣工道路、河道沿线景观建设;
  (4)续建宋都大厦等13个项目16幢标志性建筑,十运会前,100米以下高层建筑基本完成外立面装饰,100米以上超高层建筑基本完成主体,展现现代化新区形象;
  (5)全面完成河西北部地区整合工作,完成八路(八条景观道路)、二园(宝船遗址公园、南湖公园)、一带(秦淮河风光带)建设改造任务;
  (6)加快比赛场馆周边配套路网建设,完成环陵路、百水路、麒麟路、凯旋路、李府街等一批“十运”比赛场馆周边配套道路建设,实现与主城道路网络的有序衔接;
  (7)加快仙林大学城建设,续建并完成仙林大道三期,建成仙林大道二期(玄武段)、桂山路、西山路等6条道路;开工建设江嵊路、临湖路、湖西路等7条道路;建设东湖公园、九乡河生态湿地系统和2座雨水泵站,整治16公里白象片区河道;建成中心区10万平方米商业、餐饮、娱乐等配套生活服务设施,完成中心区周边景观建设;
  (8)加快东山新市区建设,完成城北西路、文靖西路二期等13条道路,完成弘景大道、棕榈泉大道等道路绿化建设工程,完成中前十字沟、外港河综合整治二期等防洪排涝设施建设,规划建设苏庄、吉龙、滨江输变电工程;
  (9)加快江北新市区建设,建成象山路北延等8条道路,开工建设沿山大道三期、环城南路2条道路,建设12万平方米城南河南段广场,新建开发区3座泵站,改造4座泵站,规划建设规模8万吨/日珠江污水处理厂;
  (10)加快推进“三城九镇”建设,重点突出淳溪、永阳和雄洲三座新城以及禄口、横梁等一批小城镇的建设,建成道路、排水、环境、公用等一批基础设施,郊县城市化水平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57%;
  (11)进一步优化老城空间布局,启动红花一机场地区的改造,完成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并实施江北新机场的征地拆迁工作,力争开工建设。
  2、以交通畅通有序为目标,加快内外交通网络建设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两环十二射”、城市快速内环、“经六纬九”城市内外交通路网体系,并进一步加强全方位的交通服务保障,确保“十运会”期间城市交通顺畅。
  (1)继续建设长江三桥,7月份实现全桥合拢,力争10月初完成桥面铺装;同时,完成长江四桥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2)全面完成地铁一号线一期(含西延线)工程并投入运营,开工建设地铁二号线工程;
  (3)加快对外高速公路建设,续建宁淮、宁蚌、沪宁、南京至常州4条高速公路,建设宁杭高速公路二期、南京绕越公路高速东南环;
  (4)加快干线公路建设,完成G312南京段扩建工程,新建、改造江南沿江(栖霞镇至东河段)公路、江北沿江(宁六公路至宁扬交界段)公路、宁芜公路(油坊桥至铜井桥段)、S123宁高公路高淳段,建设六合西部干线等一批干线公路;
  (5)全面完成铁路南京站改造工程和火车站站前地面道路拓宽、广场高架建设、新老隧道改造、地下停车场及地面景观广场建设;
  (6)继续完善主城“经六纬九”网络和“两横两纵”井字型快速内环,完成东线九华山隧道、南线西段高架(赛虹桥立交一江东路)、西线南延一期(赛虹桥立交一纬八路)及北线西段一期(定淮门一江东北路)工程建设;完成纬九路三期(跨河西立交)、汉中门大街二期(北圩路一江东路)、宁镇路城市化改造等一批城市主干道的建设;继续加快建设纬七路过江隧道;
  (7)继续增密城市路网,优化路网结构,完成华电北路一期、察哈尔路等一批次干道、支路及街巷的拓宽改造;
  (8)继续加快道路出新改造,全面完成中央路、中山北路、中山南路、进香河路、洪武路等市内约74公里、177万平方米道路出新和一批交通节点改造任务(6条景观路、24条主次干道、30条支路街巷、10个道路交叉口、18座桥梁),迎接十运会召开;
  (9)按照“停车有位、停车有法、停车有序”的目标要求,继续加强以停车场为主的静态交通设施建设,鼓励社会投资建设公共停车设施,完成十一中、二中、月光、阳光等社会公共停车场建设。全年全社会新增机动车泊位10000个左右。
  3、以环境优美怡人为目标,加大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力度
  启动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按照三年水环境治理近期建设规划确定的“7344”工程建设计划,加快推进城市水环境治理,同步加大园林绿化、环卫设施和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营造“碧水、绿地、蓝天、洁净”的怡人环境,为“绿色十运”奠定基础。城市综合污水处理率提高到80%以上,全年新增各类绿地1000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1%,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平方米。
  (1)完成秦淮河左岸16公里和右岸(运粮河一武定门)6公里安居、防洪、景观、截污和绿化美化等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开辟新的水上游览线路;
  (2)继续实施金川河老虎山沟、南十里长沟两个支流的环境综合整治;
  (3)完成城东污水处理系统一期工程,新增10万吨/日处理能力,继续建设仙林污水处理厂,建设3万吨/日浦口高新区污水处理厂,开工建设3座市政污泥弃置场,分片改造河西北部地区污水管网,完善污水截流、收集、输送系统的建设,基本实现雨污分流、污水干管联网,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厂运行效率;
  (4)完成玄武湖引水(10万吨/日)工程,使北源引水总能力达28万吨/日;同时,实施外秦淮河长江引水冲洗工程,规划建设内秦淮河南源引水冲洗工程;
  (5)全面完成大行宫、清凉山驻马坡等老城36片绿地和绿化广场建设;
  (6)完成莫愁湖公园环境基础设施改造和玄武湖整体改造规划设计及市场化运作方案,加快聚宝山公园、八字山公园、窨字山文化公园、桥北宝塔山公园等一批公园景点建设;
  (7)综合整治幕燕风景区、珍珠泉景区、栖霞山风景区和雨花台烈士陵园景区,提升风景区环境质量;
  (8)绿化美化机场路连接线、312国道、沪宁高速公路、江北大道、205国道、绕城公路等主要入城道路及龙蟠路、太平北路、进香河路、中山南路、御道街、城西干道、和燕路、红山路、纬九路、共青团路、宁溧路、惠民大道等一批城市主要干道;
  (9)加快环卫设施建设,完成轿子山垃圾场1号库区、水阁垃圾场2号库区和天井洼垃圾场2号库区3、4单元的建设,新、改建60座公厕及15座垃圾中转站,建成城北一座日处理300吨的卫生服务站(粪便处理场);建成容量3000万立方米建筑垃圾弃置场;
  (10)加强大气污染防治,严格控制并重点治理全市二氧化硫、烟尘、尾气、各类扬尘的排放,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稳定在80%以上;加强水污染治理,城区内基本消除劣五类水体,城市集中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98%以上;加强噪声污染防治,大力整治各类区域环境噪声;加强危险废弃物管理,改造江北、汇丰和净之杰危险废弃物处理厂,确保全市危险废物集中安全处置率达90%以上。
  4、以文化特色显现为目标,展现老城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按照2002一2005年老城环境整治实施方案所确定的目标,坚持严控老城区住宅商品房建设、严控老城人口增长,提升老城文化内涵、提升老城城市品位的“两严控两提升”原则,全面整合历史文化资源,精心保护与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影响的历史文化遗迹,使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秀美的山水城林相得益彰,使富有特色的自然景观与灿烂的现代文明交相辉映,使古都南京与现代十运完美结合。
  (1)完成明城墙风光带解放门一玄武门段、月牙湖光华门一友谊村段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实施汉中门广场东扩,建成汉西门景区,力争到年底完成现存城墙外侧90%的保护与建设任务,基本形成明城墙15米内环城绿化带,50米内建筑高度控制
  带,为明城墙申遗奠定基础;
  (2)完成中山陵环境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建成邵家山和前湖等公园,改造景区东部入口,实施拆建还林及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建成内环道路,凸显钟山文化特色;
  (3)完成新街口中心区改造一期工程,全面整合核心区四个象限资源,加速推进地块改造、路网建设、环境整治、建筑亮化、房屋出新、景观绿地六大工程,基本消除核心区内待改造片区,打造国内领先水平的现代化商务商贸中心,集中展现古都南京的现代化文明;
  (4)建成宝船遗址公园、静海寺-天妃宫历史景区,继续推进江宁织造府、金陵大报恩寺塔遗址公园等历史文化景区建设,继续实施门东、门西地区改造,不断挖掘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5)加强南捕厅(甘熙故居)、朝天宫、颐和路、梅园新村等一批近现代建筑群保护,不断展示历史优秀建筑的文化魅力;
  (6)基本完成江东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的各项前期工作,实施周边地区环境综合整治,打造南京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7)协助省建成南京图书馆新馆、江苏图书城,配合省实施江苏广电城、江苏美术馆新馆、江苏剧院等文化项目建设;建成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加快城建展览馆、国际规划发展中心、金陵图书馆新馆等一批市属文化项目建设,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
  5、以管理服务一流为目标,加强城市公共保障体系建设
  以提高城市公共保障服务功能为宗旨,加快建设和完善供水、供气、公共交通、供电、邮政电信、防洪排涝等公用设施,重点强化交通管理和城市应急管理系统建设,为“十运会”提供一流的管理服务。
  (1)继续加强水、气、公交建设,续建北河口水厂30万吨/日改扩建工程,新、改建5座自来水增压站,埋设120公里自来水供水管网;新建改造60公里天然气配套管网,发展一批天然气直供用户;新购更新400辆以上公交车辆;续建中山南路、盐仓桥、杨庄等一批公交枢纽场站;
  (2)建设龙潭、江北500KV,安品街、高旺、大胜220KV,古平岗、所街等18个110KV输变电工程;结合道路建设改造,完成约20公里城区供电线缆下地改造工程;
  (3)完成无线市话、宽带、固话网扩容等一批邮政电信设施建设,完善通信网络,规划建设江苏移动通信枢纽工程;
  (4)结合民用建筑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修建35万平方米防空地下室、改造8万平方米普通地下室;续建河西中央公园人防工程,完成主体和室外工程,完成白下、秦淮等4个区级人防指挥所改造;
  (5)完成五一沟水系等8项河道整治工程;建设、改造金川门等7座城市泵站;改造唐家山沟溢流坝等3处束水桥涵;改造姜家园等10项排水管网;完成河西石家庄河等4条河道整治建设,续建螺塘、中保泵站;
  (6)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十运会”前完成全市交通秩序专项整治工作;加强公共交通管理、私家车辆管理、静态交通管理、货运车辆管理和自行车管理;编制完成“十运会”期间公交、地铁及各类交通枢纽之间的交通组织方案和交通警卫保障工作方案;建设中心城区交通信号智能控制系统、完成河西区域交通指挥中心等智能型交通控制系统建设,形成河西地区先进的交通指挥调度体系;
  (7)完善城市应急管理系统,加快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震减灾应急处置指挥中心等工程建设;建立科学、稳定、灵敏、高效的应急网络系统,完善供电、供水、公交、防洪、防震等领域的应急预案,提高城市应急救援能力和保供防变能力;
  (8)协助省实施省人民医院扩建、省中医院南扩等社会事业项目,加快实施鼓楼医院南扩等一批市属社会事业重点项目建设,为城市居民生活及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6、以市容市貌整洁为目标,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双创成果,提高城市综合执法水平,全面开展市容环境八大专项整治工程,消除城市“脏、乱、差”现象,以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迎接十运会召开。
  (1)铁路沿线和入城道路环境整治工程。完成长约103公里津浦线、沪宁线、宁芜线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建成绿色通道;加大入城主要出入口道路和窗口地区整治力度,市容达标率达95%以上;
  (2)拆违、拆破、拆旧工程。巩固全市拆违专项整治成果,将拆违与拆破、拆旧相结合,力争全年再拆除15一20万平方米的破旧建筑,同步实施拆除后的景观建设;
  (3)灯光亮化工程。围绕“十运会”比赛、住宿、活动等主要场所,对周边建筑实施亮化或提档升级,结合工程建设,对新建立交桥、高架桥、景观路以及城墙、护城河、外秦淮河、历史片区同步实施亮化;
  (4)店牌店招整治工程。按照美观大方、富有个性的目标,重点围绕“十运会”场所周边、城市主干道、商贸中心及重要景区周边开展店牌店招和户外广告整治工作,结合道路规范,科学设置路牌、交通指示牌;
  (5)摊点及占道经营整治工程。加大城市综合执法力度,消除占道经营和违法设置摊点现象,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合法经营户按时段、集中或入室经营;
  (6)车容车貌整治工程。按照车容车貌整治方案,重点对全市出租车、公交车、工程车辆外观和车内环境进行整治,确保主城区内车辆整洁率达到90%以上,并完成全市2500辆以上出租车更型升级工作;
  (7)房屋整治工程。重点围绕6条主干道,7个片区和“十运会”住宿主要宾馆周边开展房屋整治工程,完成房屋建筑立面出新、平改坡约200幢,屋顶、屋面整治约80幢;
  (8)围墙出新及在建工地景观围挡工程。结合工程建设及各项整治工作,出新改造城市主、次干道围墙,有条件地段实施垂直绿化。加强施工工地管理,主城范围内重要地段的建设工程8月底前全面完成室外工程,对不能按期竣工的项目做好景观围挡工作。

  四、主要措施
  1、加强规划工作,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突出规划的龙头作用,按照“尽快实现没有未经规划的用地,没有不按规划的项目”的目标要求,全力加强规划编制的基础性工作,为完成城市建设管理各项目标提供切实有力的保障。
  (1)加大控制性规划的编制力度,继续加快主城、三大新市区、新城、都市发展区内近期建设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力争完成南京快速城市化地区控制性规划全覆盖,为依法管理城市提供依据;
  (2)完成地铁二号线沿线、铁路南站周边等一批城市重大项目规划编制任务;完成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环境卫生设施专项规划、主城外围文物紫线规划等一批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规划编制;
  (3)划定城市空间特色的规划特定意图区,编制完成一批城市特色意图地区的城市设计或详细规划工作;
  (4)为区县发展提供规划服务,重点推动“三城九镇”的规划深化,完成部分中心镇总体规划的修编和重点建设地区的详细规划;
  (5)进一步开放城市规划编制市场,创新规划编制方法,严格实行重大项目专家咨询制度和专家评审制度。完善城市规划成果查询系统和规划公示制度,重大规划成果公示率和专家咨询率分别达到80%和90%。进一步加强规划审批后跟踪管理,执行规划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
  2、加快“三房”建设,完善拆迁保障体系
  加大“三房”建设力度,积极推进产权调换房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住房供应结构和住房供应政策,为市民和拆迁群众提供充足的房源和安置保障,促进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1)按照“分散为主,集中为辅”的思路,建设50万平方米中低价商品房;继续建设120万平方米兴贤佳园、仙鹤门三期等片区经济适用房;按需求建设储备一批廉租房;完成下码头、忠林街、马群老街改造等30万平方米以上危旧房改造任务;加大产权调换房的建设力度;
  (2)推进住宅建设,全年新开工住宅约600万平方米,完成500万平方米。继续建设河西、宁南、仙林、泰山新村等住宅片区,抓好翠岛花城、太阳城等国家康居示范工程;
  (3)坚持依法拆迁,加强对拆迁单位的指导和城区存量房价格控制,严格控制拆迁成本的上升;进一步规范城市房屋拆迁公示、拆迁监管等“六项制度”,确保拆迁工作依法有序推进。
  3、深化各项改革,完善城建运作机制
  (1)深化城建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投融资渠道,盘活城市存量资产,发挥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加大资本运营力度,扩大社会投资范围,鼓励和创新融资方式,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实现城市建设资金的良性循环;
  (2)深化综合养护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城市道路、园林绿化、防洪排涝、市容环卫等市政设施的综合养护体制改革;建立城建系统特许经营备案制度,依法加强对特许经营的政府监管,逐步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
  (3)深化政府投资项目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实施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合同管理制,推行项目代建制;加强工程质量及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建立建设管理责任追究制和廉政责任制,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进一步发挥政府投资效益。
  4、强化依法管理,规范各项建设行为
  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规定,加强依法行政管理,完善行政审批机制,充分提高城建系统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加强市场管理,规范各项建设行为。
  (1)加强工程建设管理,严格依法规范运作。重视城建项目前期储备工作,编制重大项目前期储备计划;加强设计方案审查、施工图审查和建设合同管理,严格履行基本建设程序,杜绝“三边”工程,建立重大项目后评估制;
  (2)加强建筑业市场管理,强化工程安全监管。加强有形建筑市场建设和招投标监管力度,公开招投标率达到100%;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规范建筑业企业间的分包行为;加强建设领域信用体系建设,严格市场准入和清出制度,实行工程监理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强化工程品质安全监管,积极推行工程款支付担保制度;
  (3)加强房地产市场的管理,规范开发经营主体行为。加强土地一级市场调控,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速存量土地消化,强化集约利用土地。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和服务体系,保持房地产市场交易平稳,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营造良好市场氛围。
  5、强化责任意识,加强组织协调工作
  (1)强化部门对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利益高度负责的意识,推行“重大工程联系制”,健全市区两级组织网络,建立城建系统各部门分工合作、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充分调动部门主观能动性,发挥城建系统主力军作用;
  (2)加大前期协调力度,推行项目“会审会办制”,确保重点项目高效率、高质量实施;推行“检查监督制”,对各类建设事项进行跟踪检查,进一步增强全市各建设主体的质量安全意识;
  (3)加强城建宣传工作,认真推行“新闻宣传发言人制”,及时宣传报道城市建设重大项目,让人民群众掌握了解城建进展情况,营造有利于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促进城市建设的有序推进。

 

  五、实施步骤
  2005年城建任务按照2月、5月、9月和年底四大时间节点,分四个时段组织推进,做到有计划地分批完成。各时段工作重点如下:
  1、2005年1月一2005年2月底
  各有关单位要充分利用至2月底之前的这段时间,着重开展项目的前期准备,加快推进拆迁工作,积极创造开工条件,提前启动一批项目,并着重抓紧“三涉”项目:
  一是涉水工程。包括河道清淤护砌、束水桥涵改造、排水管网改造、泵站改造等防洪排涝工程、秦淮河整治、金川河整治、引水工程等涉水环境工程、跨河桥梁、道路沿河挡墙等涉水道路工程项目。
  二是涉绿工程。包括滨江风景林、沿江防污隔离带、幕燕风景区等“绿色南京”工程、栖霞山风景区植被恢复、部分新改建广场和公园、移植大树和垂直绿化等季节性强的园林绿化项目。
  三是涉及全局的骨干工程。包括河西中部地区5平方公里核心区的建设、十运会“10+2”比赛场馆及周边配套设施的建设、城市快速内环、地铁一、二号线等项目建设、长江三桥、纬七路过江隧道等城市建设的重中之重,要全力以赴抓紧推进。
  2、3月初一5月底
  全面推进“迎十运”各项目标任务;基本完成本年度重点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论证以及拆迁等前期工作;全面推进并基本完成“绿色南京”的年度建设项目,建成一批园林、广场及公共绿地设施;基本完成涉水的防洪排涝、沿河挡墙、跨河桥梁水下构筑物等建设项目,确保新建的防洪排涝设施在汛前竣工;各项重点工程全面开工建设。
  3、6月初一9月底
  继续全面展开城市道路、对外交通、老城环境整治、环境建设、市容环卫等各类“迎十运”城建项目,并做好收尾工作,确保在十运会前全面建成功能完备、设施完善的奥体中心场馆以及十运会“10+2”配套场馆建设;全面完成河西北部地区整合、比赛场馆周边配套路网建设、中央路等一批道路出新和交通节点改造任务;全面绿化美化机场路连接线、312国道、沪宁高速公路等一批城市主要干道;全面完成铁路沿线和入城道路环境整治以及市容环境八大专项整治工程,以优良完善的硬件设施、顺畅有序的交通组织、优美怡人的城市环境、整洁优美的市容市貌迎接“十运会”的召开。
  4、10月一年底
  做好十运会期间各项保障工作,并组织开展十运会后启动项目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十运会结束后,继续抓紧推进未完重点骨干工程建设,年底前确保年度工作目标全面完成,并按照确定的2006年城市建设计划,全面启动下一年度园林绿化和防洪排涝项目。

  六、责任分工
  按照分类,2005年城建任务的责任分工如下:
  1、规划编制:共7项,投资约0.5亿元,主要由市规划局牵头负责,有关部门和区政府协作配合。
  2、“一城三区”和城镇建设:共58项,投资约67.3亿元,主要由河西新城区开发建设指挥部、仙林大学城管委会、江宁、浦口区政府、市建委及相关区县政府分头负责,建设系统有关部门协作配合。
  3、老城环境整治:共20项,投资约55.6亿元,主要由市建委和老城环境整治指挥部牵头负责,各区政府及建设系统有关部门参与实施。
  4、道路交通建设:共66项,投资约100.8亿元,主要由市建委、交通局、地铁建设指挥部、长江三桥建设指挥部等部门牵头组织,各区政府、建设系统有关部门
  参与实施。
  5、环境建设:共38项,投资约10.5亿元,主要由市建委、市政公用、园林、市容等部门牵头组织,各区政府、有关部门参与实施。
  6、公用设施建设:共22项,投资约60.8亿元,主要由市供电、电信、市政公用、人防等部门组织实施,有关部门和区政府参与配合。
  7、防洪排涝建设:共6项,投资约2.1亿元,主要由市建委、城防指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和各区政府参与实施。
  8、住宅发展:共5项,投资约150亿元(不计入投资总额),主要由市建委、房产等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和各区政府参与实施。
  9、城市管理:共10项,投资约6亿元,主要由市建委、规划、市政公用、园林、市容、房产、建工、环保、土地、公安等部门分别负责,有关部门和各区政府协作配合。
  (以上规划、建设、管理任务及具体分解详见附表)
  2005年城建任务已陆续启动,各责任部门、各区政府要根据责任分工和组织实施方案,迅速分解落实所承担的各项任务,制订覆盖全年的实施工作计划,大力推进,有序开展,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城建任务。

附件:南京市2005年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任务计划汇总表(略)
南京市2005年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任务计划明细表(略)
南京市城市建设储备项目计划表(略)

没找到您需要的? 您可以 发布法律咨询 ,我们的律师随时在线为您服务
  • 问题越详细,回答越精确,祝您的问题早日得到解决!
温馨提示: 尊敬的用户,如果您有法律问题,请点此进行 免费发布法律咨询 或者 在线即时咨询律师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人才招聘 | 友情链接网站地图
载入时间:0.02988秒 copyright©2006 110.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110.com